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90)
2023(11996)
2022(10864)
2021(10372)
2020(8616)
2019(19504)
2018(19499)
2017(37293)
2016(20207)
2015(22492)
2014(22107)
2013(21502)
2012(19273)
2011(17199)
2010(16977)
2009(15646)
2008(14719)
2007(12448)
2006(10875)
2005(9186)
作者
(56191)
(46347)
(46275)
(43913)
(29535)
(22387)
(21041)
(18200)
(17594)
(16385)
(16059)
(15407)
(14619)
(14357)
(14333)
(14062)
(13947)
(13879)
(13323)
(13321)
(11544)
(11134)
(11028)
(10501)
(10411)
(10294)
(10280)
(10184)
(9263)
(9225)
学科
(75113)
经济(75026)
管理(56574)
(52583)
(44796)
企业(44796)
方法(35529)
数学(29717)
数学方法(29334)
(19858)
中国(18909)
业经(17962)
(17930)
(17157)
地方(16617)
理论(14574)
(13905)
贸易(13897)
(13471)
农业(13428)
(12833)
(12313)
环境(12130)
(11954)
技术(11941)
财务(11886)
财务管理(11864)
企业财务(11170)
(10770)
教育(10732)
机构
学院(275325)
大学(273966)
管理(112054)
(100328)
经济(97889)
理学(97717)
理学院(96609)
管理学(94784)
管理学院(94305)
研究(87802)
中国(63388)
(58123)
科学(57822)
(44954)
(43142)
业大(41040)
(41017)
研究所(39797)
中心(39718)
(38930)
(38769)
师范(38578)
财经(36859)
北京(36476)
(33457)
(32536)
(32386)
农业(32158)
师范大学(31193)
技术(29955)
基金
项目(195372)
科学(153640)
研究(143097)
基金(140886)
(122467)
国家(121468)
科学基金(105107)
社会(88381)
社会科(83571)
社会科学(83550)
(77274)
基金项目(76296)
自然(69924)
自然科(68301)
自然科学(68288)
自然科学基金(67023)
教育(65732)
(64894)
编号(59649)
资助(57448)
成果(46945)
重点(43237)
(41728)
(41402)
(40788)
课题(40368)
创新(37875)
科研(37532)
项目编号(37009)
大学(36237)
期刊
(109067)
经济(109067)
研究(75656)
中国(47100)
学报(42945)
科学(40233)
管理(39495)
(36890)
教育(32451)
(32391)
大学(31904)
学学(29891)
农业(26414)
技术(23363)
业经(20064)
(18627)
金融(18627)
经济研究(17147)
图书(16769)
财经(16264)
科技(13878)
(13769)
问题(13768)
理论(13522)
(13268)
资源(12764)
实践(12702)
(12702)
商业(12644)
(12246)
共检索到3844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穆成林  陆林  黄剑锋  汪莹  邓洪波  
以长三角区域16个城市之间的最短旅行时间和运营频次及2010—2012年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人数为基础数据,通过可达性、赫希曼—赫芬达尔、集中化等指标测度高铁网络下区域铁路旅游交通可达性和交通流的空间格局。利用高铁下区域城市之间的最短旅行时间修正引力模型,综合测度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总量、方向,识别高铁网络下的长三角旅游经济联系格局。结果表明:1高铁网络的建设完善,整体提升各城市的旅游交通可达性,产生了区位叠加、时空收敛的效应,可达性空间格局趋于均衡。区域铁路交通流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以上海为中心北翼较密集南翼较稀疏的特征,北翼交通门户功能突出,上海为连接南北翼的枢纽,南翼得到高铁交通流的补给,交通功能提升。2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呈现出上海为主核心,南京、杭州为副核心的特征。总量上呈现出上海为中心北密南疏的特征。方向上呈现出核心城市指向性和空间区位邻近指向性的特征。研究表明,高铁网络下长三角旅游经济发展呈现出上海为主核心,南京、杭州为副核心,南北两翼各自相互抱团的空间分布特征,构成"一主两副双翼"的经济格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韦胜   王磊   袁锦富  
站-城关系是我国高铁网络快速发展中的一个关键空间治理问题,而当前高铁网络“流”空间研究中针对站-城关系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基于城市和高铁站点两个尺度空间分析单元,利用复杂网络理论与方法,分析了长三角高铁网络发展的“流”空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从城市尺度来看,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以及合肥市在高铁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长三角地区被划为4个子网络,反映了高铁网络联系的不同地区紧密性特征。(2)从站-城关系的分析视角来看,一个城市中多站点特征总体可归纳总结为4种类型,并且多数城市一般只有一个高铁站点处于核心地位,且核心站点的类型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研究建议高铁站点地区发展应从统筹城市网络和站-城关系两个视角进行综合考虑。结论对于高铁网络“流”空间的多尺度和跨尺度空间特征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韦胜  徐建刚  马海涛  
