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07)
- 2023(15866)
- 2022(13682)
- 2021(12614)
- 2020(10842)
- 2019(24607)
- 2018(24314)
- 2017(47501)
- 2016(25658)
- 2015(28675)
- 2014(28574)
- 2013(28531)
- 2012(26362)
- 2011(24250)
- 2010(24186)
- 2009(22562)
- 2008(21875)
- 2007(19399)
- 2006(17355)
- 2005(15222)
- 学科
- 济(121664)
- 经济(121537)
- 管理(74846)
- 业(70352)
- 企(57232)
- 企业(57232)
- 方法(52712)
- 数学(46714)
- 数学方法(46293)
- 中国(29501)
- 农(28165)
- 财(27100)
- 地方(24989)
- 学(24819)
- 业经(23815)
- 贸(20415)
- 贸易(20405)
- 制(20353)
- 易(19736)
- 农业(19012)
- 环境(17559)
- 银(16856)
- 银行(16791)
- 和(16686)
- 务(16668)
- 财务(16604)
- 财务管理(16568)
- 融(16297)
- 金融(16296)
- 技术(16274)
- 机构
- 大学(383866)
- 学院(380499)
- 济(161195)
- 经济(158006)
- 管理(149465)
- 研究(130103)
- 理学(130022)
- 理学院(128597)
- 管理学(126498)
- 管理学院(125843)
- 中国(95351)
- 京(81102)
- 科学(80930)
- 财(72601)
- 所(66275)
- 农(65258)
- 研究所(60561)
- 业大(59621)
- 财经(59133)
- 中心(57287)
- 经(53738)
- 江(53736)
- 农业(51640)
- 北京(51277)
- 经济学(49625)
- 范(47770)
- 师范(47237)
- 院(46674)
- 经济学院(44729)
- 财经大学(44025)
- 基金
- 项目(258597)
- 科学(201827)
- 基金(187959)
- 研究(183411)
- 家(165692)
- 国家(164374)
- 科学基金(139742)
- 社会(117209)
- 社会科(111177)
- 社会科学(111145)
- 省(100332)
- 基金项目(100213)
- 自然(91969)
- 自然科(89776)
- 自然科学(89749)
- 自然科学基金(88157)
- 划(84865)
- 教育(83258)
- 资助(77945)
- 编号(72949)
- 成果(58232)
- 重点(57840)
- 部(57167)
- 发(55268)
- 创(53181)
- 课题(50102)
- 科研(49750)
- 创新(49709)
- 教育部(48615)
- 国家社会(48282)
- 期刊
- 济(176299)
- 经济(176299)
- 研究(113246)
- 学报(64727)
- 中国(64451)
- 农(57866)
- 科学(56974)
- 管理(53869)
- 财(52802)
- 大学(48005)
- 学学(45779)
- 农业(39619)
- 教育(33632)
- 融(32520)
- 金融(32520)
- 技术(31030)
- 经济研究(29695)
- 财经(29682)
- 业经(27431)
- 经(25357)
- 问题(23332)
- 技术经济(20148)
- 业(19780)
- 科技(18559)
- 理论(18528)
- 统计(18066)
- 贸(18065)
- 商业(17911)
- 版(17006)
- 现代(16764)
共检索到5493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燊 林晓言
铁路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产物,是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本文从当前我国高铁的发展现状、中国发展高铁的必然性及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方面剖析中国高铁对经济的发展的影响,使用对比评价方法对高铁进行评价,分别假设在"有高铁"与"无高铁"两个不同情况下,讨论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采用灰色预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在没有高速铁路情况下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并对其进行再思考。
关键词:
铁路 高新技术 高速铁路 经济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璐
高铁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在推动产业升级、调整经济结构以及改善生态环境方面,高铁发挥的作用和创造的价值不容忽视。同时,高铁给乘客也带来了有形和无形的福利。本文以高铁带来的经济发展与福利效应作为研究重点,分析高铁对提升我国市场经济效率发挥的作用,探寻高铁在全面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实现社会福利进一步提高的内在影响机制。就我国居民福利受高铁建设的影响作深层次的阐释,明确高铁在提升人民生活质量过程中地位和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牛斐 吴晓峰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对要素流动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本文从城市层面考察高铁开通对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基于2004-2018年的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利用PSM-DID估计方法,从不同层面实证评估高铁开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整体而言,高铁的开通提升了人们的出行体验,极大地促进了地区间要素流动,有盘活市场的作用。(2)分地区而言,目前高铁开通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的影响已表现出了不同程度促进作用;(3)分城市规模而言,高铁开通对不同体量城市的经济发展促进作用呈现分阶段的特点,表现为大中型城市最先受惠,小型城市紧随其后。因此,在注重高铁开通对区域间交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正确认识高铁在不同阶段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用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高铁圈"效应。
关键词:
高铁开通 区域经济增长 PSM-DID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莎莎 邓闻静
文章分析了我国23个城市群的旅游交通可达性和铁路交通网络的分布情况,测算了各城市群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经济联系总量和经济联系隶属度,借助Arcgis10.2对我国23个城市群交通空间流分布情况进行空间可视化处理,并综合其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一是高铁网络下,我国西部地区城市群城市交通可达性普遍得到大幅提升,城市群交通空间格局得到完善;二是我国城市群城市可达性的提高,给区域旅游经济带来了正向影响;三是高铁网络下,我国城市群内非中心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较弱,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分布网络呈不均衡状态。
关键词:
城市群 高铁 旅游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丽 吴小涛
高铁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运输方式,具有高效舒适、绿色环保的优点。高铁的开通,给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文章以武汉市为例,通过建立回归分析模型和灰色预测GM(1,1)模型,运用有无对比法,实证分析了高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贡献。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对城市经济增长有积极的拉动效应,高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先递增又递减趋势,尤其是高铁开通最初几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势头迅猛,影响显著,之后有所减缓。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经济增长 经济效应 贡献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丽 吴小涛
