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42)
- 2023(14729)
- 2022(12667)
- 2021(11851)
- 2020(9915)
- 2019(22769)
- 2018(22522)
- 2017(43000)
- 2016(23639)
- 2015(26293)
- 2014(26031)
- 2013(25724)
- 2012(23537)
- 2011(21153)
- 2010(20655)
- 2009(18544)
- 2008(17997)
- 2007(15707)
- 2006(13586)
- 2005(11128)
- 学科
- 济(91886)
- 经济(91783)
- 管理(66282)
- 业(59304)
- 企(48311)
- 企业(48311)
- 方法(40361)
- 数学(35128)
- 数学方法(34779)
- 中国(25553)
- 农(25030)
- 地方(21567)
- 财(21461)
- 学(20414)
- 业经(20004)
- 农业(16949)
- 贸(15727)
- 贸易(15719)
- 环境(15388)
- 易(15203)
- 理论(14608)
- 制(14305)
- 和(14270)
- 技术(14148)
- 务(13597)
- 财务(13526)
- 财务管理(13509)
- 企业财务(12737)
- 划(12345)
- 银(11672)
- 机构
- 大学(324466)
- 学院(322934)
- 管理(128052)
- 济(120928)
- 经济(118060)
- 理学(111819)
- 理学院(110478)
- 管理学(108462)
- 研究(108440)
- 管理学院(107902)
- 中国(78254)
- 科学(72024)
- 京(69772)
- 农(59073)
- 业大(54552)
- 所(54355)
- 财(53236)
- 研究所(50242)
- 中心(49810)
- 农业(46787)
- 江(46241)
- 范(43661)
- 财经(43525)
- 北京(43506)
- 师范(43136)
- 院(39997)
- 经(39731)
- 州(37971)
- 经济学(35202)
- 师范大学(35108)
- 基金
- 项目(233538)
- 科学(181681)
- 基金(167865)
- 研究(165197)
- 家(148786)
- 国家(147554)
- 科学基金(125843)
- 社会(102525)
- 社会科(96978)
- 社会科学(96950)
- 省(92135)
- 基金项目(91477)
- 自然(84972)
- 自然科(82962)
- 自然科学(82938)
- 自然科学基金(81423)
- 划(78245)
- 教育(75246)
- 资助(67329)
- 编号(67196)
- 成果(52461)
- 重点(52324)
- 部(49817)
- 发(49567)
- 创(48528)
- 课题(46080)
- 创新(45271)
- 科研(45145)
- 计划(44088)
- 大学(42722)
- 期刊
- 济(127795)
- 经济(127795)
- 研究(89900)
- 中国(59575)
- 学报(58434)
- 农(52616)
- 科学(51087)
- 管理(43413)
- 大学(42910)
- 学学(40359)
- 财(39148)
- 农业(36405)
- 教育(35526)
- 技术(26630)
- 融(23415)
- 金融(23415)
- 业经(21994)
- 经济研究(19900)
- 财经(19816)
- 图书(18932)
- 业(18724)
- 问题(18273)
- 科技(17236)
- 经(16857)
- 资源(16309)
- 版(16213)
- 业大(15652)
- 理论(15289)
- 技术经济(14323)
- 现代(14308)
共检索到4566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于沛太
在影响房价的因素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占着相对重要的位置。以高铁建设为基础,以沪昆高铁为例,试图从高铁建设的三个时期(规划设计期、施工建设期、开通运营期)分析对城市房价的影响。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分析高铁是否影响城市房价,根据得出的相关结论进行政策建议。
关键词:
房价 沪昆高铁 时间维度 空间维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铭洪 张清源 梁若冰
作为现阶段我国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高铁建设对住房价格存在着重要的影响。基于2005—2014年京沪高铁沿线13个主要城市站点周边2245个楼盘的面板数据,构建三重差分模型分析了高铁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1)高铁建设确实显著提高了沿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这种提升效应在一定距离区间内随着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弱,并且主要体现在高铁的建设期中;(2)高铁对城市房价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具体而言,高铁对房价高、人口规模大和经济总量高的城市的房价提振作用显著大于房价低、人口规模小和经济总量低的城市。
关键词:
高铁 房价 非线性效应 异质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铭洪 张清源 梁若冰
作为现阶段我国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高铁建设对住房价格存在着重要的影响。基于2005—2014年京沪高铁沿线13个主要城市站点周边2245个楼盘的面板数据,构建三重差分模型分析了高铁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1)高铁建设确实显著提高了沿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这种提升效应在一定距离区间内随着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弱,并且主要体现在高铁的建设期中;(2)高铁对城市房价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具体而言,高铁对房价高、人口规模大和经济总量高的城市的房价提振作用显著大于房价低、人口规模小和经济总量低的城市。
