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86)
- 2023(7479)
- 2022(6238)
- 2021(5820)
- 2020(4751)
- 2019(10765)
- 2018(10872)
- 2017(20897)
- 2016(11075)
- 2015(12314)
- 2014(11705)
- 2013(11162)
- 2012(9388)
- 2011(8554)
- 2010(8812)
- 2009(8269)
- 2008(7644)
- 2007(6527)
- 2006(5618)
- 2005(4867)
- 学科
- 济(44999)
- 经济(44959)
- 管理(29301)
- 业(25375)
- 企(21454)
- 企业(21454)
- 方法(21434)
- 数学(19411)
- 数学方法(18883)
- 中国(14053)
- 农(10259)
- 地方(9456)
- 业经(9055)
- 理论(8850)
- 贸(8580)
- 贸易(8576)
- 易(8312)
- 财(7773)
- 学(7454)
- 城市(6729)
- 环境(6722)
- 制(6699)
- 农业(6553)
- 和(6065)
- 划(5804)
- 技术(5804)
- 教学(5761)
- 发(5601)
- 银(5328)
- 银行(5324)
- 机构
- 学院(148741)
- 大学(145026)
- 管理(58392)
- 济(56786)
- 经济(55329)
- 理学(50966)
- 理学院(50420)
- 管理学(49120)
- 管理学院(48875)
- 研究(44937)
- 中国(33208)
- 京(30185)
- 科学(28402)
- 财(24218)
- 所(21177)
- 江(21072)
- 中心(20898)
- 业大(20509)
- 范(19806)
- 财经(19793)
- 师范(19621)
- 研究所(19329)
- 农(19241)
- 北京(18399)
- 经(17953)
- 州(17652)
- 技术(17121)
- 经济学(17074)
- 院(17045)
- 师范大学(15571)
- 基金
- 项目(103684)
- 科学(82461)
- 研究(75327)
- 基金(74761)
- 家(64747)
- 国家(64303)
- 科学基金(56685)
- 社会(47737)
- 社会科(45439)
- 社会科学(45426)
- 省(41520)
- 基金项目(39037)
- 自然(37481)
- 自然科(36737)
- 自然科学(36731)
- 自然科学基金(35988)
- 教育(35987)
- 划(34767)
- 编号(31631)
- 资助(31113)
- 成果(23841)
- 重点(23189)
- 发(22219)
- 课题(21856)
- 创(21842)
- 部(21534)
- 创新(20357)
- 科研(19605)
- 国家社会(19465)
- 大学(19231)
共检索到207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景云 李凯旋 王旋 郭思冶 范骁
中国高速铁路网络日益完善,城市群数量明显增多且辐射范围逐渐扩大,现有客流输送模式难以满足旅客出行需求,需研究在高速铁路成网条件下满足旅客跨城市群出行的客流输送模式。该文基于改进MNL(multinational logit)模型计算不同输送模式客流损失率,构建基于跨城市群出行选择的高速铁路网络化客流输送模式优化模型。针对模型中精准识别网络核心节点、客流中转换乘的问题,分别提出基于熵权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的网络节点测度算法、基于网络中心性的中转换乘模式选取算法。选取节点测度值在0.15以上的22座城市构成的网络代表全局路网,实例结果表明:基于跨城市群出行选择的高速铁路网络化客流输送模式客流直达率提高11.54%,列车开行数量减少90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丹 张京祥
交通网络体系对城市群空间结构的优化有重要作用,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空间结构也将发生深远的变化。引入可达性的概念,以现状2010年与规划2020年的长三角综合交通设施网络为基础,选取长三角各城市之间加权平均最短旅行时间为度量指标,分析了高速铁路系统的发展对长三角区域空间格局未来演化的影响,揭示了高速铁路将全面提升长三角区域可达性水平,大大缩短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通过都市圈、经济轴带的形成与发展,促进区域均衡化空间结构的形成。另一方面,虽然高速铁路将推动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形成,但对城市可达性水平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城市在新的高铁格局下应探析符合自身特...
