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53)
- 2023(6230)
- 2022(5205)
- 2021(4431)
- 2020(3590)
- 2019(8038)
- 2018(7611)
- 2017(14692)
- 2016(7444)
- 2015(8171)
- 2014(8102)
- 2013(8291)
- 2012(7867)
- 2011(7565)
- 2010(7770)
- 2009(7277)
- 2008(6735)
- 2007(6026)
- 2006(5675)
- 2005(5175)
- 学科
- 济(64383)
- 经济(64338)
- 管理(22350)
- 方法(18999)
- 地方(18066)
- 数学(17412)
- 数学方法(17328)
- 业(16297)
- 中国(14677)
- 企(12676)
- 企业(12676)
- 地方经济(12534)
- 学(9795)
- 业经(9284)
- 环境(8812)
- 财(7846)
- 农(7780)
- 经济学(7096)
- 发(6958)
- 城市(6647)
- 产业(6339)
- 制(6313)
- 融(6167)
- 金融(6167)
- 体(5748)
- 农业(5729)
- 和(5600)
- 贸(5587)
- 贸易(5583)
- 资源(5582)
- 机构
- 大学(122233)
- 学院(121377)
- 济(66783)
- 经济(65565)
- 研究(47086)
- 管理(44694)
- 理学(38567)
- 理学院(38056)
- 管理学(37452)
- 管理学院(37206)
- 中国(33825)
- 财(27038)
- 科学(25719)
- 京(25225)
- 经济学(23261)
- 所(22940)
- 财经(22290)
- 经济学院(20733)
- 研究所(20689)
- 经(20283)
- 中心(19863)
- 江(17429)
- 院(17305)
- 财经大学(16559)
- 北京(15929)
- 范(15286)
- 师范(15191)
- 科学院(14467)
- 农(14185)
- 业大(13863)
- 基金
- 项目(79919)
- 科学(64868)
- 基金(61338)
- 研究(56513)
- 家(53305)
- 国家(52963)
- 科学基金(46325)
- 社会(41434)
- 社会科(39576)
- 社会科学(39567)
- 基金项目(32139)
- 省(28986)
- 自然(28266)
- 自然科(27676)
- 自然科学(27673)
- 自然科学基金(27137)
- 资助(24910)
- 划(24580)
- 教育(24210)
- 编号(19520)
- 国家社会(18772)
- 发(18657)
- 重点(18023)
- 部(17993)
- 济(16244)
- 经济(16087)
- 教育部(15933)
- 发展(15717)
- 创(15645)
- 人文(15542)
共检索到1854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游士兵 郑良辰
通过对湖南省除省会外12个中型城市2005~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京广高铁的开通对沿线城市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结果表明:高铁的开通对湖南省中型城市GDP增长发挥了显著正面效应,促进了沿线中型城市的经济增长;高铁带来的经济拉动作用对于人均收入较低的城市更为显著,对于人口规模不同的城市作用没有显著差异,带来的虹吸效应在中型城市里并不明显;高铁可能通过吸引游客、促进旅游消费的方式影响经济增长。
关键词:
高铁经济 中部崛起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馨月 孔繁利
文章通过梳理高速铁路发展对沿线区域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利用引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对该影响效应和机理进行了检验,以2005—2018年京沪高铁沿线18个城市和京广高铁沿线24个城市为样本,就高速铁路开通对区域经济联系程度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京沪高铁和京广高铁均显著提高了沿线城市的经济联系程度,但同京广高铁相比,京沪高铁沿线城市经济联系程度更高。京沪高铁和京广高铁均显著提升了沿线城市的引力值,同时两条高铁线对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的引力值提升作用高于普通城市,从整体上看,京沪高铁引力值提升程度高于京广高铁。京沪高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而京广高铁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如果未考虑空间溢出效应,会高估资本要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
京沪高铁 京广高铁 引力值 溢出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黄振宇 吴立春
本文以京沪高铁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分析了京沪高铁对其沿线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京沪高铁对沿线城市发展同时具有虹吸效应和溢出效应,虹吸效应促进了高铁沿线城市经济和第三产业的极化发展,溢出效应则表现为沿线一线城市第二产业明显地向沿线其他城市的溢出。京沪高铁建设推动了沿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但对不同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影响差异化相对显著,端点大城市的房价增幅快于中间非端点城市房价的增幅,成交面积恰好相反。
