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35)
- 2023(17648)
- 2022(15307)
- 2021(14078)
- 2020(11940)
- 2019(27060)
- 2018(26502)
- 2017(51350)
- 2016(27794)
- 2015(30893)
- 2014(30549)
- 2013(30177)
- 2012(27468)
- 2011(24660)
- 2010(24279)
- 2009(21967)
- 2008(21224)
- 2007(18198)
- 2006(15726)
- 2005(13202)
- 学科
- 济(114305)
- 经济(114180)
- 管理(79161)
- 业(75357)
- 企(62472)
- 企业(62472)
- 方法(55835)
- 数学(49267)
- 数学方法(48682)
- 农(29516)
- 中国(29303)
- 财(28137)
- 业经(25206)
- 学(24587)
- 地方(23914)
- 贸(23641)
- 贸易(23634)
- 易(22977)
- 农业(19783)
- 技术(18974)
- 制(17792)
- 务(17716)
- 财务(17645)
- 财务管理(17603)
- 理论(17596)
- 环境(17390)
- 和(16669)
- 企业财务(16611)
- 产业(15454)
- 划(15084)
- 机构
- 大学(392887)
- 学院(390972)
- 管理(157172)
- 济(156409)
- 经济(153221)
- 理学(138235)
- 理学院(136742)
- 管理学(134230)
- 管理学院(133546)
- 研究(128254)
- 中国(92009)
- 京(82287)
- 科学(82237)
- 财(68099)
- 农(67447)
- 业大(63289)
- 所(63217)
- 中心(58454)
- 研究所(58398)
- 财经(56407)
- 江(54759)
- 农业(53518)
- 经(51613)
- 北京(50505)
- 范(49866)
- 师范(49251)
- 经济学(47785)
- 院(47049)
- 州(44508)
- 经济学院(43585)
- 基金
- 项目(282728)
- 科学(222334)
- 基金(206896)
- 研究(198989)
- 家(182718)
- 国家(181289)
- 科学基金(156070)
- 社会(127026)
- 社会科(120705)
- 社会科学(120675)
- 基金项目(110530)
- 省(110040)
- 自然(104244)
- 自然科(101908)
- 自然科学(101879)
- 自然科学基金(100053)
- 划(93228)
- 教育(91090)
- 资助(85151)
- 编号(78913)
- 重点(63390)
- 部(61688)
- 成果(61226)
- 发(59969)
- 创(58993)
- 创新(55104)
- 科研(54727)
- 课题(53697)
- 国家社会(52954)
- 教育部(52731)
- 期刊
- 济(157497)
- 经济(157497)
- 研究(106932)
- 学报(67618)
- 中国(65540)
- 科学(59909)
- 农(59532)
- 管理(54989)
- 大学(50669)
- 财(50409)
- 学学(48239)
- 农业(41058)
- 教育(36215)
- 技术(32938)
- 融(28203)
- 金融(28203)
- 财经(26846)
- 业经(26820)
- 经济研究(26047)
- 经(23017)
- 问题(22661)
- 业(21376)
- 科技(20137)
- 版(18939)
- 图书(18902)
- 技术经济(18622)
- 统计(18205)
- 业大(17737)
- 商业(17720)
- 理论(17647)
共检索到5425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韦功鼎 李雪梅
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25个城市为研究分析样本,利用2009-2016年的社会经济数据,基于知识可达性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建立包含知识溢出的空间滞后固定效应模型,对长三角高速铁路网络下知识溢出对第三产业集聚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知识溢出效应更依赖于高速铁路网络的广义距离,长三角高速铁路网络对区域第三产业集聚产生了空间效应,起到了显著正向促进作用;(2)在2009-2016年期间,长三角高速铁路网络影响下知识溢出对第三产业集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长三角城市群内,本地知识溢出效应要强于外地区的知识溢出效应,地区内与地区外的知识溢出对本地第三产业集聚的影响效应取决于地区间的知识差距,本地知识存量对该地区的第三产业集聚以及对邻近地区的影响效应是重要而显著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方大春 孙明月
高速铁路建成是否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需要从实证角度验证。文章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运用2006-2013年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分析高速铁路建设对长三角城市群人均GDP增长率和城乡差距的影响。单变量分析结果为:高速铁路建成后,对人均GDP增长率有显著性提高,可能对城乡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双重差分计量模型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单变量分析结果:在当前中国经济整体进入新常态背景下,从短期来看,高速铁路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高速铁路建成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高铁城市城乡差距。基于部分控制变量在统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鱼鸿杰
基于长三角地区2000至2010年第三产业相关数据,本文运用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探讨,认为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在总体上存在显著正全域空间自相关性。局域自相关分析揭示了该地区空间分布的异质性,特别是沪宁一线体现出显著高值空间集聚特征,苏北地区存在显著低值集聚特征,浙江大部分地区具有空间分散特征且不显著。
关键词:
长三角 第三产业 空间结构 集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丹 张京祥
交通网络体系对城市群空间结构的优化有重要作用,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空间结构也将发生深远的变化。引入可达性的概念,以现状2010年与规划2020年的长三角综合交通设施网络为基础,选取长三角各城市之间加权平均最短旅行时间为度量指标,分析了高速铁路系统的发展对长三角区域空间格局未来演化的影响,揭示了高速铁路将全面提升长三角区域可达性水平,大大缩短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通过都市圈、经济轴带的形成与发展,促进区域均衡化空间结构的形成。另一方面,虽然高速铁路将推动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形成,但对城市可达性水平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城市在新的高铁格局下应探析符合自身特...