关键词:
长三角 高速铁路 可达性 空间格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梅琳 黄柏石 敖荣军 高喆
基于城市间列车最短时间距离数据,使用最短时间距离模型、可达性系数和经济潜力等度量交通网络通达性的指标,分析了高速铁路建设对可达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速铁路快速崛起,时间压缩效益显著,可达性获得极大的提升;传统铁路、现状高速铁路和规划高速铁路情形下的可达性空间格局呈"核心—边缘"模式,高速铁路建设促进了相对区位较优越地区向周边地域的迅速扩张,壮大了城市的发展潜能;城市群的可达性格局受高速铁路网络发育水平的显著影响,高速铁路建设初期强化了区域可达性的分异,而随着路网的完善,区域可达性的差异逐渐弱化。科学地研究和呈现城市群高铁建设前后区域可达性格局与差异,对于有效实现区域间交通网络的科学对接及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映慧 初楠臣 郭晶鹏 姜博 朱亮
构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际O-D高铁运营频次矩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三大城市群高铁网络结构与特征,结果表明:高铁整体关联性京津冀紧密,长三角次之,珠三角松散;然而长三角内部高铁城市联系与高铁网络不均衡性最强;长三角东部比其西部高铁联系密切,珠三角北部强于群内其他区域,京津冀高铁流动频繁区集中在京津;省域内部高铁紧密性:江苏>浙江>广东>河北>安徽;城际视角,深圳—广州、上海—南京、上海—苏州、南京—苏州、上海—无锡属于点对点间高密度联系。三大城市群高铁网络均具有显著的"小世界"效应特征,京津冀与长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社会网络分析 运营频次 城市群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单德芳 祝甲山 贾元华
本文通过对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流量分配模型的研究,结合我国国情及京沪间的实际情况,对高速铁路客流量分配在理论上进行了探讨,初步研究了客流在高速铁路与民航之间进行分配的方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钱桂枫
为了实现高速铁路的有效供给,各国采用了不同的高速铁路实施商业模式。组织架构、所有权形式、清算办法、融资方式是高速铁路商业模式的核心问题。文章对境外高速铁路主要商业模式进行定义,结合案例分析其内涵和特点,并对高速铁路公私合作供给模式的风险分配、融资特点和适用条件进行重点分析,由此得出全球高速铁路商业模式的经验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商业模式 供给方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也容
我国铁路建设一直面临着融资渠道相对单一、铁路市场化水平不高、铁路运营效率偏低的问题。本文围绕高铁项目融资模式创新中公私部门的合作伙伴关系与PPP模式的一些具体形式展开讨论,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多种PPP操作形式的优缺点,提出适合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LBOT(租赁、建设、运营、转移)模式。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投融资 PPP模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也容
我国铁路建设一直面临着融资渠道相对单一、铁路市场化水平不高、铁路运营效率偏低的问题。本文围绕高铁项目融资模式创新中公私部门的合作伙伴关系与PPP模式的一些具体形式展开讨论,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多种PPP操作形式的优缺点,提出适合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LBOT(租赁、建设、运营、转移)模式。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投融资 PPP模式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叶陈云 罗会强
BOT是“Build-Operate-Transfer”三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中文意思是“建设一经营一移交”,其代表着一个完整的主要用于公共设施建设的项目融资模式。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中期,是全球项目融资发展的低潮时期。在这一阶段,虽然有大量的资本密集型项目,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在寻找资金,但是,世界性的经济衰退和第三世界债务危机所造成的影响还远未从人们心中消除,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韦功鼎 李雪梅
