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10)
2023(8470)
2022(7225)
2021(6341)
2020(5133)
2019(11846)
2018(11183)
2017(22354)
2016(11770)
2015(12930)
2014(12552)
2013(12826)
2012(12052)
2011(10970)
2010(10738)
2009(9287)
2008(8904)
2007(7635)
2006(6738)
2005(5880)
作者
(32830)
(27752)
(27729)
(26411)
(18036)
(13532)
(12528)
(10656)
(10606)
(9741)
(9521)
(9518)
(8857)
(8689)
(8601)
(8593)
(8289)
(8243)
(8003)
(7967)
(6673)
(6622)
(6569)
(6307)
(6203)
(6172)
(5949)
(5673)
(5441)
(5381)
学科
(62977)
经济(62916)
管理(36356)
(31862)
方法(31210)
数学(29178)
数学方法(29008)
(24864)
企业(24864)
中国(16468)
地方(16038)
(15494)
贸易(15491)
(15082)
(14522)
环境(14037)
(13280)
(11845)
业经(10687)
(10168)
农业(9366)
(8554)
地方经济(8391)
(8325)
出口(8320)
出口贸易(8320)
(8037)
财务(8029)
财务管理(8007)
(7856)
机构
大学(174331)
学院(171619)
(79760)
经济(78365)
管理(69870)
理学(61883)
理学院(61156)
管理学(60322)
管理学院(60010)
研究(56255)
中国(40979)
(35369)
(35017)
科学(32498)
财经(29394)
经济学(27236)
(27072)
中心(26432)
(25801)
经济学院(25161)
(24008)
研究所(23568)
(23219)
业大(23181)
财经大学(22363)
(22174)
师范(21999)
北京(21334)
(21174)
商学(19582)
基金
项目(125942)
科学(103150)
基金(98357)
研究(88633)
(85724)
国家(85211)
科学基金(75585)
社会(62897)
社会科(60132)
社会科学(60123)
基金项目(53263)
自然(48933)
自然科(47970)
自然科学(47966)
自然科学基金(47102)
(45949)
教育(40205)
(39675)
资助(39267)
编号(32262)
(29354)
国家社会(28104)
重点(28078)
(27158)
教育部(26169)
(25959)
人文(25422)
创新(24430)
科研(24317)
成果(23894)
期刊
(76199)
经济(76199)
研究(50191)
中国(26608)
(25023)
学报(24300)
科学(23917)
管理(23017)
大学(18997)
(18950)
学学(18133)
(14815)
金融(14815)
财经(14766)
经济研究(13396)
(12734)
问题(12709)
农业(12693)
技术(12350)
业经(11188)
(10939)
教育(10294)
统计(9435)
资源(8891)
(8744)
技术经济(8587)
(8125)
商业(8116)
国际(8086)
城市(8053)
共检索到2386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邓荣荣  张翱祥  陈鸣  
基于2006—2018年长三角地区的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SNA)、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和空间杜宾模型(SDM)等方法实证检验了高铁开通及高铁网络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高铁开通对节点城市碳排放强度产生了显著的减排效应,且随着高铁网络的完善,度数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越高的城市碳减排效应越明显;(2)高铁开通通过产业结构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降低了碳排放强度;(3)高铁开通提升了节点城市周边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在开通高铁的城市中,度数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更高的城市对周边城市的碳排放强度产生了更显著的提升效果,这表明碳排放可能在高铁网络中发生了转移。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文余源  
利用1991-2010年大长三角地区25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和极大似然估计方法,检验了FDI溢出与城市生产率间的基本关系,文章发现:首先,FDI对本地城市增长的正效应显著存在并随时间而增强,但其空间溢出显著为负;其次,空间作用在城市增长中扮演不可忽略的重要角色,而且长期而言空间依赖有增强趋势;第三,FDI的进入提高了地区城市间增长的条件收敛速度;第四,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核心和外围区城市间都存在并随时间提高,但前者更为显著。上述结论对于该地区引进FDI和促进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政策含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徐菁  徐慧琳  靳诚  
从等级视角分析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变情况,并基于空间马尔可夫链分析等级变化概率与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上海市周边地区及沪宁沿线地区是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而江苏北部地区以及安徽省大部分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处于劣势地位。在2000—2009年和2009—2018年两个时段中,大部分市域单元的等级没有发生变化,但2009—2018年变动较2000—2009年变化更为频繁,优势区域在旅游发展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旅游经济等级发生变化的概率较低,旅游经济发展具有很好的平稳性。周边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当邻域单元旅游经济发展较好时,旅游经济等级向上转移概率较大,反之亦然,存在着正向或负向的溢出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红梅   李建豹  
基于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和空间自相关探讨了高质量发展和碳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借助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分析高质量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及各维度指数均表现为波动上升态势,且均呈明显的空间分布不均衡。(2)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强度均值呈“快速下降—缓慢下降”发展趋势,其标准差与均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对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且相对差异与绝对差异之间差距持续扩大,碳排放强度存在明显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其空间分布不均衡。(3)高质量发展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创新发展是降低碳排放强度的主要驱动力;协调发展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绿色发展对本市碳排放强度具有促进作用,但不明显,对相邻市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对碳排放强度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共享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红梅   李建豹  
基于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和空间自相关探讨了高质量发展和碳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借助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分析高质量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及各维度指数均表现为波动上升态势,且均呈明显的空间分布不均衡。(2)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强度均值呈“快速下降—缓慢下降”发展趋势,其标准差与均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对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且相对差异与绝对差异之间差距持续扩大,碳排放强度存在明显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其空间分布不均衡。(3)高质量发展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创新发展是降低碳排放强度的主要驱动力;协调发展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绿色发展对本市碳排放强度具有促进作用,但不明显,对相邻市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对碳排放强度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共享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冯婷婷  杨湘玉  沈晨  
