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71)
2023(11496)
2022(9603)
2021(8496)
2020(6975)
2019(15804)
2018(15214)
2017(29133)
2016(15567)
2015(16829)
2014(16329)
2013(16309)
2012(15136)
2011(13855)
2010(13720)
2009(12753)
2008(12023)
2007(10315)
2006(9302)
2005(8192)
作者
(46164)
(38904)
(38418)
(36415)
(24544)
(18604)
(17254)
(15026)
(14715)
(13434)
(13383)
(12770)
(12484)
(11856)
(11742)
(11716)
(11390)
(11263)
(11208)
(10869)
(9690)
(9262)
(9154)
(8915)
(8800)
(8573)
(8239)
(8064)
(7620)
(7602)
学科
(88655)
经济(88583)
管理(41496)
(37409)
方法(27906)
(27231)
企业(27231)
数学(24944)
数学方法(24795)
地方(24268)
中国(21062)
(19989)
(17892)
业经(16027)
农业(14709)
地方经济(14678)
(14320)
环境(13069)
(11755)
贸易(11748)
(11240)
(10798)
经济学(10518)
(9935)
产业(9640)
土地(9525)
(9506)
(8869)
金融(8866)
技术(8760)
机构
学院(224599)
大学(224514)
(102721)
经济(100857)
管理(83708)
研究(82240)
理学(72822)
理学院(71836)
管理学(70763)
管理学院(70338)
中国(59605)
科学(50721)
(47411)
(41417)
(41174)
(41013)
研究所(37808)
中心(36635)
业大(36029)
财经(33796)
经济学(32993)
(32733)
农业(32629)
(30691)
(29854)
(29834)
经济学院(29543)
师范(29491)
北京(29186)
科学院(26132)
基金
项目(156893)
科学(123480)
基金(115425)
研究(109015)
(102975)
国家(102141)
科学基金(86970)
社会(74337)
社会科(70431)
社会科学(70412)
基金项目(62507)
(60532)
自然(56130)
自然科(54787)
自然科学(54769)
自然科学基金(53759)
(51318)
教育(47673)
资助(44713)
编号(41152)
(35897)
重点(35641)
(33764)
(32410)
国家社会(32032)
成果(31127)
创新(30398)
科研(29714)
计划(29069)
教育部(28672)
期刊
(117215)
经济(117215)
研究(66555)
中国(41644)
学报(37757)
(37113)
科学(35825)
(30856)
管理(28815)
大学(27939)
学学(26980)
农业(24707)
经济研究(20079)
业经(17677)
财经(17233)
技术(17142)
问题(16950)
(16369)
金融(16369)
(15077)
教育(14108)
资源(13001)
(12925)
技术经济(12073)
(10852)
(10817)
商业(10688)
现代(10423)
(10420)
世界(10282)
共检索到3291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姜博  初楠臣  薛睿  王童  陈颜  
高铁可达性是土地经济价值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本文以东北地区高铁地级市为对象,基于时间、经济、频次、服务的视角分析高铁影响下的沿线城市可达性,运用广义交通成本、土地价值增值模型探讨高铁通车前后沿线城市土地经济价值的变化,基于多元线性回归选取高铁可达性等相关特征变量,探讨影响高铁土地经济价值的驱动力。研究表明:高铁开通改变原有辽宁可达性向吉林、再向黑龙江递减的趋势,及原有沈阳经济区可达性优势最强、沿海经济带与吉林中部次之、哈大齐稍弱的格局,带来黑龙江可达性改善幅度最大、辽宁强于吉林,位处边缘区位的城市可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丹  杨犇  
区域交通可达性的改变是高速铁路对区域发展的最直接影响。在GIS技术的支持下,以皖北地区为实证研究对象,利用日常可达性、加权平均时间等指标分析了在有无高铁两种情景下皖北地区的可达性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后,皖北区域内部可达性和区域外部可达性均获得了较大提升,但区外可达性的改善要优于区内可达性;皖北整体可达性空间格局没有因高铁发生大的改变,可达性空间分布呈现的区域交通主干道指向性特征在高铁通车后更为明显;可达性改善的地区分布并不均匀,不同地区可达性受惠程度不一,皖北整体以及各城市内部的可达性均衡性程度都在降低,两极分化趋势在加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覃成林  黄小雅  
高速铁路通过改善沿线城市的可达性而增强其经济联系强度,有利于加强沿线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采用可达性和经济联系强度两个指标,对2020年高速铁路网络建成后沿线城市的可达性和经济联系强度变化进行分析,以揭示高速铁路发展对沿线城市经济联系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高速铁路的影响下,"四纵四横"高速铁路干线沿线城市及高速铁路枢纽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均随可达性的改善而明显增大。这将有利于沿线城市经济发展,促进高速铁路干线沿线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形成全国重要的经济带。因此,国家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利用这种变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并控制有可能出现的消极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红昌  Linda Tjia  胡顺香  
高速铁路对城市经济集聚与均等化影响重大。本文分析了高速铁路引起可达性变化,再引起集聚租金变化,进而引起城市经济与空间集聚的变化的作用机理。通过构建DID估计模型,分别以第三产业区位熵等4个指标作为集聚经济指数,计量分析高速铁路对城市集聚经济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城市集聚经济的水平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高速铁路促进经济更向西部地区集聚,有益于我国经济趋向于均等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覃成林  种照辉  
本文设计了一个综合的经济集聚指数描述经济集聚状态,建立了包含可达性指标的经济集聚模型,分析高速铁路对铁路沿线城市经济集聚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高速铁路影响下,铁路沿线城市的经济集聚水平明显提升,铁路沿线城市可达性每提升1%,可引起这些城市经济集聚指数出现0.8072的相应增加。但是,高速铁路发展也引起铁路沿线城市之间的经济集聚水平差异扩大,经济集聚格局趋向非均衡。其中,高速铁路沿线城市成为经济集聚的目的地,经济集聚水平显著提升且内部差异缩小;这类城市的可达性每提升1%,可引起城市经济集聚指数发生0.8798的相应增加。相反,非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的经济集聚水平相对下降,成为经济要素和经济活动的流出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孙方  王莹  张文新  
