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238)
- 2023(20857)
- 2022(17892)
- 2021(16782)
- 2020(14357)
- 2019(33020)
- 2018(32513)
- 2017(61502)
- 2016(33467)
- 2015(37644)
- 2014(37638)
- 2013(37407)
- 2012(34602)
- 2011(31370)
- 2010(31167)
- 2009(28707)
- 2008(28454)
- 2007(25086)
- 2006(21633)
- 2005(18987)
- 学科
- 济(136433)
- 经济(136279)
- 管理(93927)
- 业(89683)
- 企(73218)
- 企业(73218)
- 方法(62693)
- 数学(54836)
- 数学方法(54133)
- 中国(37927)
- 农(37077)
- 财(34327)
- 学(31181)
- 业经(29631)
- 地方(27665)
- 贸(26359)
- 贸易(26347)
- 易(25601)
- 农业(24768)
- 制(24384)
- 务(21665)
- 财务(21582)
- 财务管理(21529)
- 理论(21456)
- 环境(20907)
- 和(20856)
- 技术(20549)
- 企业财务(20353)
- 银(19904)
- 银行(19816)
- 机构
- 大学(483821)
- 学院(480861)
- 济(192429)
- 经济(188310)
- 管理(184666)
- 研究(167782)
- 理学(160174)
- 理学院(158302)
- 管理学(155229)
- 管理学院(154385)
- 中国(123668)
- 科学(107931)
- 京(103917)
- 农(88242)
- 所(86135)
- 财(85890)
- 研究所(79154)
- 业大(77983)
- 中心(75690)
- 农业(69983)
- 江(69501)
- 财经(69348)
- 北京(65601)
- 经(63115)
- 范(62752)
- 师范(61917)
- 院(60749)
- 经济学(58315)
- 州(56026)
- 经济学院(52683)
- 基金
- 项目(333150)
- 科学(259224)
- 基金(241110)
- 研究(233873)
- 家(214352)
- 国家(212655)
- 科学基金(180104)
- 社会(146370)
- 社会科(138681)
- 社会科学(138643)
- 省(129691)
- 基金项目(127815)
- 自然(120538)
- 自然科(117688)
- 自然科学(117647)
- 自然科学基金(115520)
- 划(110440)
- 教育(107483)
- 资助(100033)
- 编号(92919)
- 重点(75622)
- 成果(74784)
- 部(72593)
- 发(71043)
- 创(68546)
- 课题(64929)
- 科研(64527)
- 创新(64132)
- 计划(63123)
- 大学(61625)
- 期刊
- 济(204098)
- 经济(204098)
- 研究(136425)
- 中国(89135)
- 学报(86597)
- 农(79571)
- 科学(76022)
- 管理(66910)
- 财(65984)
- 大学(63867)
- 学学(60490)
- 农业(54457)
- 教育(47964)
- 技术(41555)
- 融(37764)
- 金融(37764)
- 经济研究(33703)
- 财经(33405)
- 业经(33126)
- 业(29564)
- 经(28744)
- 问题(28099)
- 版(24674)
- 科技(23788)
- 图书(23321)
- 技术经济(22963)
- 业大(22376)
- 统计(22319)
- 贸(22169)
- 资源(21816)
共检索到696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夏帅 谭黎阳 笪远瑶
研究将高铁开通因素纳入多区域空间经济模型与垂直关联模型,阐明高铁开通对城市三重产业集聚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将高铁开通视作准自然实验,选取2004—2019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分析了高铁开通对城市三重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显著促进了城市制造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高铁开通对城市三重产业集聚的影响强度具有时滞效应,总体上呈现出倒U型特征,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的时滞效应更强;高铁开通对东部城市与中心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无显著影响,对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城市群的三重产业集聚均不存在显著影响。针对上述结论,基于规范分析方法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燕燕
自1964年日本新干线开通以来,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得到了广泛关注。2008年京津高速铁路开通,我国开启了高速铁路飞速发展的时期,高速铁路给开通沿线城市带来了经济社会上的影响,而该影响是否深入到居民生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使用2007-2015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估计方法,来验证高铁的开通以及城市在高铁网中的地位对于城市居民消费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居民消费 固定效应 面板数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贺祥民
产业集聚是影响知识创造和传播的一种重要环境因素,会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影响。采用中国27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方法考察制造业集聚和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多样化集聚的作用比专业化集聚更突出;服务业(整体)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其中仅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专业化集聚的影响比多样化集聚更明显,而消费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应积极引导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贺祥民
产业集聚是影响知识创造和传播的一种重要环境因素,会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影响。采用中国27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方法考察制造业集聚和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多样化集聚的作用比专业化集聚更突出;服务业(整体)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其中仅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专业化集聚的影响比多样化集聚更明显,而消费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应积极引导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贺祥民
产业集聚是影响知识创造和传播的一种重要环境因素,会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影响。采用中国27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方法考察制造业集聚和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多样化集聚的作用比专业化集聚更突出;服务业(整体)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其中仅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专业化集聚的影响比多样化集聚更明显,而消费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应积极引导企业进行合理的空间集聚,在制造业集聚中鼓励多样化集聚,并引导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同集聚,以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国斌 王军
选取2004年~2015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从经济增长质量视角出发,运用动态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实证研究房价对经济增长的质量效应。得出如下结论:在样本期内,房价会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显著影响,房价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并且已经逼近拐点。分地区和分城市规模来看,房价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且这种差异在一二线城市和三四五线城市之间比东部、中部、西部之间更加明显。此外,创新、FDI和产业结构调整是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方杏村 田淑英 王晓玲
以2005-2016年中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DEA-Malmquist模型测度了中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同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财政分权、产业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6年中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相对较低,年均下降5. 1%,其中,技术进步变化指数下降是其下降的主要原因。财政分权、专业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均是显著为负,但财政分权可通过专业化产业集聚促增绿色经济效率;多样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但多样化产业集聚可通过财政分权促减绿色经济效率。从影响绿色经济效率的因素来看,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二产业比重、固定资产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促减作用;对外投资对绿色经济效率有负影响,科技投入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为正,但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最后本文针对相关分析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万春 田景仁 刘芸
