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97)
- 2023(8562)
- 2022(7108)
- 2021(6689)
- 2020(5789)
- 2019(12247)
- 2018(11535)
- 2017(21231)
- 2016(11540)
- 2015(12718)
- 2014(11974)
- 2013(12045)
- 2012(11143)
- 2011(10250)
- 2010(9743)
- 2009(9029)
- 2008(8765)
- 2007(7196)
- 2006(6156)
- 2005(5440)
- 学科
- 济(48485)
- 经济(48426)
- 管理(30850)
- 业(29791)
- 方法(23401)
- 企(22716)
- 企业(22716)
- 数学(21607)
- 数学方法(21495)
- 中国(15970)
- 贸(13509)
- 贸易(13502)
- 易(13292)
- 农(12605)
- 财(12189)
- 学(10870)
- 业经(9393)
- 制(8637)
- 农业(8467)
- 环境(7939)
- 银(7667)
- 银行(7629)
- 出(7535)
- 行(7342)
- 务(7278)
- 财务(7273)
- 财务管理(7267)
- 融(7193)
- 金融(7192)
- 技术(7017)
- 机构
- 大学(169956)
- 学院(166129)
- 济(76834)
- 经济(75898)
- 研究(65631)
- 管理(60803)
- 理学(53917)
- 理学院(53259)
- 管理学(52456)
- 管理学院(52180)
- 中国(49348)
- 科学(41903)
- 农(38851)
- 京(35733)
- 所(34628)
- 研究所(32473)
- 农业(31545)
- 财(31502)
- 业大(30311)
- 中心(28017)
- 财经(26356)
- 经济学(25448)
- 经(24571)
- 院(23243)
- 经济学院(23157)
- 北京(22433)
- 科学院(21600)
- 江(21239)
- 农业大学(20653)
- 财经大学(20085)
- 基金
- 项目(121748)
- 科学(96005)
- 基金(93539)
- 家(86640)
- 国家(86021)
- 研究(79063)
- 科学基金(71636)
- 社会(54194)
- 社会科(51608)
- 社会科学(51598)
- 基金项目(49347)
- 自然(48324)
- 自然科(47320)
- 自然科学(47302)
- 自然科学基金(46553)
- 省(43894)
- 划(39292)
- 资助(37842)
- 教育(34908)
- 重点(28401)
- 部(28050)
- 编号(26611)
- 发(26030)
- 创(25890)
- 计划(25047)
- 国家社会(24784)
- 科研(24627)
- 中国(24600)
- 创新(24476)
- 业(23399)
共检索到2335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哈承旭 刘萍 何玉英 李健 李霞
对高pH养殖水体中"黄海1号"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群体和野生群体的存活率,血清中的溶菌酶(LSZ)、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及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变化进行了测定。经高pH胁迫72h后检测发现,在pH8.2~8.6,"黄海1号"和野生群体存活率均高于90%,两群体机体表现出一定的应激能力;在pH8.8~9.0时,"黄海1号"及野生群体死亡率都急剧增加,几种免疫相关酶类较在pH8.6时都有较高幅度的变化,"黄海1号"的死亡率及酶突变程度均小于野生群体;在pH9.2时,2群体的死亡率及体内的几种免疫相关酶活性变化幅度...
