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00)
- 2023(10512)
- 2022(8757)
- 2021(8130)
- 2020(6909)
- 2019(15646)
- 2018(15127)
- 2017(30173)
- 2016(15462)
- 2015(17019)
- 2014(16528)
- 2013(16176)
- 2012(14471)
- 2011(12695)
- 2010(12220)
- 2009(10766)
- 2008(10036)
- 2007(8290)
- 2006(6693)
- 2005(5513)
- 学科
- 济(67594)
- 经济(67537)
- 管理(47488)
- 业(46002)
- 企(38574)
- 企业(38574)
- 方法(32398)
- 数学(28970)
- 数学方法(28615)
- 农(17388)
- 财(16817)
- 业经(15781)
- 中国(15715)
- 地方(13851)
- 产业(11843)
- 农业(11687)
- 技术(11684)
- 务(11277)
- 财务(11241)
- 财务管理(11219)
- 制(11159)
- 贸(10777)
- 贸易(10772)
- 企业财务(10733)
- 学(10592)
- 易(10475)
- 和(10348)
- 环境(10063)
- 理论(9195)
- 体(8751)
- 机构
- 学院(209268)
- 大学(207470)
- 济(91087)
- 经济(89572)
- 管理(88893)
- 理学(78599)
- 理学院(77893)
- 管理学(76697)
- 管理学院(76306)
- 研究(63045)
- 中国(46634)
- 京(41244)
- 财(39250)
- 科学(37171)
- 财经(32737)
- 中心(30785)
- 经(30095)
- 业大(29607)
- 经济学(28825)
- 农(28745)
- 江(28609)
- 所(28265)
- 经济学院(26367)
- 研究所(26063)
- 范(25586)
- 师范(25319)
- 财经大学(24856)
- 北京(24638)
- 商学(24112)
- 经济管理(23961)
- 基金
- 项目(155764)
- 科学(125955)
- 基金(116423)
- 研究(114792)
- 家(100527)
- 国家(99761)
- 科学基金(88467)
- 社会(76499)
- 社会科(72964)
- 社会科学(72947)
- 基金项目(62460)
- 省(60867)
- 自然(56758)
- 自然科(55416)
- 自然科学(55404)
- 自然科学基金(54437)
- 教育(52332)
- 划(50469)
- 资助(46111)
- 编号(45225)
- 部(35342)
- 重点(35000)
- 发(34740)
- 创(33796)
- 成果(33753)
- 国家社会(32841)
- 创新(31541)
- 教育部(31112)
- 人文(30913)
- 科研(30160)
共检索到2814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黎绍凯 朱卫平 刘东
高铁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交通网络体系,这对地区经济时空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文章采用2000-2016年地级市辖区数据构建"反事实"框架下的双重差分模型,研究高铁开通对我国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因果净效应。结果发现,高铁建设显著提升了地区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转变的高级化进程,且东、中部地区高铁开通的净效应显著,西部地区却不明显,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显著。进一步从资源再配置视角检验高铁建设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加速了地区劳动力流通和资本积累,并且高铁建设主要通过提升资本和劳动力再配置效应来实现地区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的动态转化。同时劳动力和资本再配置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即东、中部地区劳动力和资本再配置效率显著高于西部地区,具有潜在的"俱乐部收敛"特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翌秋 谢萌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基于我国2008—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GMM模型,实证分析产融结合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融结合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机制检验发现,产融结合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主要通过优化企业间资源配置和促进技术创新两条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地区市场化程度和政府教育支出能强化产融结合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欣亮 刘飞
文章在对创新要素及空间配置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文献及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创新要素分为人力创新要素与资本创新要素,并分别厘清两种创新要素投入及空间配置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与高级化进程。在分析当前我国人力和资本两种创新要素空间配置现状及现存问题后,提出应从提升要素效率、健全人才机制及加强产业互动等方面着手优化创新要素空间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
创新要素 空间配置 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温杰 张建华
现有文献对我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判断存在争议。该文在考虑三次产业要素产出弹性可变的基础上,重新测算了我国产业结构变迁中的资源再配置效应。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资源再配置效应始终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由于产业间要素边际生产率存在较大差异,未来中国经济依然可以从产业结构变迁中获得巨大收益。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邓慧慧 杨露鑫 潘雪婷
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文章将高铁途经城市的站点开通视为一个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了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交通基础设施改善能够显著提升当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在考虑了一系列可能干扰估计结果的因素后结果仍然稳健。进一步的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交通基础设施改善显著促进了要素在城市间的流动,并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资本劳动配置优化这三种效应的发挥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其中,规模经济效应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贡献最大,技术创新和资本劳动配置效应次之。异质性检验和机制分解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对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较好的城市的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推动作用更显著,且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变动主要源于城市间资源的优化再配置;而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较差的城市在高铁开通后主要受益于城市内资源的优化再配置,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水平有更显著的提升。因此,要继续通过发展和优化高铁网络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改革创新深度挖掘和持续释放高铁开通的资源再配置效应,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产业结构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力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敏 张兴隆 段佳萌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已经成为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探求高质量发展模式的重要载体。本文选用2011—2019年中国22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产业升级指数,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可以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但未能加快产业结构升级速度;机制分析表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政策通过创新机制提高城市创新水平,从而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城市行政等级异质性研究发现,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对地级市以上级别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显著,而普通地级市的结果不显著;城市规模异质性研究发现,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对规模较大的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显著,其中城市规模适中的特大城市促进效果最好。本文为引导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开展,尤其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骆惠宁
