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34)
- 2023(9226)
- 2022(8305)
- 2021(7929)
- 2020(6658)
- 2019(15504)
- 2018(15584)
- 2017(30355)
- 2016(16564)
- 2015(18797)
- 2014(18744)
- 2013(18609)
- 2012(16857)
- 2011(15073)
- 2010(14782)
- 2009(13358)
- 2008(12847)
- 2007(10892)
- 2006(9407)
- 2005(8004)
- 学科
- 济(63756)
- 经济(63676)
- 管理(47767)
- 业(45189)
- 企(37873)
- 企业(37873)
- 方法(32336)
- 数学(28027)
- 数学方法(27726)
- 农(17039)
- 中国(15581)
- 财(15440)
- 学(15009)
- 业经(13963)
- 地方(13032)
- 贸(11282)
- 贸易(11277)
- 理论(11225)
- 农业(11223)
- 和(10907)
- 易(10891)
- 制(10420)
- 技术(10219)
- 环境(10150)
- 务(10132)
- 财务(10074)
- 财务管理(10058)
- 企业财务(9531)
- 教育(9318)
- 划(9044)
- 机构
- 大学(233257)
- 学院(230906)
- 管理(96733)
- 济(87778)
- 经济(85769)
- 理学(85190)
- 理学院(84225)
- 管理学(82742)
- 管理学院(82346)
- 研究(75232)
- 中国(53957)
- 京(49839)
- 科学(48849)
- 财(38228)
- 农(37903)
- 所(37692)
- 业大(36768)
- 研究所(34785)
- 中心(33571)
- 财经(31673)
- 江(31656)
- 北京(31320)
- 范(30785)
- 师范(30518)
- 农业(29840)
- 经(28913)
- 院(27443)
- 州(26239)
- 师范大学(24867)
- 经济学(24748)
- 基金
- 项目(166082)
- 科学(130260)
- 研究(121060)
- 基金(120353)
- 家(104882)
- 国家(103986)
- 科学基金(89434)
- 社会(74497)
- 社会科(70430)
- 社会科学(70411)
- 基金项目(65204)
- 省(64676)
- 自然(59766)
- 自然科(58339)
- 自然科学(58326)
- 自然科学基金(57280)
- 教育(55011)
- 划(54542)
- 编号(50009)
- 资助(49536)
- 成果(39720)
- 重点(36541)
- 部(36352)
- 发(34471)
- 创(34409)
- 课题(33506)
- 科研(31981)
- 创新(31954)
- 教育部(30982)
- 大学(30914)
共检索到320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吴德清,战捷
在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因素中,饮食是重要的因素。本文根据“1998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基础调查”的数据资料,应用比例比数模型(Proportional Odds Mo-del),对高龄老人的饮食与其健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翟德华,陶立群
文章利用2002年中国高龄老人长寿调查数据中有关反映高龄老人性格心理特征、饮食习惯以及相关因素的指标变量,建立多元统计分析模型,着重探讨了高龄老人的性格心理特征、饮食习惯对其保持和促进健康状况的关系。初步分析结果验证了积极乐观的性格心理特征和合理的饮食习惯对维持和促进健康状况和长寿水平影响显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萍
70年代,日本京都大学人类环境研究所家森幸男教授在研究白鼠患脑溢血过程中,发现蛋白质和胆固醇并不是导致高血压的祸根。通过动物实验得到促使患脑溢血和预防脑溢血的第一手资料。 心肌梗塞的起因是胆固醇在血管中沉积所致,而脑溢血破坏血管的程度却与心肌梗塞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秋霞
文章根据2000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从认知能力和心理状态方面对高龄老人的心理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由数据看出,中国高龄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并随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认知能力的下降幅度远大于心理状态下降的幅度;城乡高龄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所差异,城镇好于乡村;女性高龄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男性高龄老人;教育和婚姻都有助于心理健康;高龄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和健康状况的自评显著相关。
关键词:
心理 认知 健康长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柳玉芝,李强
文章运用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追踪研究1998-2002年的数据,将自评健康作为随时间变化的变量,对年龄范围在80-105岁的高龄老人考察自评健康与死亡风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基期社会人口特征、日常活动的参与程度、生理功能以及患慢性病数量后,自评健康显著预测高龄老人的死亡风险。日常活动的参与程度和生理功能只解释了它部分的预测作用。进一步的分性别分析表明,自评健康与死亡风险的关系在性别间差异非常小。
关键词:
高龄老人 自评健康 死亡风险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蔡文媚,柳玉枝
