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52)
2023(3264)
2022(3013)
2021(2857)
2020(2637)
2019(6075)
2018(5851)
2017(12644)
2016(6531)
2015(7275)
2014(6977)
2013(7225)
2012(6467)
2011(5571)
2010(5516)
2009(5460)
2008(5788)
2007(5274)
2006(4842)
2005(4546)
作者
(16644)
(14137)
(14015)
(13599)
(9036)
(6702)
(6462)
(5188)
(5124)
(5052)
(4854)
(4608)
(4589)
(4523)
(4390)
(4240)
(4131)
(4104)
(4102)
(4067)
(3498)
(3377)
(3306)
(3220)
(3219)
(3166)
(2996)
(2946)
(2746)
(2727)
学科
(30549)
管理(30142)
(29709)
企业(29709)
(25088)
经济(25040)
(21606)
税收(20162)
(19999)
(19823)
(14806)
财务(14804)
财务管理(14791)
企业财务(14389)
方法(14260)
数学(12509)
数学方法(12472)
(6899)
公司(5310)
(5077)
业经(5012)
财政(4685)
体制(4673)
人事(4401)
人事管理(4401)
(4126)
(4102)
(4049)
(3962)
技术(3890)
机构
大学(92674)
学院(91118)
管理(40982)
(39826)
经济(39130)
理学(36001)
理学院(35764)
管理学(35470)
管理学院(35308)
(29516)
研究(23339)
财经(21954)
中国(21392)
(19923)
(17632)
财经大学(16402)
商学(13234)
商学院(13168)
(12857)
经济学(11589)
北京(11350)
(11295)
(10951)
科学(10882)
中心(10877)
经济学院(10549)
(10324)
(10223)
经济管理(10083)
(9416)
基金
项目(54093)
科学(44382)
基金(43581)
研究(39148)
(36618)
国家(36334)
科学基金(33302)
社会(26875)
社会科(25699)
社会科学(25694)
基金项目(23697)
自然(22610)
自然科(22211)
自然科学(22207)
自然科学基金(21884)
资助(18273)
(18106)
教育(17749)
编号(15783)
(15553)
成果(13316)
(13285)
人文(12349)
教育部(12273)
(11896)
项目编号(11697)
(11477)
国家社会(11242)
(11239)
大学(10992)
期刊
(41889)
经济(41889)
研究(32421)
(26677)
管理(15940)
(15560)
(15227)
税务(13494)
中国(12982)
财经(10902)
学报(10334)
(10203)
金融(10203)
科学(9152)
(8986)
财会(8922)
大学(8278)
学学(8103)
会计(7548)
经济研究(7299)
国际(6834)
通讯(5741)
会通(5737)
(5692)
(5462)
技术(5316)
问题(5141)
业经(5069)
(4934)
技术经济(4327)
共检索到140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汇聪  胡志颖  
近年来,高速铁路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推动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给公司发展带来新的模式与机遇。本文利用高铁开通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高铁开通对公司避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使所在地公司避税程度显著降低,并且高铁开通对公司避税行为的抑制作用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的情况下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显著增加了机构投资者的实地调研。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李昊洋  程小可  姚立杰  
本文采用2013-2015年深圳交易所上市公司数据,基于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直接沟通的经济后果,对机构投资者调研与公司避税水平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考查公司信息披露水平在其间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调研通过提升公司信息披露水平抑制公司避税行为,并且这种关系主要存在于无绝对控股股东的样本中,以上结论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买方机构,卖方机构调研对公司避税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强。本文基于动态视角提供了机构投资者如何抑制公司避税行为的经验证据,拓宽了机构投资者治理作用的研究范围,同时对如何降低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也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蔡宏标  饶品贵  
本文研究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避税的因果关系影响。有鉴于机构投资者和企业避税之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选择机构投资者与被投资上市公司之间的空间距离作为机构持股的工具变量,我们发现在控制内生性之后,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避税行为仍然存在明显的制约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与税收征管在避税上存在互为补充的关系,同时机构投资者能通过抑制企业避税提升公司价值,而这一效应在税收征管强的地区更为明显。本文提供了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避税影响的因果关系证据,从而拓展了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作用的文献,对于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倾向和治理企业避税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伟艳  胡士集  
“国家队”机构投资者不仅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影响着微观企业经营决策行为。以2015—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国家队”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避税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队”机构投资者持股显著抑制了企业避税。机制检验表明,降低企业融资约束、缓解企业内部委托代理问题以及提高企业与外部投资者之间信息透明度是“国家队”机构投资者持股抑制企业避税的重要渠道“。国家队”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以及审计质量较差的样本中。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胡振飞  陈娴  陈欣  
我国对机构投资者从基金中获得的分红免征所得税,但对其资本利得却征收所得税。基于此税收偏好,本文构建了基金分红的决策模型,从理论上推导了机构投资者分红需求压力、基金生息率和资金净流入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为:机构投资者分红需求压力越大,基金生息率也越高,而且基金分红生息率越高,资金流入越多。本文对2012~2017年债券型基金的数据实证分析了这种"迎合效应",研究发现,债券基金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增加导致基金生息率的提升,且基金生息率的提高会带来机构投资者资金净流入,并实现基金规模的净增长,从而为上述推论提供了证据支持。此外,该"迎合效应"也同样存在于混合型基金,但不存在于股票型基金中。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冬  唐建新  
复杂不透明的避税行为掩盖和伴生公司管理层寻租。本文从避税寻租视角,研究机构投资者持股是否影响企业避税程度,是否影响名义所得税率敏感度,机构投资者持股是否对企业避税与企业价值关联性产生增量作用。以2003-2010年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并考虑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实证研究发现:无税收优惠的公司中,机构投资者持股越多,企业避税程度越少;较低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降低名义所得税率的敏感度;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的企业中,避税才能增加企业价值。研究表明,公司治理状况影响公司税收政策的实施效果。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艳  刘韬  吉玖男  
