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38)
2023(4612)
2022(3915)
2021(3643)
2020(3203)
2019(7316)
2018(7330)
2017(13391)
2016(7122)
2015(7884)
2014(7913)
2013(7558)
2012(7039)
2011(6591)
2010(6748)
2009(6484)
2008(6416)
2007(6172)
2006(5583)
2005(5255)
作者
(21968)
(18094)
(17995)
(17066)
(11431)
(8607)
(8177)
(6984)
(6979)
(6524)
(6198)
(6107)
(6069)
(5920)
(5636)
(5560)
(5433)
(5348)
(5167)
(5069)
(4807)
(4434)
(4401)
(4368)
(4109)
(4005)
(3978)
(3974)
(3699)
(3657)
学科
(26334)
经济(26294)
管理(20103)
(16271)
(14605)
企业(14605)
(8862)
中国(8453)
理论(8180)
方法(8125)
(7974)
(6833)
(6759)
业经(6573)
(6544)
教育(6333)
数学(5593)
(5437)
数学方法(5432)
银行(5423)
(5353)
金融(5345)
(5258)
(5003)
贸易(5000)
(4946)
地方(4939)
(4831)
关系(4592)
体制(4331)
机构
大学(107348)
学院(104071)
研究(37894)
(36964)
经济(35940)
管理(35712)
理学(29368)
理学院(28970)
中国(28307)
管理学(28250)
管理学院(28025)
(24207)
科学(23656)
(20164)
(19681)
(17763)
(17744)
研究所(17689)
(17073)
师范(16884)
中心(16813)
北京(15611)
财经(15093)
业大(14635)
(14261)
农业(13773)
(13524)
师范大学(13466)
(13456)
技术(12949)
基金
项目(63854)
科学(49735)
研究(48226)
基金(45115)
(39846)
国家(39513)
科学基金(33079)
社会(29364)
社会科(27563)
社会科学(27555)
(24963)
教育(23057)
基金项目(22736)
(21321)
自然(20621)
编号(20346)
自然科(20191)
自然科学(20183)
自然科学基金(19812)
成果(19017)
资助(18251)
课题(15094)
重点(14633)
(13714)
(13173)
(12967)
项目编号(12853)
(12274)
(12094)
国家社会(12083)
期刊
(47601)
经济(47601)
研究(35129)
中国(27338)
学报(20682)
教育(20031)
(17001)
(16581)
科学(16472)
大学(15567)
管理(14951)
学学(14038)
农业(10615)
技术(9812)
(9364)
金融(9364)
图书(9247)
财经(8912)
(7750)
业经(7491)
经济研究(7441)
书馆(6833)
图书馆(6833)
(6384)
问题(6014)
(5751)
论坛(5751)
(5478)
(5389)
情报(5179)
共检索到1735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沈顺福  
天人合一的严格意思是天人一体,很多人将其视为中国早就存在的传统观点。事实上,它真正出现于魏晋时期。汉代的天人相副的天人学与混为一体的宇宙起源论为魏晋时期的天人一体说做了铺垫。王弼提出"天地之心"昭示了天人一体观的出场,嵇康提出"宇内为一",阮籍正式提出"万物一体",郭象也坚持"万物一体论"。"万物一体论"将天生万物改造为"万物自生说"。这些观点为宋儒的天人学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焦杰   施妍  
萱草又叫宜男草,也叫忘忧草,还被称作母亲草。在先秦语境中,萱草只有忘忧作用,象征着女性对意中男子的不忘之情。魏晋时期生成的“萱草宜男”话语,是人们利用“女歧生九子”的传说附会而成,其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味。魏晋文人士子撰写《宜男花赋》之类的文字,把宜男草比作理想的女性,并暗示其有促使夫妻好合、多生贵子的功效。妇女们则在迎合父权需求的同时,巧妙利用“萱草宜男”话语,使佩戴萱草花增加个人性魅力的行为正当化“。萱草宜男”话语的生成及其文化内涵,一方面凸显了父权社会性别制度对女性生活的影响,另一方面表明魏晋时期妇女并非一味地顺从父权的控制,在有限的空间内,她们有可能利用父权制的文化需求,使自己“非礼”的行为合礼化,以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生存状态。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昕玥  郭淑新  
魏晋幽深驳杂的历史土壤孕育了独特的理论思想,玄学家们通过审视魏晋禅代之际的历史经验与时代困境,提出了自己对自然与名教的关系问题(也可以理解为儒道的关系问题)这一玄学主题的独到见解。王弼主张拨乱反正,"崇本以举末",试图摆脱名教异化带来的现实困境;阮籍、嵇康投身道家,崇尚自然以保全自身;裴頠则顺应现实,坚决维护名教;最终郭象统一了自然与名教的关系,从而将玄学的精神发扬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到达了魏晋玄学思想的顶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晓钦  
考察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典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历史沿革与运行机制,结果表明,非传统收益是多数区域一体化协定考虑的重要因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要重视非传统收益及其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促进作用,构建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探索出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制度、文化背景相适应的新的发展模式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玲  
魏晋六朝的社会战乱为湖北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会,为满足战争之需,城市、农业、手工业发展起来,由此带动了湖北地区商业的发展。湖北地区商业的发展不仅表现在江陵、襄阳、夏口三大商业中心的出现,同时还有三大特点:其一,出现了各类大大小小的交易市场;其二,货币的流通与使用;其三,产生了大的商业资本。湖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商业贸易往来的频繁,促使了湖北地区以江陵、襄阳、夏口为中心的区域市场网络的初步形成。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光胜  
