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06)
2023(6367)
2022(5412)
2021(5123)
2020(4016)
2019(9621)
2018(9328)
2017(18562)
2016(9737)
2015(10908)
2014(10723)
2013(10622)
2012(9684)
2011(8609)
2010(8158)
2009(7591)
2008(7237)
2007(6096)
2006(5155)
2005(4654)
作者
(24991)
(20848)
(20588)
(19817)
(13538)
(10070)
(9616)
(8230)
(7865)
(7393)
(7295)
(6853)
(6651)
(6422)
(6397)
(6379)
(6270)
(6147)
(6051)
(5943)
(5014)
(4902)
(4866)
(4709)
(4666)
(4578)
(4574)
(4336)
(4074)
(4049)
学科
(37303)
经济(37262)
管理(27121)
(25285)
(21566)
企业(21566)
方法(16344)
数学(14395)
数学方法(14309)
(10952)
(9904)
中国(8619)
业经(8416)
(7936)
贸易(7927)
(7770)
财务(7765)
(7761)
金融(7759)
财务管理(7748)
(7644)
地方(7629)
(7533)
企业财务(7330)
(6823)
银行(6819)
(6466)
理论(6399)
农业(6187)
(5613)
机构
大学(132562)
学院(130498)
(56269)
经济(55106)
管理(51367)
理学(43820)
理学院(43369)
管理学(42898)
管理学院(42637)
研究(42620)
中国(36748)
(29038)
(27548)
财经(23109)
科学(21996)
中心(21438)
(21156)
(19775)
(18817)
经济学(18237)
财经大学(17608)
北京(17383)
(17356)
研究所(17340)
师范(17204)
经济学院(16507)
(16131)
(15804)
(15473)
业大(15429)
基金
项目(86273)
科学(69158)
研究(66419)
基金(64277)
(54542)
国家(54075)
科学基金(47711)
社会(43108)
社会科(40969)
社会科学(40957)
基金项目(34310)
(31759)
教育(30529)
自然(30216)
自然科(29504)
自然科学(29500)
自然科学基金(28997)
(27297)
编号(26951)
资助(25853)
成果(22064)
(20053)
重点(18925)
(18315)
教育部(18041)
国家社会(17951)
(17944)
课题(17860)
人文(17638)
(17603)
期刊
(60985)
经济(60985)
研究(43487)
中国(24065)
(23874)
(20648)
金融(20648)
管理(18950)
科学(15024)
学报(14844)
(14071)
教育(13434)
大学(12192)
财经(11986)
学学(11024)
(10297)
技术(10182)
经济研究(9940)
业经(9762)
农业(9346)
问题(8305)
(7654)
理论(7332)
国际(7230)
世界(6654)
实践(6544)
(6544)
财会(6379)
(6210)
现代(6140)
共检索到1993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孟霞  
本文以近期美国国债期货市场一例操纵行为诉讼为着眼点,具体分析名为"虚假报单操纵(spoofing)"的市场操纵行为类型,即行为人从事期货交易时,以高频交易技术为基础,先在单边进行大量报单,继而在执行之前全部撤销之前的报单,然后在与撤单行为几乎同时地进行反方向的报单,与之前被引诱跟随报单的市场参与者成交。起诉者HTg公司用公开数据证明被告在近两年的时间内6960次实施同样策略,违反了《多德-弗兰克法》禁止扰乱市场和禁止操纵市场的规定。本案例可帮助我们对高频交易下频繁报撤单行为是否认定以及如何认定为市场操纵行为做进一步思考,对我国期货市场高频交易行为监管提供启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伍阳  李攀艺  
从中国市场特征出发,总结市场操纵三种可行模式,并采集真实交易的高频数据,筛选出以银行股为标的的模拟操纵案例,通过脉冲相应冲击与方差分解技术对本次案例的操纵模式进行识别。结果显示本案例选择的是间接模式,利用羊群效应推动沪深300指数,建议完善期货与现货信息交流渠道、健全期货与现货协同监管机制等政策手段,防范操纵风险。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珍  夏中宝  
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的典型案例显示,交易型操纵行为包括建仓持仓、通过不正当交易行为影响证券价格、反向交易获利或谋取其他利益等三个步骤。在连续交易操纵中,行为人大量以高于市场卖一价的价格申报并高比例成交,影响证券交易价格。虚假申报操纵是通过不以成交为目的频繁或大额申报、撤单,制造买盘汹涌的假象,误导市场投资者跟风交易,从而影响证券交易价格。对倒操纵是利用资金优势或持股优势,通过自买自卖放大证券交易量并拉抬证券价格。因此,交易型操纵实质上是通过不正当交易行为,在特定期间内制造虚假证券供求关系,从而扭曲证券市场价格。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夏中宝  