关键词:
中国对虾 黄海1号 pH胁迫 酶活力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哈承旭 刘萍 何玉英 李健 李霞
在不同浓度氯化铵作用条件下对中国对虾"黄海1号"群体和中国对虾野生群体的存活率,血清中的溶菌酶(LSZ)、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及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变化进行了测定。发现"黄海1号"的24、48和72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均高于野生群体;氯化铵浓度为8mg/L时,"黄海1号"体内的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活力极显著低于野生群体(P<0.05),酸性磷酸酶活力显著低于野生群体(P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赵先银 李健 陈萍 李吉涛 何玉英 常志强
比较研究了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在对照组(pH 8.2)、低pH胁迫组(pH 7.2)和高pH胁迫组(pH 9.2)养殖水体条件下的存活率、鳃离子转运酶(Na+-K+-ATPase)活力及血淋巴iNOS、PO、SOD、GSH-PX、LSZ活性。结果表明:对照组3种对虾的存活率整个实验期间均为100%;低pH和高pH胁迫条件下,日本囊对虾存活率分别为96.7%和97.0%;凡纳滨对虾存活率分别为60.1%和54.6%,中国明对虾的存活率分别为...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赵先银 李健 李吉涛 何玉英 张喆 常志强
研究了pH胁迫对日本对虾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及对虾肌肉RNA/DNA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低pH胁迫组(pH 7.2)和高pH胁迫组(pH 9.2)总一氧化氮合成酶(TNOS)活力分别在31、2 h时达到最大;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活力在3 h时达到最大值,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酶活力逐渐降低,至72 h趋于稳定,并表现出高pH变化免疫适应能力较差的现象。两pH胁迫组酚氧化酶(PO)活力呈现峰值变化,在12 h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降低,至72 h后趋于稳定。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随着pH胁迫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同样表现出高p...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熊大林 段亚飞 王芸 张家松 陈成勋 董宏标 李华 刘青松
为研究急性氨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将对虾暴露于氨氮浓度为20 mg·L~(-1)的海水中72 h,测定了不同时间点肠道中抗病原感染指标如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溶菌酶(Lys)、酚氧化酶原(proPO)以及抗氧化功能指标如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热休克蛋白70(HSP70)、热休克蛋白90(HSP90)等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氨氮胁迫后:1)ACP和ALP活性均于6 h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急性氨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肠道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影响显著,对其肠道免疫防御系统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芸 李健 李吉涛 何玉英 常志强 刘德月
研究了pH胁迫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将中国明对虾暴露于pH7.0、9.0的水体中148 h,于胁迫后0、3、12、24、48、72、96、120、148 h测定鳃、肝胰腺、肌肉和血淋巴总抗氧化活力(T-AOC)、抗超氧阴离子活力、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CAT、过氧化物还原酶(Prx)基因表达的影响,以pH8.2作为对照。结果显示,pH胁迫12~24 h,对虾各组织T-AOC、抗超氧阴离子、CAT酶活力及CAT基因表达均增加,pH胁迫120~148 h上述指标受到抑制。对虾肝胰腺和肌肉Prx基因表达随胁迫时间增加逐渐升高,鳃和血淋巴...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芸 李健 张喆 何玉英 常志强 陈萍 李吉涛 刘德月
研究了pH、氨氮胁迫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血细胞、肝胰腺、鳃和肌肉组织HSP90基因时空表达的影响。分别将中国对虾暴露于pH 7.0、9.0的水体中148h和不同氨氮浓度的水体中96h,结果表明,pH(7.0,9.0)胁迫条件下中国对虾鳃、肌肉和血细胞HSP90基因表达均上调,肝胰腺HSP90基因表达对两种pH胁迫差异明显:pH 7.0胁迫条件下,HSP90基因表达3h达峰值后明显降低;pH 9.0胁迫时,HSP90基因表达水平逐渐升高,整个胁迫过程中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玉超 王仁杰 沈敏 崔彦婷 王淑生 李玉全 付瑞江 张绍龙