本文论述了继续实施国债投资拉动政策需要和产业结构升级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 ,在提出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国债投资方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技术创新、提升传统产业和产业集中度三个方面的基础上 ,分析了培育、发展风险投资机制 ,提高国债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带动作用 ,就国债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结合提出了具体操作建议。
关键词:
投资 产业结构 升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龙海明 闫文哲 欧阳佳俊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等计量模型考察老龄化、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三者间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老龄化不仅能直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还会通过改变金融结构安排而影响产业结构升级。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受到金融结构单一门槛效应的影响,当金融结构水平越过门槛值而偏向金融市场主导型时,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不同区域这一结论存在显著差异:当金融结构偏向金融市场主导型时,东部地区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增强,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减弱,而中部地区的门槛效应不显著。
关键词:
老龄化 金融结构 产业结构升级 影响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郭春丽 相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有力地支撑了消费结构升级。受发展理念和方式的影响,当前产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对消费结构升级的制约作用明显增强,成为我国扩大内需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一、当前产业结构影响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症结(一)产业结构难以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朝 苑西恒 郝磊
文章基于美国发展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经验,对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其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比较分析法发现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存在各主体缺乏组织和规范性、市场结构不合理、缺乏对冲和转板机制以及相关的法律与监管不完善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借鉴美国的经验,提出在新常态下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化要求的上市公司筛选制度;减少行政干预,健全股票市场制度;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资本市场监管,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使之在新形势下能更好地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这对于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
关键词:
资本市场 产业结构 国际经验 结构升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吉赟 杨青
本文采集了2006-2016年中国200个地级市高铁开通站点的数据,并与1559家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匹配,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高铁开通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通车之后,沿线公司的专利授权、专利申请数量显著增加,且主要由发明专利驱动。机制分析发现高铁开通提升了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技术员工在沿线企业的占比。此外,异质性研究发现,高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位于大中型城市的企业和属于高创新强度行业的企业。本文较细致地研究了高铁开通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且揭示了高铁对人力资本的运输效应。
关键词:
高铁 高技能劳动力 企业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夏秋
本文利用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基于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制造业服务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1)制造业服务化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和服务需求是中介渠道;(2)生产性服务化通过技术创新、服务需求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生活性服务化只产生服务需求效应,不能驱动技术创新;(3)7类不同生产性服务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程度和中介效应强度存在异质性;(4)发达国家服务化通过技术创新、服务需求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发展中国家服务化未产生技术创新效应;(5)金融危机前服务化通过技术创新与服务需求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危机后技术创新效应不再显著。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畅 曾庆均
测算我国30个省区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分析省际差异与动态趋势。以产业结构优化(IND)为因变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LQ)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将外商直接投资(FDI)、经济增长水平(RGDP)、技术进步(TEC)、城市化水平(URBAN)作为控制变量,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2005—2013年间,我国各省区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呈集聚发展态势,但省际间不均衡特征明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显著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镇化水平、经济增长亦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正效应,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李悦诚 林艳
本文以青岛产业结构和税负结构的分析为基础,提出我国现行税制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不相适应性,并从完善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的税收政策、构建环保税收体系、完善和加强对现代服务业的税收扶持等方面,就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税收政策优化提出建议。
关键词:
税收政策 产业结构 税收结构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凌云 张元梦
作为信息技术与传统消费深度融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消费,信息消费近年来发展强劲,为我国后疫情时代经济的持续性复苏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基于信息消费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我国278个地级市2005—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信息消费试点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1)总体来看,信息消费试点能显著提升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助推产业结构升级,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有效;(2)异质性检验表明,信息消费试点能促进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但在东部地区效应不明显,能促进中、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但在西部地区产生了抑制作用;(3)机制分析表明,信息消费试点主要是通过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拉动居民消费、推动技术创新等路径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因而在当下以新动能推动新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应继续释放信息消费潜力,促进信息消费扩容提质,以推动产业升级、产品升级与消费升级协同共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