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50)
- 2023(17649)
- 2022(15116)
- 2021(14167)
- 2020(11804)
- 2019(27515)
- 2018(26902)
- 2017(51634)
- 2016(27609)
- 2015(31276)
- 2014(30854)
- 2013(30575)
- 2012(28073)
- 2011(25256)
- 2010(25013)
- 2009(22743)
- 2008(22291)
- 2007(19212)
- 2006(16588)
- 2005(14042)
- 学科
- 济(116218)
- 经济(116091)
- 管理(79471)
- 业(72941)
- 企(59515)
- 企业(59515)
- 方法(55841)
- 数学(49501)
- 数学方法(48900)
- 中国(34771)
- 农(30164)
- 财(28377)
- 业经(24373)
- 地方(22946)
- 学(22490)
- 贸(21836)
- 贸易(21825)
- 易(21209)
- 农业(20209)
- 制(19067)
- 环境(17974)
- 理论(17856)
- 务(17472)
- 财务(17395)
- 财务管理(17360)
- 和(17293)
- 技术(17038)
- 企业财务(16415)
- 银(16107)
- 银行(16065)
- 机构
- 大学(392660)
- 学院(388720)
- 济(161797)
- 经济(158546)
- 管理(155661)
- 理学(135867)
- 理学院(134406)
- 管理学(132016)
- 管理学院(131314)
- 研究(130174)
- 中国(97269)
- 京(83562)
- 科学(78666)
- 财(72234)
- 所(63034)
- 财经(59185)
- 中心(59041)
- 农(58724)
- 研究所(57663)
- 业大(56527)
- 经(54257)
- 江(54030)
- 北京(52757)
- 范(50949)
- 师范(50502)
- 经济学(50246)
- 院(47973)
- 农业(45884)
- 经济学院(45491)
- 财经大学(44505)
- 基金
- 项目(272940)
- 科学(216221)
- 基金(200930)
- 研究(199283)
- 家(174871)
- 国家(173485)
- 科学基金(150232)
- 社会(128179)
- 社会科(121599)
- 社会科学(121571)
- 基金项目(106257)
- 省(103378)
- 自然(97430)
- 自然科(95262)
- 自然科学(95241)
- 自然科学基金(93522)
- 教育(92012)
- 划(87913)
- 资助(83116)
- 编号(79729)
- 成果(63717)
- 部(61398)
- 重点(60771)
- 发(57126)
- 创(56334)
- 课题(54603)
- 国家社会(53725)
- 教育部(53321)
- 创新(52593)
- 科研(52112)
- 期刊
- 济(166407)
- 经济(166407)
- 研究(114493)
- 中国(71747)
- 学报(59561)
- 管理(56191)
- 科学(55554)
- 财(53557)
- 农(52212)
- 大学(46303)
- 学学(43238)
- 教育(42746)
- 农业(36646)
- 技术(34487)
- 融(30639)
- 金融(30639)
- 财经(28642)
- 经济研究(27772)
- 业经(26054)
- 经(24554)
- 问题(23343)
- 图书(20959)
- 业(19565)
- 技术经济(18550)
- 统计(18482)
- 贸(18346)
- 理论(17816)
- 科技(17758)
- 版(17204)
- 资源(17130)
共检索到559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董艳梅 朱英明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理论构建了高铁建设引致的区域就业增长概念模型,并采用PSM-DID方法对我国高铁建设的就业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高铁建设显著提升了高铁城市的就业水平,但主要对其中大城市和东、中部城市的就业促进效应显著,高铁就业效应的充分发挥一定程度上是以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为前提条件的;分行业分析发现,高铁建设显著降低了第一产业的就业水平,促进了第二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就业增长,特别是对第三产业中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等消费性服务业及信息、软件等生产性服务业中高附加值行业的就业促进效应最强;在高铁走廊,高铁主要促进了就业密度处于中、低位,尤其是低位高铁城市的就业转移和增长,有利于高铁走廊就...