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25个城市为研究分析样本,利用2009-2016年的社会经济数据,基于知识可达性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建立包含知识溢出的空间滞后固定效应模型,对长三角高速铁路网络下知识溢出对第三产业集聚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知识溢出效应更依赖于高速铁路网络的广义距离,长三角高速铁路网络对区域第三产业集聚产生了空间效应,起到了显著正向促进作用;(2)在2009-2016年期间,长三角高速铁路网络影响下知识溢出对第三产业集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长三角城市群内,本地知识溢出效应要强于外地区的知识溢出效应,地区内与地区外的知识溢出对本地第三产业集聚的影响效应取决于地区间的知识差距,本地知识存量对该地区的第三产业集聚以及对邻近地区的影响效应是重要而显著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文新 刘欣欣 杨春志 吕国玮 侯雪
通过350余份调查问卷,利用社会统计分析方法,从游客旅游目的地、游客交通方式及其线路选择、旅游次数、旅游范围、旅游停留时间、客流量等方面,分析了高速铁路影响下南京市旅游客流现状及其变化。结果表明:高速铁路增加了游客出游时交通方式及其线路的选择,扩大了旅游范围,增加了游客旅游次数,减少了部分游客的旅游停留时间,并不必然带来旅游客流量的增加。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旅游客流 影响 南京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宗会明 黄言 胡佯佯
交通流作为城市间要素流的重要表征,已逐渐替代传统研究中的城市属性数据,被用于城市网络分析研究中。基于成渝城市群51个城市单元间的铁路、公路客流,从联系强度和节点等级两个角度分析成渝城市群城市网络特征。研究表明:(1)成渝城市群城市网络呈现"双核、一轴、两带"布局,成渝、成绵乐、渝万客运专线以及沿江高速公路沿线成为高层级网络集中分布地带。(2)城市网络极化现象显著,成都市市区与重庆主城区辐射能力过强,高等级网络过于集中,次级城市网络发育不足。(3)公路运输仍是成渝城市群城市联系的基础运输方式,覆盖率高,而高铁动车对城市网络等级的提升作用明显,强于公路交通与普通列车。此外,行政要素依旧会对城市网络产生影响。
关键词:
客运流 城市联系 城市网络 成渝城市群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方大春 孙明月
高速铁路建成是否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需要从实证角度验证。文章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运用2006-2013年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分析高速铁路建设对长三角城市群人均GDP增长率和城乡差距的影响。单变量分析结果为:高速铁路建成后,对人均GDP增长率有显著性提高,可能对城乡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双重差分计量模型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单变量分析结果:在当前中国经济整体进入新常态背景下,从短期来看,高速铁路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高速铁路建成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高铁城市城乡差距。基于部分控制变量在统计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邓涛涛 闫昱霖 王丹丹
以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城市常住人口指标衡量城市人口规模,并从人口增速与人口增量两方面探讨高速铁路对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高速铁路开通有助于城市人口增加,然而由于高速铁路开通时间较短,城市人口的增长并不明显;高速铁路对城市人口增量和增速的影响与该城市初始人口规模、是否在五大城市群内、城市产业结构密切相关;高速铁路开通后,大城市的人口增加数量明显大于中小型城市,高速铁路大规模建设将进一步导致人口分布的极化发展;高速铁路的开通有利于五大国家级城市群人口的集聚,第三产业占比高的城市人口增加更多,但对这些城市的人口增长率并没有表现出较显著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高速铁路与城市规模扩张——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
“小业主大咨询”模式下建设项目业主驻勤人员激励监督机制研究——以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项目为背景
中国典型城市群空间范围的动态识别与空间扩展模式探讨——以长三角城市群、武汉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为例
高速铁路影响下的城市可达性测度及其空间格局模拟分析——以哈大高铁为例
基于重力模型的京沪高速铁路站点城市辐射区域研究
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城市群融资模式的思考
新型城镇化战略下我国城市群融资模式选择
开放大学“跨区域网络条件下的个性化教学模式”研究
建设项目劳务供求三方合作模式的分析及对策——以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项目架子队组织模式为例
基于用户生成内容的成渝城市群旅游客流网络结构演化及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