中国执法机构在查处虚假申报操纵案件实践中,构建了一整套判别频繁申报撤单是否存在"不以成交为目的"的分析指标体系,包括订单档位集中于2~5档、反复同价报撤、档位上升后撤单、订单驻留时间短、申报撤单后反向交易等。随着VWAP、TWAP、TPOV、Arrival price等算法交易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应用,其特殊的算法逻辑在追求更优成交价格的过程中,也伴生了大量申报撤单行为,但是并非不以成交为目的,这对虚假申报操纵的法律认定逻辑提出了新挑战。虚假申报操纵监管法律框架在坚持原有指标体系的同时,可承认某些算法逻辑作为除外抗辩事由,同时对算法交易过于频繁的不合理撤单应予以适当限制。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夏中宝  
中国执法机构在查处虚假申报操纵案件实践中,构建了一整套判别频繁申报撤单是否存在"不以成交为目的"的分析指标体系,包括订单档位集中于25档、反复同价报撤、档位上升后撤单、订单驻留时间短、申报撤单后反向交易等。随着VWAP、TWAP、TPOV、Arrival price等算法交易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应用,其特殊的算法逻辑在追求更优成交价格的过程中,也伴生了大量申报撤单行为,但是并非不以成交为目的,这对虚假申报操纵的法律认定逻辑提出了新挑战。虚假申报操纵监管法律框架在坚持原有指标体系的同时,可承认某些算法逻辑作为除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煦初  赵景东  
利用2016年11和12月中国A股市场的5秒高频数据,考量订单簿斜率指标与资产价格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订单簿斜率指标对存在于高频环境中的市场异象有着较好的解释力。由于订单簿斜率指标在不同市值条件下呈倒挂现象,且买卖订单簿斜率指标与资产价格呈现不同的相关关系。因此,订单簿斜率能在一定程度上捕捉市场操纵行为的信号。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股票市场中的操纵行为,也可为预警机制的建设提供有效的指标选择。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辉  胡心怡  杜阳  
市场操纵是一种严重损害资本市场公正的行为。本文基于分时高频交易数据构建了股票市场连续交易操纵识别模型,利用2009—2017年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的季度数据,探究了专业机构投资者对市场操纵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专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股票发生市场操纵的概率越小;专业机构投资者通过降低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的信息不对称、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路径实现对市场操纵的有效抑制;信息环境好的上市公司,更有助于专业机构投资者发挥作用,并且持股比例高且稳定的稳定型专业机构投资者,发挥抑制作用的效果更好。本文拓展和深化了关于市场操纵的识别研究,并从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的角度对防范市场操纵给出了建设性意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孙广宇  李志辉  杜阳  王近  
本文以尾市交易操纵为研究对象,尝试对中国股票市场可疑的尾市操纵行为进行识别与监测,并基于监测结果实证分析市场操纵如何影响市场信息效率。具体来看,本文利用沪市A股2013-2018年的日内高频交易数据,基于股票尾市交易相关指标异常变化特征,构建了尾市交易操纵识别模型,实证检验了市场操纵对信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操纵对信息效率存在不利影响,市场操纵后股票流动性和股票波动性的异常变化是影响信息效率的关键传导路径,上述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此外,研究还发现,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较高的情形下,市场操纵对信息效率不利影响程度较小。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吴崇林  刘杰  黄鑫铭  