关键词:
高铁建设 就业密度 倾向匹配倍差法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文平 张冬洋
城市发展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尚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针对中央文明委主办的全国文明城市评选这一准自然实验政策,使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并采用倾向性匹配倍差法以及分位数倾向性匹配倍差法评估了这一政策试验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活动显著地抑制了所在城市企业的利润率,且存在1~2年的滞后期;评选活动显著地降低了法人企业和港澳台企业的利润率,降幅最高为1%。评选活动对集体、私人和外资企业利润率的推动作用衰减迅速;评选活动的抑制效应对存活时间越久的企业越明显,最高可达2.8%。这为反思城市发展政策提供了经验支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曹献飞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利用倾向评分匹配倍差法处理内生性问题后,实证分析了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补贴能够有效促进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研发投资,且政府补贴的促进效应与补贴强度之间呈明显的"倒U型"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促进效应因企业类型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政府补贴对民营、中小型、中西部及资本密集型企业研发投资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
关键词:
政府补贴 研发投资 倾向评分匹配 倍差法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周燕 吕轶凡
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并购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倍差法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全要素生产率效应进行研究,证实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对外投资对象为发达国家、并购动机为技术寻求型的直接投资活动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且持续时间更长,而对象为发展中国家、并购动机为资源寻求型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对企业生产率提升的作用仅在并购后初期较为明显,长期效应并不显著。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席艳乐 贺莉芳
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在企业异质性框架下,综合运用Kernel倾向评分匹配和倍差法,从进入和退出两个维度全面考察了中间品进口动态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退出中间品进口市场对其劳动力需求的影响通常表现为显著的、滞后一年的负效应,而与之相反的进入行为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则表现为显著的正效应,并且,这两种影响在时间上存在延续性,在程度上具有渐进性。进一步比较还发现,企业退出中间品进口市场所引起的劳动力需求变动不论是在短期还是在长期均小于企业的进入行为。有鉴于此,给予企业中间品进口动态以足够的重视在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日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亚斌 朱虹 范子杰
地方政府行为如何影响企业产能决策,以往研究主要关注体制因素对产能过剩的影响,而忽略了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环境的作用。文章结合我国特有的制度环境和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环境,建立了两期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模型,探讨地方补贴性竞争对我国产能过剩影响的新机制,研究发现: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环境下,地方补贴性竞争导致的产能过剩率长期大于正常产能过剩率;企业所获补贴越多,行业爆发产能过剩的可能性越高。进一步采用PSM-DID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相比补贴前,补贴企业补贴后的产能过剩率将会上升1%至3%;相比未补贴企业,补贴企业的产能过剩率高出2%至12%。文章的研究不仅为地方补贴影响产能过剩的微观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为政府化解产能过剩提供了启示和参考。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滕 周茂
文章对现有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修正,构建了规范的企业面板数据,在此基础上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实证检验改制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以减轻内生性问题造成的估计偏误,并在估计过程中考虑到了改制后非国企的具体所有制形式,这些都有助于大大提高估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表明,国有企业不论改制为本国非国企还是外资企业都能促进其盈利能力的提高。此外,从改制后具体的所有制形式来看,国企改制为本国非国企后盈利能力和增利持续时间都要优于外资企业。并进一步从企业的资金运转效率和存货管理能力两方面揭示了改制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作用机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梦雨 魏熙晔
本文着眼于市场操纵问题,运用我国2006-2013年的股票市场微观数据,通过倾向评分匹配倍差法对基金公司季末股票价格操纵行为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基金重仓股在样本期间内具有季末平均超额正收益和季初平均超额负收益;金融危机前股票市场走势良好,上述操纵行为较为缓和,而金融危机后中国股市急转直下,基金操纵行为更加明显;流动性差的股票由于操纵成本较低,更容易成为基金公司实施操纵策略的对象。
关键词:
基金公司 市场操纵 倾向评分匹配 倍差法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琼 刘志成 曹小衡
使用2001—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运用基于倍差法的倾向评分匹配估计方法对国有企业转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首先,国有企业民营化提高了企业出口的可能性、改善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并且大部分改善在企业改制的当年幅度较小,在后续年度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对企业规模、流动性以及长期债务比率的影响在改制的第二年才开始显现;其次,规模大、生产率高、长期债务水平和流动性高的企业出口的可能性更大;最后,民营化促进企业出口主要是通过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其它渠道对企业出口的作用虽然也为正,但从数量上看并不明显。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民营化 出口 生产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吴海民 吴淑娟 陈辉
针对降低交易成本能否营造"第四利润源"的命题,本文将文明程度的提高视为交易成本下降的一个改善机制,利用中央文明委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评选表彰活动"的准自然实验,使用核匹配倍差法克服样本选择偏差与内生性问题,对包含文明城市在内的全国189个城市与518家民营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显著提升了所在地民营上市公司的利润率与净利润率水平,在剔除三大传统利润源所影响的"时间效应"后,"创文"行动产生的"净处理效应"分别达到了6.4493和5.5046个百分点。"创文"后民营上市公司的管理费用占比平均下降了0.2647个百分点,销售费用占比平均下降了0.6285个百...
