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38)
- 2023(17195)
- 2022(14281)
- 2021(12990)
- 2020(10884)
- 2019(24282)
- 2018(24002)
- 2017(46029)
- 2016(25093)
- 2015(27943)
- 2014(27888)
- 2013(27430)
- 2012(24933)
- 2011(22656)
- 2010(22456)
- 2009(20597)
- 2008(19728)
- 2007(17408)
- 2006(15403)
- 2005(13635)
- 学科
- 济(117918)
- 经济(117803)
- 管理(71380)
- 业(65898)
- 企(53750)
- 企业(53750)
- 方法(46540)
- 数学(40419)
- 数学方法(40041)
- 中国(28805)
- 农(28281)
- 地方(27045)
- 学(25473)
- 业经(25260)
- 财(24207)
- 农业(19459)
- 贸(18247)
- 贸易(18238)
- 制(18041)
- 易(17624)
- 环境(17236)
- 和(16612)
- 理论(16374)
- 地方经济(15992)
- 技术(15608)
- 融(14798)
- 金融(14795)
- 银(14724)
- 银行(14658)
- 务(14437)
- 机构
- 大学(365097)
- 学院(362876)
- 济(150355)
- 经济(147312)
- 管理(141172)
- 研究(126758)
- 理学(122990)
- 理学院(121575)
- 管理学(119382)
- 管理学院(118748)
- 中国(91154)
- 科学(80958)
- 京(77582)
- 所(64596)
- 农(64017)
- 财(64005)
- 研究所(59490)
- 业大(57930)
- 中心(55761)
- 财经(52439)
- 江(52023)
- 农业(50441)
- 北京(48638)
- 范(47756)
- 经(47743)
- 师范(47215)
- 经济学(45976)
- 院(45711)
- 州(42104)
- 经济学院(41217)
- 基金
- 项目(253891)
- 科学(198918)
- 基金(184623)
- 研究(179778)
- 家(163616)
- 国家(162311)
- 科学基金(138242)
- 社会(115203)
- 社会科(109148)
- 社会科学(109117)
- 省(98983)
- 基金项目(98463)
- 自然(90927)
- 自然科(88804)
- 自然科学(88779)
- 自然科学基金(87185)
- 划(83798)
- 教育(81218)
- 资助(74841)
- 编号(71560)
- 重点(57186)
- 成果(56676)
- 发(55090)
- 部(54740)
- 创(52527)
- 课题(49277)
- 创新(49104)
- 科研(48630)
- 国家社会(47906)
- 计划(46970)
- 期刊
- 济(166044)
- 经济(166044)
- 研究(105224)
- 中国(64761)
- 学报(64437)
- 农(58174)
- 科学(56856)
- 管理(51312)
- 大学(47605)
- 财(46500)
- 学学(45202)
- 农业(39899)
- 教育(35425)
- 技术(30010)
- 融(28257)
- 金融(28257)
- 经济研究(27755)
- 业经(26242)
- 财经(25924)
- 经(22249)
- 问题(21656)
- 业(20167)
- 技术经济(18532)
- 科技(18473)
- 图书(18465)
- 版(17578)
- 理论(16724)
- 业大(16624)
- 商业(16489)
- 资源(16275)
共检索到5228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牛树海 张可欣
中国的高速铁路建设处于世界先进水平,高速铁路网络化也是国家交通建设重点推进的内容。采用2006—2017年中国80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研究了高速铁路网络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高速铁路对未形成高速铁路网络城市经济发展影响并不显著;高速铁路网络化明显提高了网络节点地区经济增长,即高速铁路网络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高速铁路网络化对网络节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中部地区影响明显,西部地区并不明显。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网络化 DID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牛树海 张可欣
中国的高速铁路建设处于世界先进水平,高速铁路网络化也是国家交通建设重点推进的内容。采用2006—2017年中国80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研究了高速铁路网络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高速铁路对未形成高速铁路网络城市经济发展影响并不显著;高速铁路网络化明显提高了网络节点地区经济增长,即高速铁路网络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高速铁路网络化对网络节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中部地区影响明显,西部地区并不明显。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网络化 DID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孔冰清 王磊 张潇冉
高铁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其网络化进程深刻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和空间结构演变。基于2009—2019年长三角地区215个县级及以上研究单元铁路数据、城市社会经济数据及商服用地交易数据,构建高铁开通、可达性、连通性等指标,对高铁网络化特征进行分析,借助多期DID模型,探讨高铁网络化对区域城市商服用地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铁网络形成了以沪宁杭城际为骨架的区域连通性格局。高铁网络化显著压缩了城市间旅行时间,对地级市及以下等级研究单元的可达性提升更为明显,而对区域中心城市连通性的提升更为显著。(2)高铁开通、可达性和连通性提升对长三角研究单元平均商服用地价格作用不断增强,分别使城市商服用地价格增加6.6%、7.2%和7.4%,高铁网络化促使商服用地交易活动向区域中心城市集聚的趋势明显。随着中国持续推进高铁规划建设,地方政府需结合城市本底条件理性对待高铁网络化效应,科学合理地进行商服用地供应与调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果 叶堃晖
