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68)
- 2023(8799)
- 2022(7460)
- 2021(6643)
- 2020(5306)
- 2019(11998)
- 2018(11700)
- 2017(22120)
- 2016(11414)
- 2015(12723)
- 2014(12864)
- 2013(12808)
- 2012(12386)
- 2011(11677)
- 2010(12037)
- 2009(11277)
- 2008(10776)
- 2007(9794)
- 2006(9364)
- 2005(8903)
- 学科
- 济(76082)
- 经济(76027)
- 管理(29302)
- 业(27461)
- 地方(24852)
- 企(20567)
- 企业(20567)
- 中国(20298)
- 方法(19923)
- 业经(16193)
- 数学(16026)
- 数学方法(15918)
- 农(15566)
- 地方经济(15303)
- 学(12555)
- 发(11452)
- 农业(11354)
- 融(11003)
- 金融(11002)
- 制(10049)
- 贸(10039)
- 贸易(10029)
- 银(10009)
- 银行(10000)
- 环境(9986)
- 行(9885)
- 易(9531)
- 财(9038)
- 理论(9029)
- 产业(8869)
- 机构
- 学院(177179)
- 大学(174199)
- 济(82296)
- 经济(80643)
- 研究(68683)
- 管理(63590)
- 理学(52696)
- 中国(52011)
- 理学院(51992)
- 管理学(51239)
- 管理学院(50885)
- 科学(39927)
- 京(38134)
- 财(35519)
- 所(34906)
- 研究所(31206)
- 中心(30101)
- 江(28282)
- 财经(27438)
- 范(26874)
- 师范(26638)
- 经济学(25831)
- 农(25755)
- 北京(25328)
- 经(24680)
- 院(24411)
- 州(23064)
- 经济学院(22723)
- 师范大学(21494)
- 业大(21084)
- 基金
- 项目(107242)
- 科学(85186)
- 研究(80715)
- 基金(76868)
- 家(66242)
- 国家(65683)
- 科学基金(56302)
- 社会(53637)
- 社会科(50906)
- 社会科学(50896)
- 省(42977)
- 基金项目(40486)
- 教育(35417)
- 划(34975)
- 自然(33626)
- 自然科(32807)
- 自然科学(32803)
- 自然科学基金(32210)
- 资助(31728)
- 编号(31605)
- 发(30671)
- 成果(25850)
- 发展(25301)
- 展(24889)
- 重点(24279)
- 课题(23247)
- 部(22743)
- 国家社会(22359)
- 创(21921)
- 创新(20521)
共检索到2938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孔令章 李金叶
在以往研究多围绕高铁开通对旅游经济发展"有无"影响的基础上,观察到高铁网络化演变对城市经济地位和角色功能的影响,引入SNA网络中心性指标,结合DID模型进一步探究城市在高铁网络中的空间特征对旅游经济发展的"程度"影响。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对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其产生的动态效应会随着高铁开通时间的推移变为不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高铁站建设和城市发展规模的差异均会影响高铁发挥旅游促进效应。其中,高铁站是始发站,或其与市区距离小于30km,则该城市开通高铁会产生旅游促进效应;而三线及以下小城市"交旅融合"的潜力还需进一步挖掘。机制分析表明,高铁开通产生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是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城市在高铁网络中占据较高的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对旅游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为"交旅融合"的正确性与先导性提供了经验证据,对城市编制高铁旅游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洁萍 马超 陈时俊
文章借助GaWC联锁城市网络模型构建城市网络中心性指标,利用2002—2019年中国29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探究城市网络中心性对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网络中心性对旅游收入的影响显著为正,即城市网络中心性的提高促进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城市网络中心性对旅游经济的影响程度因城市规模、旅游收入等异质性而存在差异。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城市网络中心性通过集聚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影响区域旅游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双全
高速铁路是世界"交通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已成为世界各国铁路的发展潮流。高铁的通达性、便捷性、高效性"三特性",产生了同城效应、聚集效应、开放效应"三效应",加速了人员、物资、资金、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起到了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战略定位、加强产业区际联系等作用。
关键词:
旅游市场 旅游产品开发 旅游经济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思琪 席岳婷
