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97)
2023(10416)
2022(8955)
2021(8199)
2020(6550)
2019(14296)
2018(13656)
2017(25918)
2016(13847)
2015(14456)
2014(13482)
2013(12863)
2012(11156)
2011(10056)
2010(10007)
2009(9402)
2008(8708)
2007(7346)
2006(6478)
2005(5251)
作者
(39279)
(32865)
(32532)
(30892)
(20813)
(16021)
(14523)
(12714)
(12419)
(11130)
(11064)
(11048)
(10475)
(10246)
(10214)
(9785)
(9784)
(9676)
(9643)
(9416)
(8341)
(7798)
(7490)
(7451)
(7427)
(7167)
(7115)
(7070)
(6745)
(6466)
学科
(53154)
经济(53096)
管理(37270)
(34563)
(27832)
企业(27832)
方法(23018)
数学(19054)
数学方法(18862)
中国(16105)
(14400)
业经(12854)
地方(12245)
(12214)
(11638)
贸易(11635)
(11270)
(10834)
农业(10156)
环境(9814)
理论(8532)
(8131)
(7978)
(7641)
财务(7631)
财务管理(7624)
技术(7519)
城市(7377)
企业财务(7212)
产业(7134)
机构
学院(189984)
大学(185099)
(72950)
管理(72661)
经济(71352)
理学(64197)
理学院(63357)
研究(62717)
管理学(62084)
管理学院(61755)
中国(44570)
科学(42570)
(38146)
(35125)
业大(31787)
(30941)
(30672)
研究所(28830)
农业(28134)
中心(28083)
(26424)
(26193)
师范(25821)
财经(25772)
(23540)
(23489)
北京(22794)
经济学(22061)
(21524)
师范大学(20999)
基金
项目(139491)
科学(110863)
基金(103549)
研究(93968)
(93142)
国家(92454)
科学基金(79907)
社会(62974)
社会科(59984)
社会科学(59971)
基金项目(56799)
(55466)
自然(54363)
自然科(53191)
自然科学(53175)
自然科学基金(52207)
(46946)
教育(42020)
资助(40471)
编号(35720)
重点(31448)
(30599)
(29366)
(28615)
创新(27478)
科研(27445)
计划(27363)
国家社会(26745)
成果(24948)
大学(24664)
期刊
(75304)
经济(75304)
研究(46920)
学报(33508)
科学(31418)
(30752)
中国(28327)
大学(24217)
学学(23623)
管理(23242)
(21557)
农业(21261)
业经(14913)
经济研究(12892)
教育(12324)
技术(12307)
问题(11702)
(11558)
金融(11558)
财经(11431)
(11203)
商业(10224)
资源(9975)
(9869)
(9659)
科技(9503)
(9490)
业大(8874)
(8747)
现代(8394)
共检索到252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泰  席建超  葛全胜  
基于消费效用理论和旅行概率模型思想构建了多目的地—多客源地交互条件下的旅游空间竞争引力模型,进而利用GIS和空间经济计量方法研究了有无宁杭高铁两种情境下中国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空间竞争格局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高铁干线对城市群旅游空间竞争格局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节点与廊道集聚锁定效应,局部影响效果显著,但整体影响相对有限,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城市群旅游空间竞争的核心—边缘结构模式。(2)城市群旅游空间竞争格局变化不存在面域的显著性空间自相关,但存在比较显著的距离衰减特征,从高铁干线节点城市向外至边缘城市,旅游空间竞争格局变化程度的距离衰减除少数存在无序或非线性特征外,大都符合线性衰减规律。(3)高铁效应与旅游空间竞争格局之间存在中等程度显著性相关,这证实高铁是影响旅游空间竞争格局分异的重要变量之一,也说明高铁的旅游空间竞争效应会随着其它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在实践应用中有必要坚持动态跟踪研究。(4)城市群旅游空间竞争格局的分异特征具有复杂性,采用多种空间计量方法开展集成研究是必要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泰  席建超  葛全胜  
基于消费效用理论和旅行概率模型思想构建了多目的地—多客源地交互条件下的旅游空间竞争引力模型,进而利用GIS和空间经济计量方法研究了有无宁杭高铁两种情境下中国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空间竞争格局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高铁干线对城市群旅游空间竞争格局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节点与廊道集聚锁定效应,局部影响效果显著,但整体影响相对有限,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城市群旅游空间竞争的核心—边缘结构模式。(2)城市群旅游空间竞争格局变化不存在面域的显著性空间自相关,但存在比较显著的距离衰减特征,从高铁干线节点城市向外至边缘城市,旅游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佳  刘贤明  安珂珂  侯佳佳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分异及其关联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科学评估承载能力和制定空间管控政策是促进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以2000—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统筹考虑经济、社会、资源、生态要素并将其纳入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系统,建立基于DPSIR理论模型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揭示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关联特征,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及其偏微分分解方法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力整体保持波动上升态势,并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旅游环境承载力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与关联特征,空间关联强度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M”字型变化趋势。