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79)
2023(13118)
2022(10916)
2021(9771)
2020(8526)
2019(19231)
2018(18903)
2017(36344)
2016(19993)
2015(21903)
2014(21754)
2013(21722)
2012(19956)
2011(17751)
2010(17805)
2009(16862)
2008(17134)
2007(15556)
2006(13453)
2005(12147)
作者
(60759)
(50973)
(50947)
(48157)
(32419)
(24616)
(23035)
(20086)
(19030)
(18009)
(17287)
(16810)
(16247)
(16014)
(15986)
(15871)
(15588)
(15202)
(14755)
(14681)
(13044)
(12498)
(12158)
(11536)
(11502)
(11421)
(11365)
(11277)
(10355)
(10137)
学科
(88667)
经济(88565)
(87932)
(79614)
企业(79614)
管理(73106)
方法(41739)
数学(33237)
数学方法(33007)
(29590)
业经(29576)
(28795)
(22536)
财务(22517)
财务管理(22487)
企业财务(21341)
农业(20760)
中国(19846)
技术(18099)
(17014)
(16861)
贸易(16858)
(16401)
(16205)
(15797)
(15452)
(14901)
理论(14240)
环境(14174)
地方(13982)
机构
学院(295773)
大学(290957)
(124526)
经济(122302)
管理(117800)
理学(102078)
理学院(101047)
管理学(99594)
管理学院(99077)
研究(94976)
中国(73593)
(62090)
科学(60463)
(60053)
(56663)
业大(49732)
农业(49709)
(49702)
财经(45713)
研究所(45292)
(44957)
中心(44015)
(41541)
经济学(37800)
北京(36875)
(34898)
经济学院(34624)
财经大学(33655)
商学(33579)
(33466)
基金
项目(197428)
科学(155454)
基金(144978)
研究(137478)
(128530)
国家(127390)
科学基金(109267)
社会(88806)
社会科(84290)
社会科学(84262)
(79116)
基金项目(77869)
自然(73226)
自然科(71594)
自然科学(71567)
自然科学基金(70383)
(65791)
教育(61748)
资助(58142)
编号(53438)
(45081)
重点(44575)
(44205)
(43168)
(42628)
成果(40771)
创新(40596)
科研(39027)
计划(38136)
国家社会(36879)
期刊
(135712)
经济(135712)
研究(78083)
(56748)
中国(51663)
学报(51247)
(48260)
科学(45802)
管理(45304)
农业(38349)
大学(37510)
学学(36264)
技术(25473)
(25180)
金融(25180)
业经(24691)
(23482)
财经(23088)
经济研究(21272)
教育(19982)
(19864)
问题(18397)
技术经济(17522)
(15380)
商业(15107)
财会(15090)
(14564)
科技(14139)
现代(14020)
世界(13657)
共检索到4251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韩超   闫泽坤   逯建  
本文以二氧化硫(SO2)作为污染物代表,采用双重差分的方法探究高速铁路(高铁)的开通对普速铁路(普铁)车站周边企业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高铁开通能够推动普铁站周边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具体而言,高铁开通引发的“客货分线”效应改变了普铁站周边企业的生产过程,这些企业会通过减少工业锅炉使用数量、降低工业锅炉燃料消耗、提高污染处理能效、提升技术水平的手段逐步减少污染物排放。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海建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技术给出一类经济结构变动对环境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分析模型,该方法着重分析了各产业部门的生产技术变动、最终需求变动及收入变动对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方巧玲  李淑  徐慧  
在数字化转型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本文对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年报进行文本分析与人工阅读,创新性地构建出企业进行实质性数字化转型的指标。在此基础上,借助高铁建设的契机,利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高铁开通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铁开通能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细分数字化转型的环节分析发现,高铁开通能显著促进企业研发层面的数字化转型。作用机制分析表明,高铁开通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提高企业人力资本水平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表明,高铁开通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教育水平较低、初始交通禀赋较差的地区更明显。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成昆   李敬阳   曹清峰  
企业异地投资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市场拓展和竞争力提升,还可以优化资本要素空间格局和畅通国内大循环。高铁开通有利于商品要素资源在城市间的自由流动,从而对企业异地投资产生促进作用。采用2006—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异地投资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发现:高铁开通显著促进了企业异地投资规模的增长,该作用随着企业所在城市与投资对象所在城市之间人口规模差距、经济规模差距、技术水平差距、产业结构差距的增大而增强,从而强化了企业异地投资流向的非对称性(更多地流向市场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较高的城市);高铁开通促进企业异地投资存在最优半径范围(600~900公里)和“城市群效应”,对城市群内的企业异地投资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高铁开通对第三产业、技术密集型行业、新基建水平较高地区、高等级城市的企业具有更显著的异地投资促进效应。应加快完善高铁网络建设,破除区域间的市场分割,加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有效促进企业异地投资增量提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长石  姜廷廷  刘晨晖  
本文利用2003—2015年城市数据以及全国工商注册企业数据库,以高铁开通作为外生冲击,考察高铁开通对科技企业进入的影响,并且从市场潜力、技术溢出和融资约束角度对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铁开通以后,科技企业进入数量显著增加,并且东部城市、交通禀赋高的城市、高铁站距离城市中心较近的城市以及位于都市圈内部的城市,高铁开通促进科技企业进入的效果更明显。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提升市场潜力、促进技术溢出以及缓解融资约束是高铁开通促进科技企业进入的三个重要途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戴淑芬  郝雅琦  张超  