基于收盘价操纵的价格变化特征,本文构建了收盘价操纵识别模型,并利用2007年-2018年中国A股股票市场的分时交易数据实现了疑似收盘价操纵的监测。利用识别模型甄别的疑似收盘价操纵数据,本文检验了市场操纵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市场操纵抑制了上市公司创新,降低了上市公司下一年度的专利申请总数量和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同时,本文发现融资约束程度越大、管理层短视行为动机越强,市场操纵对企业创新的不利影响程度越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崇林  林芳宇  刘杰  
本文构建了收盘价操纵识别模型,并利用2007-2018年中国A股市场的分时交易数据进行疑似收盘价操纵的检测;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分析师关注对市场操纵的抑制作用,并对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渠道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分析师关注起到了积极的外部监督作用,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被操纵次数。第二,分析师关注越高,上市公司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同时,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信息不对称的降低在分析师关注抑制市场操纵中起到了中介作用。第三,投资者情绪高涨时,投资者对基本面信息的忽视程度更高,分析师关注对市场操纵的抑制程度更低。打击市场操纵行为、维护股市正常秩序,需要大力发展证券投资咨询行业,通过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发挥分析师作用等途径降低股市信息不对称,同时完善市场操纵识别体系,加大监管和惩处力度。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煜  
交易型操纵行为的主观认定不适用于欺诈行为理论,因此无法回避人为价格的界定与验证问题。从美国《商品交易法》的立法与实践来看,非市场化行为扰乱市场供需并"触发"人为价格,可以作为交易型操纵行为主观认定的法律依据,但是在实践中仍需要进一步区分触发人为价格的具体情形。因此,建议构建和运用"触发—目标"因果关系规则,区分"触发行为"类型并测定人为价格的主观成因,以加强对交易型操纵行为的监管与规制。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煜  
交易型操纵行为的主观认定不适用于欺诈行为理论,因此无法回避人为价格的界定与验证问题。从美国《商品交易法》的立法与实践来看,非市场化行为扰乱市场供需并"触发"人为价格,可以作为交易型操纵行为主观认定的法律依据,但是在实践中仍需要进一步区分触发人为价格的具体情形。因此,建议构建和运用"触发—目标"因果关系规则,区分"触发行为"类型并测定人为价格的主观成因,以加强对交易型操纵行为的监管与规制。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志辉  陈海龙  魏斌  刘英特  
本文以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日内高频交易数据探究内部控制对股票市场操纵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与股票市场操纵显著负相关,使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变量替换等方法检验后,结论稳健。理论分析和机制分析表明,内部控制可通过提升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对股票市场操纵产生抑制作用。进一步分析显示,机构投资者持股和独立董事占比等公司治理因素、行政审批和法律法规等制度环境因素可对内部控制与市场操纵之间的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本文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市场公正层面的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对提高我国股票市场质量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筱彦  魏嶷  许勤  
本文利用买卖失衡率指标来衡量交易型市场操纵,并建立了一个收盘价操纵的检验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沪市收盘时段的股价操纵现象显著多于非收盘时段,从而证实了收盘价被操纵。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焦增军  李铭  
幌骗交易主要通过使用计算机软件和算法设计,制造频繁大额报撤等虚假的交易外观,诱导、骗取其他交易者跟进交易进而获利。无论幌骗交易是否形成"人为价格",都侵害了市场正常交易秩序,是市场操纵的特定形态,而不宜望文生义将其等同于期货市场上的欺诈。建议在我国《期货法》立法中从本质上把握幌骗交易的行为特征,并澄清市场操纵的法律内涵,将其纳入市场操纵的规制范围,以克服期货市场监管面临的实践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