关键词:
高铁 房价 非线性效应 异质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杜孟鸽 袁大昌 米晓燕
关于高密度城市高铁站周边建成区域的研究已成为未来我国高铁站选址规划和站点周边发展亟待探讨的方向。文章以全国运营规模排名前25位的高铁站设站城市与站点周边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构建城市重心偏移模型和站点周边建设斑块生长模型。其次,定量解析2004—2019年城市发展的时空演变,并判定与高铁站建设的相关性。最后,运用聚类分析法分类探讨高铁站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为高铁站的选址规划和周边建设提供类型化依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洪亮 常哲仁
本文基于2006—2016年我国27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DID)研究了高铁开通对房价的影响,并根据城市和高铁站特征差异进行了异质性分析,最后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和作用机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第一,高铁开通对房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二,高铁开通对房价的影响往往受限于高铁站数量和高铁站等级,如果一个城市仅有一个高铁站,其对房价并无显著影响;城市拥有高铁站数量越多、高铁站等级越高,高铁开通对房价的影响越大。第三,高铁开通对房价的影响具有区位效应,其对中西部地区房价的边际影响高于东部地区。第四,高铁开通对房价的传导渠道主要包括人口流动和公共服务。因此,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城市管理者要关注高铁开通对房价的影响,科学评估、提前布局,以规避房价过度上涨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高铁经济引擎的作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凯烊 孟晓晨
近年来,中国高铁步入快速建设期,而高铁建设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客货分流。高铁客运专线的建设大大地提升了客运能力,从而可以释放既有线路的运输能力于货物运输。但是高铁客运的票价也高于既有线路,同时由于普通列车车次的减少,使得居民出行可能要被迫选择票价更高的高铁,这种现象称作"被高铁"。本文对媒体关注的"被高铁"现象进行了理性分析,以京沪高铁沿线城市为例,根据2015年1月1日列车时刻表数据计算出的时间节省的货币成本与小时工资(时间价值)作比较,并结合高铁车次比重,计算了不同城市的居民"被高铁"的可能性。研究发现:1很多"城市对"之间都存在时间节省的货币成本高于小时工资的情况,"被高铁"现象较为普遍;2"被高铁"的可能性在50%左右;3各城市"被高铁"的程度有较大差异,京沪高铁沿线城市的"被高铁程度"整体呈现出"两头低,中段高,长三角相对较低"的特征。研究认为,虽然从目前来看,京沪高铁沿线城市的普通列车班次减少不明显,但如果进行较大幅度调整,很多低收入旅客出行时可能会被迫选择高铁,并将带来负面的社会影响。本文的理性分析可为列车班次的调整方案提供参考。
关键词:
“被高铁” 时间价值 小时工资 京沪高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孙方 王莹 张文新
鉴于已有研究多关注高铁对社会经济的宏观影响,高铁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不足,对中小城市的关注不足,本文以京沪高铁13个地级站点城市为对象,采用特征选择模型,研究了高铁对国民经济各行业部门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铁站点的位置、等级与开发范围是影响城市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受高铁影响显著的行业类型有: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建筑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通过对比中国案例与欧洲案例的相关研究结果发现,高铁对中等城市的影响效应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但由于中外城市在宏观区域背景、经济发展阶段、地方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类型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导致高铁对城市产业的影响效应也有较大差别。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金月 张永庆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铁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再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PSM-DID)对武广高铁沿线城市2004-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武广高铁的建成确实能够推动沿线城市住宅价格的上升,并且作用显著;从不同城市规模的角度来看,武广高铁的建成对中小型城市住宅价格的提升作用明显高于大型城市,其中小型城市的作用最明显;从不同区域城市的角度来看,武广高铁的建成对东中部城市的住宅价格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对东部城市的住宅价格促进作用更大。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珩 佟琼
根据2008-2017年京沪高铁沿线站点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可达性模型和DID模型,刻画京沪高铁对各沿线站点城市出行机会和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京沪高铁的开通对京沪沿线城市出行机会公平与区域经济公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京沪高铁的开通和提速减少了沿线站点城市的平均旅行时间,缩短了京沪高铁沿线站点城市间平均旅行时间的差距,促进了京沪高铁沿线站点城市实现区域间出行机会的公平;虽然京沪高铁的开通很大程度促进了沿线站点城市GDP的增长,但是京沪高铁的开通产生了虹吸效应,出现了工作城市与居住城市的分离,使人才向具有资源优势的城市移动,加大了京沪高铁沿线站点城市间GDP的差距,京沪高铁的开通不利于京沪高铁沿线站点城市实现区域经济公平。
