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2)
- 2023(508)
- 2022(494)
- 2021(484)
- 2020(431)
- 2019(808)
- 2018(764)
- 2017(1396)
- 2016(758)
- 2015(809)
- 2014(742)
- 2013(680)
- 2012(621)
- 2011(564)
- 2010(532)
- 2009(507)
- 2008(476)
- 2007(401)
- 2006(309)
- 2005(268)
- 学科
- 管理(2908)
- 企(2837)
- 企业(2837)
- 业(2831)
- 济(1611)
- 经济(1604)
- 人事(1304)
- 人事管理(1304)
- 学(1094)
- 财(1068)
- 领导(1027)
- 务(1009)
- 财务(1009)
- 财务管理(1009)
- 企业财务(984)
- 方法(814)
- 理论(754)
- 数学(664)
- 害(657)
- 播(656)
- 数学方法(652)
- 虫(561)
- 业经(497)
- 传播(496)
- 技术(495)
- 虫害(481)
- 及其(477)
- 防(467)
- 划(446)
- 防治(443)
- 机构
- 学院(10498)
- 大学(10424)
- 研究(3943)
- 农(3877)
- 管理(3275)
- 科学(3272)
- 农业(3254)
- 理学(2969)
- 理学院(2926)
- 管理学(2852)
- 管理学院(2843)
- 业大(2759)
- 所(2601)
- 中国(2594)
- 济(2539)
- 经济(2472)
- 研究所(2455)
- 京(2185)
- 农业大学(2098)
- 室(1999)
- 业(1965)
- 实验(1908)
- 实验室(1856)
- 省(1755)
- 重点(1741)
- 技术(1713)
- 中心(1677)
- 江(1625)
- 科学院(1504)
- 财(1451)
共检索到13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耀辉 王凯璇 孙鹏
本文以流感为例考察了高铁对病毒传播的影响。流感每年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作为一种新型出行方式,高铁可能会对既有的流感传播模式带来两方面的冲击:一方面,高铁缩短了旅行时间,减少了人们暴露在人员密集的车厢的时间,这会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另一方面,高铁会刺激出行量的增加,从而增加人们的接触率,这会提高感染病毒的风险。本文利用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数据库中的省级月度面板数据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对流感发病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每增加一个高铁站点,流感发病率会增加0.032个单位。机制分析表明,高铁推动了全社会人员流动的增加,从而加快了病毒传播速度。同时,高铁对流感的影响还因为人口年龄结构、医疗资源和路网密度的差异而产生异质性。成本-收益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流感高峰月份关闭高铁系统是不经济的,本文的结论为在重大疫情防控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公共政策提供了经验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淑勤 李新辉 石存斌 赖子尼 潘厚军 李凯彬
采用PCR方法,追踪养殖鳜的亲鱼、子代、饵料鱼及与鳜养殖环境相关的水体生物和非生物因子中鳜鱼病毒的存在状况,并探讨鳜鱼病毒的传播途径。本研究中,鳜鱼塘水体中采集的除鳜以外的其他生物、底泥及水样的核酸抽提样本PCR扩增病毒结果呈阴性;感染病毒的亲鱼,其性腺中可检测出病毒,其子代组织病毒检测亦呈阳性。研究获得病毒可以在鳜体内呈潜伏状态存在和病毒可以垂直传播的一些证据。
关键词:
鳜鱼病毒 聚合酶链式反应 传播途径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赖坤龙 王海峰 徐钟天 崔娜
稻飞虱是水稻主要害虫,能够传播多种水稻病毒,严重威胁亚洲水稻生产.稻飞虱主要包括灰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灰飞虱传播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水稻条纹病毒,褐飞虱传播水稻齿叶矮缩病毒和水稻草矮病毒,白背飞虱传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本文介绍了3种稻飞虱的基本特性及5种水稻病毒的基因功能和致病特征,详细阐述了稻飞虱与水稻病毒的互作机制,总结了病毒在稻飞虱体内的传播路线及传播障碍,为综合防控稻飞虱传播的水稻病毒病提供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尊练 吴云锋 史联联 阎玉让 严小良 郭建伟
