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330)
2023(20602)
2022(17814)
2021(16887)
2020(14186)
2019(32973)
2018(32524)
2017(61671)
2016(33513)
2015(37713)
2014(37234)
2013(36577)
2012(33772)
2011(30558)
2010(30423)
2009(27998)
2008(27678)
2007(24429)
2006(20898)
2005(18448)
作者
(95534)
(80064)
(79235)
(75900)
(50918)
(38376)
(36263)
(31186)
(30159)
(28388)
(27091)
(27071)
(25373)
(25257)
(24835)
(24610)
(24176)
(23693)
(23033)
(22882)
(19651)
(19565)
(19344)
(18115)
(17877)
(17768)
(17637)
(17628)
(16190)
(15956)
学科
(133745)
经济(133603)
管理(96182)
(92067)
(76868)
企业(76868)
方法(62232)
数学(54121)
数学方法(53411)
中国(38427)
(34874)
(34309)
(29796)
业经(29669)
(26369)
贸易(26354)
地方(26128)
(25634)
(24524)
技术(23512)
农业(23261)
理论(22529)
(22043)
财务(21959)
财务管理(21914)
(21138)
银行(21078)
企业财务(20781)
(20778)
(20108)
机构
大学(473732)
学院(470984)
(189521)
经济(185418)
管理(183798)
研究(160043)
理学(159514)
理学院(157665)
管理学(154733)
管理学院(153882)
中国(119571)
(101242)
科学(100251)
(85313)
(80286)
(77388)
研究所(73601)
中心(72717)
业大(71134)
财经(68989)
(67827)
北京(64072)
(62825)
(62619)
师范(61990)
农业(61020)
(58464)
经济学(57698)
(55116)
经济学院(52062)
基金
项目(323410)
科学(254612)
基金(235649)
研究(232793)
(206385)
国家(204720)
科学基金(175808)
社会(147178)
社会科(139443)
社会科学(139406)
(125524)
基金项目(124871)
自然(115636)
自然科(113043)
自然科学(113010)
自然科学基金(110987)
教育(107676)
(106263)
资助(97063)
编号(93734)
成果(75886)
重点(72555)
(71276)
(68773)
(68309)
课题(64889)
创新(63893)
科研(62150)
教育部(60959)
国家社会(60800)
期刊
(200317)
经济(200317)
研究(135216)
中国(89257)
学报(77055)
科学(70416)
(68964)
管理(66229)
(65595)
大学(58045)
学学(54511)
教育(52158)
农业(47801)
技术(41099)
(38378)
金融(38378)
经济研究(33399)
财经(33355)
业经(32375)
(28640)
问题(27199)
(26399)
图书(25034)
技术经济(23054)
科技(22867)
(22569)
统计(21643)
理论(21371)
(21230)
商业(20662)
共检索到6813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雪薇  宗刚  赵蓉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了中国城市群创新空间关联网络的关系,并对创新网络空间结构特征进行深入探讨,基于QAP模型检验了可达性、经济集聚和科研投入等因素与创新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群创新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关联性、稳定性、等级性等特征,各个城市在创新空间关联网络中占据不同的地位,可以归为"经济人"、"双向溢出"、"受益"三种聚类板块;地理空间邻近效应、可达性、经济集聚和科研投入是影响创新网络关联的主要因素,可以借助创新呈现的溢出效应来因地制宜地制定创新战略规划,并实现创新空间联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守文  赵敏  章杰嘉  余思明  
文章将科技创新分为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采用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法,借助2010—2019年长三角地区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双视角下城市创新合作空间关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科学创新合作网络和技术创新合作网络关联度均呈上升态势;(2)科学创新合作网络结构与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结构均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但技术创新合作网络发展速度比科学创新合作网络更快;(3)“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双视角下,板块内的城市创新合作网络分布有所差异,板块城市间不同类型创新合作的溢出效应呈现跳跃式波动。(4)城市间空间邻近、文化程度地区差异和知识平台数量地区差异对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空间关联网络均具有正向影响,而对外开放程度差异、投资水平差异对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空间关联网络均具有负向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立泰  蔡吉多  
文章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九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的区域差距及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九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的总体差距较大,主要源于城市群间创新能力的差距;九大城市群中城市创新能力的空间均质性特征突出,随着时间地推进,相邻城市间创新能力的正面影响得以强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艳  时浩楠  
该文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月度数据为依据,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构建城市之间的创新关联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创新的关联网络特征以及空间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创新关联的网络密度相对较高,创新关联现象较为普遍,而且不存在明显的行政边界效应;各城市拥有不同的中心度,具备不同的权力,但权力大小与城市等级规模的关系不明显;长三角城市群存在4个子群,各子群的城市创新关联网络密度以及成员规模存在差异;各城市在四大子群以及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艳  时浩楠  
该文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月度数据为依据,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构建城市之间的创新关联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创新的关联网络特征以及空间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创新关联的网络密度相对较高,创新关联现象较为普遍,而且不存在明显的行政边界效应;各城市拥有不同的中心度,具备不同的权力,但权力大小与城市等级规模的关系不明显;长三角城市群存在4个子群,各子群的城市创新关联网络密度以及成员规模存在差异;各城市在四大子群以及子群内部关系中扮演着不同的中间人角色,具有不同的地位与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大春  孙明月  