高铁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运输方式,具有高效舒适、绿色环保的优点。高铁的开通,给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文章以武汉市为例,通过建立回归分析模型和灰色预测GM(1,1)模型,运用有无对比法,实证分析了高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贡献。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对城市经济增长有积极的拉动效应,高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先递增又递减趋势,尤其是高铁开通最初几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势头迅猛,影响显著,之后有所减缓。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经济增长 经济效应 贡献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黄振宇 吴立春
本文以京沪高铁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分析了京沪高铁对其沿线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京沪高铁对沿线城市发展同时具有虹吸效应和溢出效应,虹吸效应促进了高铁沿线城市经济和第三产业的极化发展,溢出效应则表现为沿线一线城市第二产业明显地向沿线其他城市的溢出。京沪高铁建设推动了沿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但对不同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影响差异化相对显著,端点大城市的房价增幅快于中间非端点城市房价的增幅,成交面积恰好相反。
关键词:
虹吸效应 京沪高铁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申文青
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建设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已经得到理论和实践的证明,但是对技术溢出的作用尚没有进行充分的研究。理论上看,道路建设可以降低不同地区人员的通勤成本,人员交流更加频繁,技术的传播更加方便,从而促进技术溢出的发展。使用差分方法来估计沪宁城际对沿线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沪宁城际通车以后,沿线地区专利申请数量有显著的增长,但是与其他因素相比较,沪宁高铁对整体创新扩散的影响系数比较小。通过两个渠道进一步研究沪宁城际影响创新扩散的机制,一是沿线的合作机制,沪宁城际的开通增加了沿线的专利申请数量;另一个是技术溢出渠道,沪宁城际的开通有利于上海地区聚集的先进科技的传播,只是上海的技术向沿线的单向扩散。上述结论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高铁 技术扩散 沪宁城际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新光 黄安民 张永起
本文通过选取2001-2014年福建省5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DID(difference in difference)模型,从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城市化水平3个方面来衡量高铁的开通是否对福建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中国整体宏观经济形势趋于平缓的情况下高铁铁路建设在短期内对地区GDP总量水平产生了显著的提升作用,但是对经济增长速度有抑制趋势:同时,高铁建设在短期内对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水平均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高铁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城市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最后,提出相应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建议,以尽快发挥高铁的经济效应,享受高铁建设带来的"红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建丰 李志刚
近年来中国高铁建设经过了一段跌宕起伏的曲折发展历程,这对于我们客观冷静地全面分析和理性认识高铁的作用和影响也不无益处。本文从研究高铁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入手,着重运用"有无对比法"实证分析了沪杭高铁对浙江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在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浙江沿线区域必须实施共生发展战略,通过区域合作竞争,形成浙江与上海共生发展的新格局。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力维 鲁航
我国已经全面进入高铁时代,加强我国高铁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对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7-2019年我国28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借助高铁车次流量和卫星灯光数据,研究高铁发展对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铁对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总体上呈U型,但其对不同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高铁的积极作用更偏向于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占优势的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条件,即那些距离大城市越近、区位优势越明显的中小城市,高铁发展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明显。最后,本文从加强高铁网络建设、加强区域合作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高铁 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 灯光数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邹游 赵倩 周婕
采用年度社会经济数据和SPSS软件的降维分析方法,改进引力模型中的"城市质量指数"与"时空间距离"。应用该模型,对"高铁时代"来临前后的武汉城市圈内部空间经济联系强度进行度量和对比,并使用GIS对域内各城市间经济联系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最后,引入交通流量位置大数据对模型结果进行验证。对"高铁时代"来临前后的区域联系及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并基于此对城市圈发展规划提供可行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锦顺
高铁大规模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时间与空间上的收缩,提高了劳动力等经济要素的流通速度,对刺激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选择全国范围的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引入随旅行时间和票价增大而降低的可达性指数,从实证上研究了高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对城市GDP和人口增长有正影响,高铁发展引起沿线周边地区投资增加。对于融入高铁网的城市,由于存在回流效应,高铁收缩了空间和时间,推进了城市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了经济增长。对于周边城市也能够利用高铁的扩散效应改善区位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高铁建设 区域经济 回流效应 扩散效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雪峰 乔晓丽
自"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规划出炉,我国进入高铁经济时代。作为具有时空压缩效应的新型交通工具,高铁不仅丰富了国民出行方式的选择,还能促进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的升级,加速生产要素和信息流动,影响微观企业行为,从而对经济格局和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归纳总结高铁开通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和微观企业两个方面,并对每一方面下高铁开通对经济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