本文采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高龄老人的健康长寿问题。从高龄老人的年龄、性别、经济地位和生活方式这四个重要变量入手,探讨与评价这些变量与高龄老人健康长寿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朱文博 全世文 杨鑫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提倡健康饮食”,识别中国居民的健康饮食状况是首要任务。本文从结构差异和异质标准的视角提出了一个新的健康饮食评价体系,通过测算基于膳食推荐标准的食物消费结构相似度(CSI),评价了1981—2020年中国城乡居民的健康饮食状况,并识别了食物政策的最佳干预窗口期。研究发现,城乡居民的健康饮食状况呈现伴随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在常态时期,城镇居民的健康饮食水平先逐渐优化而后又逐步恶化,从营养改善阶段发展到营养失衡阶段;农村居民的健康饮食水平不断提高,但发展阶段明显滞后于城镇居民,仍处于营养改善过程。食物政策的最佳干预窗口期是存在的,“十四五”结束时约2/3的省份进入干预窗口期,如果能在窗口期内及时对农村居民的膳食结构进行“未雨绸缪”式的政策干预,那么农村居民有可能避免经历城镇居民从营养改善到营养失衡的转折性发展过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顾鉴塘
烟酒作为人类许多社会群体生活方式和行为的共同点,同时也是构成现代社会健康威胁——许多慢性疾病发生的一个原由。笔者依据中国高龄老人1998年的调查数据,按照年龄、性别及城乡差异,比较分析了高龄老人过去和现在的吸烟与饮酒状况、饮酒类型、开始和停止吸烟的年龄,同时结合高龄老人健康自评、从事体育锻炼、患病等情况,探讨了烟酒习惯与健康长寿的关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徐勤,顾大男
本文利用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及国家公布的有关资料对中国城乡高龄老人健康和死亡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揭示了高龄老人的健康状况具有随年龄增加而自理能力下降、认知能力衰退、多病的特点。分析了城乡高龄老人健康状况的差别。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文娟,李树茁
文章利用"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的数据,研究子女的代际支持行为对高龄老人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代际支持对高龄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水平和心理状况都有显著影响,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日常照料和经济支持进行的,而感情交流在对心理状况的影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儿子的代际支持在维持改善高龄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状况方面尤为重要。
关键词:
代际支持 高龄老人 身心健康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曾毅 顾大男 凯·兰德
文章运用一种新的估算方法估算了纠正偏差后的中国高龄老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完好和失能期望寿命(可称为健康与非健康期望寿命),首次对发展中国家高龄老人分年龄、性别与分生活自理能力的死亡率和健康的多状态转移概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健康与非健康期望寿命和起点年龄的生活自理能力状态有很大关系。将临终前生活自理能力和卧床不起天数数据相结合,文章还分析了高龄老人临终前痛苦程度在性别和年龄上的差异,并根据中国高龄老人的研究结果讨论评估了在人口老化进程中,老年残障期大扩展、相对减缩与保持均衡的三种理论假说。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曾毅,柳玉芝,萧振禹,张纯元
文章对中国高龄老人的人口、社会经济和健康状况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与分析。与城镇高龄老人相比,农村高龄老人在许多方面都面临劣势,他们只享受极其有限的退休金、几乎没有受过教育、丧偶率较高,因而更多地依靠子女养老。中国农村女性高龄老人在各个方面都面临着非常大的劣势。与男性高龄老人相比,女性高龄老人更可能丧偶,在经济上的依赖性更强,而且长期照料资源的可获得性更差;她们的受教育程度很低,更可能遭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缺损而陷入较差的健康状态。中国需要在老年保障和服务项目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给城乡女性和男性老人带来平等的利益。
关键词:
高龄老人 社会经济 健康状况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吴振云,许淑莲,孙长华,吴志平,李娟,李川云
本研究以毕生发展的观点,系统探讨高龄老人的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状况。表明老化过程中年龄差异和个体差异明显,认知功能可塑性和储备能量依然存存,是健康老龄化的重要心理基础。高龄老人心智功能明显减退,需给予更多照料和精神慰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顾大男,曾毅
基于反映健康不同维度上的50个变量,本文用隶属等级模型将1998年被访高龄老人的健康状态分为健康、比较健康、功能受限、体弱多病、极度虚弱五个纯类。分析结果表明,健康隶属应随龄增加而递减趋势明显,城乡在健康隶属等级上的差异与年龄和性别有关。总体上说,健康隶属等级年龄差异大于性别差异,性别差异大于城乡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田丰,郑真真
文章通过对三次高龄老人调查数据分析,描述了高龄老人健康自评及其变化,初步分析了部分人口、社会、健康变量对高龄老人健康自评的影响。研究结论是:高龄老人的健康自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其变化与实际健康状况的变化呈现出较大的一致性;老年人健康自我评价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并不是完全主观的判断。高龄老人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个人特征对健康自评有影响,但不如健康相关变量那么关键。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健康自我评价下降。
关键词:
高龄老人 健康自我评价 因素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