(3)旅游环境承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数每增长1%,将带动邻近城市增长0.637%。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水平、环境规制强度、旅游产业集聚对本地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存在直接效应,对邻近城市存在不同程度溢出效应。为有效挖掘新时期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潜力,应重视城际之间旅游环境承载力空间关联与溢出效应,充分发挥城际之间合作联动作用,推动旅游环境复合系统要素的空间合理配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佳  刘贤明  安珂珂  侯佳佳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分异及其关联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科学评估承载能力和制定空间管控政策是促进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以2000~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统筹考虑经济、社会、资源、生态要素并将其纳入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系统,建立基于DPSIR理论模型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揭示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关联特征,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及其偏微分分解方法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力整体保持波动上升态势,并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旅游环境承载力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与关联特征,空间关联强度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M”字型变化趋势。(3)旅游环境承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数每增长1个单位,将带动邻近城市增长0.637个单位。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水平、环境规制强度、旅游产业集聚对本地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存在直接效应,对邻近城市存在不同程度溢出效应。为有效挖掘新时期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潜力,应重视城际之间旅游环境承载力空间关联与溢出效应,充分发挥城际之间合作联动作用,推动旅游环境复合系统要素的空间合理配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莎莎  邓闻静  
文章分析了我国23个城市群的旅游交通可达性和铁路交通网络的分布情况,测算了各城市群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经济联系总量和经济联系隶属度,借助Arcgis10.2对我国23个城市群交通空间流分布情况进行空间可视化处理,并综合其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一是高铁网络下,我国西部地区城市群城市交通可达性普遍得到大幅提升,城市群交通空间格局得到完善;二是我国城市群城市可达性的提高,给区域旅游经济带来了正向影响;三是高铁网络下,我国城市群内非中心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较弱,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分布网络呈不均衡状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崔保健  张辉  黄雪莹  
华北、华东地区旅游空间结构转型进程因京沪高铁的开通而加剧。文章从内在因素与支撑性因素两方面构建起研究的理论框架,分析了京沪高铁、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开通后环渤海与长三角城市群的旅游空间转型过程与方向。研究结果显示,在新旅游空间格局下,各地旅游空间功能将发生转型,从总体上形成"旅游客源地—区际交通连接—旅游集散地—区内网络交通连接—多个旅游目的地"网状空间格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琼霓  
随着长株潭城市群被批准为"两型社会"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新机遇。本文在对长株潭城市群旅游竞争力影响要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长株潭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提升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礼  蒋金亮  
在突出主导因素和可操作原则的基础上,系统构建了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对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探索,最后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并结合旅游吸引指数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研究发现:1城市旅游竞争力受到城市发展竞争力、旅游资源竞争力和支持竞争力影响,其中旅游资源竞争力对旅游竞争力贡献最大。长三角区域旅游竞争力整体较高。2长三角各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差异显著。旅游空间结构呈现以上海、苏州和杭州为中心,南京、无锡、宁波和绍兴为副中心的圈层结构,核心区与边缘区差异明显。3城市旅游竞争力与城市旅游吸引指数空间分布高度契合,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亚芬  全华  
选取旅游现状竞争力和旅游支持竞争力这两种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旅游潜在竞争力3个方面的14个指标,以及旅游业绩、旅游发展潜力和旅游环境支持三方面的16个指标,采取同一种评价方法——熵值法,对环北部湾城市群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模型下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结果存在差异,噬需建立一个科学的、被普遍认可的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侯志强  施雅岚  