2004-12~2005-01,从陕西省线辣椒主产区随机采集3个线辣椒品种的28份种子样品,经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和RT-PCR法检测发现,28份种子样品中,与烟草花叶病毒(TM V)抗血清呈阳性反应者占14.29%,呈弱阳性或可疑反应者占42.86%;与黄瓜花叶病毒(CM V)抗血清呈阳性反应者占7.14%,呈弱阳性或可疑反应者占46.43%;仅有1份种子(占3.57%)与马铃薯Y病毒(PVY)抗血清出现弱阳性或可疑反应,其余均为阴性反应。线辣椒苗期生长观察试验表明,只有对TM V表现强阳性反应的3份种子样品,在出苗后40 d出现轻型花叶症状,其他对TM V,CM V和PVY表现弱...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邓灯 刘萍 孔杰
20 0 3年 8月对卤虫进行投喂 (浸泡 )感染 ,并进行中国明对虾投喂实验。各组对虾阳性感染率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结果表明 ,卤虫可以携带有活性的WSSV病毒粒子 ,并可通过摄食导致对虾间接地携带病毒 ,但病毒感染能力有限。卤虫病理切片观察结果显示 ,攻毒后卤虫细胞核没有显著深染及核肿大现象 ,但无论是横切还是纵切均显示有上皮脱落、部分组织结构松散、细胞结构不完整现象。本试验确定卤虫成体可以携带WSSV并通过投喂感染对虾 ,使其潜在携带病毒 ,仔虾阶段投喂成体卤虫应经过严格检疫 ,制作含有经过检疫卤虫的微囊饵料作为卤虫及其他鲜活饵料的替代品或许是有效的防病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栋 白瑞瑞
文章提出了一个新型病毒传播仿真组合模型SISR-HHO有效模拟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传播过程,帮助公众研判疫情发展趋势。其中,SISR模型是SEIR模型的改进模型,它具有更好的灵活性,但参数也更多,这些参数一旦设置不当,SISR模型的仿真效果将大打折扣。为此,使用改进的哈里斯鹰优化算法对SISR模型的参数进行寻优。最后,通过实验对比了SISR-HHO模型与其他几种常用模型对COVID-19传播过程的仿真效果,结果显示建立的模型具有更好的仿真精度,更适合模拟COVID-19的传播过程。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勋 倪顺江 申世飞
基本再生数是传染病动力学中反映传染病传播潜力最重要的参数,对基本再生数的估算是传染病传播风险评估工作的核心内容。该文针对2013年末发生于西非的埃博拉疫情的风险评估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最小二乘法作为疫情参数拟合方法,并对该次埃博拉疫情中3个重灾区国家(几内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境内的早期疫情数据进行了拟合,估算出了疫情的基本再生数,拟合结果与实际数据吻合得较好;通过分析几内亚境内疫情的早期数据,改进前人研究中所采用的基于均匀混合假设的易感者S(susceptible)、携带者E(exposed)、传染者I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陶桂洪 宋贽 惠淑荣 张阚
虫媒病毒是指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叮咬敏感的脊椎动物而传播疾病的病毒。寨卡病毒(Zika virus)是一种新发的虫媒病毒,伊蚊是其主要的传播媒介。为研究虫媒病毒的流行规律和发展趋势,建立了虫媒病毒传播模型。为更符合实际情况,模型中的传染率系数选用随时间变化的非线性函数,并利用差分方程模拟病毒的传播规律,采用非线性拟合、最小二乘法等数学方法求出最优参数值。结合新加坡卫生部(MOH)发布的2016年8月28日到9月26日的寨卡病毒累计病例数据为例,说明模型应用,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给出仿真图。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小敏 何孔旺 张文文 王东田 周忠涛 张雪寒 周俊明 汪伟 倪艳秀 温立斌
为了克隆猪输血传播病毒2型(TTV2)ORF1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猪TTV2 ORF1蛋白,并对其表达条件进行优化。利用普通PCR从猪TTV2阳性样本中扩增出TTV2 ORF1基因,利用分子克隆的方法将猪TTV2 ORF1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coldI上,构建表达载体pcold-ORF1,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带有6个组氨酸标签的ORF1融合蛋白。并对影响重组蛋白表达的3个因素,即诱导时间、诱导温度和IPTG浓度进行优化,确定了pcold-ORF1重组蛋白表达的最佳表达条件。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在BL21中高效表达,以包涵体形式表达...
