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42)
- 2023(9726)
- 2022(8092)
- 2021(7547)
- 2020(6274)
- 2019(14878)
- 2018(14189)
- 2017(26789)
- 2016(13856)
- 2015(15690)
- 2014(14838)
- 2013(15063)
- 2012(14158)
- 2011(13078)
- 2010(12856)
- 2009(11767)
- 2008(11528)
- 2007(9673)
- 2006(8436)
- 2005(7565)
- 学科
- 济(72560)
- 经济(72490)
- 管理(39651)
- 业(36629)
- 方法(35764)
- 数学(32999)
- 数学方法(32865)
- 企(28307)
- 企业(28307)
- 中国(22983)
- 贸(18687)
- 贸易(18680)
- 易(18320)
- 财(16785)
- 农(14983)
- 出(13069)
- 地方(12679)
- 业经(12375)
- 制(10733)
- 融(10460)
- 金融(10460)
- 技术(10235)
- 农业(10181)
- 学(9926)
- 环境(9885)
- 银(9742)
- 银行(9740)
- 行(9421)
- 出口(9163)
- 出口贸易(9163)
- 机构
- 大学(208989)
- 学院(201492)
- 济(102888)
- 经济(101389)
- 管理(81824)
- 研究(72046)
- 理学(71555)
- 理学院(70841)
- 管理学(70140)
- 管理学院(69759)
- 中国(56192)
- 财(44518)
- 京(43687)
- 科学(37489)
- 财经(36897)
- 经济学(35550)
- 经(34257)
- 所(33475)
- 经济学院(32548)
- 中心(32503)
- 研究所(30415)
- 财经大学(28155)
- 北京(27494)
- 江(26236)
- 院(26065)
- 农(24876)
- 范(24770)
- 师范(24623)
- 业大(23871)
- 商学(23222)
- 基金
- 项目(140133)
- 科学(114827)
- 基金(110087)
- 研究(103582)
- 家(95128)
- 国家(94509)
- 科学基金(82959)
- 社会(73752)
- 社会科(70626)
- 社会科学(70617)
- 基金项目(57634)
- 自然(50267)
- 自然科(49295)
- 自然科学(49286)
- 自然科学基金(48475)
- 省(47350)
- 教育(45887)
- 资助(44718)
- 划(41701)
- 编号(38630)
- 部(34138)
- 国家社会(34042)
- 成果(31303)
- 重点(30776)
- 教育部(30672)
- 发(29484)
- 中国(29462)
- 创(29397)
- 人文(29268)
- 创新(27742)
共检索到2954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黄新飞 李莹 张伟俊
文章首先将中国专利引用数据库与298个城市间高铁连通数据进行匹配,构建了2001~2019年88506个城市配对的面板数据,考察了高铁网络对于国内城市间知识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没有直通高铁的城市相比,高铁直通之后,城市主动引用另一个城市专利的次数将提升22.7%。其次,在“双循环”战略背景下,研究了高铁开通对于城市吸收国外知识的影响,结果发现,高铁开通使得城市引用国外专利的次数增加了16.6%。机制研究发现,高铁不仅通过人才流动、举办学术会议和科技服务等渠道促进国内知识传播,还通过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国外知识向国内溢出。最后,通过整理城市层面的发明专利和产学研结合专利数据,发现高铁开通的知识溢出效应带动了城市创新质量的提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易巍 龙小宁 林志帆
本文通过匹配中国专利引用数据库、城市高铁开通数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及高等学校科技统计数据,构造2000—2015年12922个地级市配对面板数据,考察中国高校知识在城市间流动的特征。研究发现:(1)高校专利的被引可能性与被引次数随地理距离的增大而减小。"985"高校和"211"高校专利技术传播范围相对较广,化学、机械和电子类专利技术的传播受地理距离的影响较大。与"高校对高校"的知识溢出相比,"高校对企业"的知识溢出呈现更强的本地化特征。(2)高铁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可使本地引用两小时车程内的外地高校专利的可能性增加4%,引用数提升17%。从全国范围看,高校知识越来越集中于东部地区,导致西部地区高校知识的"流失"。(3)高铁开通通过促进学术会议举办、科技服务以及技术转让等渠道促进了高校技术知识的传播。本文为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高校专利质量以及平衡高校资源的地区间差异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
关键词:
地理距离 高铁 高校知识溢出 专利引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岑聪 姜巍
高铁开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演化具有重要影响。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选取2007—2016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分析高铁开通对广东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铁对广东地区经济具有显著的增长效应与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高铁开通不仅促进了沿线城市的经济增长,同时对广东各城市经济的融合与协同发展、优化经济增长的空间布局具有积极作用。广东地区间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资本形成、工业化程度以及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增长效应与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反映出虽然广东各地区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但地区间具有较好的经济、产业协作与联动,有助于广东整体经济发展。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空间溢出 区域经济 广东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曦
本文基于2004-2020年我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了高铁开通对消费强度的影响。为了解决高铁开通所带来的空间相关性问题,更好体现其溢出效应,本文使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首先,高铁开通显著影响了消费强度,这种效应是由高铁的局部效应和空间效应所导致。其次,高铁传递了消费需求和资源竞争的信号,加剧了城市间消费市场的竞争。此外,由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际关系不同,高铁对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城市消费强度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为此,本文提出城市的政策制定者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调整消费引导策略,从而促进本地消费。
