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54)
2023(14308)
2022(12297)
2021(11466)
2020(9304)
2019(21393)
2018(21263)
2017(40789)
2016(22175)
2015(24709)
2014(24855)
2013(24612)
2012(22910)
2011(20848)
2010(20920)
2009(18900)
2008(18309)
2007(16023)
2006(14264)
2005(12739)
作者
(64962)
(53803)
(53546)
(50676)
(34389)
(25766)
(24305)
(21196)
(20572)
(19133)
(18482)
(18190)
(17129)
(17036)
(16660)
(16328)
(15970)
(15805)
(15343)
(15311)
(13373)
(13248)
(12979)
(12259)
(12057)
(11975)
(11898)
(11895)
(10798)
(10635)
学科
(96583)
经济(96488)
管理(60870)
(58917)
(46299)
企业(46299)
方法(37791)
数学(32340)
数学方法(32008)
中国(30642)
地方(28007)
(26291)
业经(21727)
(20155)
(19347)
农业(18570)
环境(16215)
(15484)
贸易(15470)
地方经济(15227)
(15217)
(15178)
(14855)
理论(14816)
技术(14774)
(14566)
(14257)
银行(14216)
(14131)
金融(14129)
机构
大学(314207)
学院(313795)
管理(124174)
(124072)
经济(121159)
研究(110662)
理学(106990)
理学院(105686)
管理学(103929)
管理学院(103355)
中国(81031)
科学(69865)
(69157)
(55840)
(54535)
研究所(50908)
(50536)
中心(49252)
业大(46606)
(46320)
(44813)
师范(44415)
北京(44245)
财经(43610)
(40874)
(39626)
农业(39266)
(38367)
经济学(36280)
师范大学(36137)
基金
项目(216545)
科学(170703)
研究(159189)
基金(155513)
(135542)
国家(134369)
科学基金(115396)
社会(99734)
社会科(94436)
社会科学(94413)
(85248)
基金项目(83576)
自然(74838)
自然科(73073)
自然科学(73059)
教育(72101)
(72073)
自然科学基金(71689)
编号(65383)
资助(63019)
成果(52622)
(50440)
重点(48598)
(46752)
课题(45630)
(44742)
创新(41694)
科研(40777)
国家社会(40389)
发展(40340)
期刊
(141419)
经济(141419)
研究(95245)
中国(62491)
学报(48367)
(46496)
科学(46324)
管理(45755)
(38333)
教育(38179)
大学(36305)
学学(33978)
农业(32756)
技术(27506)
(27084)
金融(27084)
业经(24390)
经济研究(21710)
财经(20252)
问题(19725)
图书(17802)
(17252)
(16498)
科技(15951)
资源(15742)
理论(15324)
技术经济(15079)
现代(14826)
(14639)
商业(14264)
共检索到4672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周靖祥  
在高铁时代,地级及以上城市成长动力充沛,中心城市向外围扩张的逻辑更趋清晰化。如果将高速铁路途经城市的站点建设视为外生冲击,就既能揭示城市规模扩张与政府官员执政的内生联动关系,又能识别高铁增长效应。高铁造城论丰富了城市规模扩张的动力机制研究内涵。研究发现,高铁设站的城市增长轨迹发生改变,行政、市场和交通三大力量能够解释不同规模等级城市的扩张机理和成长动力。在高铁联网时代,考虑到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均衡及流向的不确定,城市政府势必考量自身在高铁建设中的联接时序,审慎评估高铁联通的时空效应,抓住发挥高铁增长效应的有利时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康  王茂春  
文章在剖析区域经济与物流的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经济与物流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模型,利用Vensim PLE软件对贵州省2007—2016年面板数据进行仿真模拟。分析比较数据后,从物流自增长系数、产业结构政策、区域GDP政策三方面进行政策实验。研究表明:GDP、物流需求及物流供给能力与物流自增长系数存在正相关关系,且物流供需系统与经济环境共同构成一个动态耦合系统;当产业结构朝着理想的"三二一"格局发展时,物流供需比的降低将刺激区域内物流需求量的增长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当GDP增长量提高10%时,区域内物流需求量在未来几年将以同比增幅上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果  叶堃晖  
透视高铁网络对站点区域的影响机理,是科学引导站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系统的视角,利用系统动力学构建高铁网络对站点区域交通:人口、产业以及环境的影响机理模型。通过广州南站新城案例,对高铁网络影响站点区域发展进行动态仿真。研究发现:高铁网络对站点区域交通可达性、客流量影响显著;对常住人口、第三产业等高铁站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短期内影响不明显,负面的环境影响可阻碍高铁站点区域的发展。因此,高铁网络的多种影响要素的复合作用共同决定了高铁站点区域的发展,其中交通可达性是支撑其发展的基础,人口活力(客流量和常住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路云阁  卞正富  
本文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 ,结合当前煤矿区域的实际情况 ,给出了煤矿区域系统所具备的动力学性质和特征 ,通过所建的一个数学模型 ,探讨了煤矿区域煤炭资源持续利用与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及其调控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光净  杨继君  李庆飞  
区域经济的发展,应该尽量避免重复以前因过分追求经济增长而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和资源枯竭的发展道路。因此,文章在对区域经济发展运行体系结构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之上,运用系统动力学和区域经济方法,构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温州经济发展为例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分析。随后,引入群组决策中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对不同的发展模式进行筛选排序,给出适合温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优模式。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为政府决策者提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与应对方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宝安  张雪花  张宏伟  
