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09)
- 2023(3991)
- 2022(3431)
- 2021(3222)
- 2020(2601)
- 2019(6117)
- 2018(5901)
- 2017(12144)
- 2016(6621)
- 2015(7431)
- 2014(7494)
- 2013(7286)
- 2012(7035)
- 2011(6392)
- 2010(6836)
- 2009(6340)
- 2008(6170)
- 2007(5637)
- 2006(5205)
- 2005(4773)
- 学科
- 济(23905)
- 经济(23874)
- 管理(19190)
- 业(18337)
- 企(14667)
- 企业(14667)
- 方法(8575)
- 财(8358)
- 贸(8174)
- 贸易(8172)
- 农(8048)
- 易(8041)
- 策(7537)
- 中国(7468)
- 数学(7243)
- 数学方法(7092)
- 制(6264)
- 融(6243)
- 金融(6243)
- 银(5944)
- 银行(5944)
- 行(5749)
- 及其(5325)
- 业经(5301)
- 政策(5287)
- 税(5183)
- 税收(4979)
- 地方(4964)
- 收(4945)
- 农业(4922)
- 机构
- 学院(92085)
- 大学(90286)
- 济(42879)
- 经济(41934)
- 管理(35412)
- 研究(33524)
- 理学(29397)
- 理学院(29129)
- 管理学(28783)
- 管理学院(28599)
- 中国(28053)
- 财(22397)
- 京(19052)
- 科学(16997)
- 所(16521)
- 财经(16342)
- 中心(15727)
- 江(14954)
- 经(14825)
- 研究所(14533)
- 经济学(12880)
- 北京(12580)
- 农(12364)
- 院(12256)
- 财经大学(11975)
- 范(11863)
- 师范(11807)
- 州(11754)
- 经济学院(11555)
- 银(10628)
- 基金
- 项目(53596)
- 研究(43387)
- 科学(42648)
- 基金(38603)
- 家(32312)
- 国家(32013)
- 科学基金(27416)
- 社会(26961)
- 社会科(25685)
- 社会科学(25682)
- 教育(19907)
- 省(19805)
- 基金项目(19028)
- 编号(18546)
- 划(17182)
- 资助(17017)
- 成果(16679)
- 自然(16382)
- 自然科(15979)
- 自然科学(15974)
- 自然科学基金(15685)
- 课题(13338)
- 部(12666)
- 性(12190)
- 发(12153)
- 策(11976)
- 重点(11949)
- 项目编号(11256)
- 教育部(11108)
- 年(11013)
共检索到1543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健
我国政府长期重视居民储蓄和国际收支双顺差,即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入世后,我国的居民储蓄和双顺差随着出口增长和国际资本流入加速而增加,两者的双刃剑作用日益显现,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由量变到质变。在高额储蓄和双顺差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因而需要剖析两者的利弊,调整经济发展思路和经济政策取向。本文首先分析高额储蓄和双顺差之益处,然后剖析两者之弊,最后提出经济发展新战略和国际经济政策新取向,化弊为利,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额储蓄 经常项目顺差 资本项目顺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徐诺金
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高额顺差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之一。高额顺差给我国带来了巨额外汇储备的同时,也带来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和国内货币的供应压力,国际上的贸易争端也逐年增多。本文研究表明,高额顺差一方面是我国经济积极融入全球化的结果,另一方面是我国储蓄大于投资的结构性反映,并由出口导向政策推动,其过早出现并不符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和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因此在改善引进外资质量的同时,必须从我国内部宏观经济失衡着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并优化国内投资,改变奖入限出的出口导向政策和引入外资的战略,实行大进大出、进出平衡的外贸政策。
关键词:
国际收支顺差 宏观经济平衡 结构调整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许少强 焦武
本文通过对1985—2006年中国国际收支及相关数据的深入分析,发现中国长期存在的储蓄持续大于投资是中国国际收支长期保持双顺差而失衡的根本原因。这实际上是在国际分工深化,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折射出中国内部经济结构的失衡,针对中国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经济产生的负向冲击,本文提出了多项应对策略及可行的政策搭配方案。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庄芮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99年 11月的最新统计,本文认为, 1994~ 1997年我国国际收支之所以连续 4年出现“双顺差” 主要有 3个原因: 1.国内储蓄持续高于投资; 2.外资流入持续高于我国资本输出,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逐年增加,且规模越来越大; 3.国内资金使用效率低、浪费大。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也有弊,它既反映我国国际收支的良好状况,也说明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包括: 1.国内资金浪费与闲置问题严重; 2.利用外资并未真正有效地促进出口; 3.资本逃避数额日增,容易引发金融体系中的某些隐患。
关键词:
国际收支 经常项目 资本项目 顺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晓晴
从1978年到2002年的24年间,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210.6亿元,增至86910.65亿元,增长412倍,年均增长28.5%。巨量的储蓄存款为银行提供了充足的信贷资金,也是社会有力的稳定器,但也给国民经济和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风险。分流储蓄存款已成当务之急。如何分流10万亿储蓄存款?加大直接融资的比重;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创建新的回报率较高、风险不大的金融产品;合理引导消费,拉动内需;只对定期存款账户计息,不对活期存款账户计息,应是分流10万亿储蓄存款的最佳对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韩骏