关键词:
虹吸效应 京沪高铁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唐恩斌
基于2000—2019年京沪高铁沿线4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匹配差分和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京沪高铁对沿线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京沪高铁整体上提升了通车城市的创新能力,距离通车时间越近提升效应越大,对沿线规模越大、等级越高和金融越发达的城市创新能力贡献越大;京沪高铁对沿线城市创新能力产生了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溢出范围主要为邻近城市;产业结构、金融发展水平和创新活跃度对城市创新能力呈空间正溢出,人力资本、政府科技支持和外商投资呈空间负溢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志红 王利辉
本文将郑西高铁作为一项自然实验,选取1995年至2015年市级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项目评估中的合成控制法,构造处理组的"反事实"状态,分析郑西高铁对沿线区域的经济效应。研究表明:(1)合成控制法能够很好地拟合郑西高铁修建前西安、渭南、三门峡与洛阳的经济增长路径;(2)郑西高铁的经济效应存在1至2年的滞后期,虽伴随小幅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基本维持相对稳定状态;(3)郑西高铁对四市的平均效应分别为0.083、0.115、0.116及0.111,人均产出分别增长了0.97%、1.37%、0.91%及1.23%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志红 王利辉
本文将郑西高铁作为一项自然实验,选取1995年至2015年市级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项目评估中的合成控制法,构造处理组的"反事实"状态,分析郑西高铁对沿线区域的经济效应。研究表明:(1)合成控制法能够很好地拟合郑西高铁修建前西安、渭南、三门峡与洛阳的经济增长路径;(2)郑西高铁的经济效应存在1至2年的滞后期,虽伴随小幅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基本维持相对稳定状态;(3)郑西高铁对四市的平均效应分别为0.083、0.115、0.116及0.111,人均产出分别增长了0.97%、1.37%、0.91%及1.23%;(4)采用安慰剂试验、排序检验及双重差分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其中双重差分法所得四市平均处理效应分别为0.091、0.141、0.104、0.159,这与合成控制法结果较为接近;(5)通过影响机制分析发现,郑西高铁能够提高沿线区域的可达性及经济联系强度,河南各市与西安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增幅较大,而陕西边界各市与郑州的经济联系强度相对较弱。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鄢慧丽 王强 熊浩 余瑞林
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法、可达性模型及引力模型,探究中国"四纵四横"高铁的开通对沿线站点城市可达性及其经济联系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中国"四纵四横"高铁开通后,整体区域可达性得到优化,高铁沿线变化尤为显著,且促进高铁客运流的均衡分布。可达性水平呈现东中西地带性递减格局,这与我国地形分布表现出高度吻合,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可达性最优,中西部山地、高原地区可达性较差。②中国"四纵"高铁沿线站点城市的经济联系总量高于"四横"高铁沿线站点城市。沿线站点城市经济联系总量差异显著,东部地区沿线站点城市经济联系总量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③中国"四纵四横"高铁的开通对二、三线站点城市经济联系改善程度较大,且经济联系隶属度较强的城市空间分布上呈现与中心城市相邻格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何小春 邓斌
2016年10月9日,第二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会议在柳州市召开,南广、贵广高铁沿线13个城市签署了《共同建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行动计划》,合力实施"八大行动",共同完善"六项机制",将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建设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衔接地带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重要载体,将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打造为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重要节点,意义非凡。广西处于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中段位置,如何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何小春 邓斌