关键词:
长三角 高速铁路 可达性 空间格局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叶静怡 林佳 姜蕴璐
知识溢出是城市群的重要辐射功能。本文基于2001-2012年长三角城市群数据考察知识溢出、城市间距离对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地理和经济距离邻近性越高,高校知识溢出对城市创新正向效应越大;领先城市创新主要依靠自身的研发,并受到其他城市高校知识溢出的影响;落后城市创新同样受到其他城市高校知识溢出的影响,但自身研发的影响不显著。突破行政限制、依地理和经济邻近性进行规划,引导创新资源向领先城市集聚,将可能提高城市群的辐射作用和创新效率。
关键词:
知识溢出 距离 创新 城市群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任以胜 陆林 朱道才
文章基于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城市2000-2015年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引入距离衰减的全区域产出变量,建立空间计量模型,研究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关联性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符合距离衰减规律。长三角城市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热点"和"冷点"地区,落在扩散效应区和低速增长区的城市已经形成空间俱乐部趋同。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存在空间异质性,原有核心区16个城市主要分布在HH象限,新加入的10个城市主要分布在LL象限,"高高"、"低低"的城市总体分布格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倩倩 董会忠 曾文霞
本文基于2008-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数据样本,运用区位熵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长三角城市群物流产业集聚与扩散趋势并存,区域物流一体化布局尚未实现,物流产业发展水平较高,城市集聚现象明显;人均GDP、社会消费水平、人力资本、政府宏观调控从高到低依次对长三角城市群物流产业集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环境规制和基础设施建设对长三角城市群物流产业集聚具有显著的负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孟卫军 张雪莱 邢青松
论文系统测算研究了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变化趋势,并实证分析了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东部城市产业协同集聚程度相对较高,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明显;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正向促进作用,且存在行业异质性,金融服务业、科研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能明显促进城市绿色经济发展;现阶段产业协同集聚主要通过绿色技术进步来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依赖绿色技术效率来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不明显。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孟卫军 张雪莱 邢青松
论文系统测算研究了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变化趋势,并实证分析了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东部城市产业协同集聚程度相对较高,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明显;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正向促进作用,且存在行业异质性,金融服务业、科研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能明显促进城市绿色经济发展;现阶段产业协同集聚主要通过绿色技术进步来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依赖绿色技术效率来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不明显。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丹 于渤
基于2010~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面板门限模型与非线性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规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倒"N"型的非线性影响,呈现出阶段化特征;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倒"N"型影响中存在0.282与1.493两个临界值;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中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经济发展领先的城市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正向促进作用要远高于追赶型城市。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博雅
城市群是支撑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合理稳定的空间结构是提高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方面。本文测算了2003—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以及泛长三角经济区空间联系的变化,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了城市群多中心结构对经济区的溢出效应。在城市规模较小时,单中心结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较明显,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多中心的空间结构更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未来应促进要素向城市群内多中心分散化集聚,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强化区域联系与合作,打破行政壁垒,加强区域管理和规划,创造更多便于城市群空间溢出的通道。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空间结构 空间溢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韬
基于长三角城市群16个城市2001-2012年产业变迁的相关数据,通过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空间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具有空间价值链布局的特征,选取空间计量模型分析较为合适。利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对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溢出因素的空间交互效应进行验证,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空间效应进行分解,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溢出效应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周边城市的产业发展水平对带动城市自身产业升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各自变量的空间交互效应也较为显著,可认为是技术溢出、产业转接、基础设施共享等共同推动的结果,不同阈值空间权重矩阵下SDM模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丽娜 朱舜 李洁
核心城市极化与扩散效应的发挥是推动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关键机制。在要素集聚与扩散基础上形成创新集聚与溢出、城市间经济联系空间相互作用形成,引致城市间实现增长传递,是城市群系统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长三角城市群主要核心城市经济规模集中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对城市经济增长贡献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新集聚与创新溢出、空间效应都对城市群协同发展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政策导向应从强化城市间创新关联效应的政策激励、建立推进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协调机构等方面着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石岿然 李匡义 孙溢
自“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大量文献开始聚焦对长三角区域的贸易结构和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但鲜有文献涉及对贸易韧性的研究。本文选取长三角26个城市2010~202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长三角城市群金融集聚对贸易韧性的影响。其中城市贸易韧性水平通过贸易量指标计算得到,城市金融集聚水平通过熵值法测度得到。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金融集聚不仅直接赋能贸易韧性,而且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贸易韧性的提升。进一步分析表明,该赋能作用存在异质性和非线性的特征。在城镇化水平更高以及金融集聚效率更强的城市,赋能作用更为显著。此外,随着产业结构水平的提高,长三角城市群金融集聚对贸易韧性的赋能作用存在边际效用递减的非线性特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兆峰 邱梦真
客观审视区域一体化对旅游产业效率的作用,对推进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显著。采用熵值法与线性加权法、超效率SBM模型,依次测度2008~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效率,并借助空间杜宾模型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区域一体化水平指数从2008年的0.304增长到2020年的0.490,整体呈现稳健上升趋向;空间上呈“东南高、西北低”态势,且具有显著的“高—高”“低—低”簇状集聚演化特征。(2)旅游产业效率值呈现小幅度波动下降态势,谷值出现在2020年;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中部高—南北两翼低”的格局,高效率城市数量逐渐增加并向东南方向拓展。(3)区域一体化水平对旅游产业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作用;政府调控、城镇化水平、信息化水平、交通便利程度、对外开放程度、科技发展水平对本地旅游产业效率均具有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城镇化水平、信息化水平对邻地旅游产业效率具有正向溢出效应,政府调控、交通便利程度则表现出负向溢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