关键词:
猪输血传播病毒2型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雪平 濮祖芹 方中达
对黄瓜花叶病毒(CMV)土壤非介体传播的试验结果表明,土壤非介体传播是CMV传播的新途径,不同作物间的传播效率有差异,一般CMV传入根部后多数地上部不表现症状,但根系生长明显受到影响。文章还分析了CMV能够以土壤非介体方式传播的原因。
关键词:
黄瓜花叶病毒 土壤非介体传播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段彦丽 曲良建 王玉珠 张永安 陶万强 关玲 杨忠岐
用不同浓度的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亚致死剂量感染美国白蛾4龄和5龄幼虫,并分别收集不同处理的残余带毒试虫进行室内传代饲养。结果表明:病毒对寄主昆虫不仅具有直接致死作用,而且对蛹重和雌虫产卵量均有明显影响,尤其是对亲代、子一代和子二代寄主昆虫。对病毒传播途径的研究证实HcNPV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到寄主种群中。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正跃 张青文
本实验研究田间烟盲蝽的种群数量动态。表明:田间烟盲蝽数量存在年度间差异,单株虫口密度与烟草丛枝症病发生率呈正相关。不同龄期烟盲蝽传毒测定结果表明,在1~12h内,烟盲蝽取食时间增加其传毒率增强,在相同时间内若虫的传毒率高于成虫,4龄若虫传毒能力最强,获毒6h就可使80 %的烟株发病;3龄若虫传毒能力强于2龄和5龄,1龄若虫传毒能力最弱。烟盲蝽为非持久性传毒,其带毒时间为5~8d ,3龄若虫带毒持续时间最长。以上结果说明,虽然烟盲蝽在田间发生的数量比较低,但它的传毒能力强,因此对于烟盲蝽的防治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
烟盲蝽 烟草丛枝病 传毒 田间种群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明 徐云 刘启富 杨大权 潘绍辉 李国永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8类不同有效成分农药对烟草病毒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8类参试药剂中除18%抑毒星和0.5%抗毒丰在烤烟生长前期对病毒病的预防有微弱效果外,其他参试药剂对烟草病毒病均未表现出预防效果,烤烟在有病原存在的情况下,施药预防与不施药预防几乎没有区别.
关键词:
烟草 病毒病 自然传播能力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永雪
根据计算机病毒传播的生物学特征和用户行为特征,建立了一类基于SEIR传播模式的计算机病毒传播模型.对系统平衡点进行稳定性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病毒防护措施的实施是控制计算机病毒传播的关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宋振荣
以长缟(Pseudocaranxdentex)孵化仔鱼为材料,通过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NecrosisVirus,NNV)浸浴感染实验,明确病毒浓度越高,供试鱼被病毒感染的时间越早,病毒检出率越高;运用细胞组织病理学和酶联免疫(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assays,ELISA)的原理和方法,了解了神经坏死病毒的侵入、感染和在神经组织中的扩散方式;利用ELISA技术,结合电子显微镜对NNV感染细胞进行超显微观察,确认育苗水环境中神经坏死病毒可水平感染供试鱼皮肤上皮的基底细胞;病毒感染细胞发生细胞质内质网膨胀、细胞核变性、细胞小器官数减少等病理变化;病毒感染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