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0(1)
- 2018(3)
- 2017(3)
- 2016(4)
- 2015(3)
- 2014(1)
- 2013(4)
- 2012(3)
- 2011(2)
- 2010(5)
- 2009(1)
- 2008(2)
- 2007(1)
- 2006(2)
- 2005(1)
- 2002(1)
- 1992(1)
- 学科
- 学(20)
- 水产(19)
- 动物(18)
- 动物学(18)
- 贝(5)
- 养殖(4)
- 殖(4)
- 类(3)
- 贝类(3)
- 各种(2)
- 济(2)
- 经济(2)
- 1640(1)
- 业(1)
- 产生(1)
- 企(1)
- 企业(1)
- 传(1)
- 体(1)
- 体制(1)
- 关系(1)
- 制(1)
- 及其(1)
- 各国(1)
- 基因(1)
- 基因工程(1)
- 害(1)
- 工程(1)
- 年(1)
- 思想(1)
- 机构
- 洋(30)
- 海洋(30)
- 水产(26)
- 大学(25)
- 研究(25)
- 中国(23)
- 实验(23)
- 实验室(23)
- 室(23)
- 学院(22)
- 重点(22)
- 研究院(21)
- 科学(21)
- 院(21)
- 所(19)
- 渔业(19)
- 研究所(19)
- 海水(17)
- 海洋大学(17)
- 生命(17)
- 技术(15)
- 科学研究(15)
- 产科(14)
- 农(14)
- 市(14)
- 业(13)
- 农业(13)
- 岛(13)
- 海洋渔业(13)
- 生物(13)
共检索到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蔡忠强 郑言鑫 任利群 赵春暖 吴彪 王肖君 于涛 杨爱国 林建国
以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中国群体(c)和韩国群体(K)为材料,进行了4个组合的杂交和自交实验,分析了各实验组的受精率、孵化率、幼虫和稚贝的生长、存活以及杂交子一代的杂种优势。结果显示,4个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较高(80%以上);自交组的受精率略高于杂交组,但孵化率无显著差异。在幼虫期,KK组和Kc组的壳长平均值大于cK组和cc组,但存活率和变态率无显著差异;在稚贝期,KK组和Kc组的壳长平均值也均大于cK组和cc组,但cc组和cK组的保苗率比Kc组和KK组高。综合分析比较表明,杂交Kc组的杂种优势率在幼虫期和稚贝期的壳长生长上均表现为正值,在稚贝期的存活率方面也表现...
关键词:
魁蚶 杂交 生长 存活 杂种优势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郑言鑫 蔡忠强 王鹏 吴彪 张树宝 赵春暖 于涛 林建国 孙超
以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中国群体(C)和韩国群体(K)为材料,进行了4个组合的杂交和自交实验,测定了各实验组魁蚶在养成期(10~15月龄)的壳长、湿重,并计算了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结果显示,养成期杂交KC组壳长显著高于自交CC组、KK组和杂交CK组,CK组壳长杂种优势率在–2.03%~5.44%之间,KC组壳长杂种优势率在4.40%~14.74%之间,且KC组壳长杂种优势率始终高于CK组;养成期杂交KC组湿重始终显著高于自交CC、KK组和杂交CK组,而杂交CK组仅在14、15月龄显著高于自交CC和KK组,2个杂交组合湿重的杂种优势率始终为正值,CK组湿重杂种优势率在1.41%~7.71%之间,KC组壳长杂种优势率在5.32%~23.71%之间,且KC组湿重的杂种优势率始终高于CK组,在湿重性状方面杂种优势更明显。综合分析表明,杂交KC组的杂交子一代在壳长和湿重方面的杂种优势更加明显,是理想的育种材料。
关键词:
魁蚶 杂交 养成期 壳长 湿重 杂种优势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郭晓亮 毛玉泽 李阳 李加琦 陈琼琳 薛素燕 高振锟
2015年4月6日—10月26日,在桑沟湾海区现场研究了牡蛎壳粉缓释剂(Careshell)对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按照缓释剂的重量比设置4个处理组,其中,魁蚶的初始体重均为160 g/组,缓释剂的重量分别为0(对照组C0)、80 g(C1组)、160 g(C2组)和320 g(C3组)。实验共进行200 d,每40 d测量各实验组魁蚶的生长参数(壳长、壳宽、壳高、湿重),计录死亡个体数,计算不同阶段(40 d间隔)魁蚶的特定生长率(SGR)及死亡率。结果显示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寒苗 吴彪 刘志鸿 杨爱国 周丽青 孙秀俊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中国山东胶南、长岛、蓬莱、荣成和韩国统营5个地理群体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样本的COⅠ、12S rRNA、18S rRNA和28S rRNA基因部分序列,分析了魁蚶5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经测序拼接、剪接后,分别获得67条776 bp的COⅠ序列、72条443 bp的12S rRNA序列、75条909 bp的18S rRNA序列和75条894 bp的28S rRNA序列。序列分析结果显示,5个群体75个个体的COⅠ序列中共检测到466个多态位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天红 于晓清 刘广斌 王颖 吴莹莹 刘恩孚 邱兆星
