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02)
- 2023(17877)
- 2022(15061)
- 2021(13735)
- 2020(11440)
- 2019(25486)
- 2018(24848)
- 2017(47557)
- 2016(25336)
- 2015(27597)
- 2014(27278)
- 2013(26743)
- 2012(24606)
- 2011(22323)
- 2010(22086)
- 2009(19998)
- 2008(19122)
- 2007(16365)
- 2006(14241)
- 2005(12690)
- 学科
- 济(120970)
- 经济(120865)
- 管理(69372)
- 业(66286)
- 企(52284)
- 企业(52284)
- 方法(47027)
- 数学(41692)
- 数学方法(41233)
- 中国(31387)
- 地方(29725)
- 农(29425)
- 财(24973)
- 业经(24882)
- 学(23639)
- 农业(20441)
- 贸(19851)
- 贸易(19841)
- 易(19174)
- 制(18830)
- 环境(18037)
- 融(17346)
- 金融(17344)
- 地方经济(17337)
- 银(17187)
- 银行(17139)
- 技术(16712)
- 行(16495)
- 和(15550)
- 务(15240)
- 机构
- 学院(356676)
- 大学(354570)
- 济(155000)
- 经济(152163)
- 管理(135792)
- 研究(126221)
- 理学(117899)
- 理学院(116546)
- 管理学(114509)
- 管理学院(113862)
- 中国(93725)
- 科学(77935)
- 京(73662)
- 财(66866)
- 农(63757)
- 所(63679)
- 研究所(58264)
- 中心(57498)
- 业大(54988)
- 财经(53946)
- 江(51935)
- 农业(50063)
- 经(49248)
- 经济学(48536)
- 范(46294)
- 师范(45709)
- 院(45685)
- 北京(45651)
- 经济学院(43544)
- 州(41462)
- 基金
- 项目(248182)
- 科学(196504)
- 基金(182065)
- 研究(175581)
- 家(161290)
- 国家(159973)
- 科学基金(137102)
- 社会(115335)
- 社会科(109540)
- 社会科学(109518)
- 省(97354)
- 基金项目(96515)
- 自然(89347)
- 自然科(87344)
- 自然科学(87320)
- 自然科学基金(85744)
- 划(82397)
- 教育(79931)
- 资助(73330)
- 编号(67860)
- 发(57949)
- 重点(56660)
- 部(54400)
- 成果(52981)
- 创(52234)
- 创新(48941)
- 国家社会(48904)
- 科研(48217)
- 课题(47322)
- 教育部(46507)
- 期刊
- 济(170458)
- 经济(170458)
- 研究(102230)
- 中国(68124)
- 学报(59518)
- 农(57484)
- 科学(54581)
- 财(50539)
- 管理(50205)
- 大学(44830)
- 学学(43007)
- 农业(39223)
- 融(32805)
- 金融(32805)
- 教育(32575)
- 技术(31029)
- 经济研究(28973)
- 业经(27687)
- 财经(26976)
- 经(23377)
- 问题(22126)
- 业(20554)
- 技术经济(18236)
- 科技(17113)
- 版(17037)
- 统计(17009)
- 商业(16919)
- 贸(16912)
- 资源(16443)
- 策(16000)
共检索到523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叶翀 夏新红
阐明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聚焦于直接影响,选择可达性作为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直接影响的重要指标,基于可达性的视角利用回归模型验证其他指标,进而运用EViews的预测方法,使用无高速铁路情况下的数据对高速铁路开通后的相关指标进行预测,并与高速铁路开通后的实际值进行"有无对比"。结果表明:高速铁路的开通对城市的可达性和产业结构有显著影响,在短期内对人均GDP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区域经济 可达性 福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垚 年猛
高速铁路开启了铁路的"第二个时代",正带来前所未有的时间与空间上的收缩,形成"收缩的大陆",提高了劳动力等经济要素的流通速度。然而,高铁对空间经济的影响仍存在广泛的争论。本文通过使用2006-2010年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采用DID(difference in difference)估计方法,来实证检验高速铁路的开通是否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显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中国经济整体进入放缓通道的背景下,从短期来看,高速铁路并没有起到引领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区域经济 DID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维凤
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凸显交通的区位重要性,加速产业布局的大空间范围调整,加速区域空间结构的重塑。京沪高铁是我国建设的一条具有重大影响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和开通将会促进沿线区域经济增长、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和相关行业发展以及区域空间结构的重塑。
关键词:
京沪高速铁路 区域经济 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轩 林玳玳