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6个核心城市为样本,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网络密度、中心性和凝聚子群角度,分析高铁时代前后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演变。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整体网络密度迅速提高;各个城市的点出度和点入度都在不断上升,中心城市对外辐射增强;网络中心势有缓慢下降趋势,城市群存在不对称和不均衡的现象;城市群城市的接近中心度在逐年提高,城市间联系更加紧密;城市群中间中心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网络结构逐渐趋向均衡;长三角城市群划分成4个子群,大部分子群之间联系强度要大于整体网络密度;高铁建成后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得到优化。为了促进长三角城市群内资源有效配置,既要发挥"一区两点"对外辐射作用,也要改善边缘城市对外交通设施。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春杨  孟卫东  周靖祥  
在阐释高铁建设影响城市群空间演进内在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04—2015年中国五大城市群面板数据,实证测度高铁建设对城市群空间演进的异构效应。研究发现:高铁建设对城市体系空间格局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在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促进了人口与经济扩散,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则促进了人口和经济集聚;高铁促进了大城市的经济扩散,带动了沿线中小城市的经济集聚。高铁联网已经催生城市空间体系格局重构的新动力,各地区应因地制宜优化城市群产业分工和城市功能布局,加快城际快速路网建设以弥合跨大区域空间尺度高铁建设的联动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学广  唐承辉  
基于高铁客运流数据,综合运用GIS可视化、社会网络分析以及统计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中国城市网络空间格局、整体与局部联系以及节点属性进行了初步揭示。结果表明:(1)城市联系依托高铁轴带形成了"四纵四横"八条客流带以及多尺度城市网络,但受区位条件影响呈现出东中西地带性递减特征;(2)整体联系中,全国网络密度较低且具有一定核心边缘结构,连接性与集聚性指标具有一定相似性但反映出不同的地域关联模式;(3)局部联系中,网络大致形成了以临近城市为主的八大子群且与城市群空间分布具有一定耦合性;(4)个体网络中,节点度大致服从幂律分布且除了与经济规模、人口规模有较强相关性外,城市行政等级也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淑芬  朱佳翔  钟昌宝  
文章采用聚类、探索性空间数据和σ收敛性分析这三种方法,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投入的空间关联特征。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投入已基本形成"一心四极多点"的雁阵布局模式;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投入空间关联格局可分为三个阶段,说明该区域科技创新投入仍然处于胶着状态,尚未进入空间集聚化、区域一体化的高级发展阶段;局部空间自相关研究表明,以上海为头雁、苏州和嘉兴为两翼根部的城市群科技创新雁阵模式正在形成中,南京到安徽城市的扩散效应和回波效应并存,空间关联格局呈现震荡反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于平  盖凯程  
本文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对我国十大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从Moran's I值和LISA分析来看,单个城市群内金融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不同城市群之间金融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存在一定差异。其次,空间面板数据回归结果表明,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减弱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于平  盖凯程  
本文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对我国十大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从Moran's I值和LISA分析来看,单个城市群内金融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不同城市群之间金融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存在一定差异。其次,空间面板数据回归结果表明,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减弱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涛  张伊娜  
以175家全球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数据为基础,运用网络互锁模型,从全球、全国和区域三个空间尺度,比较研究了中国城市群的多中心网络。研究发现:(1)由多个省份、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组成的城市群的多中心网络特征更为明显。(2)城市群的多中心度是高度尺度敏感的,空间尺度越小,城市群网络的多中心度越高。(3)在2006-2015年,部分城市群在三个空间尺度上的多中心度出现明显变化,而这种变化也是尺度敏感的。(4)从多/单中心和双/单核两个维度对各城市群进行聚类分析并比较了类型变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涛  张伊娜  
以175家全球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数据为基础,运用网络互锁模型,从全球、全国和区域三个空间尺度,比较研究了中国城市群的多中心网络。研究发现:(1)由多个省份、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组成的城市群的多中心网络特征更为明显。(2)城市群的多中心度是高度尺度敏感的,空间尺度越小,城市群网络的多中心度越高。(3)在2006-2015年,部分城市群在三个空间尺度上的多中心度出现明显变化,而这种变化也是尺度敏感的。(4)从多/单中心和双/单核两个维度对各城市群进行聚类分析并比较了类型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丽琴  李赟  王志楠  
文章基于中国城市航空客运量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中国城市群空间联系网络的结构特征及演变趋势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城市群网络趋于紧密,并由"三足鼎立"空间格局向多中心转化,中西部城市群仍处在网络边缘。进一步,基于QAP算法分析了城市群空间联系网络的驱动因素,结果发现:城市群空间距离、经济发展水平、要素集聚与扩散能力、第三产业占比等是影响城市群空间联系网络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戴宏伟   杨宏昌  
空间结构不仅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也会影响区域科技创新,目前相关文献大多关注前者而后者亟待进一步探讨。基于2005—2020年我国19个城市群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城市群空间结构对区域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解决了模型的内生性之后,总体上单中心结构有利于城市群的科技创新。(2)异质性分析表明,单中心结构城市群在发达地区抑制了科技创新,而在欠发达地区则有利于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多中心结构的城市群在发达地区可以促进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而在欠发达地区则不利于科技创新。(3)进一步分析表明,在我国东部地区较为发达的城市群,多中心结构有利于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而对于中部、西部或东北地区发展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市群,则是单中心结构促进了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