为研究无机镉对不同规格魁蚶的毒性,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和定性定量研究Cd2+对不同规格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养殖浓度(SC50)。结果显示,Cd2+对小规格魁蚶24、48、72、96 h的LC50和SC50分别为131.11、41.40、3.57、3.37、1.24 mg/L;Cd2+对中规格魁蚶24、48、72、96 h的LC50和SC50分别为54.10、9.46、2.54、0.50、0.09 mg/L;Cd2+对大规格魁蚶24、48、72、96 h的LC50和SC50分别为157.36、38.13、8.9...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天红 于晓清 刘广斌 王颖 吴莹莹 刘恩孚 邱兆星
为研究无机镉对不同规格魁蚶的毒性,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和定性定量研究Cd~(2+)对不同规格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和安全养殖浓度(SC_(50))。结果显示,Cd~(2+)对小规格魁蚶24、48、72、96 h的LC_(50)和SC_(50)分别为131.11、41.40、3.57、3.37、1.24 mg/L;Cd~(2+)对中规格魁蚶24、48、72、96 h的LC_(50)和SC_(50)分别为54.10、9.46、2.54、0.50、0.09 mg/L;Cd~(2+)对大规格魁蚶24、48、72、96 ...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赵庆 吴彪 刘志鸿 孙秀俊 周丽青 杨爱国 张高伟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在高等动物中分布广泛,具有运载氧气等多种重要功能。然而,软体动物血红蛋白的相关研究较少。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作为重要的大型经济蚶类,其血淋巴因含有红细胞而不同于其他多数双壳贝类。为明确魁蚶血红蛋白基因的结构特征、组织分布以及发生、免疫活性等特点,本研究以从魁蚶转录组数据库中获得的部分序列为基础,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一种魁蚶血红蛋白基因cDNA全长序列(命
关键词:
魁蚶 血红蛋白 基因克隆 表达特征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彪 于涛 杨爱国 刘志鸿 周丽青
以韩国统营海区的雌性魁蚶为母本、中国长岛海区雄性魁蚶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精,运用Hoechst 33258染色、荧光显微观察方法研究了两群体魁蚶杂交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并统计了受精率和胚胎发育畸形率。结果表明,中国魁蚶的精子能够顺利进入韩国魁蚶卵细胞,并激活成熟分裂活动,随后卵细胞相继排放出两个极体,之后雌、雄原核形成,两原核相互靠近并完成联合形成合子,启动有丝分裂开始胚胎早期发育,胚胎能够顺利发育至D形幼虫;受精率为92%,胚胎畸形率为23.5%,相对较高的畸形率可能由于多精入卵导致染色体分离紊乱所致。
关键词:
魁蚶 杂交 受精过程 荧光观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永军 戴伟 王晓梅 周晓犊
对毛蚶、魁蚶和泥蚶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TS区)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发现,6种限制性内切酶(HaeⅢ,HhaⅠ,HpaⅡ,RsaⅠ,Sse9Ⅰ和TaqⅠ)均能将泥蚶与毛蚶及魁蚶区别开来,但未发现毛蚶和魁蚶间特异性的RFLP标记。对酶切图谱进行的数理分析结果显示,毛蚶与魁蚶之间的净遗传距离Pnet值为0,而泥蚶与毛蚶、泥蚶与魁蚶之间的Pnet值均为0.0797;泥蚶群体内检测到5种酶切复合单倍型,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值为0.0008外,而毛蚶和魁蚶群体内为相同的1种复合单倍型,π值均为0。
关键词:
毛蚶 魁蚶 泥蚶 ITS区 RFL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梁超 杨爱国 刘志鸿 周丽青 吴彪
应用RAPD标记技术对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1个韩国群体与3个中国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RAPD分析。对4个群体的133个个体进行扩增,共检测到171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167个,4个群体的多态性位点比例:韩国群体为86.55%、黄岛群体为90.06%、蓬莱群体为85.96%和前三岛群体为89.47%;4个群体的Shannon’s多样性指数为(0.460±0.232)~(0.491±0.214),Nei’s多样性指数为(0.308±0.171)~(0.331±0.199),表明4个群体遗传多态性较高;4个群体遗传分化指数在0.006~0.121之间。其中,韩国与中国...