关键词:
京沪高铁 区域公平 可达性 双重差分模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金学 金凤君 王姣娥 刘东
高铁的发展会对航空运输产生严重冲击,在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研究高速铁路与民航的竞争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综合考虑经济、快速、舒适、便捷和安全等指标效益,运用高铁和航空运输市场的分担模型,计算在不同运输距离下高铁和航空的运输市场占有率情况,结果表明,500—900km是高铁和航空竞争博弈的显著距离,而692km是高铁和航空运输市场的分界距离。以京沪高铁为例,通过分析城市机场规模和位置关系,得出高铁与航空竞争关系的一般规律:高铁对小城市机场的影响要大于对大城市机场的影响,对中间地带城市机场的影响要大于对两端城市机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高铁与民航竞争引致的空间效应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认为竞争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区域空间结构和区域发展优势发生改变,使区域经济发展更趋均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馨月 孔繁利
文章通过梳理高速铁路发展对沿线区域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利用引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对该影响效应和机理进行了检验,以2005—2018年京沪高铁沿线18个城市和京广高铁沿线24个城市为样本,就高速铁路开通对区域经济联系程度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京沪高铁和京广高铁均显著提高了沿线城市的经济联系程度,但同京广高铁相比,京沪高铁沿线城市经济联系程度更高。京沪高铁和京广高铁均显著提升了沿线城市的引力值,同时两条高铁线对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的引力值提升作用高于普通城市,从整体上看,京沪高铁引力值提升程度高于京广高铁。京沪高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而京广高铁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如果未考虑空间溢出效应,会高估资本要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
京沪高铁 京广高铁 引力值 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邹卓君 郑伯红
高铁站区和城郊产业园区是当前城市空间扩展的重要载体,但二者在产城融合发展过程中均面临困境。研究发现,高铁站区和城郊产业园区之间空间区位耦合、发展阶段契合、产业功能互补,具备协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以高铁站区为枢纽,构建园—站—城三元互动体系,促使二者协同发展形成高铁产业新城区,是解决困境的有效途径。但运用系统分析模型对京沪、京广高铁沿线的高铁站区与城郊产业园区协同发展现状进行评价时发现,二者普遍处于弱协同阶段。为此,文章从物质空间、产业空间和交通组织三个方面提出了二者协同发展的空间对策,以期为二者的开发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视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邹卓君 郑伯红
高铁站区和城郊产业园区是当前城市空间扩展的重要载体,但二者在产城融合发展过程中均面临困境。研究发现,高铁站区和城郊产业园区之间空间区位耦合、发展阶段契合、产业功能互补,具备协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以高铁站区为枢纽,构建园—站—城三元互动体系,促使二者协同发展形成高铁产业新城区,是解决困境的有效途径。但运用系统分析模型对京沪、京广高铁沿线的高铁站区与城郊产业园区协同发展现状进行评价时发现,二者普遍处于弱协同阶段。为此,文章从物质空间、产业空间和交通组织三个方面提出了二者协同发展的空间对策,以期为二者的开发建设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汪德根
交通是影响旅游流时空分布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文章以京沪高铁线为例,运用旅游场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比较京沪高铁开通前后9个主要高铁站点的旅游流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研究表明:高铁开通强化了北京、上海和南京等重要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的领先地位,呈现出高铁旅游流的"马太效应";高铁促使靠近重要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处于劣势的旅游地旅游流呈现"过道效应";高铁促使空间距离临近的两个城市的旅游流呈现"同城效应";高铁提升原本缺乏区位优势的旅游资源型站点的可进入性,同时对区域核心城市的交通依赖程度明显下降;高铁的时空压缩效应缩
关键词:
旅游流 时空分布 高铁效应 京沪高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宁坚
高铁开行将使沿线城市间的旅游业产生产业联动效应、产品互补效应、布局优化效应、市场拓展效应、散客化效应,为沿线城市深化合作创造了条件。沿线城市应根据高铁旅游的效应、特点和线路覆盖区域,构建跨城市联动的长中短旅游线路,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合作机制。
关键词:
高铁沿线城市 旅游产业链 共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