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29)
- 2023(8246)
- 2022(6816)
- 2021(6189)
- 2020(5074)
- 2019(11055)
- 2018(10686)
- 2017(19860)
- 2016(10524)
- 2015(11401)
- 2014(10539)
- 2013(10277)
- 2012(9580)
- 2011(8776)
- 2010(8852)
- 2009(8080)
- 2008(7788)
- 2007(7076)
- 2006(6285)
- 2005(5500)
- 学科
- 济(45059)
- 经济(45014)
- 管理(34473)
- 业(31530)
- 企(27569)
- 企业(27569)
- 中国(15848)
- 地方(15142)
- 技术(14978)
- 方法(14660)
- 数学(12334)
- 数学方法(12181)
- 技术管理(11631)
- 学(9933)
- 业经(9876)
- 农(9122)
- 地方经济(8618)
- 财(8550)
- 环境(7640)
- 制(7293)
- 理论(7174)
- 划(6922)
- 农业(6575)
- 城市(6479)
- 融(6444)
- 金融(6443)
- 和(6308)
- 银(6189)
- 银行(6161)
- 发(6133)
- 机构
- 大学(146051)
- 学院(145788)
- 济(58557)
- 经济(57164)
- 管理(55537)
- 研究(54899)
- 理学(47921)
- 理学院(47257)
- 管理学(46430)
- 管理学院(46147)
- 中国(39556)
- 科学(35722)
- 京(31968)
- 所(27719)
- 研究所(25432)
- 财(24710)
- 农(24616)
- 中心(24170)
- 江(23013)
- 业大(22128)
- 院(21109)
- 范(20125)
- 师范(19842)
- 北京(19799)
- 财经(19605)
- 农业(19598)
- 州(18428)
- 经(17916)
- 经济学(17842)
- 科学院(16618)
- 基金
- 项目(105296)
- 科学(85176)
- 基金(77063)
- 研究(73796)
- 家(69378)
- 国家(68856)
- 科学基金(59571)
- 社会(48734)
- 社会科(46258)
- 社会科学(46245)
- 省(42852)
- 基金项目(41444)
- 自然(39655)
- 自然科(38845)
- 自然科学(38831)
- 自然科学基金(38149)
- 划(36727)
- 教育(33079)
- 资助(29070)
- 创(28194)
- 编号(27200)
- 创新(25382)
- 重点(24711)
- 发(24452)
- 部(22042)
- 成果(20800)
- 计划(20751)
- 课题(20626)
- 国家社会(20551)
- 科研(19814)
共检索到2197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治国 欧国立
基于多期双重差分(多期DID)方法并使用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七大城市群2003—2019年的数据,分析了高铁开通对城市群的城市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高铁开通对七大城市群的城市创新总体上存在积极的影响;高铁开通对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城市群的创新具有正面的影响,对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创新则有负面的影响,对其他城市群的创新没有显著的影响;高铁对于城市创新的作用受到城市群中的城市在邻近区域地位的重要影响,用城市群划分城市比从东中西三大区域划分更合理。
关键词:
高铁 城市群 创新 区域地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卞元超 吴利华 白俊红
文章通过理论分析,探讨了高铁开通影响区域创新活动以及区域创新差距的内在机制,进而以是否开通高铁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4年-2015年中国287个地级市的数据,实证分析了高铁开通对区域创新及其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考察期内,高铁开通显著提升了区域创新水平,其机制主要在于高铁开通后所引发的创新要素流动效应;高铁开通能够对区域创新差距产生重要影响:即相对于未开通高铁的城市来说,开通高铁城市的创新能力和创新速度持续提升,这能够进一步拉大区域之间的创新差距;且高铁开通在促进区域创新过程中也存在着显著的时间动态效应。分地区估计结果显示,高铁开通能够促进东部地区城市创新活动的开展,也拉大了其内在的创新差距;而由于高铁开通所引发的人才流失,高铁开通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创新活动及其差距的影响效应不显著。文章研究结论可能为优化中国区域创新格局、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启示。
关键词:
高铁 区域创新 创新差距 双重差分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苏萍 李燕
高铁对强化城市群科技创新系统并提升其向外辐射能级具有重要作用,但现有的研究较少。本文选取长三角城市群内开通高铁的20个城市为研究样本,使用可达性度量潜力模型法分析高铁对沿线城市科技创新潜力演变的影响,发现高铁开通前长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科技创新潜力值差异不大,高铁开通后则差异凸显,部分城市科技创新潜力因高铁影响出现重新排序。基于2005-2015年面板数据并采用系统GMM双重差分法检验高铁对沿线城市群科技创新的影响效应,表明高铁对沿线城市群科技创新有促进效应,但该促进效应需要与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人力资本、地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杨思莹 李政
交通基础设施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活动对交通基础设施具有内在依赖性。从理论上讲,作为联接不同城市的重要交通方式,高铁开通为城市创新活动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会促进高铁城市创新网络的形成,加快知识传播与溢出,提升城市创新水平,并缩小高铁城市之间创新差距。文章基于我国2003年至2016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高铁开通对区域创新空间格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提高了城市通达性,强化了高铁城市内部知识与技术溢出,带动了城市创新要素集聚,并对区域创新空间格局产生深刻影响。一方面,高铁开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具有"俱乐部效应",促进了高铁城市内部科技创新的均衡化发展,缩小高铁城市创新差距;另一方面,高铁开通也会强化高铁城市与非高铁城市科技创新的二元化发展趋势,拉大两者创新水平差距。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卫东 郭涛