本文针对国家中心城市,以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和可达性系数来测度高铁交通可达性,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来表征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来分析高铁交通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程度。研究发现:其一,高铁交通可达性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空间分布特征,中部城市的可达性水平高于南北部边缘城市;其二,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中西部城市;其三,以北京、上海为主的“高可达性—高旅游经济水平”区域的耦合协调程度高,以西安为代表的均衡发展区域的耦合协调程度一般,以郑州为代表的“高可达性—低旅游经济水平”区域的耦合协调程度很低。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余泳泽 伏雨 庄海涛
高铁以其高速、便捷的特征极大地提升了区域可达性,高铁开通究竟对中国区域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本文基于2004—2013年中国287个地级市层面的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和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分析了高铁开通对区域旅游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总体来看,高铁开通促进了沿线城市旅游业的发展,相比未开通高铁的城市,开通高铁的城市旅游业收入呈现了更快速的增长;高铁开通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时滞效应,在开通后的第2—3年影响效应逐年增强;高铁开通对旅游业的影响呈现较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高铁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从东到西逐渐减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凯 陈珂
文章从城市环境污染变动的视角,研究了中国高铁开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高铁开通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够减少城市污染物的排放;通过解释变量滞后、变换样本容量均得到一致性结论;高铁开通对东部城市与大中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但对中西部城市与小城市的减排效应更为明显,从而加大了区域间、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的差距。进一步研究发现,城市污染水平下降能够进一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导致的移民与健康成本下降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为彪 吴玉鸣 许丽萍
高速铁路的发展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核心因素之一。基于2003—2019年的面板数据,将城市是否开通高铁作为准自然实验,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高铁网络,采用双重差分(DID)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系统考察了高铁开通对长三角中心与外围城市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加剧了长三角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且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结论依然保持不变。城市规模异质性研究表明,高铁开通加剧了中小城市与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对大城市影响不明显;高铁网络中拥有度数中心度越高的地区,越有利于缩小其与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影响机制表明,高铁开通加速了劳动力流动进而加剧了中心城市对外围城市的极化效应,且该机制对外围小城市的影响更为明显。同时,高铁开通降低了外围小城市的投资力度,进一步拉大了其与中心城市的发展差距。进一步研究表明,多中心、网络化的高铁网络有利于缓解因高铁开通所导致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此外,高铁开通明显扩大了距离中心城市300-400公里城市与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本研究为从多中心、网络化的中心—外围视角理解高铁开通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解释,也为政府推动高铁网络化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冯烽 崔琳昊
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生活需求之重要前提。我国高铁快速发展,高铁开通是成为推动区域旅游发展的"引擎",还是仅起到交通"过道"的作用,这需要通过有效的方法予以甄别。本文基于2003—2016年中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渐进型双重差分法评估了高铁开通对站点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控制年份、城市和剔除其他因素影响后,整体上,高铁开通对站点城市国内游客人数和游客总人数的增长具有正向的影响但并不显著,甚至有较弱的证据显示高铁开通平均降低站点城市大约5%的国内旅游收入和总收入,这一结果提示,对大多数站点城市而言,高铁仅作为城市的"过道",没能成为拉动旅游业发展的"引擎"。对不同城市的异质性分析表明,高铁的旅游效应仅在五线城市表现显著,高铁开通可平均增加五线城市14.82%的国内游客人数。机制分析显示,高铁开通对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城市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都并非是简单的正向传导路径,而是表现为正、负向影响并存的传导模式,从而导致了高铁开通的旅游效应不显著。
关键词:
高铁 旅游业发展 双重差分法 过道效应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懿 汪洋周颖 赵子晨
