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29)
- 2023(10762)
- 2022(8855)
- 2021(7888)
- 2020(6668)
- 2019(14638)
- 2018(14254)
- 2017(27582)
- 2016(14618)
- 2015(15464)
- 2014(14876)
- 2013(14946)
- 2012(13412)
- 2011(11577)
- 2010(11563)
- 2009(10845)
- 2008(10832)
- 2007(9503)
- 2006(8349)
- 2005(7450)
- 学科
- 业(76231)
- 企(69213)
- 企业(69213)
- 济(63148)
- 经济(63070)
- 管理(58463)
- 方法(28296)
- 业经(25728)
- 农(23256)
- 财(22902)
- 数学(20878)
- 数学方法(20759)
- 务(18104)
- 财务(18097)
- 财务管理(18088)
- 农业(17573)
- 企业财务(17156)
- 技术(15874)
- 中国(14301)
- 制(13280)
- 贸(12809)
- 贸易(12802)
- 划(12661)
- 易(12438)
- 策(12135)
- 和(11825)
- 技术管理(10743)
- 企业经济(10732)
- 经营(10673)
- 地方(10638)
- 机构
- 学院(209951)
- 大学(204715)
- 济(89601)
- 管理(88734)
- 经济(88003)
- 理学(77388)
- 理学院(76618)
- 管理学(75700)
- 管理学院(75320)
- 研究(63944)
- 中国(50905)
- 农(43403)
- 京(41977)
- 科学(40508)
- 财(39836)
- 业大(35170)
- 农业(34569)
- 财经(32303)
- 所(32050)
- 江(31593)
- 中心(29729)
- 经(29536)
- 研究所(29185)
- 经济学(26297)
- 商学(25826)
- 商学院(25617)
- 北京(25267)
- 经济管理(24756)
- 州(24562)
- 经济学院(24100)
- 基金
- 项目(145968)
- 科学(116819)
- 基金(109392)
- 研究(101102)
- 家(97041)
- 国家(96154)
- 科学基金(84323)
- 社会(68334)
- 社会科(65000)
- 社会科学(64981)
- 基金项目(59735)
- 省(58008)
- 自然(56482)
- 自然科(55325)
- 自然科学(55308)
- 自然科学基金(54406)
- 划(47542)
- 教育(43212)
- 资助(42015)
- 编号(38556)
- 业(36869)
- 创(34254)
- 重点(32104)
- 发(31283)
- 创新(31100)
- 部(30966)
- 国家社会(29047)
- 科研(28435)
- 成果(27942)
- 计划(27370)
共检索到2998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宣烨 陆静 余泳泽
本文从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两个维度研究了高铁开通对高端服务业空间集聚产生的影响,结论如下:(1)从全国层面看,高铁开通对于多样化集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专业化集聚没有显著影响,且高铁开通效应存在时滞性;(2)从国内区域层面看,高铁开通对于多样化集聚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由于高铁线路较少,高铁开通时间较晚,加之高铁效应时滞性的存在,使得高铁开通效应直至观察期结束都未显著地体现;(3)高铁开通通过提升区位可达性、降低交易成本、改善地区要素丰裕程度来影响高端服务业的空间集聚。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明志 孙婷 姚鹏
以高铁开通为一外生冲击事件,将21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分为实验组和处理组,研究了高铁开通事件对服务业集聚促进城市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服务业集聚呈现由集聚经济向集聚不经济演进的态势;高铁开通可以显著地增进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贡献,并通过城市规模、投资效应、人力资本作为中介机制实现效率提升。服务业集聚规模提升不构成中介机制,优化结构、合理分布是高铁开通促进集聚效应正向释放的根本原因。高铁开通的站点数量对服务业集聚和生产率具有加速作用,高铁站点的分散化、郊区化应成为规划的主要原则。
关键词:
高铁 服务业集聚 集聚不经济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霍鹏 魏剑锋
基于2003—2018年我国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及中介效应模型,揭示了城市间高铁开通对区域内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态势的影响。研究表明:城市间高铁开通显著影响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集聚态势,推动了域内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均衡布局。动态效应结果显示,高铁开通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的相关性在高铁开通数年后由负转正。异质性检验显示:高铁开通对非省会城市、港口城市及大城市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态势呈负向作用,具体来看对中原、京津冀、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态势抑制作用明显;城市间高铁开通对低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影响以扩散效应为主,对高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影响不显著;对中等集聚水平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扩散效应最为强烈,对集聚程度较高或较低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扩散效应较弱。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资本转移效应"与"劳动力流动成本降低效应"是高铁开通抑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态势的中介路径,而"知识流动效应"抵消了高铁开通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态势的部分抑制作用。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文涛
