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79)
- 2023(17546)
- 2022(14502)
- 2021(13254)
- 2020(11018)
- 2019(25197)
- 2018(24820)
- 2017(47788)
- 2016(25130)
- 2015(27981)
- 2014(27733)
- 2013(27382)
- 2012(25253)
- 2011(22615)
- 2010(22838)
- 2009(20942)
- 2008(20892)
- 2007(18824)
- 2006(16606)
- 2005(14841)
- 学科
- 济(119448)
- 经济(119338)
- 业(97947)
- 管理(88236)
- 企(87841)
- 企业(87841)
- 方法(51447)
- 数学(41659)
- 数学方法(41254)
- 业经(35187)
- 农(33924)
- 财(33428)
- 中国(32243)
- 地方(27175)
- 农业(24006)
- 务(23704)
- 技术(23691)
- 财务(23650)
- 财务管理(23611)
- 企业财务(22419)
- 制(21674)
- 理论(20762)
- 和(19716)
- 贸(19336)
- 贸易(19319)
- 易(18664)
- 策(18499)
- 划(18103)
- 银(17487)
- 银行(17476)
- 机构
- 学院(358486)
- 大学(352689)
- 济(154699)
- 经济(151838)
- 管理(147530)
- 理学(126262)
- 理学院(125062)
- 管理学(123359)
- 管理学院(122664)
- 研究(111761)
- 中国(89204)
- 京(73462)
- 财(72707)
- 科学(62964)
- 财经(57228)
- 江(55633)
- 中心(53308)
- 所(52953)
- 农(52441)
- 经(52029)
- 业大(47165)
- 经济学(47106)
- 研究所(47087)
- 北京(46101)
- 范(44441)
- 州(44389)
- 师范(44044)
- 经济学院(42502)
- 财经大学(42307)
- 院(41037)
- 基金
- 项目(232941)
- 科学(187506)
- 研究(176937)
- 基金(170003)
- 家(144523)
- 国家(143179)
- 科学基金(127225)
- 社会(115654)
- 社会科(109854)
- 社会科学(109833)
- 省(92893)
- 基金项目(89621)
- 教育(81983)
- 自然(79542)
- 自然科(77803)
- 自然科学(77790)
- 自然科学基金(76484)
- 划(75998)
- 编号(71629)
- 资助(68645)
- 成果(56754)
- 发(54026)
- 创(53629)
- 部(52056)
- 重点(51731)
- 课题(49588)
- 创新(49263)
- 国家社会(47899)
- 教育部(45901)
- 人文(45600)
- 期刊
- 济(176429)
- 经济(176429)
- 研究(106697)
- 中国(74544)
- 管理(61788)
- 财(59657)
- 农(48690)
- 科学(45251)
- 学报(43942)
- 教育(40885)
- 技术(37196)
- 大学(36106)
- 融(35774)
- 金融(35774)
- 学学(33612)
- 农业(33566)
- 业经(31252)
- 财经(29272)
- 经济研究(27337)
- 经(25293)
- 问题(22834)
- 技术经济(20843)
- 业(20234)
- 商业(18029)
- 统计(17429)
- 贸(17404)
- 现代(17329)
- 策(17163)
- 科技(16627)
- 图书(16376)
共检索到5483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郭进 白俊红
本文基于知识溢出视角和Face-to-Face理论,指出高速铁路建设构成了信息和技术跨区域流通、扩散和再创新的高速通道,为企业在更大范围内搜索面对面交流对象以发掘更多有用的异质性知识提供了途径。进一步地,本文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引入断点回归模型和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高速铁路建设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效应和经济后果。本文指出高速铁路建设增强了企业间的技术外部性,不仅显著地提升了企业的专利产出水平,而且还显著地提升了专利产出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贡献,且在带宽敏感性和间断点安慰剂检验中依然稳健。但高速铁路的这一效应存在企业异质性差异,表现为对大企业创新发展的带动作用更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薇
在"互联网+"背景下,零售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产业。本文首先从宏观上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零售业发展情况,并进一步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的方法就我国互联网发展对零售业创新发展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零售业增长势头总体良好,商品零售表现突出,其他零售平稳增长,受互联网发展对零售业的助推作用,我国网上零售业增长势头迅猛,占社会消费品零售的比重不断攀升,零售业整体运行效益取得显著成效;第二,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仍是影响我国零售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但互联网的发展对我国零售业的创新发展作用已不容忽视;第三,互联网的发展与零售业创新发展之间只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也就是说,互联网的发展是促进零售业创新发展的原因,而零售业的创新发展并非引发互联网发展的原因。
关键词:
互联网+ 零售业 创新发展 协整检验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芳
利用2007—2015年278个城市数据,通过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高速铁路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速铁路通过加快人才流动过程中的知识溢出,从而促进城市创新发展,并且这一作用呈现出城市之间的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高速铁路对城市创新活动的影响并未因通讯技术的发展而减弱,高速铁路通过增强创新参与者及创新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高铁通车地区的创新活动,并且也对高铁邻近地区的创新活动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知识溢出 城市创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付鑫 张威 李俊 邵宇佳
文章以2007—2019年中国服务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2016年起实施的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所具有的"准自然实验(Quasi-Natural Experiment)"性质,使用双重差分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实证检验了中国服务开放对服务企业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中国服务开放影响服务企业效率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服务开放显著提高了服务企业效率,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的服务企业效率提升约14.8%;中国服务开放对于外资及非国有服务企业、新兴服务企业、东中部地区服务企业效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此外,研究发现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是中国服务开放促进服务企业效率提升的重要作用机制。文章不仅系统评估了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设的政策效果,而且为促进我国服务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颖帅
本文基于2013-2021年流通业上市公司数据,讨论数字经济发展对流通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促进流通企业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具有直接效应。此外,数字经济发展还可以通过创新协同和技术吸收对流通企业技术创新产生间接影响。据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打造创新平台发挥创新协同效应,促进流通企业技术创新;二是基于数字经济推动流通企业组织变革,加速资源优化配置与流程再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曹春方 夏常源 钱先航
