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79)
2023(13725)
2022(11681)
2021(10863)
2020(8907)
2019(20546)
2018(20125)
2017(38318)
2016(20362)
2015(22690)
2014(22312)
2013(21460)
2012(19965)
2011(17860)
2010(17861)
2009(15739)
2008(15068)
2007(12946)
2006(11173)
2005(9973)
作者
(54464)
(45353)
(45061)
(42832)
(28881)
(21773)
(20666)
(17653)
(17419)
(16098)
(15460)
(15289)
(14427)
(14108)
(14050)
(13796)
(13411)
(13390)
(13003)
(12996)
(11229)
(10959)
(10813)
(10585)
(10240)
(10118)
(10021)
(9895)
(9037)
(8904)
学科
(87446)
经济(87355)
管理(54482)
(53060)
(42042)
企业(42042)
方法(34410)
数学(29930)
数学方法(29513)
中国(25621)
地方(24195)
(23629)
(20605)
业经(19635)
(16610)
贸易(16595)
农业(16221)
(16038)
(14942)
金融(14940)
(14505)
(14207)
(14177)
银行(14161)
环境(13813)
(13645)
技术(13280)
理论(13085)
(13052)
地方经济(12961)
机构
学院(273248)
大学(269111)
(113971)
经济(111606)
管理(104654)
研究(91677)
理学(89623)
理学院(88580)
管理学(87039)
管理学院(86522)
中国(70727)
(56857)
科学(53771)
(52678)
(44148)
中心(43533)
(41566)
财经(41470)
(40459)
研究所(39600)
(37885)
(37813)
师范(37528)
业大(36995)
北京(35684)
经济学(34811)
(34335)
(33613)
经济学院(31436)
农业(31114)
基金
项目(184053)
科学(146432)
研究(138631)
基金(133109)
(114739)
国家(113747)
科学基金(99222)
社会(88616)
社会科(84188)
社会科学(84173)
(72733)
基金项目(70823)
教育(64356)
自然(62663)
自然科(61268)
自然科学(61258)
(60717)
自然科学基金(60103)
编号(56845)
资助(53452)
成果(44911)
(44495)
重点(41714)
(40567)
课题(39487)
(39108)
国家社会(36894)
创新(36518)
发展(35784)
教育部(35354)
期刊
(128350)
经济(128350)
研究(82009)
中国(56478)
(40892)
管理(39814)
(37250)
学报(36366)
科学(35528)
教育(33917)
大学(29076)
(27744)
金融(27744)
学学(27137)
技术(26509)
农业(25882)
业经(22267)
经济研究(20056)
财经(19657)
问题(17070)
(16958)
(14487)
(14039)
国际(13992)
图书(13294)
技术经济(12736)
商业(12631)
世界(12507)
理论(12388)
现代(12314)
共检索到4150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姚涵  柳泽  
基于对日本、法国、德国三国的经验借鉴,对高铁沿线大都市带(Metropolis)的空间发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以可达性变化引起的"时空收缩"为基础,高铁在大都市带空间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高铁通过深化分工与专业化、促进聚集与扩散等社会经济效应推动沿线大都市带的空间发展,但其影响作用具有差异性;(3)在"高铁走廊"这一整体空间发展背景下,沿线大都市带的空间结构形态可分为一体型、端点型和混合型三种形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康盈  桑东升  李献忠  
针对我国城市对于大都市区、都市带、城镇群等相关概念混淆不明、都市区外围大量"灰色空间"缺乏空间管制、交通和经济产业联系匮乏、运作效率不高等现状问题,以《重庆大都市区空间范围划定研究》为例,通过开展相关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重点借鉴了巴黎、东京、北京、上海等城市大都市区的空间圈层关系,结合重庆市的发展实际,采用区域联系强度(关联度)综合数据叠加分析法,通过识别重庆主城与周边区县在用地空间拓展、功能关联度、交通关联度、产业关联度等方面形成的一体化发展态势,为重庆市划定大都市区的范围和空间层级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也为我国其他城市编制大都市区规划和相关的城镇群规划,提供一定的实例参考与...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陶希东  
交通技术革新始终是推动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更是影响不同区域政府间关系的助推力。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强大和高速铁路网的建设,我们迎来了一个高铁化的城市区域时代跨界大都市圈将纷纷崛起,同城化将成为某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现象,在大大提升居民生活便利度的同时,也将对区域跨界治理提出新的挑战。文章主要针对如何应对高铁时代的大都市圈跨界治理、战略重建等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彭坤焘  徐煜辉  
技术进步是塑造经济体系的关键力量,并以重大通用目的技术创新促进了技术经济范式变迁。范式变迁重新定义了资源稀缺性,扩展了分工,决定着国家与城市区域的命运,进而影响空间演化。当前,在信息技术经济范式下,城市区域的分工水平不断跃升,带来产业空间重构及集群化发展,深刻影响着城镇化的空间格局与形态。大都市区的形成过程,就是在技术经济范式限定空间交易成本的前提下,空间交易成本与本地化收益递增效应的权衡的结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玲慧  万勇  
进入 2 1世纪 ,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代表的中国大城市开始着眼于“大城市、大郊区”发展战略的实施 ,郊区新城成为这些城市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要空间。早在 2 0世纪中期 ,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城市便实行了重点开发郊区新城的城市发展战略 ,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本文着重分析了国际大城市郊区新城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趋势 ,期待能对我国大城市郊区新城规划建设有所裨益。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卫东  徐泽  丁洪建  