关键词:
魁蚶 遗传多样性 RAPD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彪 杨爱国 刘志鸿 周丽青 邱梅 辛梅 李靖
随机选取中国江苏与韩国通营两个不同地理群体魁蚶,分别测量壳长(X1)、壳高(X2)、壳宽(X3)、壳顶宽(X4)、外韧带长(X5)、背缘长(X6)和放射肋宽(X7)等7个形态性状指标并称量活体重(Y),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分析了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两群体魁蚶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不同。江苏魁蚶各性状相关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壳长、壳高和壳宽对体重的直接影响和辅助其他性状的间接影响作用较大;通营魁蚶各性状相关性没有全部达到极显著水平,壳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和辅助其他各性状间接影响体重的作用最大。经显著性分析,将偏回归系数显著的变量对体质量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江苏魁蚶Y=-7...
关键词:
魁蚶 形态性状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颖 吴志宏 李红艳 刘天红 李晓 孙元芹 郑永允
对青岛魁蚶软体部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魁蚶软体部干样中,粗蛋白、粗脂肪、总糖和灰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2.67%、1.23%、4.44%和11.73%;软体部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719.75mg/g(干重),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EAA)总量是251.23mg/g,占氨基酸总量的34.91%,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魁蚶软体部各必需氨基酸平均得分为107.86分,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魁蚶软体部脂肪酸中ω-3PUFA质量分数为33.32%;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维生素VC、VB2、VB3和VB5,并富含钙、铁、...
关键词:
魁蚶 软体部 营养成分 营养评价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田吉腾 刘志鸿 杨爱国 吴彪 周丽青
利用多态性好的20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国日照、黄岛、蓬莱和韩国的4个魁蚶地理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0个位点在4个群体中的等位基因数为3~17,平均等位基因数为8.3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6.230 6;观测杂合度(Ho)为0.466 7~0.966 7;期望杂合度(He)为0.619 8~0.931 8;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30 1~0.909 3,表现出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4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在0.013 2~0.031 4之间,呈现出较低的遗传分化。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在0.125 5~0.245 8之间;通过构建UPGMA聚类树,显示日照群体和黄岛群体...
关键词:
魁蚶 微卫星 地理群体 遗传多样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周丽青 杨爱国 王清印 吴彪 于涛
为充分了解我国魁蚶种质资源状况,准确定位魁蚶的养殖育种模式,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采自山东蓬莱(PL)、山东黄岛(HD)、江苏前三岛(QSD)及韩国统营(KTY)4个地理群体魁蚶样本的核糖体RNA两个内转录间隔区域(ITS-1和ITS-2)进行扩增,经测序比对后分别获得长度为468bp和541bp(包含引物、插入/缺失位点)的序列。序列比对结果表明,ITS区序列变异相对较高,但4个群体的碱基组成基本一致;4个群体的ITS区序列均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HD群体最为丰富,该群体在ITS区序列上的变异位点数也最多,HD和QSD群体共同变异位点多且集中。对不同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和分子系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与韩国刺参杂交子一代生长和抗病力比较
中国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与韩国刺参杂交子一代生长和抗病力比较
三疣梭子蟹自交与杂交家系子一代生长和存活的比较
杂色鲍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自交和杂交子一代的RAPD分析
以色列红罗非鱼与其他罗非鱼群体杂交子一代在海水中生长性能分析
翘嘴鳜♀×斑鳜♂杂交子一代早期生长速度
利用AFLP和ISSR标记评价蜡梅种内杂交一代群体的分离方式
中韩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杂交子一代高温与盐度耐受性比较
泥鳅属和副泥鳅属鱼类自交及杂交子一代生长性能及丙二醛含量的比较
马氏珠母贝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子一代主要性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