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49)
2023(5497)
2022(4805)
2021(4728)
2020(4127)
2019(9626)
2018(9677)
2017(19457)
2016(10272)
2015(11887)
2014(12007)
2013(11556)
2012(10253)
2011(9255)
2010(9612)
2009(9135)
2008(9073)
2007(8024)
2006(7118)
2005(6541)
作者
(29586)
(24332)
(24310)
(23149)
(15665)
(11626)
(11287)
(9517)
(9385)
(8979)
(8492)
(8315)
(7891)
(7837)
(7784)
(7671)
(7385)
(7085)
(6990)
(6665)
(6363)
(5923)
(5811)
(5608)
(5583)
(5574)
(5504)
(5320)
(4931)
(4844)
学科
(38441)
经济(38405)
(28478)
管理(27188)
(22954)
企业(22954)
方法(22908)
数学(20840)
数学方法(20320)
(18537)
银行(18392)
(17069)
(15113)
中国(12199)
(11259)
金融(11259)
(10972)
保险(10881)
业务(10432)
(10181)
制度(10171)
(8862)
银行制(8675)
理论(8571)
(8123)
业经(7299)
(7118)
(6625)
贸易(6613)
(6461)
机构
大学(140615)
学院(140567)
管理(57073)
(55076)
经济(53726)
理学(48030)
理学院(47589)
管理学(46293)
管理学院(46063)
中国(44096)
研究(42569)
(30299)
(28381)
科学(25936)
(22564)
财经(22176)
中心(22083)
(21850)
(21835)
(21163)
银行(20844)
(20129)
业大(20099)
北京(19511)
(19388)
研究所(19151)
(18317)
农业(17988)
财经大学(16855)
经济学(16784)
基金
项目(92113)
科学(72313)
基金(67453)
研究(64565)
(58563)
国家(58132)
科学基金(50776)
社会(39745)
社会科(37661)
社会科学(37649)
(35974)
自然(35104)
基金项目(34702)
自然科(34371)
自然科学(34366)
自然科学基金(33747)
教育(31345)
(30558)
资助(30445)
编号(26158)
重点(20779)
成果(20499)
(20033)
(19228)
课题(18152)
(18035)
科研(17940)
创新(17936)
教育部(17442)
大学(17439)
期刊
(55426)
经济(55426)
研究(44749)
(32517)
金融(32517)
中国(28918)
管理(21733)
(21702)
学报(20152)
(19379)
科学(19234)
大学(15794)
技术(15023)
学学(14950)
教育(13922)
农业(11364)
财经(10969)
统计(9676)
(9135)
经济研究(8918)
(8806)
理论(8101)
业经(8084)
决策(8033)
技术经济(7586)
实践(7509)
(7509)
(6580)
问题(6548)
现代(6126)
共检索到219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立华  丁建臣  
本文基于Corrado-Su的理论及修正,扩展了CCA模型,采用中国14家银行A股股价和资产负债表数据,测度了14家银行单个和联合违约距离及系统期望损失等风险指标。本文实证结果发现:1HCCA模型大致提前3~6个月或更长时间预测到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来临,给金融部门防范金融危机爆发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2HCCA模型显示中国银行业系统风险在高位不断累积,对金融监管当局和商业银行管控金融宏观风险提出了有益的警示。本文的政策建议是,应度量引入高阶矩(偏度和峰度)的隐性资产价值对违约距离和期望损失等风险指标的影响,从而提高金融政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加强政策措施的前瞻性预判。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吕永健  王鹏  
以黄金为代表的贵金属及其金融衍生品的交易量不断增长,逐渐成为与股票和债券平行的投资和避险工具,但关于贵金属市场风险测度的研究却比较缺乏。以上海和伦敦市场的黄金和白银交易价格为样本,基于常数高阶矩模型和时变高阶矩模型建立风险测度模型,计算出不同模型的风险价值和预期损失;采用严谨的后验分析方法,在多头和空头两种头寸共10种分位数水平下对不同模型的风险测度精确性进行后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测度风险价值时,时变高阶矩模型的风险测度精确性略优于常数高阶矩模型,带有杠杠效应的时变高阶矩模型优于不带杠杆效应的时变高阶矩模型;综合对比分析不同风险测度模型的后验分析结果可知,对于准确测度贵金属市场的风险,GJ...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代军  闻丹锋  
本文运用二元GARCH-SK模型和独立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基于时变高阶矩风险的期货最优对冲比率模型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探讨投资者风险厌恶系数、交易成本等因素对期货最优对冲比率的影响,并且以沪深300股指期货为研究对象,对基于时变高阶矩风险的期货最优对冲比率模型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是沪深300股指期货和现货的收益率序列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超峰度和负偏度等非正态分布特征,因而在刻画资产收益分布时高阶矩风险对收益率的影响不容忽视;二是在考虑交易成本以后,最优调整频率会随着投资者风险厌恶系数的增加而提高,但调整幅度会不断缩小,且对于最常见的风险厌恶系数,投资者需要每两日调整一次期货最优对冲比率,以期获得最高的效用水平;三是基于效用最大化、同时考虑条件高阶矩风险的动态对冲策略能够更好地实现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平衡,虽然其风险水平会比方差最小化对冲策略更高,但是带来的收益增长更为显著,因此,能够更好地提高投资者的效用水平。上述研究结论可以为推动基于高阶矩风险的期货对冲比率方法在金融市场投资实务中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于孝建  陈曦  
风险平价模型以资产波动衡量风险,忽略了资产收益分布的尾部特征。本文在风险平价模型中引入高阶矩风险,得到了九种不同的高阶矩风险平价模型,并选取平均相关性高的国内行业指数样本和平均相关性低的大类资产样本,对不同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标的资产间平均相关性较高时,包含偏度的高阶风险平价模型表现更优,投资组合的风险更小,收益更高;当标的资产间平均相关性较低时,风险平价模型表现更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包全永  
传染效应是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构建经济模型,研究了一个封闭银行系统以及银行间市场的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机理。研究结论显示,银行系统性风险具有传染与扩散效应,这种传染与扩散效应具有自放大性,并最终可能使银行系统失去基本功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永舵,王建华,魏平  
本文在传统的CAPM模型中引入系统偏度、系统峰度等高阶矩,发展和推广了CAPM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阶矩CAPM模型优于传统CAPM模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冬  康继军  鲁万波  