将资源环境价值体现在经济核算中,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全面考虑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已成为世界性的热点议题。本文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和系统整体性、相关性理论,针对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的特点,提出了系统动力学—投入产出分析整合方法,用于研究区域发展协调性,将环境成本和资源价值纳入区域投入产出分析中,为构建区域绿色经济核算体系准备了方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叶英  范炳全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涵盖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科技等的综合系统,它具有结构复杂、动态时变等特征,且系统中流的反馈关系基本上都表现为非线性关系,不能进行简单的线性化处理,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利用系统动力学在处理行为随时间变化等系统问题方面的研究优势,通过VEN SIM仿真,以上海宝山区域为例,建立宝山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下简称宝山SD模型),对区域发展进行定量化动态研究与模拟,探讨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观察区域不同发展模式的特征因子,并对政策的导向性影响进行系统分析,实现“政策实验室”的功能,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200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客运专线正式开通运营,此后,石家庄-太原客运专线(2009年4月1日)、温福、甬台温铁路(2009年9月28日)、武广高铁(京港高铁武广段,2009年12月26日)、郑西高铁(2010年1月28日)、福厦高铁(2010年4月26日)相继建成通车。此外,全国最长的两条客运专线京沪高铁、京港高铁也正在建设中,预计将于2012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丽君  隋映辉  申玉三  
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为国家提供了主要生产资料,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资源型城市原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使资源型城市发展普遍面临严峻困境。资源型城市必须转变原有发展模式,选择以科技产业为支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科技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协同发展系统包括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环境子系统和资源子系统四个子系统。在分析四个子系统各因素间因果关系的基础上构建整个系统的因果关系模型,进而构建系统的流图模型,并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建立变量间方程,从而初步建立起科技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协同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模型进行检验表明,模型真实、有效、可信。可进一步运用该模型进行政策模拟。通过设置四个政策变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戴海龙  李霞  
本文通过对城市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各变量关系分析,建立城市物流与经济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搜集整理北京市2006-2016年的物流与经济相关数据,运用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对模型进行仿真检验。调整相关变量以探究城市物流业与城市经济的内在联系,指出北京市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城市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物流与城市经济紧密相连,两者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适当增加物流投资,物流业和经济都可以得到发展;北京市物流短缺比较严重,要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优秀的物流从业人员能够促进物流业的发展,要把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戴海龙  李霞  
本文通过对城市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各变量关系分析,建立城市物流与经济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搜集整理北京市2006-2016年的物流与经济相关数据,运用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对模型进行仿真检验。调整相关变量以探究城市物流业与城市经济的内在联系,指出北京市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城市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物流与城市经济紧密相连,两者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适当增加物流投资,物流业和经济都可以得到发展;北京市物流短缺比较严重,要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优秀的物流从业人员能够促进物流业的发展,要把人才资源转化成物流产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丽  周亚平  
城市私车增长与交通资源内在的不平衡是城市交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城市私车消费的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公交设施的发展密切相关。城市私车消费系统是一个多变量、非线性、多反馈的复杂系统。为此,论文在对系统结构和因果反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私车消费系统的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模型,讨论公共交通尤其是快速轨道交通发展对私车发展的抑制作用,并通过私车保有量对轨道票价与建设速度的灵敏度分析为城市交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文超  田立新  贺丹  
油价波动和运价持续下跌影响到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发展,文章以物流节点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油价波动对节点城市道路集装箱运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油价上涨直接和间接导致运输成本上升,而集装箱型号不同和运输距离长短会导致燃油成本占总成本比例不同,所以在模型中设立型号系数和距离系数两个政策变量,调整政策系数实现油价与运价的合理联动,促进道路集装箱运输业和节点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锦顺  
高铁大规模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时间与空间上的收缩,提高了劳动力等经济要素的流通速度,对刺激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选择全国范围的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引入随旅行时间和票价增大而降低的可达性指数,从实证上研究了高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对城市GDP和人口增长有正影响,高铁发展引起沿线周边地区投资增加。对于融入高铁网的城市,由于存在回流效应,高铁收缩了空间和时间,推进了城市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了经济增长。对于周边城市也能够利用高铁的扩散效应改善区位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建丰  翟帅  
高速铁路大大缩短了站点城市间的旅行时间,提高了连接城市之间的可达弹性,改变了原有的高铁沿线区域的经济空间分布,提升了高铁沿线区域的要素流动,使得区域资源配置趋于合理。文章利用DID(倍差分)模型,选取沪杭高铁沿线区域的经济指标,以沪杭高铁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沪杭高铁对沿线区域发展机制起到一定的作用,并对产业转型、沿线城市的科技人才聚集、行业分工等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在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方面并没有表现出较大的推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