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07)
2023(19655)
2022(16306)
2021(14996)
2020(12498)
2019(28173)
2018(27535)
2017(52309)
2016(28021)
2015(31005)
2014(30720)
2013(30582)
2012(28458)
2011(25849)
2010(25978)
2009(23995)
2008(22825)
2007(20249)
2006(17912)
2005(15958)
作者
(83798)
(69623)
(69183)
(65522)
(44297)
(33405)
(31325)
(27170)
(26720)
(24877)
(23708)
(23630)
(22079)
(21952)
(21726)
(21459)
(20624)
(20579)
(20118)
(19954)
(17477)
(17049)
(16889)
(15827)
(15745)
(15534)
(15511)
(15351)
(14067)
(13709)
学科
(116952)
经济(116825)
管理(79584)
(78710)
(63136)
企业(63136)
方法(49239)
数学(42954)
数学方法(42551)
中国(37318)
(32578)
(29929)
地方(29926)
(29262)
金融(29261)
业经(28414)
(27972)
银行(27902)
(26918)
(24356)
(23150)
农业(22719)
(21890)
贸易(21872)
(21148)
(19490)
财务(19414)
财务管理(19382)
环境(18639)
企业财务(18548)
机构
大学(398805)
学院(397092)
(158937)
经济(155492)
管理(153905)
研究(138071)
理学(132615)
理学院(131088)
管理学(128779)
管理学院(128083)
中国(108170)
科学(86488)
(86209)
(73935)
(71854)
(69853)
中心(64463)
研究所(63689)
业大(62829)
财经(58973)
(58748)
农业(56376)
北京(55036)
(53747)
(52418)
师范(51703)
(50118)
(48519)
经济学(48130)
财经大学(44050)
基金
项目(273995)
科学(213772)
基金(197616)
研究(196413)
(174278)
国家(172794)
科学基金(147389)
社会(123617)
社会科(117316)
社会科学(117288)
(107113)
基金项目(105060)
自然(96862)
自然科(94480)
自然科学(94452)
自然科学基金(92763)
(90623)
教育(89635)
资助(80873)
编号(78975)
成果(63378)
重点(61644)
(61347)
(59443)
(56976)
课题(54982)
创新(53207)
科研(52591)
国家社会(51020)
大学(50717)
期刊
(173037)
经济(173037)
研究(117710)
中国(80664)
学报(68442)
(65041)
科学(60165)
管理(56892)
(54940)
大学(50981)
(48454)
金融(48454)
学学(48178)
农业(44088)
教育(42862)
技术(34009)
业经(29300)
财经(28700)
经济研究(27984)
(24497)
问题(22740)
(22680)
图书(21067)
科技(19880)
理论(19340)
(18797)
技术经济(18436)
商业(17884)
实践(17636)
(17636)
共检索到5962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欣  李福平  
本文利用2011~2018年我国20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以开通高铁作为"准自然试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高铁开通对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异质性影响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对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经过对自选问题进行缓解处理后仍然成立;高铁开通对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三线城市较明显,而四线与五线城市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对地区异质性研究发现,即使是四线城市与五线城市,高铁开通对两类城市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在传导机制方面,高铁开通主要通过技术创新与人口集聚对数字普惠金融产生影响,技术创新在全样本与三线城市均存在传导效应,而人口集聚仅在三线城市存在传导效应。研究结论为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洞见。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徐亚平  潘韵婷  史依铭  
文章将数字普惠金融与市场化水平相结合,为深入探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提供了新视角。文章基于2011—2019年中国21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市场化水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市场化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市场化水平的正向调节作用在中、小城市以及中部地区显著;进一步基于门槛效应分析发现,当市场化水平跨越第一和第二门槛值后,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因此,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提高市场化水平,有利于“十四五”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婧  方军雄  秦璇  
交通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至关重要,创新则是经济增长最为持久的动力。本文利用高铁开通的外生冲击检验交通条件变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能够显著促进当地企业的创新投资。进一步地,这种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高融资约束、高科技行业及民营企业当中。同时,主要的影响渠道包括技术人才的流动、信息环境的改善和融资约束的缓解等。这表明,交通改善有助于加快区域创新要素流动,促进企业创新的投入产出活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荣强  施龙中  陈轩  
在“双循环”背景下,数字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多重机遇叠加,为提升粮食安全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选取2012—2020年地级市层面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以及门限模型研究数字金融发展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发展对粮食安全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中介效应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提升创新水平和扩大信贷规模促进粮食安全提升;进一步分析可知创新水平与信贷规模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存在基于数字金融发展的门限效应。因此,当前应促进数字金融发展,并使其努力跨越门限值,以期通过拓展数字金融发展溢出空间多维度来提升粮食安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荣强  施龙中  陈轩  
在“双循环”背景下,数字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多重机遇叠加,为提升粮食安全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选取2012—2020年地级市层面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以及门限模型研究数字金融发展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发展对粮食安全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中介效应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提升创新水平和扩大信贷规模促进粮食安全提升;进一步分析可知创新水平与信贷规模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存在基于数字金融发展的门限效应。因此,当前应促进数字金融发展,并使其努力跨越门限值,以期通过拓展数字金融发展溢出空间多维度来提升粮食安全。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曹惠芳   赵全厚   杨刚强  
本文借助数字人民币试点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13-2021年中国一、二线城市数据和双重差分的估计方法,评估数字人民币试点冲击对城市普惠金融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人民币试点显著提升普惠金融水平;(2)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人民币试点对金融基础条件较差的中西部地区影响更为明显,促进普惠金融的效果更好;(3)机制检验发现,提升支付业务水平是数字人民币提升普惠金融水平的一个重要渠道。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魏滨辉  罗明忠  
基于2011—2019年中国213个地级市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空间SARAR模型等方法,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服务业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及其不同维度均能显著推动农业服务业发展。尤其是中西部、基础设施欠发达以及财力水平较差的地市更容易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受益,充分体现数字金融的普惠属性。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缓解农村融资约束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服务业发展。空间和门槛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周边地区的农业服务业发展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二者间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随着规模化、市场化以及非农化水平不断提高,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作用也不断加强。因此,应优化金融资源的空间配置,促进数字基础设施共享共建,最大化数字金融赋能效果,推动农业服务业快速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锋  李博峰  卢洪友  