使用1995—2008年中国长三角地区和吸收FDI较少的7个省区的数据,研究了对长三角地区的FDI对吸收FDI较少地区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吸收FDI较少地区本地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不显著;长三角地区吸收的高质量FDI对吸收FDI较少的地区有正技术溢出效应,但该技术溢出效应受到空间距离和当地承接能力的影响;吸收FDI较少的地区加强人力资本建设有助于吸收来自长三角地区FDI的技术溢出;FDI的空间聚集及其技术溢出效应的空间局限性是加剧中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因素,经济发达地区吸引的FDI有助于其他地区获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胡宗楠  李鑫  康建荣  
文章引入空间计量模型,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探索城镇土地经济产出能力的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GDP、总人口与土地资源禀赋是影响长三角城镇土地经济产出能力的主要因素;长三角地区城镇土地经济产出能力与其影响因素均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 GDP与总人口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正、土地资源禀赋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研究结论为区域协同土地调控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区域城镇土地利用效率水平的整体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孙本芝  代文娟  张冠华  
本研究将FDI的技术溢出渠道划分为六类。以此作为理论依据,选择长三角地区的七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问卷这一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各溢出渠道的不同技术溢出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陶爱萍  杨松  李影  
从城市建设的角度分析了城镇化质量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地理学第一定律和空间相互作用定理分析了城市间碳排放的空间效应,使用长三角16个核心城市的经验数据进行了数据分析,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STIRPAT模型实证检验了碳排放的空间效应及城镇化质量对碳排放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长三角各城市碳排放存在空间效应,且城镇化质量与碳排放存在负相关关系;城镇化质量指数每提高1%,碳排放量约减少1.8%;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与城镇化质量对碳排放负向影响的相互作用会产生复杂的反馈效应;通过空间效应和反馈效应的综合利用能够实现城市碳减排。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城市空间圈层结构,以此提升长三角城镇化质量和降低碳排放的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徐保昌  李佳慧  李秀婷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国内市场对出口贸易的驱动作用成为推进贸易强国战略的必然前提,因此探究市场整合对出口贸易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将国泰安(CSMAR)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以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进行数据匹配,考察市场整合与出口贸易发展之间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整合促进了出口增长,并且该促进作用对高行业竞争程度、小规模的民营企业更为明显;而市场需求提升、债务融资规模扩大是市场整合推动出口增长的主要路径。本文不仅为市场整合影响出口贸易发展提供了微观层面的证据,更为完善长三角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韩传峰  宋府霖  滕敏敏  
文章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核密度估计、系统聚类、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系统分析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碳排放时空格局、聚类特征与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碳排放呈现显著空间正相关性,形成了“低者恒低、高者恒高”的局部空间格局;2005—2019年,长三角地区碳排放核密度呈现出明显的“单极”现象,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特征;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形成5个聚类,分类结果打破传统时空界限,呈现分散、跨域等特征;影响长三角地区碳排放量空间分异的驱动因子决定力从大到小依次是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研发投入、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人口规模,其中,人口规模与产业结构的交互因子对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碳排放空间分异格局起主导作用,包含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研发投入的关键交互因子对城市碳排放空间分异格局具有更显著的空间叠加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黎文勇  杨上广  吴玉鸣  
基于市场化视角,首先探讨了市场一体化发展对碳排放效益的作用机理,然后利用2006~2015年长三角地区截面均值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市场一体化对碳排放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指数与碳排放效益存在正向空间相关性,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显著地提高了区域碳排放效益;公路网密度与开放程度抑制了碳排放效益提升;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效益的影响由"十一五"的抑制作用转变为"十二五"的促进作用。最后从市场一体化建设、完善政府考核体系等方面阐述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陆文聪  祁慧博  
笔者对2002年~2008年长三角地区排污强度的空间差异进行β收敛检验。研究表明,江、浙、沪三地的排污强度特征各异。绝对β收敛模型结果得出,长三角地区工业三废的排污强度均呈现显著的β收敛。条件β收敛模型分析显示,除了人均GDP增长率的提高有助于三类排污强度的空间收敛外,其余因素对排污强度收敛与否的作用不同,这体现出各城市产业、贸易和人口等因素的分化对各类污染物排污强度的不同影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晓钟  张小蒂  
本文实证分析了FDI对我国长三角地区工业经济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FDI在该地区的溢出效应明显存在,且其外溢效应大于全国平均水平。笔者认为, 跨国公司FDI溢出效应的强弱受东道国企业吸纳水平的影响,而吸纳水平的提升关键在于企业的动力与能力。长三角地区劳动力资源及市场化进程状况是它获得较多FDI技术溢出的重要原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昔保  陈爽  杨桂山  
随着能源问题及全球变化关注,城市居民出行交通碳排放研究已成为多学科关注焦点。选择南京、宁波和常州作为长三角典型城市,基于典型居住小区问卷调查获取第一手的城市居民出行基础数据,估算与分析城市居民出行碳排放特征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长三角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出行交通碳排放约1 121.9kg CO2/人,日常通勤和远距离出行碳排放量之比为75∶25;城市居民日常通勤交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为交通方式、出行距离、家庭年收入、年龄和性别;远距离出行交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出行距离、交通方式和家庭年收入。建议采用差别化的行政干预和经济杠杆有效调控家庭小汽车保有量增长速度,鼓励小排量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