关键词:
高铁 居民消费 空间杜宾模型 空间异质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振
大规模对外市场开放是把"双刃剑",既引入竞争活力又输入垄断势力。本文从实证产业组织视角构建中国对外开放市场势力效应的评价模型,并采用中国加入WTO前后年份总体和细分产业数据进行了实证,同时用金融危机前后年份细分产业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中国产业总体与细分产业存在显著的市场势力;总体和细分产业对市场开放以及伴生的贸易体系转型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中国对外开放具有显著的市场势力效应:在两位数代码产业层面,对外开放提高了总体产业市场势力溢价水平,表明对外开放输入了垄断势力;而四位数代码产业层面,对外开放却显著降低了市场势力溢价水平,表明对外开放引入了竞争活力。本文研究结论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岳龙 袁旺平
地铁开通能有效促进人们的交流,本文使用2001—2016年28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地铁开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地铁开通显著提升了城市创新水平,能解释同时期城市创新水平变化的24.13%,且结果高度稳健。机制分析表明,地铁开通后导致的校企联系增加、诱使的人力资本和FDI流入,是解释其提高城市创新水平的重要机制,这种机制可能有助于缓解当前中国“西低东高”的区域创新格局。本文研究结论为政府如何利用地铁网络引导区域创新要素合理流动提供了经验层面的证据,同时为缓解当前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铁 区域创新 要素流动 发展不平衡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晶晶 黄繁华 于诚
本文基于中国2000—2011年26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两步系统GMM方法,实证分析了服务业集聚的动态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服务业集聚显著促进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而滞后一期的服务业集聚与服务业生产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服务业集聚的"拥塞效应"和"集聚效应"会在不同时期达到不同均衡状态。第二,服务业集聚与人均GDP之间交叉相乘项不利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该结果表明,服务业集聚对生产率影响的积极效应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第三,制造业集聚、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均有利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另外,本文分区域研究了东、中、西部城市服务业集聚的动态效应,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服务业集聚 拥塞效应 集聚效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勇刚 罗海艳 张大洋
中国城镇化高速时代接近尾声,但土地资本化仍将是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本文利用中国2004-2013年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土地资本化的就业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主导的土地资本化对就业产生了负面影响,两者之间存在正U形关系;土地资本通过房价、产业结构和公共服务等渠道影响就业,其中,通过房价的过快上涨和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刚性抑制就业增加,而公共服务的改善则对就业增加产生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地资本化对不同产业的就业存在异质性影响,促进了制造业就业规模的扩张,但对服务业就业的影响则不显著。此外,土地资本化对就业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对东部地区就业产生负面作用,对中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毛捷 李冠一 金雪军
本文利用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时间表提供的特定研究环境,对2000~2006年内资银行针对外资潜在进入的行为反应做了经验研究。本文发现控制银行与地区的固定效应、时间趋势以及银行承受的违约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外资潜在进入显著地促进了国内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内资银行的净利息收入收益率和税前资产利润率大幅下降,非利息收入收益率和资产费用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这说明面对外资潜在进入,内资银行主动调整了金融产品价格,并增强了新业务的开拓力度和对先进业务技术及管理方法的投资力度。外资潜在进入的上述竞争促进效应是稳健的,不受银行国有化程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制度差异的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锐波 吴云峰 马小毅
经济韧性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对外交通基础设施改善提高城市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水平,这使城市更容易受到外部干扰,还是有利于城市利用外部资源抵御冲击,是亟需解答的问题。在测算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基础上,基于2007-2020年高铁开通数据和中国城市层面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对外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显著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这种提升作用在不同区域、不同等级和不同内部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城市间具有显著的异质性;机制分析表明,活跃创新创业、提升人力资本和促进产业集聚是对外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的传导机制。此外,高铁开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具有溢出效应,对周边城市产生显著的间接扩散作用,带动区域协同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灿雷 姜丽 张静