分析了石太高速铁路沿线区域概况以及高速铁路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针对如何更充分地发挥高速铁路的作用、促进沿线地区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城市化 区域经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鹏飞,徐逸伦,张楠楠
作为一种新型快捷交通方式,高速铁路的建设将对沿线地区的交通运输、经济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文章以沪宁地区为例,探讨了高速铁路影响下沿线地区可达性的变化,采用了有效评价旅行时间、经济潜力、日常可达性三类分析指标,初步得出不仅沿线地区将产生深刻变化,且临近区域也受益匪浅的结论,从客观上论证了修建京沪高速铁路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可达性 沪宁地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鲁万波 贾婧
文章以1998-2014年中国137个地级市数据为样本,从经济发展和发展不平衡两个角度探讨了高铁开通对地方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城镇化及城乡收入差距等四方面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在平均意义下,高铁对地方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高铁对不同分位点下的地方经济发展存在不同影响。同时,高铁的通行进一步加速了城市差异化的发展,从而显著地加剧了样本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此外,高铁虽可以显著推动城镇化进程,但其对不同城市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一定的差异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冯长春 丰学兵 刘思君
中国高速铁路网"四纵四横"客运专线规划至2015年建成,将覆盖所有省会及90%的50万以上人口城市,高速铁路可达性因此成为近年可达性研究的热点。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研究高铁时代中国省际可达性及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①采用传统客运最短旅行时间(含中转及停留)数据得到的省际可达性呈中心—外围模式,以郑州—武汉为中心,其他省份按"距离衰减规律"成为圈层式阶梯状空间格局;②高速铁路建设带来省际联系时间缩短、可达性最优区域大幅增加等"高铁效应",空间结构仍以武汉—郑州为中心呈现中心—外围模式;③高铁运营使省际可达性均衡化,可达性变化幅度在空间上呈中间凹四周高的"碗形"特点,位于客运铁路网络中心附近的省份变化幅度较小,外围地区如云南、福建等省可达性变化幅度较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可月 姜昱汐
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哈大高速铁路、郑西高速铁路、武广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和京广高速铁路开通对站点城市及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条高速铁路线路的时间效应基本一致,但各站点效应的符号不同。郑西高速铁路和武广高速铁路的站点效应为正,说明在相对不是很发达的东北和中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京广高速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的站点效应为负,原因是选取的地级站点城市与经济发达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很近,高速铁路开通使生产要素和资源向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集聚,虹吸效应明显。同一线路站点效应存在异质性,说明高速铁路效应需要依托于区域经济环境。东部地区存在虹吸效应和经济集聚效应,但并没有拉大高速铁路站点城市和非站点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但在中部和东北地区,增加高速铁路站点、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会更好地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总体来看,高速铁路开通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贾善铭 覃成林
交通运输是影响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构建的基于交通线路影响的区域经济格局演变模型证明,交通线路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从而引起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发生相应的改变。分析表明,2020年高速铁路网建成后,受其影响,全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格局将向非均衡状态发展;大长三角和泛珠三角地区的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将增强;东北及环渤海地区的区域经济格局均衡性基本保持不变。因此,国家可考虑对高速铁路网空间布局规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减小其对全国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不利影响,增强其对东北、环渤海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还可考虑规划建设以高速铁路为空间组织...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区域经济格局 可达性 均衡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学良 聂清凯