研究目标:在构建包含偏度和峰度的高阶矩投资组合情况下,为了减少设定误差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传统朴素估计存在的较高估计误差,本文构建了混频多因子模型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包含高阶矩条件下最优因子个数识别方法,并探讨了其适用性。研究方法:在理论上分析了基于混频多因子模型得到统计量的渐进性质,并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在有限样本条件下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新方法可以更为准确地识别包含高阶矩条件下最优因子的个数,相对于基于信息准则构建的高阶矩因子个数识别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研究创新:基于混频模型方法,进一步提高因子对模型的解释能力,在混频模型设定适当的条件下,由扰动项构建得到的高阶矩矩阵应具有明显的稀疏性特征,利用这一特征识别最优因子个数,从而进一步降低高阶矩矩阵的估计误差。研究价值:通过使用混频模型,在提高对模型解释能力的同时,构建一种相对于传统信息准则方法更能准确识别包含高阶矩信息的最优因子个数估计方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守川  任宇宁  
前瞻性是现代风险管理的重要特性。商业银行一般通过采用统计模型等工具和方法,对风险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前瞻性分析。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预测性分析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然而需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琳  沈沛龙  
以我国15家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就银行间的风险联动关系进行研究。研究主要包括:上市银行收益率两两间的时变相关系数测算、4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与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间的整体相关程度的测算,以及根据我国上市银行间的动态相关关系构建银行体系风险联动的预警指标。研究发现:我国上市银行间普遍存在显著的非对称的动态相关关系,4家大型国有银行间的平均动态相关系数比他们和其余11家银行间的相关系数高;我国的4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与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整体相关程度也很高;15家上市银行两两的动态条件相关系数序列构建的银行体系系统性风险预警指标能够及时检测市场风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毛建林  张红伟  
本文运用CCA模型方法,对2007年一季度到2013年三季度我国整个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国内财政货币政策的"救市"刺激、监管政策对银行体系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显著影响。自2012年三季度开始我国银行体系系统性金融风险呈现逐步增大的运行态势,直到2013年三季度并没有发生趋势性的改变,提示应高度重视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并采取有效举措进行管理。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毛锦  周鹏  蔡淑琴  
针对当前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研究以风险度量为主而缺乏对预警过程的机理和模型研究,分析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生命周期,结合企业预警理论提出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的逻辑过程,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建立了支持系统,并在最后给出了应用实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琳  沈沛龙  
以我国15家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就银行间的风险联动关系进行研究。研究主要包括:上市银行收益率两两间的时变相关系数测算、4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与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间的整体相关程度的测算,以及根据我国上市银行间的动态相关关系构建银行体系风险联动的预警指标。研究发现:我国上市银行间普遍存在显著的非对称的动态相关关系,4家大型国有银行间的平均动态相关系数比他们和其余11家银行间的相关系数高;我国的4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与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整体相关程度也很高;15家上市银行两两的动态条件相关系数序列构建的银行体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欧阳资生  莫廷程  
本文基于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股票日收益率数据,通过分位数回归估计广义CoVaR模型,即将CoVaR模型的条件由q分位点下的收益率等于VaR推广至最多等于VaR。在此基础上分别度量了上市商业银行对整个金融市场体系和上市商业银行对其他上市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普遍高于地方性商业银行,而各个上市商业银行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差异。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易文德  
本文提出了基于高阶矩波动的相依结构模型:Copula-NAGARCHSK-M模型。考虑资产的时变条件方差风险、条件偏度风险和条件峰度风险对边缘分布的影响,应用模型研究了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对数收益率之间、条件方差之间、条件偏度之间和条件峰度之间的相依结构。发现两股票市场的指数对数收益率之间、条件方差之间和条件峰度之间有相似的相依结构,而条件偏度之间的相依结构则是负方向的相似。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尹力  刘阳  
本文通过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选取了不良贷款率和贷款增长缺口作为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代理变量,实证研究了银行集中度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发现,利用两个变量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但是利用不良贷款率得出的结论更加具有说服力,通过GMM估计方法发现,我国存在着"集中脆弱性"的现象。最后设计交叉变量分析各省不同经济状况对集中度和银行系统性风险关系的影响,发现银行集中度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在各个省份是不一样的。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民营银行进入市场有利于我国银行业稳定的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