采用12306网站的高铁班次数据,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根据优势度指数、站点始发班次数与班次时间分布等指标详细分析了长三角地区高铁网络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高铁网络度分布具有2层等级结构特征,可分为"度大于60"和"度小于60"两类高铁站点;高铁对于上海、南京、杭州及其周边城市的通勤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研究区内站点等级差异较大,其中上海虹桥、南京南以及杭州东3个高铁站点占绝对优势;研究区可划分为4个内部联系较为紧密的社团,各社团的组织结构特征可分别归纳为多层级网络结构、稀疏联系的网络结构、组团式网络结构以及具有典型核心团体的组团式结构。最后,对上述研究结论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详细探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邹德玲  蒋天颖  刘程军  徐明  
文章研究构建了旅游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因子分析获得长三角区域旅游经济的综合得分,以此为基础,结合引力模型探讨了区域旅游经济空间联系,根据区域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和最大引力线数量确定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分级区域,并利用断裂点公式分析了中心区域与二级节点的旅游经济辐射范围。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与2006年相比,2012年长三角各区域的旅游经济联系量和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均明显增加;长三角旅游经济空间联系呈现出以上海为一级节点区域,以苏州和杭州为二级节点区域的空间格局,空间联系的密集区域主要集中在上海、苏州、无锡、杭州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葛迎遨   杨山   杜海波  
伴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快递物流联系网络已经成为城市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基于不同月份(6、8、11月)的城市快递物流数据,运用PageRank算法、节点对称性、链接对称性、QAP分析法等方法,从城市联系、城市节点的层级差异特征、空间平衡格局,城市联系网络的影响因素方面对长三角城市快递物流联系网络进行了探究,得出以下结论:(1)长三角城市快递物流联系网络的时空差异特征明显,其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层级性,呈现以苏州—上海、上海—苏州、杭州—上海、上海—杭州、金华—杭州、金华—上海等城市联系为核心的“核心—边缘”格局;在时间分布上具有波动性,11月的城市联系强度大于6月与8月。(2)根据三个时段的城市节点PageRank平均值大小,长三角城市可划分为三个层级,以上海为中心的包含杭州、苏州、南京、合肥、金华、宁波等城市在内的第一层级城市在空间上呈“弓”字形分布。(3)从城市节点空间平衡格局来看,长三角城市节点平衡类型以流入型为主,三个时段中流入型城市占比均超过60%。(4)从城市链接空间平衡格局来看,不同平衡等级下城市链接的空间分布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在一级平衡的城市链接中,区域南北方向间的平衡程度大于东西方向间的平衡程度;在五级平衡的城市链接中,区域中形成了以金华为主的快递物流辐射中心。(5)根据QAP分析结果,年末常住人口、第三产业增加值、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城市快递物流联系具有正向影响。研究可为有向加权的城市网络研究及长三角快递物流一体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泰  席建超  葛全胜  
高铁正成为影响我国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关键性因素,已有高铁旅游影响研究普遍存在供需分离的系统化视角缺位问题。立足多目的地-多客源地交互的旅游供需空间系统视角,利用GIS集成方法和旅游系统引力模型研究了有无高铁网络两种情境下的长三角区域旅游竞争力和出游力格局,分析了高铁对区域旅游一体化影响的具体方向、程度和意义。结果发现:(1)高铁对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影响增强,扩大了旅游竞争力、出游力等级差异,带来逆向均衡一体化效应;(2)高铁强化了长三角区域旅游格局的核心-边缘结构,边缘地区非高铁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和出游力进一步被削弱,而核心高铁城市上海的中心性仍在增强;(3)高铁开通后,边缘地区新增开高铁城市的旅游格局变化最大,但固有劣势使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区域旅游整体的非均衡发展态势;(4)高铁时空压缩在削弱空间距离因素影响的同时,促进了区域旅游竞合关系的本位回归,规避旅游供给的同质化竞争、强调差异化发展是发挥高铁旅游一体化联动效应的根本路径模式。最后,指出高铁开通可以为边缘地区城市提供相对公平的交通发展平台,是防止边缘地区城市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必要条件,进而提出了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崔保健  张辉  黄雪莹  
华北、华东地区旅游空间结构转型进程因京沪高铁的开通而加剧。文章从内在因素与支撑性因素两方面构建起研究的理论框架,分析了京沪高铁、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开通后环渤海与长三角城市群的旅游空间转型过程与方向。研究结果显示,在新旅游空间格局下,各地旅游空间功能将发生转型,从总体上形成"旅游客源地—区际交通连接—旅游集散地—区内网络交通连接—多个旅游目的地"网状空间格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孔冰清   王磊   张潇冉  
高铁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其网络化进程深刻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和空间结构演变。基于2009—2019年长三角地区215个县级及以上研究单元铁路数据、城市社会经济数据及商服用地交易数据,构建高铁开通、可达性、连通性等指标,对高铁网络化特征进行分析,借助多期DID模型,探讨高铁网络化对区域城市商服用地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铁网络形成了以沪宁杭城际为骨架的区域连通性格局。高铁网络化显著压缩了城市间旅行时间,对地级市及以下等级研究单元的可达性提升更为明显,而对区域中心城市连通性的提升更为显著。(2)高铁开通、可达性和连通性提升对长三角研究单元平均商服用地价格作用不断增强,分别使城市商服用地价格增加6.6%、7.2%和7.4%,高铁网络化促使商服用地交易活动向区域中心城市集聚的趋势明显。随着中国持续推进高铁规划建设,地方政府需结合城市本底条件理性对待高铁网络化效应,科学合理地进行商服用地供应与调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邓荣荣  张翱祥  陈鸣  