鉴于已有研究多关注高铁对社会经济的宏观影响,高铁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不足,对中小城市的关注不足,本文以京沪高铁13个地级站点城市为对象,采用特征选择模型,研究了高铁对国民经济各行业部门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铁站点的位置、等级与开发范围是影响城市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受高铁影响显著的行业类型有: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建筑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通过对比中国案例与欧洲案例的相关研究结果发现,高铁对中等城市的影响效应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但由于中外城市在宏观区域背景、经济发展阶段、地方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类型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导致高铁对城市产业的影响效应也有较大差别。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戴学珍  徐敏  李杰  
选择京沪高速铁路沿线72个城市为样本,从效率与公平两个角度探讨了京沪高铁的开通给不同规模、不同区位条件的站点城市和非站点城市带来的可达性变化的空间分异规律。研究表明,京沪高铁的开通提高了沿线城市,尤其是站点城市的可达性效率,增强了高铁沿线的"廊道效应";同时,高铁的开通增大了站点城市和非站点城市之间以及非站点城市内部的差异,加剧了样本区域发展的不均衡,但减小了站点城市内部的差异,促进了其均衡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天军,申金升  
京沪高速铁路是一种低社会运输成本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它的采用将对沿线的经济发展带来积极深远的影响。本文从高速铁路对缓解运输紧张状况、节约旅行时间、形成经济一体化、促进知识经济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劳动就业机会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轩  林玳玳  
分析了石太高速铁路沿线区域概况以及高速铁路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针对如何更充分地发挥高速铁路的作用、促进沿线地区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初楠臣  吴相利  张平宇  张鹏  姜博  杨奇峰  王成  
利用可达性模型、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广义交通成本和土地价值增值模型研究东北地区高铁通车前后城市的可达性变化、经济联系变化、土地价值变化,探讨其空间格局特征,得到以下结论:(1)高铁通车前后,东北地区南部可达性及其改善幅度大于北部,可达性“T”形断裂轴带格局演变为“哈大”单轴格局,可达性优势要素沿哈大轴带向东西两侧不规则递减,呈现新的“核心—边缘”特征;(2)高铁的运营加强了城际经济联系,哈大轴带是东北地区城际经济联系主轴带,经济联系增加量高值区分布于哈大轴带沿线的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吉林省中东部、黑龙江省中东部,低值区分布在蒙东区北部,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格局特征。(3)高铁的运行带来多数城市土地价值的飙升,不同城市土地价值增长存在差异,部分高铁新城(新区)依托高铁新站推动了城市多中心网络化格局的演进,促进了城市形态更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培安  白永平  张宇硕  时保国  李慧  
铁路干线在我国空间经济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已成为我国经济布局的重要轴线。西北地区铁路沿线经济带是中国西北部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基于点-轴发展理论,以西北地区兰新、包兰、西陇海、兰青四大铁路干线为发展主轴,以各铁路干线沿线经过的25座节点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城市流强度模型,测度并比较了四大铁路经济带经济联系强度。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胡恒松  胡朝凤  孙久文  
随着全球经济前景不确定性的持续,中国经济面临巨大考验。东北地区长期忽视金融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以致在信用债券融资方面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严重制约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地方政府通过信用债券融资对区域经济增长有很强的带动效应,借助债券融资来振兴东北地区经济已刻不容缓。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背景下,东北地区应积极培育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构建完善的地区融资体系、提高债券融资能力和规模、有效借助产融结合手段,推动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稳健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楠楠  徐逸伦  
高速铁路诞生至今已40余年,世界各国高速铁路建设给国家和区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然而目前国内外在高速铁路对于区域发展影响方面的研究并不系统,多集中于高速铁路的经济效益及交通方式之间竞争的研究,对于它怎样导致区域空间的演变则相对不足。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从高速铁路对于区域交通系统、经济系统和区域空间的影响3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高速铁路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熊彬  胡振绅  
资源型城市为我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做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其转型成了振兴东北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在运用改进后的动态DEA模型测量各城市转型效率的基础上,使用空间探索分析(ESDA)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演化及空间效应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北地区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转型极不平衡,现阶段我国在转型效率上陷入了瓶颈期;我国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空间结构随转型阶段提升而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是制约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因素;在不同阶段影响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的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现阶段影响我国城市资源转型的主要因素为城市产业结构、金融资本、政府行政效率以及对外开放程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卢福财  詹先志  
在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框架中,引入高铁变量,构建了高铁对沿线城市工业集聚影响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相关假设。基于中部六省80个地级市的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以及中介效应方法对相关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开通高铁对于工业集聚度的提高有着显著且稳健的拉动作用,并且这种作用会随着高铁数量的增加而加强;高铁的工业集聚效应只在市辖区人口规模小于50万的城市显著,作用也最强;高铁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工业集聚,对国有企业的工业集聚则有反向作用;高铁通过影响工业劳动力的流动改变沿线城市工业集聚程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