基于2000-2019年沪昆高铁沿线城市的面板数据,评估高铁开通对旅游经济影响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高铁开通促进了沿线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收入的提升幅度大于旅游人次,即显著提高了人均旅游消费;高铁开通对我国旅游经济的促进程度总体呈现出西强东弱的趋势,旅游发展水平和市场规模相对落后的区域往往得到更快的发展;高铁开通有利于缓解旅游经济的马太效应,对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旅游经济 区域差异 双重差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仁杰 冯曦明
将城市高铁通车视为一项准自然试验,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厘清开通高铁对数字经济影响理论机制的基础上,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城市间开通高铁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与路径机制。研究发现:城市间高铁通车能显著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并且经过倾向得分匹配、安慰剂试验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技术扩散、知识溢出以及劳动力流动是高铁通车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且劳动力流动的中介效应作用更强。研究结论为厘清高铁开通与数字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提供了经验证据,对完善高铁网络布局也具有政策启示。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曾玉华 陈俊
高铁作为现代化的陆地交通工具是影响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2005—2015年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定量测度了高铁开通对站点城市旅游发展的促进效应。结果表明:高铁开通使得站点城市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提高了18. 51%、24. 99%,并且高铁开通对旅游发展的促进效应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强,该结论在剔除入境旅游、城市等级、城市规模等影响后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析发现,公路交通越发达的城市高铁开通对其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弱,旅游经济依赖度越高的城市高铁开通对其旅游发展促进作用越强。该结论对于优化我国城市旅游空间格局,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高铁 旅游 双重差分 城市经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雪松
通过"高铁"运营为旅游业带来区位机遇的研究表明,区位优势转换为旅游经济优势的中间环节———"武广高铁"的出现,为湖南带来了南北双重区位空间转移机遇。交通的便利带来了旅游区位机遇响应,使"小时旅游圈"建立了"同城效应";交通的便利使旅游淡旺季逐渐模糊,让游客的出游和旅游消费更趋理性,也给今后的旅游带来了转变。同时,根据抽样调查取得的基础数据统计得知不同的交通距离对游客出游选取交通工具的竞争点和临界值,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启示。
关键词:
区位机遇 武广高铁 空间转移 湖南旅游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莎莎 邓闻静
文章分析了我国23个城市群的旅游交通可达性和铁路交通网络的分布情况,测算了各城市群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经济联系总量和经济联系隶属度,借助Arcgis10.2对我国23个城市群交通空间流分布情况进行空间可视化处理,并综合其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一是高铁网络下,我国西部地区城市群城市交通可达性普遍得到大幅提升,城市群交通空间格局得到完善;二是我国城市群城市可达性的提高,给区域旅游经济带来了正向影响;三是高铁网络下,我国城市群内非中心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较弱,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分布网络呈不均衡状态。
关键词:
城市群 高铁 旅游经济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单而芳 蔡蕾 曾晗 彭超婧
利用合作博弈理论的分配规则如Shapley值、Banzhaf值等来度量政治、经济和社会网络中节点的中心性或者重要性是识别网络中关键节点的一类重要方法。考虑到在超网络中代表各类组织的超边在网络中发挥的作用不同,本文研究了超网络博弈上一类广义Position值的分配规则,被称为υ-position值。它可以作为网络中度值测度的一类推广,以此来度量网络中参与者的中心性和相对重要性。其次,证明了超网络结构上类Shapley-position值可由分支超边指数和局部平衡超边贡献两个性质所唯一刻画。最后,举例分析了υ-position值在超网络中心性测度中的应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泽宇 杨慧 孙煊婷
随着电子游戏与网络游戏的普及,游戏化管理的理论呈现出缓慢发展的态势。内在动力理论认为借鉴电子游戏框架解决企业非游戏问题,有利于将员工工作动机从获取经济利益驱动向个人成就与社交满足转变,激励机制由外在向内在发生作用,有利于包括企业创新在内的业绩增长。然而,现有游戏化管理的理论研究仍然处在起步阶段。从理论上没有有效地将游戏化管理中的个人与其社交网络相联系,特别是忽略了在员工获取游戏化管理积分进程中实现的个人网络中心性的转变和社会嵌入的发生。在实证研究中,尚没有对游戏化管理、个人网络、企业创新相关问题的数据和实证支持。本文利用企业游戏化管理实践所获得的创新绩效数据,结合内在动力和社会嵌入理论,分析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