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29)
- 2023(14747)
- 2022(12719)
- 2021(11650)
- 2020(9837)
- 2019(22049)
- 2018(21672)
- 2017(41620)
- 2016(22605)
- 2015(25035)
- 2014(24780)
- 2013(24685)
- 2012(22595)
- 2011(20643)
- 2010(20447)
- 2009(18673)
- 2008(17832)
- 2007(15527)
- 2006(13621)
- 2005(11770)
- 学科
- 济(108298)
- 经济(108196)
- 管理(64276)
- 业(58611)
- 企(48120)
- 企业(48120)
- 方法(43853)
- 数学(38465)
- 数学方法(38114)
- 地方(25005)
- 中国(23980)
- 农(23951)
- 学(23563)
- 业经(21467)
- 财(21254)
- 农业(16601)
- 贸(16451)
- 贸易(16444)
- 环境(16233)
- 易(15863)
- 地方经济(15478)
- 制(15363)
- 和(15091)
- 理论(14220)
- 技术(13936)
- 务(13171)
- 财务(13108)
- 财务管理(13090)
- 划(12958)
- 融(12930)
- 机构
- 大学(328658)
- 学院(326738)
- 济(136342)
- 经济(133630)
- 管理(128636)
- 研究(114150)
- 理学(112622)
- 理学院(111325)
- 管理学(109395)
- 管理学院(108832)
- 中国(81464)
- 科学(73409)
- 京(69291)
- 所(58334)
- 农(57955)
- 财(57162)
- 研究所(53874)
- 业大(53181)
- 中心(50051)
- 财经(47120)
- 农业(45862)
- 江(45822)
- 北京(43392)
- 经(42912)
- 范(42035)
- 师范(41537)
- 经济学(41406)
- 院(41216)
- 经济学院(37144)
- 州(37091)
- 基金
- 项目(231268)
- 科学(180677)
- 基金(168142)
- 研究(162551)
- 家(149237)
- 国家(148054)
- 科学基金(125836)
- 社会(103707)
- 社会科(98315)
- 社会科学(98287)
- 省(90343)
- 基金项目(90179)
- 自然(83587)
- 自然科(81588)
- 自然科学(81565)
- 自然科学基金(80096)
- 划(76528)
- 教育(73143)
- 资助(68455)
- 编号(64353)
- 重点(52020)
- 成果(50371)
- 发(50183)
- 部(49960)
- 创(47887)
- 创新(44760)
- 科研(44543)
- 课题(44135)
- 计划(43436)
- 国家社会(42815)
- 期刊
- 济(148878)
- 经济(148878)
- 研究(94137)
- 学报(58404)
- 中国(55459)
- 科学(51663)
- 农(51591)
- 管理(45954)
- 大学(42822)
- 财(41091)
- 学学(40965)
- 农业(35660)
- 教育(29261)
- 技术(26666)
- 经济研究(25052)
- 融(24131)
- 金融(24131)
- 财经(23121)
- 业经(23067)
- 经(19801)
- 问题(19143)
- 业(17825)
- 技术经济(16981)
- 科技(16941)
- 版(15471)
- 理论(15275)
- 业大(15251)
- 资源(15140)
- 图书(14915)
- 商业(14911)
共检索到4643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阳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铁运营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城市发展中高铁的作用日益凸显,而作为高铁交通网络的枢纽节点,高铁站的建设会将高铁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放大。但是,高铁站选址是否具有合理性,会对高铁发展带来的正面效应造成直接影响,浪费建设成本与投资成本,不仅给旅客出行造成不便,还造成城市发展失衡等问题。
关键词:
高铁车站 选址 区域经济发展 影响研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锦顺
高铁大规模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时间与空间上的收缩,提高了劳动力等经济要素的流通速度,对刺激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选择全国范围的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引入随旅行时间和票价增大而降低的可达性指数,从实证上研究了高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对城市GDP和人口增长有正影响,高铁发展引起沿线周边地区投资增加。对于融入高铁网的城市,由于存在回流效应,高铁收缩了空间和时间,推进了城市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了经济增长。对于周边城市也能够利用高铁的扩散效应改善区位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高铁建设 区域经济 回流效应 扩散效应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姚毅
高铁时代的到来是铁路枢纽经济区的涅槃重生,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革新。基于高铁经济的阶段性特征,本文总结梳理了高铁经济的区域作用机制及经济社会效应,在广泛借鉴国内外高铁经济发展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高铁枢纽能级、流量经济平台、枢纽产业发展、区域枢纽经济圈建设四个方面,提出新时期高铁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
高铁经济 区域经济 理论逻辑 对策研究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志红 王利辉
本文将郑西高铁作为一项自然实验,选取1995年至2015年市级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项目评估中的合成控制法,构造处理组的"反事实"状态,分析郑西高铁对沿线区域的经济效应。研究表明:(1)合成控制法能够很好地拟合郑西高铁修建前西安、渭南、三门峡与洛阳的经济增长路径;(2)郑西高铁的经济效应存在1至2年的滞后期,虽伴随小幅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基本维持相对稳定状态;(3)郑西高铁对四市的平均效应分别为0.083、0.115、0.116及0.111,人均产出分别增长了0.97%、1.37%、0.91%及1.23%;(4)采用安慰剂试验、排序检验及双重差分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其中双重差分法所得四市平均处理效应分别为0.091、0.141、0.104、0.159,这与合成控制法结果较为接近;(5)通过影响机制分析发现,郑西高铁能够提高沿线区域的可达性及经济联系强度,河南各市与西安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增幅较大,而陕西边界各市与郑州的经济联系强度相对较弱。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志红 王利辉
本文将郑西高铁作为一项自然实验,选取1995年至2015年市级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项目评估中的合成控制法,构造处理组的"反事实"状态,分析郑西高铁对沿线区域的经济效应。研究表明:(1)合成控制法能够很好地拟合郑西高铁修建前西安、渭南、三门峡与洛阳的经济增长路径;(2)郑西高铁的经济效应存在1至2年的滞后期,虽伴随小幅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基本维持相对稳定状态;(3)郑西高铁对四市的平均效应分别为0.083、0.115、0.116及0.111,人均产出分别增长了0.97%、1.37%、0.91%及1.23%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牛斐 吴晓峰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对要素流动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本文从城市层面考察高铁开通对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基于2004-2018年的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利用PSM-DID估计方法,从不同层面实证评估高铁开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整体而言,高铁的开通提升了人们的出行体验,极大地促进了地区间要素流动,有盘活市场的作用。(2)分地区而言,目前高铁开通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的影响已表现出了不同程度促进作用;(3)分城市规模而言,高铁开通对不同体量城市的经济发展促进作用呈现分阶段的特点,表现为大中型城市最先受惠,小型城市紧随其后。因此,在注重高铁开通对区域间交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正确认识高铁在不同阶段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用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高铁圈"效应。