旅游城市群的出现是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本文在对旅游城市群相关研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试图对旅游城市群的定义、内涵和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构建旅游城市群竞争力比较指标体系,并选择目前中国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海峡西岸四大旅游城市群,通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提出相应提升策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海船  张坚  
文章以长三角城市圈26个城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衡量城市商贸竞争力的模型。实证结果表明,2013-2017年我国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商贸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区域核心城市商贸竞争力提升明显,然而区域城市间商贸竞争力协调度不高、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未凸显,这也制约了长三角城市圈商贸流通业的整体发展。因此,应从协调城市商贸发展、加强商贸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利用信息技术等方面出发,以促进长三角城市圈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鲜鲜  左颖  李婧晗  晋秀龙  
文章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以A级景区数、星级饭店数、旅行社数、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为指标,构建旅游发展指数,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和空间结构特征,并探讨了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市际旅游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性显著,省际发展相对较为均衡,初步形成了上海、南京、杭州和池州四大区域旅游中心分布的空间格局,城市群发展效应已显成效;旅游发展与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可达性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应从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注重人文景区的开发、完善交通体系及旅游接待设施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优化长三角城市群的旅游空间布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黄美忠  黄晓坤  
【目的】碳中和倡议下,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业经济持续增长,但所产生的碳排放不断下降,碳排放脱钩效应逐渐显现。探究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效应及其空间特征,有利于为区域旅游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指导。【方法】选取长三角城市群内26座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法和Tapio脱钩模型,测度2011—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效应,并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法对空间分异特征进行探究。进一步引入地理探测器方法,测算长三角地区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效应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1)2011—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指数呈现强烈波动态势,但整体脱钩程度属于弱脱钩,且这一情况未来仍将继续持续一段时间。2)城市群内各城市间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指数存在显著差异,上海市、苏州市已基本实现强脱钩,处于优质脱钩状态,而泰州市、镇江市、湖州市等8座城市目前尚未实现碳排放正脱钩,整体上处于偏差脱钩状态。3)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效应的空间集聚程度相对较低,但整体呈现波动式上升态势,且各城市间的碳排放脱钩差异正在不断减弱。4)不同因素对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效应空间分异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政策规制、生态技术创新与能源消耗的影响作用较大且逐渐提高,产业结构与旅游人数规模的影响作用较小且逐渐减弱,经济水平的影响作用存在一定波动。【结论】要想加速推进旅游业碳排放脱钩进程,长三角城市群内各省市政府、企业与相关主体应共同努力,从政策、资金、技术、发展模式等方面出发,发展低碳绿色旅游,切实降低城市群旅游业碳排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惊宏  陆玉麒  周玉翠  尹贻梅  
在皖江城市群作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背景下及区域交通网络化、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式下,对皖江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和影响范围研究就显得必要。以该地区10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为主线,以界定旅游中心节点、测算旅游经济联系量和场强模型为手段,构建皖江城市群旅游圈。研究表明:以合肥和芜湖为双核的皖江城市群大旅游圈,其内部分为3个次旅游经济圈,北部以合肥为中心,包括六安区域、滁州和含巢湖整个水面的大部分区域的合肥旅游圈;西南以安庆为中心、池州为副中心,含铜陵一部分地区的安庆旅游圈;东南以芜湖为中心、宣城为副中心,包括马鞍山和部分巢湖区域、部分铜陵区域的芜湖旅游圈。最后提出了3个旅游经济圈发展的旅游规划...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朱英明  张雷  
进一步提升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是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本文以长三角二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反映城市间互动作用以及竞争力影响因素间互动作用的二级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理论模型,采用"多维乘数法则"对长三角二级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对其综合竞争力的区域分异和发展演化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长三角二级城市群间综合竞争力的协同增强、进而提升长三角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基本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