以清华简《尹诰》《傅说之命》为参照,辑补者有四处抄袭《礼记》郑玄注,可知梅赜本《古文尚书》最终成书当在郑玄之后。以马融为界,《古文尚书》的作伪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而梅赜本属于"经学家"层面的作伪。今传《古文尚书》经传体大思精,并非成书于一人一时,很可能是由郑冲、苏愉等人,经过近百年的努力,集体补缀而成。汉代经学重视训诂,宋儒崇尚义理,由训诂向义理转进,是魏晋经学的重要特征。梅赜本古文高扬儒家义理,拒绝经学玄学化,孕育着此后儒学再次复兴的契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史丽晶   林映巡   韩江萍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实质与核心,是实现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中高职课程组织衔接的关键作用,可以从垂直组织、水平组织两个组织方向和学科的内在逻辑、学习者的心理发展顺序与职业能力发展逻辑三条基本逻辑来深入理解。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发现中高职课程组织衔接面临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专业课程设置存在断层现象、协商机制尚未健全等现实困境。对此,应从培养目标的清晰定位、课程设置的统筹规划和衔接机制的有效构建三个方面着力,探索中高职一体化课程组织衔接的有效路径。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玫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据着极为特殊的地位,它是先秦两汉文学向唐宋文学发展所经历的必要阶段。由于这一时期社会极端动荡,思想意识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儒家的独尊地位大为动摇,一些反映个性解放,自我意识觉醒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淳  
随着"新区域主义"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研究试图超越基于比较优势、资源重新配置和效率的传统分析框架,探讨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以外的因素,如贸易与生产率的关系、动态比较优势和贸易需求增加带来的效率增加等。对传统一体化理论研究框架和"新区域主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梳理,特别是从贸易生产率关系、不完全竞争、投资效应、利益集团与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趋势方面进行了综述。
[期刊] 求索  [作者] 徐昌盛  
集解是魏晋出现的新诠释方法,起源于何晏的《论语集解》,特点是集众家之善,兼断以己意。韦昭《国语解》推动了集解由经学向史学的演变,晋灼《汉书集注》以高水准、集大成的形式完成了这一进程。杜预撰有《春秋经传集解》《丧服要集议》和"集经书要事"的《善文》,是集解由注书向著述转移的开创者。挚虞在《春秋》学和礼学上颇受杜预的影响,所编撰的《文章流别集》是第一部诗文总集,不仅体现了集解法的主要特点,而且发展了《善文》的内容和形式,是集解法发展的重要创获。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白岸  
与上年相比,本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略有逊色。发表的论文数量少,据笔者所见,约有70余篇,高质量的佳作也少于往年;新研究领域的开拓也显不足。研究内容仍集中在土地制度、赋役财政、农、工、商业、人口户籍、对外经济交流等方面。现概述如下: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孙若梦  
《世说新语》是一部展现东汉末年到南宋时期士人风貌的志人小说,《德行》篇所反映的魏晋士人的尚孝倾向具体表现为魏晋士人注重“养生”“丧死”以及维护父辈名声的对父母之孝,和“移孝于忠”的对君主之孝。刘义庆通过条目顺序编排、以孩童作示例、宣扬“孝子有善报”等方式突出尚孝倾向。魏晋士人崇尚孝道与当时的儒家孝文化、朝廷政治导向以及作者的思想观念有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洁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出现了民族大融合与人口大迁徙,并伴随着各民族、各地区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饮食发展出现了重大变革,饮食文化在各区域与各民族间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交流融合。此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入侵,时逢乱世,北方的士族大量南迁,建立了弱不禁风的南方政权,统治思想界几百年的儒家思想开始失去魅力,玄学思想在此时取而代之,并成为社会思想的主流,并对当时的饮食风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服食养生和素食文化就在此时蓬勃发展。尤其是服食养生的发展,短时间内风靡社会,波及各阶层,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上不可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刘青  
魏晋南北朝文化及其书目刘青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文明古国民族文化从来中断的唯一国度。书目作为文化的一支,也在按其自身的规律发展着。本文仅就魏晋南北朝文化及其书目作些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多元文化背景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政治由分到合、文化呈多元走向的...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慧  
一、魏晋南北朝至隋代度量衡史上的几件大事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度量衡变化多,增幅大,北方尤比南方为甚。中国历史上度量衡单位值急剧增长,实自这一时期开始形成。 三国时,大体上仍沿用东汉度量衡,单位量值虽有所增长,但尚不算多。当时天下大乱,“乐工散亡,法器淹灭,魏武(曹操)始获杜夔,使定音律”。(《隋书·律历志上》)杜夔以制乐的需要制尺,尺长24.185厘米,已较东汉之尺稍长。后世尚存的魏正始弩机亦刻有尺度(上虞罗氏藏,长24.45厘米)与杜夔尺基本相合。魏景元时(公元260—264年)数学家刘徽注《九章算术·商功篇》,对新莽嘉量同魏斛作了比较,结论是魏斛大而尺长,莽斛小而尺短。(《晋书·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