为探讨高盐条件下凡纳滨对虾仔虾的耐盐性和免疫响应,进行了为期30 d的生长实验。实验设置4个盐度梯度(40、50、60、65),以盐度30为对照,称量实验起始和结束时仔虾的体质量,计算平均日增重,实验结束时检测体内总ATPase、Na~+-K~+-ATPase、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溶菌酶(LZM)、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高盐能显著抑制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日增重,盐度40、50、60、65平均日增重分别为对照组的84.53%、60.99%、46.19%、27.71%;存活率随盐度升高而显著降低。随着盐度的升高,仔虾体内Na~+-K~+-ATPase活性缓慢升高,盐度60后趋于稳定。总ATPase活性表现出先小幅下降后稳定的趋势,最终维持在1.4 U/mg prot左右。T-SOD和CAT活性随盐度升高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盐度50时达到峰值;ACP和AKP活性随盐度升高呈上升趋势,不同盐度间差异显著。此外,盐度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仔虾的MDA含量,对LZM含量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盐度越高,仔虾生长越缓慢,用于渗透调节的能量增加。在一定的盐度范围内,高盐能激发仔虾机体部分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以适应高盐胁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斌 周红学 李成林 赵洪友 胡炜 程晓艳 韩莎
[目的]研究氨氮胁迫对刺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为探明刺参新品种对环境中氨氮变动的适应性提供依据。[方法]探究0(氨氮质量浓度低于0.05 mg/L的自然海水),2,4,6,8和10 mg/L氨氮胁迫下体质量分别为(30.2±0.2) g/头(A组)、(59.2±0.8) g/头(B组)刺参“鲁海1号”存活、生长及体腔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变化。[结果]氨氮胁迫对刺参的存活与生长影响显著,当氨氮质量浓度为10mg/L时,2组刺参均出现排脏、化皮和死亡个体,A组刺参存活率最低,为87.2%。刺参体质量与特定生长率(SGR)随着氨氮质量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当氨氮质量浓度为4,6,8和10 mg/L时A、B组刺参SG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田立立 万金娟 孟祥龙 周梓涵 孙龙生 唐建清
为探讨高pH急性和慢性胁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分别设置对照(pH 7.6)和试验(pH 10.2)2个pH处理组,对克氏原螯虾进行急性(0 h、3 h、6 h、12 h、24 h、5 d)和慢性(10 d、15 d)pH胁迫试验。结果显示:高pH应激后,试验组血浆总蛋白(TP)含量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呈上升趋势。高pH急性胁迫下,24 h内试验组血浆碱性磷酸酶(AKP)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5 d AKP活性显著上升;试验组血浆血糖(GLU)及皮质醇(CORTISOL)含量于pH胁迫5 d后达到峰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下降趋势,并于24 h开始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肝胰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在3~24 h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鳃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先下降后上升。高pH慢性胁迫下,试验组血浆AKP、AC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血浆GLU及CORTISOL含量、鳃LDH活性呈下降趋势,肝胰腺SOD则呈上升趋势;肝胰腺GSH-Px、MDA水平于胁迫10 d时达到峰值。结果表明,高pH急性胁迫会对克氏原螯虾的免疫防御机制产生影响,导致氧化应激,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慢性胁迫),机体部分非特异免疫和抗氧化指标逐步恢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胡硕 何玉英 李健 张海恩 韩旭
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V-ATPase c亚基基因,命名为FcVHA-c基因,检测该基因在高pH胁迫下的基因应答,并采用RNAi技术验证其功能。基因分析表明,FcVHA-c基因cDNA全长为2128bp,开放阅读框483bp,编码160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16kD,理论等电点7.82,具有4个跨膜结构域。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FcVHA-c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其中与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同源性最高,为99%,与南美白对虾首先聚为一支。组织表达分析显示, FcVHA-c基因在中国对虾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鳃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表明该基因表达量越高,越有利于中国对虾的存活。本研究结果表明,FcVHA-c基因参与了高pH胁迫下中国对虾的离子调控,高pH胁迫抑制FcVHA-c基因的调控能力。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成裕 高世科 张家锐 王凌霄 张硕