2016年10月9日,第二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会议在柳州市召开,南广、贵广高铁沿线13个城市签署了《共同建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行动计划》,合力实施"八大行动",共同完善"六项机制",将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建设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衔接地带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重要载体,将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打造为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重要节点,意义非凡。广西处于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中段位置,如何在
关键词:
高铁经济带 沿线 广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宁坚
高铁开行将使沿线城市间的旅游业产生产业联动效应、产品互补效应、布局优化效应、市场拓展效应、散客化效应,为沿线城市深化合作创造了条件。沿线城市应根据高铁旅游的效应、特点和线路覆盖区域,构建跨城市联动的长中短旅游线路,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合作机制。
关键词:
高铁沿线城市 旅游产业链 共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海龙 谢亚林 王虎 郭鹏军 李曼
高铁开通使原有列车时间、通车频次等发生变化,导致低收入群体的出行方式不得不由普铁改为高铁,从而产生"被高铁"现象。基于京广高铁沿线城市的小时工资和小时经济额度,测算了"被高铁"程度,结合Between-groups linkage法对京广高铁沿线城市"被高铁"指标进行了系统聚类,并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京广高铁沿线城市居民小时工资在空间分布上差异明显;除北京、广州和深圳的居民不会受到"被高铁"的影响,其他城市居民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被高铁"影响;"被高铁"程度的聚类结果与城市经济发展程度、居民收入水平联系密切,且在空间上呈现"南北为零,中部较高"的格局;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GDP和普铁价格时间比是影响"被高铁"程度的主要原因。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曾轩芩 韩天尧 康乐乐 李江
[目的/意义]以高铁对科研合作的影响为例,探讨技术进步拉近时空距离之后产生的社会影响。[研究设计/方法]基于微软学术数据收录的中国京沪高铁沿线城市发表于2000—2016年间的论文,采用对非平稳时间序列的一阶差分与非参数假设检验,比较了京沪高铁开通前后沿线城市合作强度的变化。[结论/发现]京沪高铁开通之后,沿线城市的学术合作强度发生了显著提升,中小城市从中受益更大。此外,论证了这种提升并非经济发展与人力投入等因素所致。[创新/价值]文献数据与交通数据的结合显示高铁线路正在改变城市时空格局,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的科研成果在交通发展中得到更大的提升。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珩 佟琼
根据2008-2017年京沪高铁沿线站点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可达性模型和DID模型,刻画京沪高铁对各沿线站点城市出行机会和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京沪高铁的开通对京沪沿线城市出行机会公平与区域经济公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京沪高铁的开通和提速减少了沿线站点城市的平均旅行时间,缩短了京沪高铁沿线站点城市间平均旅行时间的差距,促进了京沪高铁沿线站点城市实现区域间出行机会的公平;虽然京沪高铁的开通很大程度促进了沿线站点城市GDP的增长,但是京沪高铁的开通产生了虹吸效应,出现了工作城市与居住城市的分离,使人才向具有资源优势的城市移动,加大了京沪高铁沿线站点城市间GDP的差距,京沪高铁的开通不利于京沪高铁沿线站点城市实现区域经济公平。
关键词:
京沪高铁 区域公平 可达性 双重差分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苏萍 李燕
高铁对强化城市群科技创新系统并提升其向外辐射能级具有重要作用,但现有的研究较少。本文选取长三角城市群内开通高铁的20个城市为研究样本,使用可达性度量潜力模型法分析高铁对沿线城市科技创新潜力演变的影响,发现高铁开通前长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科技创新潜力值差异不大,高铁开通后则差异凸显,部分城市科技创新潜力因高铁影响出现重新排序。基于2005-2015年面板数据并采用系统GMM双重差分法检验高铁对沿线城市群科技创新的影响效应,表明高铁对沿线城市群科技创新有促进效应,但该促进效应需要与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人力资本、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建丰 李志刚
近年来中国高铁建设经过了一段跌宕起伏的曲折发展历程,这对于我们客观冷静地全面分析和理性认识高铁的作用和影响也不无益处。本文从研究高铁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入手,着重运用"有无对比法"实证分析了沪杭高铁对浙江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在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浙江沿线区域必须实施共生发展战略,通过区域合作竞争,形成浙江与上海共生发展的新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