文章选取2000—2018年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高铁开通导致的劳动力、资本等要素的流动对公司的投资行为影响。通过构建PSM-DID双重差分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分别验证高铁开通对要素流动和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导致要素加速流动,对公司的投资行为有正向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高铁开通的影响逐渐减弱,呈现出边际收益递减的效应,存在虹吸效应的中心城区和非中心城区的投资行为差异会逐渐加大。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陈作华  方红星  
企业避税行为经济后果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围绕企业避税行为经济后果的研究结论也不尽相同,基于温和避税行为视角的研究认为企业避税程度的增强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而基于激进避税行为视角的研究认为企业避税程度的上升会破坏企业价值。由于企业避税程度强弱可能会带来不同的经济后果,基于系统风险视角和企业避税行为整体性层面,探讨避税行为对投资者系统风险估算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曲线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企业避税程度强弱导致投资者系统风险估算存在差异。选取2008年至2014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单因素模型和去杠杆贝塔模型计量系统风险;采用会计实际税率及其变体度量企业避税程度的方法,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唐运舒  张冰洁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行为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本文选取2010~2015年A股所有上市公司数据,对于机构投资者持股、企业投资效率和企业避税三者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水平与企业投资效率呈正相关;避税活动程度与企业投资效率呈负相关,尽管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减弱避税活动程度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负相关程度,但效果并不显著。因此本文得出结论,在我国现阶段机构投资者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公司治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邬烈岚   范纪来  
文章以2008—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融资融券、风险承担与企业避税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将2010年启用的融资融券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实证检验了企业在成为融资融券标的公司后避税程度的变化,并进一步考察了风险承担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企业成为融资融券标的后,避税程度显著降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会强化融资融券对企业避税程度的负向影响,减少企业避税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比例的提高可以增强融资融券的治理效应,加强融资融券对企业避税行为的抑制作用。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俊  景雪峰  刘金钊  
投资者实地调研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能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约束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那么投资者实地调研行为会对企业避税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文章以2013-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避税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者实地调研能够抑制企业避税;当企业面临的业绩压力较大时,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显著减弱。进一步研究发现,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投资者实地调研的治理作用越明显,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越好;而且投资者实地调研能够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增强投资者保护水平以及吸引更多的分析师关注,进一步体现了投资者实地调研积极的公司治理作用,有助于抑制企业避税。文章不仅丰富了投资者实地调研影响企业避税的文献,也为积极推广实地调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了经验证据与理论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尹华  张颜颜  
随着我国机构投资者的迅速发展,机构投资者在调节市场、促进市场改革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以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等为主体的机构投资者,引导着证券市场投资主体机构化的深刻改革。但我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股权大多集中于控股股东,机构投资者所持股权较小,再加上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使其参与企业治理的动机和重视程度不强。如何促进机构投资者发挥治理效用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从博弈的角度,研究机构投资者的治理行为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并对积极发挥他们的治理效用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欣华  吕萨萨  
以我国2011—2013年沪深A股相关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主要针对企业管理者特征中的专业背景、学历、任期、年龄、薪酬以及持股水平,研究了管理者特征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管理者的专业背景、薪酬、持股水平均与企业的避税行为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管理者中拥有经济管理类专业背景的人数越多,管理者的薪酬与持股水平越高,企业的避税程度越低;管理者特征中的学历、任期及年龄则对企业避税行为没有显著影响;此外,相比于国有控股企业,非国有控股企业的管理者倾向于采取更多的避税行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付志刚  沈慧娟  王伟  傅国彬  周路军  
本文从机构投资者行为动机的视角,基于2014-2020年机构投资者调研和财务报表等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调研活动对上市公司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调研数量对上市公司1季度至3年内的股价上涨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不断增强;选择机构投资者调研比重为关键解释变量得到相同的结论。选择ROA和Tobin’s Q为被解释变量,进一步分析调研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效应,发现机构投资者调研对上市公司业绩有短期推动作用,但1年之后效果逐渐减弱甚至不显著。上述结果说明,短期内,机构投资者具有配合上市公司业绩上涨而推高股价的动机;长期来看,在上市公司业绩没有实质性提升的情况下,继续推动股价攀升。由此建议,监管机构应该重点关注机构投资者调研1年后的行为,杜绝通过"伪市值管理"等手段推高股价,引导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毛磊  王宗军  王玲玲  
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中国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影响,从高管薪酬水平和薪酬业绩敏感度两个方面考察机构投资者整体以及包括基金、券商、QFII、社保基金、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在内的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对高管薪酬影响的差异性,基于2005年至2009年沪深两市874家上市公司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整体对高管薪酬存在显著的影响,即机构投资者持股有效地提高了高管薪酬水平和薪酬业绩敏感度;不同机构投资者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其中只有基金对高管薪酬水平和薪酬业绩敏感度表现出显著影响,而QFII、券商、社保基金、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对高管薪酬水平和薪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