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98)
2023(16569)
2022(14094)
2021(12889)
2020(10942)
2019(24921)
2018(24415)
2017(46577)
2016(24769)
2015(27906)
2014(28061)
2013(27720)
2012(25934)
2011(23561)
2010(23572)
2009(21781)
2008(21295)
2007(18859)
2006(16535)
2005(15110)
作者
(72181)
(60650)
(60209)
(57366)
(38596)
(29091)
(27602)
(23510)
(23007)
(21454)
(20691)
(20392)
(19228)
(19066)
(18734)
(18673)
(17988)
(17948)
(17394)
(17370)
(15070)
(14900)
(14704)
(14019)
(13688)
(13591)
(13347)
(13228)
(12267)
(11993)
学科
(123039)
经济(122925)
管理(68982)
(65650)
(52226)
企业(52226)
方法(47758)
数学(42071)
数学方法(41561)
中国(32278)
地方(31294)
(30398)
(26352)
业经(25332)
(23380)
农业(20824)
(19715)
贸易(19703)
(19529)
(18959)
地方经济(17867)
(17656)
金融(17653)
环境(17631)
(17283)
银行(17250)
(16708)
(16620)
理论(15908)
技术(15665)
机构
学院(359400)
大学(357479)
(156151)
经济(153006)
管理(136514)
研究(126088)
理学(116912)
理学院(115559)
管理学(113545)
管理学院(112872)
中国(95500)
科学(76350)
(75504)
(69039)
(63895)
(58779)
中心(58171)
研究所(57846)
(54792)
财经(54737)
业大(51189)
(49587)
经济学(48519)
(48181)
师范(47698)
北京(47583)
农业(45878)
(45420)
(43565)
经济学院(43419)
基金
项目(237549)
科学(187649)
研究(173881)
基金(172042)
(149704)
国家(148465)
科学基金(127560)
社会(111607)
社会科(105840)
社会科学(105813)
(93736)
基金项目(90814)
自然(81286)
教育(79706)
自然科(79413)
自然科学(79393)
(78782)
自然科学基金(77945)
编号(70280)
资助(70068)
成果(56563)
(56069)
重点(54201)
(52371)
(49391)
课题(48938)
国家社会(46400)
创新(46226)
科研(45553)
教育部(44964)
期刊
(178870)
经济(178870)
研究(106886)
中国(72168)
(53843)
(53705)
学报(53617)
管理(51150)
科学(50465)
大学(40722)
学学(38453)
教育(37076)
农业(36596)
(34133)
金融(34133)
技术(33908)
经济研究(29194)
业经(28799)
财经(27377)
(23677)
问题(23217)
(19689)
技术经济(19283)
统计(18463)
(17981)
商业(17150)
资源(16913)
(16739)
世界(16544)
图书(16177)
共检索到5449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为彪  吴玉鸣  许丽萍  
高速铁路的发展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核心因素之一。基于2003—2019年的面板数据,将城市是否开通高铁作为准自然实验,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高铁网络,采用双重差分(DID)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系统考察了高铁开通对长三角中心与外围城市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加剧了长三角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且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结论依然保持不变。城市规模异质性研究表明,高铁开通加剧了中小城市与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对大城市影响不明显;高铁网络中拥有度数中心度越高的地区,越有利于缩小其与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影响机制表明,高铁开通加速了劳动力流动进而加剧了中心城市对外围城市的极化效应,且该机制对外围小城市的影响更为明显。同时,高铁开通降低了外围小城市的投资力度,进一步拉大了其与中心城市的发展差距。进一步研究表明,多中心、网络化的高铁网络有利于缓解因高铁开通所导致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此外,高铁开通明显扩大了距离中心城市300-400公里城市与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本研究为从多中心、网络化的中心—外围视角理解高铁开通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解释,也为政府推动高铁网络化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张永庆  
以上海为龙头,以苏南、浙北为两翼,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1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正在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因此,深刻分析作为长三角都市经济圈龙头的上海经济发展态势,正确认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对于相关省市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对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荣荣  
长三角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发动机。该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及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对长三角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地位进行比较分析,并对长三角的发展重点及定位进行论述,指出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制约因子及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并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及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决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吴子玉  卢海宁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长三角地区在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的同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调整经济结构,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一体化发展更趋紧密;服务业发展提速升级;三大需求关系更趋协调等。当然,长三角区域的发展也存在着其特有的矛盾,但这也是长三角在融合、发展中所必然产生的问题。展望"十二五"的发展,长三角将为崛起成为全球城市区域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艺   曾刚   陈鹏鑫   万媛媛  
