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44)
2023(15216)
2022(13141)
2021(12233)
2020(10390)
2019(23285)
2018(23167)
2017(44374)
2016(24211)
2015(26830)
2014(26006)
2013(25635)
2012(23425)
2011(20950)
2010(20606)
2009(18681)
2008(17964)
2007(15735)
2006(13601)
2005(11514)
作者
(70360)
(58519)
(58389)
(55231)
(37218)
(28318)
(26140)
(23003)
(22198)
(20727)
(19790)
(19777)
(18750)
(18428)
(17989)
(17941)
(17672)
(17507)
(16824)
(16772)
(14841)
(14179)
(14151)
(13298)
(13173)
(12996)
(12985)
(12832)
(11816)
(11608)
学科
(91709)
经济(91615)
管理(71091)
(70689)
(58873)
企业(58873)
方法(43799)
数学(37990)
数学方法(37606)
(24918)
中国(24224)
(23180)
技术(22763)
(21393)
业经(21013)
地方(18468)
(17441)
农业(17436)
贸易(17430)
(16937)
理论(15808)
(15285)
(14799)
财务(14733)
财务管理(14715)
环境(14312)
技术管理(14273)
(14119)
企业财务(13945)
(13457)
机构
大学(334233)
学院(333354)
管理(133378)
(130405)
经济(127722)
理学(116756)
理学院(115464)
管理学(113410)
管理学院(112827)
研究(112055)
中国(80560)
科学(73186)
(70978)
(61295)
(56749)
(56531)
业大(56342)
研究所(52405)
中心(50390)
农业(48538)
(47723)
财经(46115)
北京(44266)
(42368)
(42195)
师范(41808)
(40806)
经济学(38679)
(38537)
技术(37893)
基金
项目(238838)
科学(186649)
基金(172523)
研究(168861)
(153574)
国家(152324)
科学基金(129802)
社会(105800)
社会科(100351)
社会科学(100325)
(94937)
基金项目(92683)
自然(86890)
自然科(84906)
自然科学(84881)
自然科学基金(83411)
(79976)
教育(77138)
资助(69872)
编号(67192)
(53789)
重点(53761)
成果(52425)
(51312)
(50856)
创新(49599)
课题(46479)
科研(46083)
计划(45453)
大学(43839)
期刊
(135162)
经济(135162)
研究(93208)
中国(62819)
学报(60972)
(54328)
科学(53531)
管理(48751)
大学(44960)
学学(42650)
(42090)
农业(37809)
教育(37171)
技术(30104)
(24452)
金融(24452)
业经(22800)
经济研究(22596)
财经(21798)
(20458)
科技(20246)
(18676)
技术经济(17623)
问题(17415)
图书(16909)
业大(16596)
(16471)
理论(15332)
商业(14823)
现代(14286)
共检索到4720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潘庆婕  
基于跨区域贸易成本和通勤成本的视角,以2001—2019年259个城市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高铁开通对城市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实现技术创新的“增量提质”,显著提升城市的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在同一经济带中,高铁开通对城市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异质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国胜  杜鹏飞  
本文在企业层面研究了数字化转型对技术创新数量、技术创新质量的影响机理,并利用2014—2018年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匹配文本挖掘整理的数字化转型指标及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中的企业专利信息等,实证检验了这一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只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增量”,没有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质”。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双重套利”与“同群效应”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为套取政府补助或在资本市场中高位套利,企业热衷于利用数字化转型优势来提高技术创新数量,这会抑制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创新“提质”效应;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技术创新的“同群效应”使得企业的技术创新策略趋同,这会加剧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创新“增量”效应、抑制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创新“提质”效应。本文研究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经验支持,也为培育企业高质量技术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新  孙振亚  路航  
研究低碳城市试点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能够为实现碳减排目标提供有力工具。使用2007—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低碳城市试点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的实施虽然会显著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数量的提高,但却导致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的下滑。在不同维度上的异质性检验发现,低碳城市试点的实施对高创新能力企业、国有企业以及高碳排放密度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数量的激励作用更为显著,而对低创新能力与低碳排放密度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质量抑制作用更强,且低碳城市试点的实施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的抑制作用并未因企业性质产生明显差异。机制检验发现低碳城市试点的实施主要通过加强城市层面的环境规制以及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以及抑制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基于此,提出继续推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加强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的有效评估以及根据企业特征进行低碳城市试点的差异化措施建设等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华淑名  李京泽  