高速铁路的建设与开通对城市产业结构变化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双重差分和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分析成渝城市群16个城市在高铁建设和开通两个时期产业结构的变化,即高铁效应。并引入分位数处理效应模型,研究高铁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代表性行业的冲击和影响。结果表明:高铁修建和开通对第二、三产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以建筑业和工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在高铁修建期向修建高铁的城市集聚和转移;以批发零售和房地产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高铁修建和开通的过程中表现出对产业的拉动作用和虹吸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漫宇 余祖鹏 陈磊 赵曜
高铁作为中国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其高效便捷的运输方式对于提升城市经济关联、促进绿色创新具有重要影响。在系统阐述高铁开通与城市绿色创新内在关联逻辑的基础上,基于2008—2019年中国26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高铁开通对城市绿色创新的本地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城市层面绿色创新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高铁开通为城市绿色创新提供了重要动力,不仅会促进本地城市绿色创新,还会影响邻近城市绿色创新。(2)高铁开通不仅提升了城市绿色创新的绝对水平,也提高了其相对水平;高铁开通对城市绿色创新的空间效应会受到城市规模的调节,城市规模越大,高铁开通对城市绿色创新的作用越明显。(3)高铁开通对城市绿色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有效作用范围为距离本地城市100~250 km半径内,250 km以外则不再明显。上述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高铁开通作用,促进城市经济绿色转型提供了重要依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雪薇 宗刚 赵蓉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了中国城市群创新空间关联网络的关系,并对创新网络空间结构特征进行深入探讨,基于QAP模型检验了可达性、经济集聚和科研投入等因素与创新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群创新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关联性、稳定性、等级性等特征,各个城市在创新空间关联网络中占据不同的地位,可以归为"经济人"、"双向溢出"、"受益"三种聚类板块;地理空间邻近效应、可达性、经济集聚和科研投入是影响创新网络关联的主要因素,可以借助创新呈现的溢出效应来因地制宜地制定创新战略规划,并实现创新空间联动。
关键词:
创新网络 引力模型 社会网络 QAP模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懿 汪洋周颖 赵子晨
基于2000-2019年沪昆高铁沿线城市的面板数据,评估高铁开通对旅游经济影响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高铁开通促进了沿线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收入的提升幅度大于旅游人次,即显著提高了人均旅游消费;高铁开通对我国旅游经济的促进程度总体呈现出西强东弱的趋势,旅游发展水平和市场规模相对落后的区域往往得到更快的发展;高铁开通有利于缓解旅游经济的马太效应,对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旅游经济 区域差异 双重差分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丽莉 颜锦江
以成渝城市群高校R&D知识溢出为研究对象,从科研投入中的教学与科研人员投入、研究与发展人员投入,科研产出中的专著、学术论文、技术转让合同数及转让收入等方面出发,考察高校R&D知识溢出现状,并对各类高校R &D知识溢出变量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均衡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成渝城市群高校R&D知识溢出增速较为平缓,在研究与发展人员投入、科研经费投入方面与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高校差距较大,而在科研产出方面增速明显,与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高校的差距在逐步缩小,但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不足。协整分析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有赖于研究与发展人员投入、技术转让合同数的增长,且研究与发展人员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力相对更大,而其他间接科研成果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误差修正项系数表明,当区域创新能力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教学与科研人员、研究与发展人员、技术转让合同将分别以显著不同的调整力度从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立泰 蔡吉多
文章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九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的区域差距及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九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的总体差距较大,主要源于城市群间创新能力的差距;九大城市群中城市创新能力的空间均质性特征突出,随着时间地推进,相邻城市间创新能力的正面影响得以强化。
关键词:
城市群 创新能力 区域差距 空间相关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叶德珠 潘爽 武文杰 周浩