当选"文明城市"能否为城市发展或居民福利带来实惠?基于此,将当选全国文明城市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DID方法和地级市数据,选取经济增长、就业和房价三个重要的民生指标,识别当选全国文明城市带来的民生改善效应。结果显示:"当选文明城市"对商品房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但对经济增长率和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影响效应并不显著。创建"文明城市"虽有助于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但"文明城市"并没有成为改善企业营商环境、吸引经济资源流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金字招牌"。未来应以改善政府治理、市场秩序、诚信制度、法治建设等"软件设施"为目标,完善"文明城市"评选的考核指标体系,以"创城"为契机,增进居民福利水平。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慧慧  张云  荆睿  
在我国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创新驱动是重要的国家战略。传统金融受限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难以对中小企业及个体从业者的创新创业活动给予足够的支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则有效弥补了这一不足,改善了中小企业及个体从业者的创新创业融资环境,从而推动了整个区域的创新水平。利用城市层面的面板数据对此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水平的提升显著促进了城市创新力。通过进一步的机制探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改善中小企业和个体从业者的融资环境以及对传统金融形成有效补充从而促进城市创新水平提升。此外,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创新力的影响效果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更为显著,同时在二、三级城市的影响效果强于一级城市和四级及以下城市。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余泳泽  庄海涛  刘大勇  伏雨  
高铁的出现压缩了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极大地促进了区域间要素的流动。文章重点关注了高铁开通是否加速了技术创新的外溢这一主题,并采用2008-2013年中国23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DID)及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PSM-DID)分析了高铁开通对区域技术创新外溢的影响。研究发现:(1)高铁开通提升了人均专利引用量,同时加速了专利的折旧速度。高铁通过促进经济集聚、区域间合作与贸易以及企业间学习等方式增强了技术创新的外溢效应,且高铁开通对技术创新外溢的影响时滞大约为2-3年。(2)高铁开通对技术创新外溢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区域异质性。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加之高铁网络下的资源聚集作用,因此高铁开通对技术创新外溢的影响在东部地区更加显著。因此对于政府来说,各城市需要继续完善关键性的基础设施,为高铁建设提供各项技术与物质的支撑;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应充分利用高铁开通所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加大与跨城企业的合作与贸易,提高自身的创新水平并积极学习其他企业的技术。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程云洁  段鑫  
为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中部地区城市经济高质量的影响,本文选取2011—2018年中部地区79个城市相关数据,通过运用空间计量模型、门槛模型和中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中部地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具有空间效应、分解效应和门限效应;(2)数字普惠金融对中部地区南方城市经济高质量的促进作用强于中部地区北方城市;对中部地区等级更高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强于中部地区等级较低城市;(3)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活动,改善要素配置效率,进而提升中部地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实现中部地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落实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间的协同效应,提高企业家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改善要素配置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郝云平  张兵  
基于中国2011—2020年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助推共同富裕的实现,数字金融发展每平均提升1个单位,共同富裕水平平均提升0.564个单位。数字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距,且在西部地区最高,中部次之,东部最低,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具有包容性。数字金融发展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有助于提升共同富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存在明显的结构效应。进一步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促进创新创业提升共同富裕水平,还可通过积累物质资本,提升人力资本,改善社会资本和积蓄家庭财富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亚飞  廖甍  王亚菲  
本研究将高铁开通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17年长三角地区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倍差法并借助匹配倍差法和安慰剂测试等稳健性检验工具,对高铁开通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在短期和长期都对沿线城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后发现,高铁开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主要表征为对农业技术进步的推动而非对农业技术效率的改善;高铁开通有助于强化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以及产业结构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反哺作用。在我国高铁建设纵深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应将高铁建设纳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政策工具,借助高铁开通的杠杆效应进一步发挥好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带动作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泊宁  杨栋旭  周菲  
为探究高铁开通对工业集聚的具体效应,进而探讨其背后的作用机制,对2008—2015年中国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系统回答了以上问题。稳健性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城市人均GDP和城市基建水平等因素后,高铁开通显著降低了沿线城市的工业集聚度,表现为城市开通高铁将对该地区的工业集聚产生抑制作用,且开通高铁车次每增加1%,工业集聚度将降低0.013%;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重工业城市和无港口城市,高铁开通对轻工业城市和港口城市工业集聚的抑制作用更大;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高铁开通主要通过"成本效应"而非"资源转移效应"对工业集聚产生影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仁杰  冯曦明  
将城市高铁通车视为一项准自然试验,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厘清开通高铁对数字经济影响理论机制的基础上,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城市间开通高铁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与路径机制。研究发现:城市间高铁通车能显著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并且经过倾向得分匹配、安慰剂试验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技术扩散、知识溢出以及劳动力流动是高铁通车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且劳动力流动的中介效应作用更强。研究结论为厘清高铁开通与数字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提供了经验证据,对完善高铁网络布局也具有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