区域发展差距是经济地理学永恒的研究主题。论文以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长三角作为研究对象,在刻画长三角一体化空间范围扩展过程中区域内经济差距动态演进的基础上,利用双重差分法、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长三角一体化政策实施对区域内经济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长三角一体化空间范围扩大造成了区域内经济差距加剧,但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政策的推进,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并呈现经济差距缩小的长期演变趋势;(2)从地理区位视角来看,长三角一体化政策对规划范围内地理区位偏远、经济基础薄弱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3)从边界视角来看,长三角一体化政策产生了明显的边界效应,降低了长三角周边有着类似的地理位置但不在长三角一体化规划范围内城市的战略、交通地位,对其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4)机制分析表明,长三角一体化政策实施主要通过交易成本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产业优化效应等途径缩小了区域内经济发展差距。在建设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等议题的背景下,研究能够为进一步完善长三角一体化推进框架、探索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模式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全诗凡  
文章在已有研究市场一体化成因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经济发展差距这一因素对市场一体化的影响。然后以长三角区域为例,采用该区域16个城市2000年~2008年主要8类商品的面板数据,应用相对价格法测算了该区域的市场一体化水平,并实证检验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是阻碍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关键因素这一理论性结论。最后,文章提出相应的促进市场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赜琳  傅冬绵  
本文在对两个三角洲总体发展水平比较的基础上,具体从地理区位结构、积累结构、产业结构、资源配置结构、对外贸易结构和人口结构等方面比较分析这两个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共性与差异,考察两个区域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指出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结论及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矫卫红  
为研究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文章利用模型分析法建立地理加权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证实长三角地区的金融发展总体呈现空间相关性与差异性,长三角地区的初始经济状态与区域经济增长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正华  徐小平  杜建国  
本文主要采用测度熵(GEM)和极化(TW)相结合方法,从不同集聚层次对1993—2005长三角人均GDP(GDPPC)、农村居民纯收入(RPCI)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UPCI)进行不均衡和极化演化分析,得出计算结果,根据结果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建议政府在低水平集聚层次上进行决策可以有效地降低区域不均衡。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继良  张奇  
本文在测度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总体差距的基础上,对收敛趋势进行了判断。并基于空间经济学相关理论,运用计量模型分析造成城市发展差异变化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总体差距处于下降趋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地方政府的调控能力和对外开放程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旺军  
社会经济网络是一个经济、社会、文化俱乐部,将区域空间内企业的知识传递、创新活动、企业采购和销售等外部问题内部化,其存在减少了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是一种介于市场和组织之外的第三种资源配置方式,是一种科斯制度的形式。这一理论对我国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求光  
按照中心地和增长极理论,在长江三角洲这个中心地系统中,宁波目前还处于从属地位,因此必须考虑宁波自身的产业结构和发展趋势,从长三角的整体出发,按照宁波在长三角的地域分工、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来确定其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定位。对策包括: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区域产业转移;强化与上海的互补关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为彪  吴玉鸣  
数字经济正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对于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基于中心-外围视角,实证分析了2003—2019年中国250个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缩小中心一外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下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的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缩小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但对东部地区不显著;在信息基础设施更为发达和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地区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缩小效应更大。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提升市场潜能、增强城市经济联系和促进创新创业三个途径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中心城市规模越大,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减小效应也就越大。数字经济发展还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此外,进一步研究表明,中心城市发挥辐射作用的范围为250公里,距离中心城市越近,数字经济发展对外围城市经济增长的提升效应越明显,越能缩小与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差异。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彭婷婷  贾震  
采用态势分析法(SWOT),分析了宁杭高铁对长三角物流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分析发展影响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及风险,提出了若干相应对策,为高铁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提供借鉴,以期促进全国物流经济的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钱明霞  
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为客观科学地评价16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相互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采用SPSS for Window 10.0统计软件包对16个城市的2003年以上指标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因子分析,最后得出16个城市的得分与排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