关键词:
高铁开通 区域经济增长 PSM-DID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石林 傅鹏 李柳勇
高速铁路的建设压缩了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扩大了城市的辐射半径,逐步打破城市之间的藩篱,成为实现城市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该文构建了全国地级市及以上城市的市场潜力,运用双向固定差分法研究了高铁修建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效应。研究发现:高铁的开通及高铁车次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该文通过分区域和分城市级别检验,发现高铁建设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呈现明显的梯度差异,高铁的开通有利于经济发展梯度效应的实现,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稳健性的检验也进一步证实了估计结果的可靠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懿 汪洋周颖 赵子晨
基于2000-2019年沪昆高铁沿线城市的面板数据,评估高铁开通对旅游经济影响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高铁开通促进了沿线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收入的提升幅度大于旅游人次,即显著提高了人均旅游消费;高铁开通对我国旅游经济的促进程度总体呈现出西强东弱的趋势,旅游发展水平和市场规模相对落后的区域往往得到更快的发展;高铁开通有利于缓解旅游经济的马太效应,对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旅游经济 区域差异 双重差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建丰 翟帅
高速铁路大大缩短了站点城市间的旅行时间,提高了连接城市之间的可达弹性,改变了原有的高铁沿线区域的经济空间分布,提升了高铁沿线区域的要素流动,使得区域资源配置趋于合理。文章利用DID(倍差分)模型,选取沪杭高铁沿线区域的经济指标,以沪杭高铁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沪杭高铁对沿线区域发展机制起到一定的作用,并对产业转型、沿线城市的科技人才聚集、行业分工等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在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方面并没有表现出较大的推动力。
关键词:
高铁经济效应 区域发展机制 DID模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卞元超 吴利华 白俊红
以往研究在考察高铁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过程中,忽视了高铁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也缺乏对高铁开通背景下要素在区域之间流动现象的关注。在对当前中国高铁开通背景下区域经济增长格局的经验事实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要素流动的视角,详细阐述了高铁开通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机理,并以是否开通高铁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2004—2014年中国287个地级市的数据,对高铁开通与区域经济差距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考察期内,高铁开通能够通过要素流动对区域经济差距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即高铁开通能够拉大区域经济差距,产生极化效应。高铁开通显著扩大了省会城市的经济差距,但是对非省会城市的影响效应是不显著的。高铁开通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时间效应,高铁开通的极化效应在整体上呈现出先递增再递减的趋势。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牛树海 张可欣
中国的高速铁路建设处于世界先进水平,高速铁路网络化也是国家交通建设重点推进的内容。采用2006—2017年中国80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研究了高速铁路网络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高速铁路对未形成高速铁路网络城市经济发展影响并不显著;高速铁路网络化明显提高了网络节点地区经济增长,即高速铁路网络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高速铁路网络化对网络节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中部地区影响明显,西部地区并不明显。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网络化 DID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牛树海 张可欣
中国的高速铁路建设处于世界先进水平,高速铁路网络化也是国家交通建设重点推进的内容。采用2006—2017年中国80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研究了高速铁路网络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高速铁路对未形成高速铁路网络城市经济发展影响并不显著;高速铁路网络化明显提高了网络节点地区经济增长,即高速铁路网络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高速铁路网络化对网络节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中部地区影响明显,西部地区并不明显。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网络化 DID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新光 黄安民 张永起
本文通过选取2001-2014年福建省5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DID(difference in difference)模型,从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城市化水平3个方面来衡量高铁的开通是否对福建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中国整体宏观经济形势趋于平缓的情况下高铁铁路建设在短期内对地区GDP总量水平产生了显著的提升作用,但是对经济增长速度有抑制趋势:同时,高铁建设在短期内对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水平均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高铁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城市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最后,提出相应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建议,以尽快发挥高铁的经济效应,享受高铁建设带来的"红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建丰 李志刚
近年来中国高铁建设经过了一段跌宕起伏的曲折发展历程,这对于我们客观冷静地全面分析和理性认识高铁的作用和影响也不无益处。本文从研究高铁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入手,着重运用"有无对比法"实证分析了沪杭高铁对浙江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在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浙江沿线区域必须实施共生发展战略,通过区域合作竞争,形成浙江与上海共生发展的新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