基于200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微观制造业企业数据,运用EG指数法测算了中国30个省份在县级层面的制造业平均集聚程度,结果显示:从30个省份制造业平均集聚程度走势来看,2009年左右中国制造业整体空间集聚程度呈现逐年下降特征,空间扩散态势明显,但具有省际异质性特征;在测度中国各省份制造业分行业集聚程度基础上,通过手工收集各省份高铁日出行频次数据,运用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高铁服务供给对省域制造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高铁服务供给的增加对制造业空间集聚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促进了制造业的空间分散;进一步通过分行业考察发现,高铁服务供给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行业空间集聚的负向影响,大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行业。通过分时段回归和替换核心解释变量对实证结论进行稳健性测试,发现结论依然成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远仁 沈利生 李淑燕
在纳入空间效应前提下,通过构建高端服务业集聚形成机理的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我国31个省域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高端服务业集聚在省域之间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具有明显的集聚发展趋向,但各省域高端服务业集聚度有下降之势;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较低阻滞了高端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区域创新环境、城镇化率显著促进了高端服务业集聚;智力支持、固定资产投入率总体对高端服务业的集聚促进作用不明显,但在时间维度上显著促进高端服务业的集聚。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红梅 郝美竹
在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分析框架下,基于集聚租金的视角重新探讨了高铁建设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及内在机制。首先,将中国高铁开通视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85个地级市2007—2016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高铁的开通积极地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借助构建最小生成树作为工具变量排除了潜在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其次,引入交通可达度、市场准入以及市场一体化指标作为集聚租金的替代变量,发现高铁开通直接提高城市交通便利度,继而提高市场准入,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最终增加了集聚租金,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在高铁沿线城市的集聚。最后,高铁开通对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着极大的助推效果,而对于原本就具备趋近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的特大城市和沿海城市来说,交通可达度所带来的集聚效果一般。此外,当高铁站与城市中心之间的距离超过30公里时,高铁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正向影响消失。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乔彬 张蕊 雷春
基于我国高铁大发展的典型事实,本文将高铁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相结合,运用2003-2016年中国27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在对高铁开通影响制造业升级的内在机理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客观评价了高铁开通产生的经济效应。结果表明:高铁开通通过"同城化效应"促进区域市场潜力提升、通过"生产率增长效应"提高制造业部门生产效率以及通过"要素整合效应"显著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作用效果分别为0.076、0.051和1.183,印证了理论假说。进一步地,构建不同空间权重矩阵的空间杜宾模型结果显示:高铁开通强化了区域间的空间溢出效应,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的负外部性进一步增强,而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则表现为正外部性得到了强化,这为各地区以高铁发展为契机,从供给规模、需求规模以及促进制造业自身生产率优化升级方面,制定适用于本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提供依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万春 田景仁 刘芸
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物流产业集聚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DID估计模型,运用EG指数分析了高速铁路的开通对沿线城市物流产业的集聚效应,并对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进行了分类计量分析。结果显示,高铁的开通对沿线城市的物流产业集聚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中、西部地区的效应要低于东部地区。对此,本文在探讨物流产业集聚的基础上对构建高速铁路快速物流产业基地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雪松 孙博文
研究以京广高铁沿线城市为观察样本,构建了高铁开通背景下的内生运输成本与工资的制造业集聚决定模型,利用2000-2014年面板数据,采用处理效应模型探讨了高铁开通对站点城市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铁开通对站点城市制造业集聚效应将逐渐经历集聚加速阶段(阶段Ⅰ)、集聚弱化阶段(阶段Ⅱ)以及扩散阶段(阶段III)等三个阶段。高铁开通普遍提高了站点城市制造业的集聚水平,对中心城市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处于集聚弱化阶段(阶段Ⅱ),对非中心城市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处于集聚加速阶段(第Ⅰ阶段)。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雪松 孙博文