关键词:
第四利润源 全国文明城市 核匹配倍差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晓艳 卞元月
西方文献普遍认为R&D的"市场失灵"是政府研发公共支出存在的理由。为研究政府补贴能否解决研发外部性问题,选取2001—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研发密集型行业中的微观企业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检验政府补贴对企业R&D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证实:政府补贴对企业R&D支出存在显著的"挤出"效应,且由于行业异质性的存在,政府补贴对不同行业企业R&D支出的挤出效应存在较大差异。政府公共支出并未达到预期的激励作用。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赖永剑 贺祥民
本文利用生态环境部公布的五批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评估验收的企业名单,在测度企业出口绿色技术复杂度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倍差法,考察了清洁生产与异质性FDI溢出的协同效应对本土企业出口绿色技术复杂度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清洁生产对本土企业出口绿色技术复杂度整体上表现出微弱的正向作用,清洁生产与合资企业水平溢出的协同效应显著提升了本土企业出口绿色技术复杂度,但与外商独资企业水平溢出无显著的协同效应;协同效应对中污染密集度行业、低融资约束的企业出口绿色技术复杂度有更突出的影响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合资企业的人才流动效应和前向、后向溢出均与清洁生产有显著的协同作用,但外商独资企业仅后向溢出与清洁生产有显著的协同效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心怡 梁祎玲
运用2006-2015年中国中部六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值匹配倍差法,分析了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实施对城乡一体化的作用。通过对样本进一步分组,分别探讨在不同经济和人口条件下的新型城镇化政策效果。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政策对城乡一体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人口规模较大的地区,或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的地区,新型城镇化政策的促进作用将更为有效。因此,加大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业自身发展动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有选择地进行转移性支持,对城乡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乡一体化 倾向值匹配倍差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卢海阳 KANDILOV T.Ivan
身份融合是理解农民工经济行为的重要概念。基于2013年浙江省的农民工调研数据,本研究探讨了身份融合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为了解决可能存在的自选择问题,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身份融合对农民工的劳动参与有显著影响,身份融合对农民工自我雇佣和工作强度的影响并不显著;身份融合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性别差异以及户籍地差异。本研究获得的政策启示在于:促进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有利于稳定他们的就业预期,实现劳动供给的可持续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就业 身份融合 倾向得分匹配 农民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昊
本文借鉴匹萨雷迪斯匹配模型的思想,通过构建包含对外贸易筛选机制的劳动力就业框架,阐述了对外贸易对就业的影响路径。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1997~2009年31个省市面板数据,从出口、进口、贸易顺差三个层面考察了对外贸易对中国城镇就业水平当期和滞后调整的影响。得出结论与以往相关研究不同。本文研究表明中国对外贸易的就业抵消效应依然明显,且存在时滞摩擦。
关键词:
对外贸易 匹配 筛选 就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