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49)
- 2023(9576)
- 2022(7929)
- 2021(7269)
- 2020(6196)
- 2019(13760)
- 2018(13747)
- 2017(26565)
- 2016(14488)
- 2015(16138)
- 2014(16380)
- 2013(16336)
- 2012(14807)
- 2011(13203)
- 2010(13682)
- 2009(12971)
- 2008(13225)
- 2007(12421)
- 2006(11194)
- 2005(10082)
- 学科
- 业(83060)
- 企(66539)
- 企业(66539)
- 济(64598)
- 经济(64501)
- 管理(55566)
- 农(44924)
- 农业(29989)
- 业经(27599)
- 方法(25737)
- 财(22843)
- 数学(17983)
- 数学方法(17873)
- 务(17637)
- 财务(17626)
- 财务管理(17598)
- 中国(16877)
- 企业财务(16635)
- 制(15718)
- 技术(15668)
- 策(14706)
- 理论(12766)
- 体(12448)
- 划(12282)
- 和(11863)
- 贸(11563)
- 贸易(11556)
- 易(11219)
- 地方(10788)
- 企业经济(10761)
- 机构
- 学院(216500)
- 大学(205375)
- 济(92039)
- 经济(90254)
- 管理(88633)
- 理学(75879)
- 理学院(75183)
- 管理学(74239)
- 管理学院(73859)
- 研究(64153)
- 中国(54151)
- 农(50004)
- 财(42661)
- 京(42024)
- 农业(37849)
- 科学(36507)
- 江(35919)
- 业大(34999)
- 财经(33432)
- 所(32725)
- 中心(30871)
- 经(30073)
- 研究所(28723)
- 州(28030)
- 经济管理(26575)
- 经济学(26136)
- 北京(25833)
- 范(25071)
- 师范(24911)
- 商学(24486)
- 基金
- 项目(132636)
- 科学(105918)
- 研究(102728)
- 基金(95909)
- 家(81050)
- 国家(80048)
- 科学基金(70819)
- 社会(67172)
- 社会科(63115)
- 社会科学(63099)
- 省(54994)
- 基金项目(51487)
- 教育(45599)
- 编号(44239)
- 自然(43698)
- 自然科(42699)
- 自然科学(42691)
- 划(42652)
- 自然科学基金(42033)
- 资助(37270)
- 成果(34128)
- 业(34082)
- 创(30702)
- 发(29690)
- 部(29429)
- 农(28886)
- 课题(28818)
- 重点(28386)
- 制(27821)
- 创新(27658)
- 期刊
- 济(116944)
- 经济(116944)
- 研究(61925)
- 农(54160)
- 中国(46969)
- 财(36697)
- 农业(36382)
- 管理(34593)
- 科学(29478)
- 学报(27605)
- 业经(27505)
- 大学(22512)
- 融(21970)
- 金融(21970)
- 学学(21599)
- 技术(20820)
- 教育(19633)
- 业(19001)
- 财经(16542)
- 问题(15744)
- 经济研究(15314)
- 经(14335)
- 农村(14172)
- 村(14172)
- 农业经济(13788)
- 技术经济(13271)
- 世界(12457)
- 商业(11934)
- 财会(11836)
- 现代(11716)
共检索到3339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高原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业耕作方式如何?长期以来,粗放说的影响甚大。其代表人物有李剑农、傅筑夫等先生。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跃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的农业上承汉代的发展,取得了新进步,主要表现为水利灌溉管理的加强、先进农具的自产、复种制度的采用、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等方面。同时,地区发展差异已初显端倪,经济区域性特征日益显著,塔里木盆地东南部逐渐衰落,而吐鲁番盆地则不断崛起。该时期西域农业的进步发展和表现出的地域性和不平衡特征,彰显了农业发展的勃勃生机,为唐代西域农业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从而构成了西域经济发展史中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南疆 农业 地区差异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何官峰
魏晋南北朝时期,阅读理论初现端倪,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系统地阐释了阅读知音论,是我国早期较成熟的阅读学专门理论,与后来钟嵘的阅读滋味说以及颜之推等人的阅读功能论,共同奠定了阅读学理论发展的良好基础,使魏晋南北朝成为中国阅读史上一个起步非凡的时期。
关键词:
阅读知音论 阅读滋味说 阅读功能论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雪野