21世纪世界将进入高铁时代。中国高铁建设迎头赶上,"四纵四横"建设已全面展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将在加快城市群内部的同城化趋势的同时,促进各大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将更加明显。中国在加快高铁建设的同时,应避免出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负溢出效应,同时处理好高铁与其他运输工具的关系也非常重要。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经济一体化 同城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游士兵 肖莅蕊
针对我国关于可达性及经济联系格局的高铁研究在省域层面上的空缺,本文选取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测算湖北省各地级市的可达性,运用引力模型计算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利用ArcGIS系统直观分析了省内区域空间可达格局和经济联系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铁显著地压缩了湖北地区的地理时空,提高了可达性水平,有利于武汉城市圈向西北扩展。高铁的出现加强了空间集聚效应,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距离衰退效应对经济联系格局的影响,但集聚效果集中在以武汉市为中心沿高铁方向轴向延伸的地区,边缘地区与中心的差距扩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云 李雪梅 韦功鼎
随着高速铁路网络不断完善及其社会经济影响逐渐凸显,高速铁路影响力的评价与预测成为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的热点与交通系统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分析了高速铁路站点对沿线各个区域可达性的影响,并以可达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为基础,建立了高速铁路站点影响力动态评价模型,并对京沪沿线高速铁路站点的影响力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的影响力可以分为3个层次,其中北京、上海作为中心城市所受影响最大,第三产业发达的城市所受影响较大。同时,通过分析高速铁路站点影响力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与高速铁路线路的拓扑结构,发现高速铁路站点的影响力与其所处拓扑位置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即靠近线路两端...
关键词:
高速铁路站点 可达性 影响力模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振华 刘翘楚 江金启
基于中国282个城市面板数据,将交通可达性纳入产业集聚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影响的非线性框架,分别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验证三者间的逻辑关系。结果发现:制造业集聚和服务业集聚对区域高质量发展有非线性影响;产业集聚的外部性表现为拥挤效应;交通可达性在产业集聚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交通可达性提高会放大产业集聚的负外部性进而降低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因此,政府在尝试释放和扩大产业集聚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外部性时,应该充分考虑交通可达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萌萌 孟晓晨
近10年来中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正逐步显现。本文从市场潜力角度研究这一影响,根据《全国铁路旅客列车时刻表2012.07》统计获得的城市之间平均旅行时间和发车频次数据重新定义市场潜力函数,对比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普通铁路和叠加高速铁路之后的市场潜力特征,探讨高铁对城市市场潜力的提升作用,并从中分离出时间压缩效应和频次效应。研究发现:1普通铁路市场潜力呈现"多中心—廊道"结构,市场潜力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镇群内,以及京广、京沪、京哈等重要铁路线沿线;2叠加高速铁路之后城市市场潜力整体上仍呈现"多中心—廊道"结构,且多中心结构更为突出;3京沪、沪杭铁路沿线城市和东南沿海宁波—厦门段客运专线沿线城市的高铁效应最大;4高铁连接的109个城市时间压缩效应的平均值为31.3%,频次效应的平均值为68.7%,频次效应是高铁效应的主要形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保超 王朝辉 李龙 刘琪 王美
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为例,利用Arc GIS中网络分析与成本加权栅格集成法生成高铁影响下的区域内部等时圈图,从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两个研究视角,探讨高铁对区域内部旅游可达性及区域旅游联系的影响。结果显示:1高铁使得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等时圈沿高铁线路呈轴突扩张态势,1h等时圈由开通前的"时圈岛"变化为开通后的"时圈廊",在示范区内沿高铁线路呈"卅"字分布,高铁对旅游圈空间扩张具有显著推动作用。2高铁网络的建设完善将产生时空压缩效应,扩大"2h旅游圈"辐射范围,九华山风景区和铜陵市在2h内可达景区数量最多。3高铁对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的对外旅游联系总量产生显著的带动作用,提高核心景区和城市的对外旅游联系总量,但提升幅度具有显著差异。高铁的建成会改变区域内旅游空间结构和既有的旅游竞合模式,促进形成高铁沿线旅游经济带,实现旅游地系统优化升级,对区域旅游一体化建设形成重要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