本文选用2009-2012年我国39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投入产出数据(包括污染排放),采用二次型方向性距离函数对废气、废水、二氧化硫和烟尘的影子价格进行了估算,并比较了不同排放强度和不同规模钢铁企业污染物影子价格的差异。通过对我国钢铁企业污染物影子价格的估算,以期为环境税的制定提供依据,并对目前我国排污权交易市场运行状况以及对钢铁行业环境监管政策有效性进行评估。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捷  
高铁开通会影响企业的微行为,企业所在地高铁开通能够抑制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动机下的研发操纵行为,这种治理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得尤为显著,而在国有企业中并不显著。高铁开通对企业研发操纵的抑制作用随着企业生命周期的推移不断减弱。因此,应加快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缓解企业研发费用的挤出。同时,非国有企业应完善内部控制,尤其是信息披露机制和监管制度,降低信息不对称,促进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监管,规范企业研发费用的使用。应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强化完善薪酬激励和业绩敏感度,提升经理层创新意愿及创新效率,进而提升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谢申祥  王祯  胡凯  
一个国有企业通过引进外资获得先进技术,其生产的产品与一个外国企业出口的产品在本国市场上展开竞争。国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排出污染物而损害环境,本国政府通过实施进口贸易政策和环境政策以最大化本国的社会福利。借助一个混合双寡头模型,本文分析了部分私营化国有企业中的外资份额对一国进口贸易政策、环境政策及污染物排放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优的进口贸易政策会受到企业进入市场的时序和部分私营化国有企业中外资份额大小的影响。最优环境税率则随部分私营化国有企业中外资份额的增加而递减。部分私营化国有企业中外资份额的增加并不一定能改善环境,社会福利则随部分私营化国有企业中外资份额的增加而下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熊昌盛   田宇   栾乔林  
研究目的:辨析海南环岛高铁站点周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时间演化特征,探究政府与市场因素在其中的作用,为合理安排高铁站点周边土地资源开发时序、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缓冲区分析、强度分析与地理探测器。研究结果:(1)2005—2020年,海南环岛高铁各站点周边LUCC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扩张、林地减少与耕地动态平衡;(2)海南环岛高铁各站点周边LUCC规模及强度在建设期要高于运营期;(3)海南环岛高铁各站点周边LUCC在建设期主要受所在地区政府投资的影响,而运营期则主要受所在地区市场状况的影响。研究结论:高铁站点所处地区政府投资及市场状况是引发周边LUCC并存在时序异质性的主要原因,应在不同时期协调好政府和市场在高铁站点周边土地资源开发中的力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媛媛  李坤望  
本文采取2001-2006年36个工业行业的数据,检验了开放条件下影响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因素,结果发现同行业外资的进入、下游行业外资的进入、研发程度、环保人员、出口交货值以及资本劳动比都可以显著的影响排放强度。但在子样本的回归下,影响程度差异则比较大。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顾振华  高翔  徐雨婧  
贸易保护与环境保护事关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重要议题。为了考察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以高低污染生产技术可内生选择为切入点,在幼稚产业保护模型中加入污染技术更新成本,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探究非关税壁垒影响企业污染物排放的机制及其效应;然后利用1998~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从实施频率、覆盖范围和保护力度3个方面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持续提高非关税壁垒的实施频率,并扩大非关税壁垒的覆盖范围最终会增加企业污染排放强度;非关税壁垒保护力度与企业污染排放强度呈现U型关系,且该关系在非国有企业、中西部地区和高污染行业样本中更为突出;生产技术是联系政府政策和企业行为的关键影响机制,短期、合理的非关税壁垒力度将会促进技术发展,并且减少企业污染排放,但持续加大保护力度则会适得其反。本文研究为致力于贸易开放和节能减排的中国政府和处于深化改革关键期的中国工业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钱芳  
对船舶大型化与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船舶行驶状态、主辅机信息、负载因子、低负载校正因子、排放因子及燃油校正因子等多要素分析,推导了船舶排放强度的计算式。选取3艘不同吨位的集装箱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船舶载箱率较高时,大型船舶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当船舶满载时,船舶污染物单位排放达到最低。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创  
为了全面评估和了解中原地区的区域环境污染的分布状况及其差距,本文对中原城市群各地市的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固体废弃物、废气和废水这五类污染物的排放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并着重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等方面进行原因剖析,这些研究将为政府进一步制定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和有区别的环境污染防治目标提供理论决策参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独孤昌慧  
本文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2000-2011年我国对外贸易对大气污染物排放的规模、结构和技术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贸易引致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加剧了我国大气污染,技术效应缓解了环境污染;三者的总体效应取决于它们之间的强弱关系,从"两正一负"的实证结果分析,总效应为负。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洪涛  于明超  江静  
本文在污染供需分析框架下,选取中国2001-2006年34个工业产业的面板数据,分析影响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和工业烟尘等三种污染物排放密度的主要因素。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污染密度均与能源消耗密度、相对工资水平和国有资本比重正相关,与企业规模、环境管制指标和外资比重负相关。要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机制才是根本出路。为此需要做到:(1)鼓励节能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2)强化对地方政府的环境管制政策执行力度的监督;(3)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监管力度;(4)理顺政府对环保信息的披露机制;(5)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和非政府组织的监督作用;(6)提高外资进入的环境标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