中华传统文化是伦理型文化,"夷夏之辨"的本质是中华文化的认同问题,即中华传统文化的伦理认同。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对中华文化正统地位的认同及对传统人伦纲常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建立在对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的价值服膺基础之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夷夏之辨"为背景衍生出的伦理认同,一方面表现为"五胡乱华"局势中汉族与内迁各族政权对正统地位的认同;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异质文化的交锋与交融。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特征影响下,这一时期凝聚成的伦理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相伴相生,使民族共同体意识愈发清晰。在此基础上,汉族与各族人民互相依存、彼此联结为一个有机整体,促进了中国历史的整体性发展;华夏文化与各族文化之间既相互冲突又彼此影响,共同铸就了和而不同、善解能容的中华文化。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玫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据着极为特殊的地位,它是先秦两汉文学向唐宋文学发展所经历的必要阶段。由于这一时期社会极端动荡,思想意识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儒家的独尊地位大为动摇,一些反映个性解放,自我意识觉醒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蒋福亚
魏晋南北朝时政府为了确保奴役和剥削对象,模仿地主控制依附民的模式,控制着屯田客、士家、吏户等一批官府依附民,其户籍往往有自成体系的管理系统。政府控制官府依附民的主要途径,便是借助无主荒地,强制他们租佃,使这一时期国有土地上的租佃关系盛极一时。这至少说明了两点: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租佃关系占主导地位;二是当时封建政府是以全国最大的地主的面目出现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白岸
与上年相比,本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略有逊色。发表的论文数量少,据笔者所见,约有70余篇,高质量的佳作也少于往年;新研究领域的开拓也显不足。研究内容仍集中在土地制度、赋役财政、农、工、商业、人口户籍、对外经济交流等方面。现概述如下: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刘青
魏晋南北朝文化及其书目刘青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文明古国民族文化从来中断的唯一国度。书目作为文化的一支,也在按其自身的规律发展着。本文仅就魏晋南北朝文化及其书目作些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多元文化背景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政治由分到合、文化呈多元走向的...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慧
一、魏晋南北朝至隋代度量衡史上的几件大事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度量衡变化多,增幅大,北方尤比南方为甚。中国历史上度量衡单位值急剧增长,实自这一时期开始形成。 三国时,大体上仍沿用东汉度量衡,单位量值虽有所增长,但尚不算多。当时天下大乱,“乐工散亡,法器淹灭,魏武(曹操)始获杜夔,使定音律”。(《隋书·律历志上》)杜夔以制乐的需要制尺,尺长24.185厘米,已较东汉之尺稍长。后世尚存的魏正始弩机亦刻有尺度(上虞罗氏藏,长24.45厘米)与杜夔尺基本相合。魏景元时(公元260—264年)数学家刘徽注《九章算术·商功篇》,对新莽嘉量同魏斛作了比较,结论是魏斛大而尺长,莽斛小而尺短。(《晋书·律...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牛红亮
魏晋南北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国家分裂,战争频繁,社会混乱的时期,但民族融合,宗教盛行,社会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也在不断地进步,处在这种历史条件下的私人藏书也得到一定发展,写本书与私人著述的发展直接推动了魏晋南北朝私人藏书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吉成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盐产地,《三国志》、《华阳国志》、《水经注》、《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南史》、《北史》、《魏书》等史籍都有所涉及,但是都不全面。《华阳国志》主要记载了东晋时期巴、蜀、南中几个地区的盐产地,《水经注》主要记载了北魏时期河流附近的盐产地。其他各史都属于断代史,专门叙述某一个或某几个朝代的史事,对盐产地偶尔有所涉及,都没有专门、系统的记载。要全面了解这一时期的盐产地情况必须将这些资料综合利用起来。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何官峰
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归纳魏晋南北朝阅读的历史特征,并探讨其文化意义。总结为六个方面:纸本变迁促进阅读形态发生转型;教育格局对受教育群体的阅读影响至深;学人的阅读促使思想学术由多元转向会通;阅读清谈和无功利阅读成为时代风尚;读者的阅读精神光昭后世;阅读理论与方法的认识成就占据历史高度。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阅读史 历史特征 文化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