高铁拉近了中小城市与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重塑了人才这一创新第一要素的空间配置,为中小城市吸纳创新资源拓宽了空间。本文采用全国284个地级市2005—2015年面板数据,将高铁开通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PSM-DID模型对"距离与城市创新"命题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高铁开通显著地提高了全国整体的城市创新水平;(2)高铁开通的城市创新效应呈现依"与中心城市的距离"增加而递减的特征,同时高铁开通对中心城市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城市创新提升效果不明显,表现出虹吸效应特征,综合这两种效应,最终高铁开通的城市创新效应在"与中心城市的距离"这个维度上呈现"∽"型结构特征,其作用的最优半径为距离中心城市200公里的范围;(3)高铁开通促进城市创新的机制之一是促进城市经济集聚;(4)高铁开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具有随着开通时长的增加而逐渐衰减的特征以及区域异质性。本文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安慰剂检验以及工具变量等处理后依然成立,可为中小城市的差异化发展和战略定位提供借鉴。
关键词:
城市创新 高铁 距离 可达性 经济集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凌云 陶东杰
研究目标:高铁开通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基于知识生产"面对面交流"理论,构建实证模型,利用2003~2016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法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基准回归结果表明高铁开通显著地提高了高铁沿线非节点城市的创新水平;动态效应分析和工具变量估计仍然支持这一结论。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高铁沿线非节点城市,与节点城市的距离越近、对应的节点城市创新水平越高,高铁开通对其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越大,且主要发生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表明高铁开通具有知识溢出效应。进一步排除竞争性假说,证实了知识溢出效应。研究创新:从知识溢出效应角度考察高铁开通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机制,并利用工具变量方法缓解了已有研究中的内生性问题。研究价值:有助于全面评价大规模高铁建设的经济效应,同时为高铁时代地区间如何创新协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高铁 创新 知识溢出 高质量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潘庆婕
基于跨区域贸易成本和通勤成本的视角,以2001—2019年259个城市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高铁开通对城市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实现技术创新的“增量提质”,显著提升城市的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在同一经济带中,高铁开通对城市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异质性。
关键词:
高铁 技术创新 城市 双重差分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高洪玮
技术创新“绿色化”是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高铁开通加速了资源要素的流动和重新配置,为绿色创新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文章以中国高铁开通作为准自然实验,从绿色创新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双重维度出发,基于2003—2019年282个地级城市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高铁开通对技术创新“绿色化”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对技术创新“绿色化”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显著增加了沿线城市的绿色创新数量,但对绿色创新占比无显著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在需求层面,高铁开通促进了沿线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壮大,增大了绿色创新需求;在供给层面,高铁开通加快了沿线地区创新要素的流动,促进了空间知识溢出,改善了绿色创新供给条件,从而促进了绿色创新数量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高铁开通对旅游城市和非中心城市技术创新“绿色化”的促进作用较非旅游城市和中心城市更为突出;高铁开通优化了沿线地区的绿色创新结构,提升了绿色创新质量;高铁开通对绿色创新数量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文章为政府部门充分认识并发挥高铁开通对技术创新“绿色化”的正向作用,激发主体绿色创新积极性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谢露露
本文聚焦长三角城市群,结合这一区域创新系统的特征,考察产业集聚和创新激励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空间计量结果显示,同时考虑集聚带来的知识外溢的正外部性和加剧模仿创新的负外部性后,从总效应来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创新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制造业集聚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效应分解后,仅仅相邻地区制造业集聚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本地制造业集聚始终明显抑制了创新效率的提升,仅仅相邻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创新效率有积极影响,吸收能力差距越小,这一外溢效应越明显。来自政府支持的创新激励对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来自企业支持的创新激励则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两种影响都明显外溢到相邻地区。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创新激励 区域创新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