当代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经济问题是国际收支不平衡。不断增长的"双顺差"和规模庞大的外汇储备,已造成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制约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解决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成因和不良影响,提出解决这一问题应采取以下科学、合理的路径,即改变"出口导向"战略,实施"进出平衡"的外贸政策;取消"敞口"引进外资政策,遏制"热钱"的流入;积极推进汇率改革,多策并举化解储备风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等。
关键词:
国际收支 不平衡 双顺差 解决路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林桂军 Ronald Schramm
储蓄大于投资是导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的一个关键原因。本文首先基于国民收入核算账户给出了我国储蓄与投资的分析框架,然后利用1995—2005年的数据,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具体考察了我国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
储蓄 投资 外资 经常项目 金融中介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彦红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国际收支双顺差和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局面。本文用实证方法,建立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和外汇增长关系的模型,分析指出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与外汇储备增长长期密切相关,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向外汇储备增量的转化效果明显强于经常项目;外汇储备增长受储备导向和储备经营渠道等影响。并据此提出强化储备经营管理,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建议。
关键词:
国际收支 外汇储备 升值预期 储备导向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晟
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转变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人口红利",但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人口红利"将很快转变为"人口负债",在我国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将带来更为深刻的影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是影响储蓄率、国际收支变动的重要因素,我国开放经济体系正面临着储蓄与经常账户"双盈余"问题,本文从人口年龄结构出发,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和双缺口理论分析人口红利影响国际收支的路径,进而探讨对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
人口年龄结构 国际收支 传导机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窦祥胜
国际储备与国际收支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 ,因此一国必须持有一定量的国际储备。然而 ,一国的国际储备量有一个适度规模问题 ,国际储备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经济发展。储备与进口比率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和成本 -收益分析法 ,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国际储备的合理规模问题作了理论界定。鉴于目前中国正处于金融和经济体制转轨时期 ,本文认为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 ,应当按照“基本储备 +调节性储备 +风险性储备”这一结构来确定较为适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慧
2003年,或者更准确些说,2002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大量的国际收支顺差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并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国际收支顺差使人民银行不断被动购入外汇、吐出过量的人民币基础货币,并直接增加货币供应,从而形成流动性过剩的压力。除了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的短暂例外,这个时期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使用和创新,很大程度上正是归因于对冲银行体系过剩流动性、抑制货币信贷过度膨胀的需要:公开市场对冲操作逐渐成为货币调控的重要手段,存款准备金工具被前所未有地使用,再贷款及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生蕾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国际收支连年形成的双顺差盈余所导致的。大量积累的外汇储备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国际信誉的同时,也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要使我国经济长期稳定持续发展,必须转变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改变人为推动的贸易顺差格局;改善内部经济失衡状况,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放宽外汇管制,鼓励企业对外投资,引导资金有序流出;深化人民币汇率改革,实现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等。
关键词:
国际收支顺差 产业结构调整 货币政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蒋志芬
国际收支持续大规模的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大幅增长,外汇储备的持续快速增长,迫使央行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导致货币过量供应。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了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受到汇率政策的制约,货币政策陷入了因双顺差持续增长带来的汇率、利率、市场流动性、经济增长的协调困境。本文提出,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转变出口导向的外贸战略,采取综合措施化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矛盾,有助于缓解国际收支双顺差给货币政策带来的困境。
关键词:
国际收支 顺差 货币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