研究以京广高铁沿线城市为观察样本,构建了高铁开通背景下的内生运输成本与工资的制造业集聚决定模型,利用2000-2014年面板数据,采用处理效应模型探讨了高铁开通对站点城市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铁开通对站点城市制造业集聚效应将逐渐经历集聚加速阶段(阶段Ⅰ)、集聚弱化阶段(阶段Ⅱ)以及扩散阶段(阶段III)等三个阶段。高铁开通普遍提高了站点城市制造业的集聚水平,对中心城市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处于集聚弱化阶段(阶段Ⅱ),对非中心城市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处于集聚加速阶段(第Ⅰ阶段)。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瑞萍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其成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了我国传统服务业全面升级,高端服务业呈现出集聚化发展的新局面。本文基于科技创新驱动的相关理论,对我国高端服务业集聚效应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我国高端服务业集聚的驱动机制建设及其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相互作用效应,对于创新驱动战略发展下高端服务业如何实现高效的集聚发展提出策略建议。最后,基于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为论点、论据提供了真实及客观的分析,对于推动我国高端服务业最大化发挥集聚效应,进一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创新驱动 高端服务业 集聚效应 转型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瑞萍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其成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了我国传统服务业全面升级,高端服务业呈现出集聚化发展的新局面。本文基于科技创新驱动的相关理论,对我国高端服务业集聚效应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我国高端服务业集聚的驱动机制建设及其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相互作用效应,对于创新驱动战略发展下高端服务业如何实现高效的集聚发展提出策略建议。最后,基于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为论点、论据提供了真实及客观的分析,对于推动我国高端服务业最大化发挥集聚效应,进一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有重要的
关键词:
创新驱动 高端服务业 集聚效应 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红霞 李国平
基于全国尺度、八大区尺度和省域尺度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洛伦茨曲线的分析,认为2003—2013年间,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呈现"均衡—非均衡"的发展趋势。具体地,在全国和区域尺度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四类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度显著提升,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区域集聚性很强。在省域尺度上,"多中心—极化"的特征表现为,北京、江苏、广东成为生产性服务业最集中的地区,重庆、四川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提升,而其他先前集聚度较高的地区多数有所下降。进一步地,研究提出并验证了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第二产业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从产业选择、区位选择和时序安排角度提出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空间集聚 经济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余泳泽 刘凤娟
本文基于2004—2014年中国230个地级市的水污染和空气污染面板数据,从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两个角度,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水污染和空气污染起到抑制作用,生产性服务业能够通过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两个途径减少废水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相对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对环境污染的抑制作用更大。相对于水污染,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空气污染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具有很强的正环境外部性,能够减少邻近城市的环境污染。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清正
利用1995~2013年中国各省域科技服务业与经济发展有关数据,通过全局空间相关分析局部空间相关分析,基于ESDA方法考察了中国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发展的态势;结合我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形成、演化及发展过程,深入探究了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经济发展、政府行为、知识溢出、科技实力、规模经济、交易费用六大影响因素体系,进一步从横向支撑体系、纵向支撑体系、结构支撑体系提出了推进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