技术转让是企业间知识溢出的有效途径,对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创新表现、技术转让行为以及经营特征信息的企业层面数据集,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了企业间技术转让对受让企业创新表现的影响。本文研究表明,企业间技术转让显著提升了受让企业的创新表现,即与从未接受过专利转让的企业相比,企业在接受其他企业专利转让后,其创新数量、质量和综合表现都更加突出,动态效应检验、工具变量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均表明核心结论具有可信性。通过对企业间技术转让后受让企业创新数量和质量增长具体来源的考察,本文发现企业间技术转让显著提升了受让企业创新数量的集约边际、扩展边际和技术领域的创新中心性。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企业间技术转让可以通过知识溢出效应改善受让企业的创新表现,但也受到双方企业是否处在相同城市、相同行业或者相同技术领域的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企业间技术转让将显著提高受让企业的经营绩效。
关键词:
技术转让 专利转让 企业创新 知识溢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万相昱 唐亮 张琦
基于2006—2016年中国高速铁路开通数据,以高铁开通为准自然实验场景,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了高铁开通对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促进了市辖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加剧了产业结构不合理,推动了县级市的第二产业比重向第三产业转移,并且这种影响并非从建设期开始;通过进一步研究,本文发现开通高铁的市辖区通过减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引致产业结构高级化,市辖区位于城市集群中增强了高铁开通对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影响效果,而县级市位于城市集群中则推动了开通高铁的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
关键词:
高铁开通 产业结构 双重差分模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凌云 陶东杰
研究目标:高铁开通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基于知识生产"面对面交流"理论,构建实证模型,利用2003~2016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法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基准回归结果表明高铁开通显著地提高了高铁沿线非节点城市的创新水平;动态效应分析和工具变量估计仍然支持这一结论。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高铁沿线非节点城市,与节点城市的距离越近、对应的节点城市创新水平越高,高铁开通对其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越大,且主要发生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表明高铁开通具有知识溢出效应。进一步排除竞争性假说,证实了知识溢出效应。研究创新:从知识溢出效应角度考察高铁开通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机制,并利用工具变量方法缓解了已有研究中的内生性问题。研究价值:有助于全面评价大规模高铁建设的经济效应,同时为高铁时代地区间如何创新协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高铁 创新 知识溢出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早 刘李华 孙亚政
在经济转型国家,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不仅取决于一国(地区)的R&D投入,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R&D溢出水平的影响。本文利用2000~2011年间中国内地全部工业行业的相关数据,通过距离代替贸易衡量国内地区间溢出的相对重要性,将"R&D溢出具有距离衰减性"作为既定前提条件,估计了市场化程度和地方保护主义对中国工业R&D溢出水平的影响。在控制了溢出接受地自身R&D投入水平、国际R&D溢出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后,本文发现:(1)市场化改革提高了R&D溢出对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效应,特别是在来源地市场化程度较低时,溢出接受地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对R&D溢出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2)地方保护主义对R&D...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宋勇超 朱延福
运用中国1995~2010年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对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及技术差距在该效应中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FDI溢出效应在不同省份是有差异的,且内外资技术差距在FDI溢出中存在着显著的门限效应。在技术差距较小的省份,技术差距对FDI溢出存在促进作用;中等技术差距的省份,技术差距对FDI溢出影响不显著;技术差距较大的省份,技术差距对FDI溢出存在抑制作用。
关键词:
FDI 技术差距 溢出效应 门限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高铁开通与中国农村减贫——来自遥感数据的证据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具有减排效应——来自中国高铁开通的证据
知识产权保护的价值有多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专利数据的经验证据
人民币债券的汇率风险溢价及对融资成本的影响——来自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经验证据
知识动态溢出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
FDI技术溢出效应的门限特征研究——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
高铁与消费:刺激效应还是抑制效应?——来自中国城市分级的证据
高铁开通是否加速了技术创新外溢?—来自中国230个地级市的证据
高铁开通对工业集聚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来自中国282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房价、房价偏离与溢出效应:来自珠江三角洲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