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55)
2023(14843)
2022(12930)
2021(12076)
2020(10094)
2019(23116)
2018(22738)
2017(43298)
2016(23761)
2015(26294)
2014(25871)
2013(25415)
2012(23264)
2011(20862)
2010(20459)
2009(18448)
2008(17660)
2007(15039)
2006(12904)
2005(10883)
作者
(69280)
(57532)
(57090)
(54159)
(36395)
(27740)
(25952)
(22704)
(22006)
(20159)
(19614)
(19231)
(18224)
(17875)
(17730)
(17728)
(17367)
(17143)
(16348)
(16270)
(14560)
(13853)
(13655)
(13035)
(12951)
(12756)
(12670)
(12512)
(11723)
(11475)
学科
(92247)
经济(92149)
管理(64573)
(60494)
(49648)
企业(49648)
方法(41679)
数学(36388)
数学方法(35973)
(24635)
中国(23637)
地方(23121)
(21373)
(21113)
业经(20503)
农业(16932)
(16348)
贸易(16342)
(15778)
环境(15221)
理论(14700)
(14556)
(14552)
技术(14401)
(13811)
财务(13741)
财务管理(13725)
企业财务(12947)
(12517)
地方经济(12360)
机构
大学(326357)
学院(324736)
管理(128238)
(123027)
经济(120289)
理学(112715)
理学院(111351)
研究(110187)
管理学(109232)
管理学院(108669)
中国(79333)
科学(73661)
(71500)
(59974)
(55891)
业大(55377)
(52716)
研究所(51852)
中心(49843)
农业(47594)
(45299)
北京(45103)
(43612)
财经(43366)
师范(43082)
(40514)
(39597)
(37240)
经济学(35752)
技术(35256)
基金
项目(236779)
科学(184240)
基金(170322)
研究(166736)
(151543)
国家(150283)
科学基金(127797)
社会(103613)
社会科(98083)
社会科学(98056)
(93530)
基金项目(92254)
自然(86191)
自然科(84139)
自然科学(84115)
自然科学基金(82569)
(79819)
教育(75836)
资助(68913)
编号(67468)
重点(53398)
成果(52389)
(50968)
(50391)
(49353)
课题(46404)
创新(46043)
科研(45871)
计划(45366)
大学(43048)
期刊
(128205)
经济(128205)
研究(89546)
学报(60158)
中国(58092)
(53035)
科学(52398)
大学(44108)
管理(43764)
学学(41596)
(38198)
农业(36874)
教育(34839)
技术(26889)
(22606)
金融(22606)
业经(22087)
经济研究(20607)
财经(19417)
(19048)
科技(17757)
图书(17598)
问题(17117)
(16618)
资源(16514)
(16481)
业大(16387)
理论(15026)
技术经济(14601)
商业(14179)
共检索到4540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侯雪  张文新  吕国玮  胡志丁  
高铁综合交通枢纽具有交通功能和城市功能两个基本属性,对周边区域产生节点效应和场所效应。这两种效应的发展关系存在着六种不同发展类型,即:过多节点效应发展、相互依赖发展、相互紧张发展、平衡发展、相互调整发展和过多场所效应发展。文章以北京南站为例,发现北京南站目前属于过多节点效应发展类型,北京南站过多的交通功能减弱了其对周边区域的城市功能,压制了其场所效应的发展。在北京南站后期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根据实际特点进行相关产业发展的支持协调,寻求其节点效应和场所效应的最优平衡点,以发挥高铁枢纽站对周边区域发展影响的最大效应。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秀智  张彩凤  
交通枢纽是一种或多种交通工具和运输方式的交叉和衔接之处。由于交通枢纽的外部性作用,使其对周边住宅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验证交通枢纽与住宅价格的关系,搜集北京市东直门交通枢纽周边的存量住宅交易价格数据,采用特征价格模型和统计分析软件测算了东直门交通枢纽对周边存量住宅价格的空间影响范围和程度。结论为:一是相比轨道交通的单一站点和轨道线路,交通枢纽对存量住宅价格的影响范围广而复杂;二是交通枢纽也会对周边住宅价格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忠国  徐婷婷  解宏涛  
公共交通枢纽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核心设施。论文对西直门公交枢纽进行了充分的实地调查,并用仿真模型为手段对换乘流量及结构进行了分析,找出了西直门公交枢纽在换乘空间设计、外部交通状况和交通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韩宝明  
阐述了高速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与功能,对国内外典型高速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与运营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针对高速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的结构复杂性与功能多样性,分析了枢纽旅客集散仿真手段在其建设运营决策支持中的作用及其基本原理,并对我国高铁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运营决策提出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袁新敏  
根据公共交通导向型的城市发展理论和增长极理论,综合交通枢纽往往成为经济活动的集聚区,对区域产业发展、特别是国际化大都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法兰克福交通枢纽发展的经验和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规划设计,分析了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并提出促进该地区现代服务业集聚的对策性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叶冬青  