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物流产业集聚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DID估计模型,运用EG指数分析了高速铁路的开通对沿线城市物流产业的集聚效应,并对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进行了分类计量分析。结果显示,高铁的开通对沿线城市的物流产业集聚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中、西部地区的效应要低于东部地区。对此,本文在探讨物流产业集聚的基础上对构建高速铁路快速物流产业基地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姚圣 洪媛
分析师预测存在"本地优势"的现象,高铁开通带来的空间压缩、地理易达性是否会对分析师的预测行为产生影响?基于信息不对称角度,采用地级市A股上市公司2007~2014年的数据,检验高铁开通前后分析师预测偏差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所在城市高铁开通后分析师对该地区企业的预测偏差显著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高铁效应对欠发达地区企业和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企业带来的影响更加显著。此外,通过路径分析发现高铁开通显著增加了企业的分析师关注度和调研次数,揭示了高铁开通对分析师预测偏差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结论既是对企业层面研究高铁效应的理论补充,同时也是对分析师预测偏差地理影响因素研究的拓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晶晶 岳中刚
结合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构建了金融集聚、本地需求规模对地区工资差距影响的分析框架。基于固定效应模型以及分位数回归方法,采用2004-2011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金融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显著为正,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其正向促进作用逐步减弱;第二,本地需求规模可显著促进地区工资水平;第三,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随着分位点的提高,金融集聚对地区工资差异的影响逐步提高,金融集聚程度的提高对高工资与中等工资地区的影响显著,且高工资地区的受益程度最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昊
笔者在产出函数中以劳动生产率为因变量,引入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为自变量对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展开分析,选取全国286个地级市的数据面板为样本,使用FE、RE、Tw-FE、LSDV、FGLS等方法研究发现:从时间上看,人均资本存量对劳动生产率提升作用最大,但提升效果趋于稳定;人力资本投入、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效果处于增长的趋势中且人力资本投入的提升最具潜力;劳动力要素投入则显出规模不经济。从空间上看,人力资本投入、人均资本存量在中西部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高于东部;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效果东部高于中西部;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昊
笔者在产出函数中以劳动生产率为因变量,引入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为自变量对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展开分析,选取全国286个地级市的数据面板为样本,使用FE、RE、Tw-FE、LSDV、FGLS等方法研究发现:从时间上看,人均资本存量对劳动生产率提升作用最大,但提升效果趋于稳定;人力资本投入、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效果处于增长的趋势中且人力资本投入的提升最具潜力;劳动力要素投入则显出规模不经济。从空间上看,人力资本投入、人均资本存量在中西部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高于东部;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效果东部高于中西部;工业化程度在东部显出消极影响,中西部则呈现积极影响;而劳动力要素投入在东部和中部呈现规模不经济,西部则相反。综合来看,近阶段人力资本投入对于中国劳动生产率提升作用最为显著,我国要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应注重人力资本的增值与纵深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程开明 徐扬
以城市蔓延指数的测算为基础,利用中国2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城市蔓延对电力强度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总体上城市蔓延对电力强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电力强度随城市蔓延的扩散呈先递减后递增的U型特征,当城市蔓延指数为0. 6左右时,电力能源效率最高;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城市的蔓延程度对电力强度的影响具有稳健性,但实际效应存在差异。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俊松
文章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理论,运用熵指数探讨了城市产业多样化和专业化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并根据2003-2010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产业统计数据实证研究了集聚经济、城市产业相关性多样化和无关性多样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而言,城市产业集聚的多样化和专业化都能促进城市经济增长,但是多样化的作用显著大于专业化的作用;(2)并非所有的多样化都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以知识溢出为主要影响机制的相关性多样化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而以组合效应为主的无关性多样化不能或尚未促进经济增长。这表明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受益于具有相关性或互补性的多样化部门和专业化部门所带来的知识溢出。文章验证...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吴克平 孔东民 杨薇
本文利用中国高铁开通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高铁开通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显著提高了所在地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在利用安慰剂检验控制了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对于内部控制质量较弱、外部监管较弱的企业以及国有企业,高铁开通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有助于降低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监督成本,进而提高会计稳健性。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监管机构和企业如何提高会计稳健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对准则制定机构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以发挥会计稳健性的作用亦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铁 会计稳健性 资本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高铁开通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研究——来自地级市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金融综合改革项目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准自然实验
收入分配差距对进口贸易的影响——基于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
智慧城市建设能否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市的“准自然实验”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企业投资效率吗?——基于中国高铁开通的准自然实验
高铁开通能否促进企业创新:基于准自然实验的研究
信息不对称与供应商关系型交易:基于高铁开通的准自然实验
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研究——基于高铁开通的自然实验
高铁对中国城镇化均衡发展的影响——基于中西部地区16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金融集聚、空间溢出与城市经济增长——基于中国286个城市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