本文研究地区间信任对企业集团异地发展的影响,并区分其影响机制。基于企业边界理论,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指出地区间信任能够降低异地市场交易成本和集团组织成本,二者对集团异地发展有相反效应,集团异地发展程度取决于两类成本降低的程度。基于2008~2013年手动整理的上市公司母、子公司地理数据和CESS调查的地区间信任数据,本文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母公司所在地与异地信任程度越高,集团在该地建立异地子公司的数量越多。这意味着地区间信任更多降低了集团组织成本,促进了集团异地发展。该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之后仍然稳健。(2)进一步研究显示,地区间信任对异地子公司的作用在市场进入难度更小的地区间更强,并且主要存在于民营集团中。(3)从经济后果来看,地区间信任降低集团组织成本还体现在减少异地子公司管理费用并提高异地子公司绩效上。基于单一国家数据,本文将地区间信任这一重要的非正式制度视角纳入集团异地发展的分析框架,从视角和影响机制上拓展了企业集团发展的相关研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海燕
针对当前高校产教对接中存在的问题,以CZ大学为例就地方高校与企业合作创新发展展开实证分析,探索设计一个由"政府引导,行业组织催化,企业与高校双向对接服务"的校企合作创新发展的共同体,提出基于校企合作创新发展的产教相互服务应用的建议。通过政府调控,最终促成校企合作共同体下产教双方自组织服务对方,营造出适宜合作萌芽和生长的良性生态环境。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校企合作 产教对接 创新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浩 洪琼
在当今低碳、绿色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下,企业的绿色创新已成为应对企业环境污染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以淮安市6家快递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快递类物流企业绿色创新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进行研究,建立了多元回归分析模型,探讨了影响快递企业绿色创新的具体因素,并从政府、快递企业和消费者三个层面提出了促进快递物流企业绿色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快递企业 绿色创新 发展对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芳
知识和创新溢出存在空间壁垒,高速铁路能打破区域空间阻隔,缩小时空距离,促进以知识和创新为显著特征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构建2006-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从区域层面和细分产业层面研究高速铁路建设对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高速铁路建设与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增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对东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影响不够显著,但对中西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起显著促进作用。这表明,高速铁路修建改善了区域投资环境,打破了区域阻隔,有助于增进知识溢出效应、加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姚建华 朱卫平
自熊彼特创立企业家创新理论以来,一代代学者相继对企业家创新进行了大量有益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到21世纪的今天,对企业家创新的研究更加深入与系统,涉及到了企业家的学习与创新、创业机会的识别与创新、企业家创新网络、企业家创新动机、企业家创新的影响因素和企业家创新的功能等各个方面,本文对西方近期有关企业家创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做了简要的评述。
关键词:
企业家 创新理论 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垚 年猛
高速铁路开启了铁路的"第二个时代",正带来前所未有的时间与空间上的收缩,形成"收缩的大陆",提高了劳动力等经济要素的流通速度。然而,高铁对空间经济的影响仍存在广泛的争论。本文通过使用2006-2010年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采用DID(difference in difference)估计方法,来实证检验高速铁路的开通是否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显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中国经济整体进入放缓通道的背景下,从短期来看,高速铁路并没有起到引领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区域经济 DID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梁圣蓉 王文娟
本文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新发展格局下数字营商环境对消费升级的影响。首先分析数字营商环境对消费升级的影响机理,其次构建数字营商的测评指标体系,测算长江经济带各区域数字营商环境的值,最后采用系统广义矩(sys-GMM)方法进行回归估计,分析数字营商环境对消费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居民消费存在“棘轮效应”,数字营商环境提高了居民消费水平,可支配收入是促进消费的最关键因素,通货膨胀抑制消费,新发展格局中的国内循环显著促进了消费,但国际循环抑制了消费增长,说明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和完善国内市场促进内需是我国未来的重点。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加快推进新发展格局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海 郭冠宇 尹俊雅
为厘清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实现路径,本文利用2011—2020年沪深A股工业行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可以“赋能”企业绿色创新发展,实现绿色创新“增量提质”。机制分析表明,在创新资源维度,数字化转型在集聚研发资源、促增环保投入的同时,还能够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改善其融资能力,从而驱动企业绿色创新发展;在经营状况维度,数字化转型不仅会通过增加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来改善企业经营绩效,还能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来优化企业生产效率,进而激发企业绿色创新潜能。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的“赋能”作用在国有企业、清洁型企业以及位于绿色创新分布高端的企业中更为明显。以上结论有助于理解数字化转型的环境绩效,并为如何引领企业实现绿色创新发展提供经验证据。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绿色创新 创新质量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朱太辉 马晓
开放金融是一种平台化的金融发展模式,金融机构通过与金融科技企业、数字科技企业以及商业生态系统的市场主体等共享数据、算法、交易、流程和业务功能,创造新的金融服务价值,打造新的金融服务能力。在开放金融的发展过程中,金融科技企业和数字科技企业的角色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未来,金融科技企业和数字科技企业的创新发展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开放金融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申杰 昌忠泽
通过匹配2011-2020年城市层面产业协同集聚指数与深交所中小板、创业板企业数据,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对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可以显著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且这种影响在低供应商集中度企业、高数字化水平城市和高端生产性服务行业表现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产业协同集聚可以通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和减小企业经营风险,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