透视高铁网络对站点区域的影响机理,是科学引导站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系统的视角,利用系统动力学构建高铁网络对站点区域交通:人口、产业以及环境的影响机理模型。通过广州南站新城案例,对高铁网络影响站点区域发展进行动态仿真。研究发现:高铁网络对站点区域交通可达性、客流量影响显著;对常住人口、第三产业等高铁站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短期内影响不明显,负面的环境影响可阻碍高铁站点区域的发展。因此,高铁网络的多种影响要素的复合作用共同决定了高铁站点区域的发展,其中交通可达性是支撑其发展的基础,人口活力(客流量和常住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强 王亚仓
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8年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探讨高铁网络对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1)高铁交通网络显著促进了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升级,但这种影响存在区域(上、中、下游)的异质性特征,其中对非省会城市的影响显著高于省会城市;(2)劳动力要素流动和高铁网络的外溢效应是高铁交通网络影响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的传导机制。据此提出,完善长江经济带高铁交通网络、发挥高速铁路的“扩散效应”和推进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建设等促进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的建议。
关键词:
高铁网络 产业升级 要素流动 空间溢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伟 曾祥静 张鑫
文章从空间计量经济学视角,采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将核心解释变量之一确定为高铁开通线路数,构建旅游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估计2007—2016年期间京津冀区域旅游经济在高铁网络下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Moran’s I检验证实京津冀区域各旅游经济影响因素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高铁开通线路数对城市本身旅游经济发展存在负向影响;旅游经济距离比经济距离和地理距离的空间权重矩阵更适合用来测量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民春 赵泽彬
本文利用2003~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碳排放约束视角出发,实证考察了产业智能化对区域经济差距影响的差异性和产业智能化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机制。研究表明,产业智能化对缩小全国、东、中和西部地区省域间经济差距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进一步考虑碳排放约束,发现碳排放约束正向调节了产业智能化对区域经济差距的正向效应,西部地区由于自身产业结构和区位因素,抑制了产业智能化对区域经济差距的正向效应;最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两个子维度在产业智能化和区域经济差距间的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存在,且主要是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发挥的作用较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芳
本文通过数据面板模型分析2007-2018年我国服务业集聚程度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服务业集聚程度的提高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差异的缩小,其中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差异的缩小起到促进作用,而服务业竞争拉大了区域经济差异;从各行业角度分析,批发零售业、金融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能够缩小区域经济差异,而交通和邮政业以及信息传输和计算机产业拉大了区域经济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董理
本文通过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及其影响因素演变进行分析,探讨流通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效应,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认为:流通业的发展不仅是落后地区经济起步的基础,更是形成内在增长动力的主要因素。流通业的空间均衡发展,对我国区域间经济差距的缩小起到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加剧了区域间竞争,经济差距在空间格局从东中西差距演变为南北差距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了进一步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本文认为经济落后省份应加快营造更具活力的经济环境并提高流通创新能力,而各区域内部应依托现代流通业的支撑,加强联合治理和协同发展,提高经济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及保障均衡化水平,进而推动区域内居民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
流通业 区域经济 经济差距 均衡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卞元超 吴利华 白俊红