文章对目前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相关研究成果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述:(1)综合交通枢纽在城市与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枢纽建设与城市规划的关系;(3)综合交通枢纽地区的规划设计主要包括城市形态、用地功能和空间结构等;(4)综合交通枢纽及其周边地区的交通流线组织以及设施布局;(5)枢纽建筑综合体设计。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践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交通条件不断改善,特别是近年来城际高速铁路的规划建设不断加快,一方面对民众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影响到相关城市与区域的发展。在上一期主题中,我刊从高铁建设对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一宏观层面作了一些探讨,本期主题,则主要针对"综合交通枢纽"这一微观层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令  
分析了绵阳市区域物流交通与物流节点的建设现状,指出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绵阳市物流通道和节点建设的具体实施策略,为绵阳市加强物流节点建设、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树宽  陈依兰  刘武君  
横琴新区作为港珠澳大桥的重要桥头堡及面向澳门的门户,其政策上享有"先行先试"的优势,对于政策和制度的探索给了横琴新区探索综合交通发展"大尺度"改革的契机。基于对综合交通规划的创新性研究,提出"公交优先、轨道为主"的理念对岛上公共交通网络进行规划,以建成横琴"低碳、环保、高效"的出行模式;同时,为横琴口岸综合交通枢纽整合内部、外部交通的规划提出了建设性原则和方案;借助交通枢纽的引导和聚集作用,为口岸综合交通枢纽制定开发规划和运营管理模式,最终实现交通及商业服务聚集的综合发展。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欧阳欢  高杨  熊烈健  
在成都建设门户枢纽城市的背景下,分析了空港区域内综合交通的现状及挑战,明确了优化"空港+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意义和目标。综合运用空间开发理论和综合交通枢纽经济与联动开发理论,从强化双流机场的门户枢纽功能,完善多式联运的对外交通系统,优化枢纽节点布局促进港城融合和构建港城联动的空港区域交通四个方面提出了优化的对策与建议,为相关部门研究"空港+城市"交通枢纽优化和门户枢纽城市建设提供了一定参考。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彭芬  
我国高铁在快速发展期中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对客运站的组织管理、内外协同、设备管理、应急组织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高铁旅客特征的分析,进一步研究高铁客运服务特征,结合当前高铁客运发展面临的挑战,从内部协同、外部协同、应急程序化、弹性组织、设备设施和车站管理六个方面提出高铁客运站管理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哲  洪再生  
关于高铁等新型综合交通枢纽地区的规划建设研究目前在我国还处于初期阶段,此类项目的规划建设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进一步探讨与论证的问题,以天津西站副中心地区的规划为例,从地区发展模式、业态选择、动态组织以及形态设计等方面探讨枢纽地区的规划设计方法与内容,以期为今后我国此类地区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晓燕  张娜  吴芳芳  
以北京北护城河周边区域为例,探讨了降雨和土地利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选取了2011—2012年4—11月的15场降雨,分别代表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这6个雨量级。利用校准的雨洪管理模型(StormWater Management Model,SWMM)分别模拟每次降雨事件下研究区7个控制断面的地表径流深度。结果表明,地表径流深度随降雨量的增加显著线性增加。当降雨量在不同量级之间变化时,地表径流深度的变化幅度不尽相同。在不同的降雨事件中,降雨量和地表径流深度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趋势可能有很大的差异,但地表径流深度在某一时刻的值的高低均决定于之前1~2 h的降雨量,而地表径流深度的总体...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洪波  陆林  虞虎  
以上海虹桥为例,选择2004、2007、2010和2013年企业数据,通过整体分析、圈层分析、热点分析和核密度估计等测度方法,从产业结构与空间分布演化两个方面研究了综合交通枢纽地区的形成过程与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综合交通枢纽地区带来了多种交通方式的混合发展,引发了多类型关联产业的涌入和叠加,具有典型的空间涌现性和场所效应,不同于高铁、机场等单类型交通地区;(2)综合交通枢纽地区形成前后,集聚产业类型和分布呈现出不同的特征,2010年之前虹桥机场时期,主要集聚制造业,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之后,逐渐集聚第三产业的批发零售业和交通运输业,集聚热点也从外围圈层走向中心圈层;(3)综合交通枢纽地区企业分布呈现出点线面演化、空间累积、空间置换等特征,具有独特的空间结构和形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席洲  曾红  
本文基于战略管理方法,运用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分析矩阵,确定区域交通枢纽的内外部关键要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和Delphi法相结合的综合赋权方法计算各要素评分值及内外部因素总加权评分值,构建SWOT分析矩阵;最后用实例说明了这种方法在区域交通枢纽发展战略制定与选择的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