以2013—2019年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固定面板和门槛效应模型探讨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的影响,以及数字经济条件变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及各环境规制工具绿色创新激励作用的影响,并对不同规模企业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市场型规制能够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提升,命令型规制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数量提升,而对质量无显著影响,公众参与型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的影响尚不显著;数字经济可以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提升,赋能市场激励型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的激励作用,强化命令型和公众参与型规制对绿色创新数量的激励作用,抑制公众参与型规制对绿色创新质量的激励作用,而对命令型规制的绿色创新质量激励作用无影响。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工具对不同规模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作用存在差异,大规模企业具有创新战略刚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戴翔   杨双至   于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在当前国内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背景下,实现出口“提质增量”无疑是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加快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显然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环节。文章以理论分析为先导,进一步利用城市层面数据、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合并所得的制造业企业层面微观数据,实证分析发现:第一,以高铁开通为表征的基础设施一体化,有助于推动企业出口实现“提质增量”的双重目标;第二,基础设施一体化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规模城市的企业出口“提质增量”起到的作用存在差异;第三,基础设施一体化对企业出口“提质增量”作用的同群效应不仅受到同群城市中企业的平均出口水平的影响,也会受到同群城市中发展较好“榜样”企业的积极影响;第四,基础设施一体化促进企业出口“提质增量”,主要通过提升创新水平、促进劳动力及其流动以及降低市场分割程度等发挥作用。文章的研究发现不仅对基础设施一体化促进企业出口“提质增量”提供了理论阐释与经验证据,而且在新阶段对于如何通过夯实国内大循环基础以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也有重要政策含义。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徐扬  陶锋  韦东明  
作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引领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载体,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政策对于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创新水平提升是否发挥有效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值得深入研究。文章利用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政策显著提升了以发明专利申请数度量的创新数量及以专利知识宽度衡量的创新质量,具有明显的“增量提质”特征。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促进作用在企业属于国有企业、高新技术行业和所处市场化程度更低时更为明显。影响机制发现,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政策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依赖于其能够为企业嫁接财务资源、发挥人才集聚和产学研合作效应。拓展性研究表明,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政策通过知识溢出发挥创新引领示范作用。本文对国家夯实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政策的成果,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高洪玮  
技术创新“绿色化”是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高铁开通加速了资源要素的流动和重新配置,为绿色创新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文章以中国高铁开通作为准自然实验,从绿色创新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双重维度出发,基于2003—2019年282个地级城市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高铁开通对技术创新“绿色化”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对技术创新“绿色化”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显著增加了沿线城市的绿色创新数量,但对绿色创新占比无显著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在需求层面,高铁开通促进了沿线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壮大,增大了绿色创新需求;在供给层面,高铁开通加快了沿线地区创新要素的流动,促进了空间知识溢出,改善了绿色创新供给条件,从而促进了绿色创新数量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高铁开通对旅游城市和非中心城市技术创新“绿色化”的促进作用较非旅游城市和中心城市更为突出;高铁开通优化了沿线地区的绿色创新结构,提升了绿色创新质量;高铁开通对绿色创新数量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文章为政府部门充分认识并发挥高铁开通对技术创新“绿色化”的正向作用,激发主体绿色创新积极性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郭丰  杨上广  柴泽阳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微观体现,在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上市公司2011—2019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通过爬取企业年报中的“数字化转型”关键词,构造微观企业层面的数字化转型指标,从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来全面反映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1)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提升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还显著提高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上述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替换被解释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在作用机制方面,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和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促进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的提升,管理性交易成本机制并不显著。(3)异质性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效应显著高于非国有企业,对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效应显著高于西部地区企业,对不同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效应没有显著差异。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研究结论为深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谷城  张树山  