为探究急性温度胁迫对双带隐带丽鱼(Apistogramma bitaeniata)免疫指标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随机挑选体长(3.0±0.3) cm,体重(1.5±0.5) g的150尾鱼置于三个温度(20、26、32℃)处理组中胁迫24 h之后逐步恢复至26℃培养,并于试验前和试验后0、6、12、24、48、72 h时取样检测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ZM)、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免疫球蛋白M(IgM)的含量。结果表明,在抗氧化指标中,20℃处理组SOD和CAT活性、GSH和MDA含量随恢复时间的变化趋势与32℃处理组基本一致,其中SOD、CAT活性在48 h达到平衡状态,GSH和MDA含量为12 h时达到峰值;免疫指标中,20℃处理组ACP和ALP活性与32℃处理组随时间变化的恢复趋势一致,而32℃处理组比20℃处理组更能促使双带隐带丽鱼产生更多的LZM,从而形成保护机制;IgM含量的变化规律性不强,鱼种和胁迫强度均可能是导致这种结果差异的原因。综上,在24 h之内,养殖过程中遇到急性温度变化时作出补救措施是着实有效的,运输过程中保持26℃左右的水温有助于保护鱼体的身体机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闫明磊 王鑫磊 黄旭雄 李松林 汪毅 姜德田 李来强
为探究饲料中胆固醇含量对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及耐低温低溶解氧胁迫能力的影响,在鱼粉含量为10%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2.0、3.0、4.0 g/kg的胆固醇,制成5组等氮等能饲料(C0、C1、C2、C3和C4,实测胆固醇含量依次为0.78、1.57、2.45、3.43和4.18 mg/g)投喂初始体质量为(0.14±0.03) g的凡纳滨对虾。养殖8周后检测对虾耐低温和低溶解氧胁迫的能力以及急性感染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后免疫相关基因(Toll受体、IMD和溶菌酶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饲料胆固醇含量显著影响弧菌急性感染后对虾鳃组织Toll受体、IMD和溶菌酶mRNA相对表达量。在弧菌感染进程中,C2组对虾Toll受体和溶菌酶的mRNA表达量表现出最大的变化幅度;而IMD mRNA表达量最大变化幅度出现在C1组,其次为C2组。急性感染弧菌后各组对虾Toll受体和溶菌酶mRNA相对表达量峰值均出现在感染后24 h;C2、C3和C4组IMD mRNA表达量峰值出现在感染后24 h,而C0和C1组IMD mRNA表达量峰值出现在感染后42 h。急性程序降温胁迫下,C0和C4组对虾100%死亡的温度为15℃;而其他组对虾100%死亡的温度为14℃。急性低溶解氧胁迫下各组对虾的耗氧量和致死溶氧浓度无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在淡水养殖条件下,饲料中2.45 mg/g的胆固醇含量可以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免疫灵敏性,而饲料中胆固醇含量为(1.57~3.43) mg/g时凡纳滨对虾表现出较好的抗低温胁迫能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陶易凡 强俊 王辉 徐跑 马昕羽 赵文强
研究了高pH胁迫对克氏原螯虾鳃、肝胰腺中酶活性的变化,以及对鳃、肝胰腺组织结构的影响。在得出96 H L C_(50)的基础上,设置对照(pH7.6)和实验(pH10.2)2个pH处理组,进行96 H高pH胁迫,于胁迫后0、2、8、24和96 H测定鳃Na~+-K~+-aTp酶、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延胡索酸还原酶(fumaraTe reduCTase,frd)、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并采集完整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玉全 李健 王清印 张海艳
【目的】分析由不同放养密度引起的密度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以及主要水质因子的变化特点,探讨密度胁迫与水质因子对工厂化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对虾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设置2个养殖系统,第一系统设置150、300、600和900尾/m34个养殖密度,形成密度胁迫梯度;第二系统采用较低养殖密度(30尾/m3),养殖用水来自对应的第一系统的排放废水,目的是分离水质因子与密度胁迫对对虾生长的影响。【结果】第一系统各处理凡纳滨对虾的体长增长、体重增长、存活率、SGRL和SGRW均受养殖密度的显著影响(P<0.05),表现为各项指标随养殖密度的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