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27)
- 2023(10244)
- 2022(8560)
- 2021(7507)
- 2020(5931)
- 2019(13000)
- 2018(12577)
- 2017(23616)
- 2016(12266)
- 2015(13551)
- 2014(13517)
- 2013(13478)
- 2012(13062)
- 2011(12214)
- 2010(12487)
- 2009(11543)
- 2008(11151)
- 2007(10003)
- 2006(9334)
- 2005(8987)
- 学科
- 济(79397)
- 经济(79334)
- 管理(33578)
- 业(30569)
- 地方(26248)
- 企(22530)
- 企业(22530)
- 中国(22357)
- 方法(20221)
- 数学(17561)
- 数学方法(17462)
- 农(17135)
- 地方经济(16473)
- 业经(16368)
- 学(13447)
- 农业(12398)
- 发(12191)
- 融(12101)
- 金融(12100)
- 环境(12017)
- 财(11217)
- 银(11142)
- 银行(11132)
- 制(11121)
- 行(10970)
- 贸(10462)
- 贸易(10451)
- 易(9943)
- 产业(9295)
- 和(9077)
- 机构
- 学院(185910)
- 大学(183561)
- 济(89910)
- 经济(88229)
- 研究(74041)
- 管理(66198)
- 中国(56378)
- 理学(55370)
- 理学院(54635)
- 管理学(53937)
- 管理学院(53567)
- 科学(42215)
- 京(39919)
- 财(38936)
- 所(37747)
- 研究所(33769)
- 中心(32162)
- 财经(30094)
- 江(29512)
- 经济学(28831)
- 农(28219)
- 经(27252)
- 院(26783)
- 范(26423)
- 师范(26194)
- 北京(26040)
- 经济学院(25554)
- 州(23591)
- 业大(23005)
- 科学院(22692)
- 基金
- 项目(117128)
- 科学(93623)
- 研究(88599)
- 基金(84408)
- 家(73173)
- 国家(72576)
- 科学基金(62031)
- 社会(59355)
- 社会科(56400)
- 社会科学(56391)
- 省(46522)
- 基金项目(43743)
- 教育(38776)
- 划(38758)
- 自然(36521)
- 自然科(35649)
- 自然科学(35644)
- 自然科学基金(35010)
- 编号(34615)
- 资助(33638)
- 发(33031)
- 成果(28129)
- 发展(27401)
- 重点(27305)
- 展(26945)
- 课题(25574)
- 部(25388)
- 国家社会(25301)
- 创(24581)
- 创新(23181)
- 期刊
- 济(114348)
- 经济(114348)
- 研究(64452)
- 中国(44067)
- 财(28159)
- 管理(27592)
- 农(27318)
- 学报(25107)
- 科学(24827)
- 融(21399)
- 金融(21399)
- 教育(20534)
- 大学(19430)
- 经济研究(19391)
- 农业(18828)
- 学学(18320)
- 业经(17425)
- 技术(17369)
- 财经(15973)
- 问题(14293)
- 经(14014)
- 贸(11252)
- 技术经济(10894)
- 世界(10835)
- 国际(10515)
- 业(9756)
- 商业(9514)
- 资源(9332)
- 经济问题(9177)
- 经济管理(9157)
共检索到308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华星 石大千 余红伟
交通基础设施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本文将高铁开通当做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16年高铁、上市公司和地级市匹配得到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的方法研究了高铁开通对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开通高铁和未开通高铁城市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收敛趋势,这表明高铁开通存在较大的扩散效应,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进一步的异质性研究发现,在城市层面,高铁开通的扩散效应在规模较大的城市和非中心城市更加明显,在企业层面,高铁开通的扩散效应对民营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影响更强;机制验证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可能通过促进开通城市的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周边城市扩散和加工制造产业向周边城市转移进而产生了较大的扩散效应,缩小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周建霞 程书华 李进英
近十年来,河北经济快速增长,出现了曹妃甸、沧州渤海新区、秦皇岛港口等经济发达区,冀中、冀南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省内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 李思敏
本文在分析广东金融系统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与成效的基础上,探讨了金融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穗深区域金融中心辐射带动力不强、珠三角信贷资金对粤东西北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不明显、金融机构在粤东西北延伸经营网络的积极性不高、粤东西北金融生态环境不完善,是制约金融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研究结果,本文从增强区域金融中心地位、合理配置信贷资源、完善金融机构经营网络、加强金融生态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金融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杨志安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税收政策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协调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对策。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綦群高
从我国的生产力布局看,东部沿海地区主要是加工工业,而中西部地区主要是能源和原材料基础工业。中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很大,由于长期以来初级产品价格偏低,这些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理顺资源型产品价格体系,对于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薛敏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珠三角、长三角、华北平原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而其他广大地区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水平。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谢伏瞻
本文认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重点,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文章提出,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梯度转移,发挥东部地区辐射带动作用是不同区域协调发展的根本出路;提高区域政策有效性和针对性,将区域政策与功能性政策有机结合,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和重点;理顺要素价格,消除价格扭曲,完善税收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是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落实中央关于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政策取向。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发展战略 经济政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田学思 赵崇生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区域发展本身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多方面力量交织的情况。准确定位这些主体力量,并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玉梅 杨俊生
区域行政是地方政府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而进行的职能创新,其目的是为地方政府间的有效沟通与经济合作提供制度保障。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客观上要求区域行政运行与之相适应。文章通过对区域行政运行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及区域行政运行的主体、客体和内容的分析,认为我国目前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行政应在现行行政基础上,实行"双轨运行、双轮驱动"的模式。
关键词:
区域行政 区域经济 运行机理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解爱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骆泽顺 林璧属
基于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利用2000—2012年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检验了旅游发展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在全国和东部地区中,旅游外汇收入每增加1%,分别能够带动人均GDP提高0.0034%、0.0119%;当入境旅游因素引入条件收敛模型后,区域经济的收敛速度分别从1.14%、2.57%提高为1.65%、5.37%,收敛半衰期从61年、27年减少到42年、13年。研究发现,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增长因素,旅游发展能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作为一个经济增长收敛的条件因素,旅游发展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收敛机制,即旅游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并...
关键词:
入境旅游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条件收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邹永红 蒋志华
本文基于调查区域企业人力资源现状与近期需求的数据,通过分层分析、对比分析和交叉分析,找出了全区企业人员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区情,对未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如何促进区域经济的进一步提升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继凤
缩小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 ,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运用“新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内在机制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新经济增长理论 区域经济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海楠 王德起 周霞
土地是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对于土地整治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探索势必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给城乡建设用地的整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该文立足于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通过改进的土地市场存量——流量模型,研究了土地整治如何对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土地市场产生影响,探索了土地整治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制,并详细阐述了土地整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得出了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可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结论。该文最后针对目前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4点建议,分别是...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贻奏
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的差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种常态。国家应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促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主要应通过以下财税制度设计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是科学划定四个主体功能区,建立新的财税政策设计思路;二是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法规体系,为依法治税创造条件;三是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组织机制,促进区域和谐发展;四是建立新方法,规范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五是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区域产业良性发展;六是加大政府直接投资力度,改善落后地区投资环境与人居条件。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财税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