智能制造的实施是我国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重要手段,亦是兼得企业绿色创新的关键。借助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10—2020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对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智能制造总体上能够实现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且主要通过提高企业效率、强化内部控制水平以及缓解融资约束三条路径驱动企业绿色创新行为。从企业、行业、地区异质性因素来看,当企业的生命周期处于成熟期、行业属性为低碳行业、位于胡焕庸线东侧和知识产权保护强地区时,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存在显著的绿色创新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智能制造的实施对同行业非试点企业绿色创新质量具有溢出效应,而提高行业内实施智能制造的企业数量能够强化这种作用效果;另外,智能制造的实施对企业发展存在经济后果,企业可以借助智能制造的实施来提高绩效水平。研究结论验证了智能制造可以激励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对于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晓莉  孙琪琪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论证进口中间品的强度、种类、质量以及行业竞争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阐明进口中间品与生产率相结合产生的溢出效应对企业研发创新的作用;随后使用2001—2007年工企库与海关库数据验证这一理论的正确性。研究发现:单纯增加中间产品的进口强度对企业研发创新有抑制作用;进口中间品是通过与企业生产率相结合所产生的溢出效应对企业研发创新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这一促进作用会随着进口中间品的质量的提高与种类的扩大而增强,随着行业竞争的激烈而减弱。本文也进行了一系列异质性检验。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苏二豆   金祥义   薛军  
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以数字产业为主要标的产业的跨国直接投资(数字型OFDI)日益活跃。本文评估了境外投资数字产业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型OFDI能显著提升中国企业的创新表现,其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度量的“量”的维度,但未体现在发明专利知识宽度度量的“质”的维度;高科技企业、政府数字关注度较高地区企业的创新数量受数字型OFDI的影响更为明显;数字技术知识共享机制和研发投入激励机制是数字型OFDI促进企业创新增量的两个关键渠道,而管理者短视是数字型OFDI未能带动企业创新提质的重要原因。该研究结论可为政府如何更好地支持企业参与数字产业投资提供参考。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兵   张露文   周宏伟   张树锋  
本文基于2007—2018年区县层面的修正专利数据,采用渐进式多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开发区升格政策对区县创新“质”与“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开发区升格政策使所在区县专利申请数和被引用次数分别增加23.22%和20.25%,推动开发区扮演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角色,激发域内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化与一体化,进而实现创新成果与实体产业的有机融合;升格政策通过政策优惠效应、企业成长效应和集聚效应等渠道提升所在区县的创新水平,其效果因专利类型、开发区类别和规模及地区政府效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最后,进一步的分析证实升格政策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姜安印  张帆  苏志  
数字经济时代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促进企业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本文基于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和地级市面板匹配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创新数量及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数量及质量,且对数量的影响大于质量。(2)机制检验表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加速企业人力资本积累,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企业创新数量及质量的重要路径。(3)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信息通信技术使用强度低的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信息通信技术使用强度中高水平的企业创新数量及质量作用更显著。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德胜  王珏  唐青青  
基于2011—2020年中国城市和微观企业数据,在重构数字经济指标体系及识别绿色创新水平的基础上,多维度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创新质和量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绿色创新“增量提质”,激发政府和公众环境关注是其重要作用机制,且政府和公众环境关注是实现数字经济赋能绿色创新的必要条件;数字经济发展对周围城市的绿色创新具有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的“增量提质”效应在非资源型城市、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的城市、高碳排放城市、国有企业、规模较大的企业更加明显。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京星   朱慧敏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平台,推动绿色发展是其题中之义。绿色发展的关键在于绿色创新,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DID),以我国280个地级市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实证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我国沿线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作用机制及时空差异。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倡议有效促进了中国沿线城市绿色创新的“增量提质”;(2)“一带一路”倡议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数字经济赋能效应和资源集聚效应促进中国沿线城市绿色创新的“增量提质”;(3)相较于东部和西部城市,“一带一路”倡议对中部城市的绿色创新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4)“一带一路”倡议对非资源型城市和特大城市绿色创新“增量提质”作用更加显著。研究结论对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