以往研究在考察高铁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过程中,忽视了高铁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也缺乏对高铁开通背景下要素在区域之间流动现象的关注。在对当前中国高铁开通背景下区域经济增长格局的经验事实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要素流动的视角,详细阐述了高铁开通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机理,并以是否开通高铁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2004—2014年中国287个地级市的数据,对高铁开通与区域经济差距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考察期内,高铁开通能够通过要素流动对区域经济差距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即高铁开通能够拉大区域经济差距,产生极化效应。高铁开通显著扩大了省会城市的经济差距,但是对非省会城市的影响效应是不显著的。高铁开通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时间效应,高铁开通的极化效应在整体上呈现出先递增再递减的趋势。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孙娜 杨世伟 陈文晖
交通系统是地区间要素流通的物质基础与空间载体,是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基于2014—2019年城市间高铁列车运营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在对高铁双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二次指派程序(QAP)实证分析高铁网络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期内,三个城市群的基础设施网络连接性明显提升,成渝城市群网络结构相对松散;高铁服务强度逐年提升,逐渐形成了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放射式网络格局;长三角城市群中城市中心度与客流组织系数普遍较高,城市间差异相对较小,而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的城市中心度与客流组织系数呈现出两极分化特点,省会城市高于其他城市;高铁网络连接性的提升整体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而服务强度改善对于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客流集聚能力差异是影响城市间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因素,中心度差异的作用强度逐年递减。建议优化高铁网络布局,实施差别化服务改善策略,提升区域自我发展能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强 杨东
基于GIS平台,以城市间的最短旅行时间和"小时经济圈"及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人数等数据为基础数据,通过可达性、修正引力模型等指标,分析了兰新高铁开通前后沿线各城市旅游交通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兰新高铁提升了沿线城市旅游交通的可达性;(2)兰新高铁带来了旅游交通格局的变化,显示出兰州为高铁线路东翼核心、嘉峪关为中翼核心、乌鲁木齐为西翼核心、东中西三翼相互抱团的空间特征;(3)兰新高铁加速了旅游业的发展,沿线城市旅游经济受高铁带动明显;(4)兰新高铁缩短了起止点城市的距离,更拉近了沿线比邻城市间的距离,催生同城效应,形成多个1 h旅游经济圈。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金龙 王宏伟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差距逐步扩大。不论从短期来看,还是从长期来看,资本流动都是经济增长水平的决定因素之一,从而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差距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区域间经济差距的变化情况和特点,然后从区域资本流动的不同渠道综合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区域间的资本流动趋势和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对区域间资本流动对中国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影响进行了数量分析和理论分析,并依此提出我国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 资本流动 经济差距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丽娟
区域倾斜政策被普遍认为是沿海和内陆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本文则认为,由于沿海与内陆外向型经济内在发展条件悬殊,贸易自由化对两个区域的影响迥然不同。本文首先就贸易自由化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贸易政策的变化对产业集聚有重要影响,而不同区域贸易参与度的差异也直接导致区域收入差距。继而从区域总体差距、区域差距的部门分解和制造业集聚三个方面,对实施贸易自由化以来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对贸易自由化和中国区域经济差距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二者高度相关。
关键词:
贸易自由化 区域经济差距 产业集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康杰 吴亚君
加快高铁网络建设,改善区域经济网络联系,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引力模型,分析中国省域中心城市高铁网络与经济网络时空演进特征,并对其协同互动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中国高铁网络的整体密度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整体网络结构趋于复杂化,而城市经济网络随时间演进的特征不是十分明显;高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之间要素的流动,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差异的缩小。QAP相关分析验证了高铁网络与城市经济网络正相关关系,表明二者之间能够起到相互推动的作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进一步表明高铁网络与经济网络存在着双向影响,经济网络对高铁网络的影响更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