基于2006—2018年长三角地区的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SNA)、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和空间杜宾模型(SDM)等方法实证检验了高铁开通及高铁网络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高铁开通对节点城市碳排放强度产生了显著的减排效应,且随着高铁网络的完善,度数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越高的城市碳减排效应越明显;(2)高铁开通通过产业结构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降低了碳排放强度;(3)高铁开通提升了节点城市周边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在开通高铁的城市中,度数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更高的城市对周边城市的碳排放强度产生了更显著的提升效果,这表明碳排放可能在高铁网络中发生了转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强  杨东  
基于GIS平台,以城市间的最短旅行时间和"小时经济圈"及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人数等数据为基础数据,通过可达性、修正引力模型等指标,分析了兰新高铁开通前后沿线各城市旅游交通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兰新高铁提升了沿线城市旅游交通的可达性;(2)兰新高铁带来了旅游交通格局的变化,显示出兰州为高铁线路东翼核心、嘉峪关为中翼核心、乌鲁木齐为西翼核心、东中西三翼相互抱团的空间特征;(3)兰新高铁加速了旅游业的发展,沿线城市旅游经济受高铁带动明显;(4)兰新高铁缩短了起止点城市的距离,更拉近了沿线比邻城市间的距离,催生同城效应,形成多个1 h旅游经济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泰  查爱欢  应南茜  魏向东  
构建2007、2010、2013年三个时间断面铁路网络数据集,利用GIS和Huff服务力模型研究高铁对长三角城市旅游服务力格局演变的影响。研究发现:1高铁对长三角城市旅游服务力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节点和廊道锁定效应,同时旅游服务力从上海、苏南向高铁影响显著的浙北城市扩散,促进了核心区域的相对均衡。2高铁影响下长三角城市旅游服务力格局具有比较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模式。3高铁对旅游服务力格局的影响是有一定限度的,它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都市圈旅游空间格局,但又是防止比较优势下降的必要条件。4长三角城市旅游服务力等级分布存在幂律分布和分形特征,结合以往发现进一步证实旅游等级现象可能普遍存在幂次法则和分形发育。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冯学钢  钟伟  
近年来,我国长三角地区民营旅游经济发展迅猛,成为该区域旅游业发展的一大特点。本文选取了长三角39家涉及旅游业务的大型民营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它们近10年来的投资资料,分析了长三角民营资本投资旅游业的特点,论述了民营资本投资旅游业的环境以及发展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颜澄  
文章利用高等数学、经济学等的理论与方法,自主构建了基于最速下降法的区域旅游潜力研究分析方法,利用该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区域旅游进行分析研究。首先采用曲线化的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区域旅游的发展趋势展开宏观性分析与研究。针对曲线分析深度不足的缺陷,展开模型化的实证分析。实证分析过程,构建了拓展的引力-斥力模型,使用该模型进行长三角区域旅游潜力分析。由此,找到了如何解决长三角区域旅游短板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同时对如何扩大长三角区域旅游潜力提出了整体对策,为该区域旅游产业稳定、深入发展提供了决策思路与依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谢正磊  韩顺法  管卫华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浪潮使得每一个旅游地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单元,而代之以各种共存与共生关系。但是,由于旅游资源的有限性和分布的不平衡性,地区间或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因此,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以合作为主,促进对称性兼容和一体化互惠共生,实现旅游个体或组织经济效益的提高及规模的扩大和范围的扩张,已成为重塑新型旅游区域关系的关键。对长三角几个重要旅游城市的发展现状及空间旅游进行分析,指出影响旅游发展的内在机制,提出了加快长三角旅游合作与共同繁荣的实质措施。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邴振华  高峻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呼唤对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的研究。本文引用产业基尼系数、区位商指数和产业区域集聚度指数对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度进行测算,同时对旅游产业集聚度与区域GDP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已经出现较强的集聚现象,但区域内部集聚程度不均衡;旅游产业中星级饭店、旅行社、其他旅游企业的区域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发展分别呈高、负、中相关性。研究同时显示区域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发展高度相关,且集聚程度呈上升趋势的行业,一定程度上将更多地拉动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