在大都市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后发地区既是破解区域不平衡的重点,也是培育新功能的潜在空间,发展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正成为后发地区实现崛起的重要途径。后发地区可以通过坚持市场导向,谋求产品的后发优势;坚持整体开发,形成复合性后发优势;明确行动计划,构建政策的后发优势,实现自身的跨越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何小春  邓斌  
2016年10月9日,第二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会议在柳州市召开,南广、贵广高铁沿线13个城市签署了《共同建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行动计划》,合力实施"八大行动",共同完善"六项机制",将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建设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衔接地带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重要载体,将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打造为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重要节点,意义非凡。广西处于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中段位置,如何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何小春  邓斌  
2016年10月9日,第二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会议在柳州市召开,南广、贵广高铁沿线13个城市签署了《共同建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行动计划》,合力实施"八大行动",共同完善"六项机制",将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建设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衔接地带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重要载体,将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打造为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重要节点,意义非凡。广西处于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中段位置,如何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仁锋  沈玉芳  张海燕  王筱春  张婧  王能洲  
大都市区城乡的统筹发展是实现都市区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现行大都市区的规划管理体制实行切块式城乡规划和分散于多个职能部门的规划管理,这不利于综合性空间规划的全覆盖;不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行业(或专项)规划的衔接;更不利于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的融合与协调。基于此,以上海大都市区为实证,围绕现行规划管理体制的弊端,重点分析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的规划体制诉求,探索性构建出中国大都区规划管理模式及其相应的规划体系。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陶希东  
随着我国经济的市场化、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三大都市圈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由于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大都市圈经济发展依然存在某些瓶颈问题。文章就我国大都市圈发展阶段、特点、瓶颈与发展趋势等问题作出初步的判断和分析。关键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亚洲  李祥妹  王君  
文章以沪宁高铁沿线6市30个制造业部门为研究对象,基于改进的偏离-份额分析法,评估2002-2011十年间制造业发展状况,定量分析沪宁高铁沿线城市制造业竞争力区域差异,对6市制造业部门的产业发展优势空间分异进行探讨。最后针对产业优势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左连村  贾宁  
基于《珠纲要》(2008-2020)提出的把粤港澳建成全球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的战略背景,通过对都市圈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条件的阐述,及对世界五大都市圈的发展经验的总结,重点分析了粤港澳都市圈发展的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粤港澳都市圈发展的主要对策思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汪德根  
高铁"时空压缩"效应将使都市圈旅游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利用GIS空间技术分析方法测度武广高铁对武汉、长株潭和珠三角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可达性影响,结果表明:武广高铁开通前,武汉、长株潭和珠三角都市圈核心城市的各等时圈基本上呈同心圆状,且连续紧凑;高铁开通后各等时圈由同心圆状变为带状,表现出稀疏性和不连续性。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一日游"所辐射范围的城市数量由高铁开通前不足一半到高铁开通后超过一半;且只需在4~5h以内辐射到三大都市圈的最远城市。以都市圈为基本空间结构单元,通过确定大尺度区域重点旅游发展点、旅游发展轴和旅游地系统,依据"核心—边缘"理论和"板块旅游"空间结构原理,构建不同等级的旅游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国平  孙铁山  
本文将多中心、网络化的城市空间组织定义为网络化大都市,并阐述了网络化大都市发展模式的内涵及特征。在空间组织上,网络化大都市发展模式摒弃传统的单中心聚焦的发展模式,倡导城市空间的多中心化发展,强调构建面向区域的开放的多中心区域城市空间格局。在功能整合上,网络化大都市发展模式强调分工与合作,促进区域城市网络的形成,从根本上将实体空间上的多中心区域城市变为真正意义的网络化大都市。在区域治理上,网络化大都市发展模式强调通过对话、协调与合作实现权利平衡和利益分配,通过网络化管治实现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区域治理。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世伟  
文章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大都市图书馆的空间设计的发展特点与读者服务进行了总结概括与分析阐述,指出大都市图书馆的空间设计体现出与城市文化深度融合的特点,体现出文化地标、文化展示和文化记忆的发展趋势;展示出以读者为中心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展示出通透连接、以人为体、绿色生态的设计思想;呈现出大都市图书馆形态多样和面向未来的特点,呈现出城市教室、休闲场所、公共空间的功能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