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31)
2023(11738)
2022(9933)
2021(9005)
2020(7650)
2019(17191)
2018(16654)
2017(32631)
2016(17303)
2015(18911)
2014(18392)
2013(17974)
2012(16165)
2011(14317)
2010(13733)
2009(12382)
2008(11552)
2007(9356)
2006(7677)
2005(5957)
作者
(48129)
(40414)
(40133)
(37894)
(25605)
(19485)
(18089)
(15905)
(15418)
(13721)
(13566)
(13536)
(12682)
(12501)
(12197)
(12108)
(12082)
(11953)
(11680)
(11352)
(9820)
(9783)
(9310)
(9165)
(9158)
(8928)
(8590)
(8414)
(8096)
(7914)
学科
(75563)
经济(75484)
管理(51294)
(48752)
方法(42069)
(39732)
企业(39732)
数学(39013)
数学方法(38632)
(19348)
中国(19079)
(17075)
(14178)
贸易(14175)
业经(13987)
(13777)
地方(13596)
(12909)
财务(12877)
财务管理(12853)
(12324)
企业财务(12241)
农业(11772)
技术(11407)
环境(11362)
(10220)
(9526)
(9223)
金融(9222)
理论(9062)
机构
大学(240689)
学院(239402)
(101971)
经济(100248)
管理(100166)
理学(89764)
理学院(88874)
管理学(87448)
管理学院(87024)
研究(72609)
中国(52669)
(47545)
科学(44950)
(43372)
(40074)
业大(39003)
财经(37167)
中心(35067)
(34369)
(33475)
经济学(32688)
农业(32140)
(31564)
研究所(31137)
经济学院(30063)
财经大学(28410)
北京(27866)
(27764)
经济管理(27355)
师范(27346)
基金
项目(181332)
科学(145544)
基金(137815)
研究(124084)
(121684)
国家(120783)
科学基金(106148)
社会(84135)
社会科(80274)
社会科学(80255)
基金项目(74311)
自然(71696)
自然科(70194)
自然科学(70175)
(69170)
自然科学基金(68939)
(59161)
教育(57390)
资助(55266)
编号(46330)
(40712)
重点(40498)
(38436)
(37491)
国家社会(36384)
创新(36021)
科研(36013)
教育部(35469)
人文(34492)
计划(34104)
期刊
(91397)
经济(91397)
研究(60030)
学报(39340)
科学(36116)
中国(33729)
管理(33234)
(32918)
(32842)
大学(30170)
学学(29277)
农业(22227)
技术(19485)
财经(18074)
(17354)
金融(17354)
经济研究(16154)
(15368)
业经(15184)
问题(14540)
教育(13788)
统计(12518)
(11964)
(11860)
商业(11652)
技术经济(11449)
(11381)
科技(11239)
资源(10597)
决策(10403)
共检索到3094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荣辉  张天琦  
研究目的:探究高铁建设是否能显著影响城市用地扩张。研究方法:基于中国223个地级市2003—2016年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倾向匹配得分法与工具变量法探讨高铁站开通与否、高铁站数量和高铁线路数量对区域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研究结果:高铁站开通、高铁线路和高铁站数量的增加都会显著促进区域城市用地面积的增长。其中,高铁站从无到有对二者影响最大,分别促进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平均增长4.2%和城市建成区面积平均增长6.1%;每新增一条高铁线路分别促进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长2.5%和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3.4%;每新增一个高铁站点分别促进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长1.1%和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1.3%。当人均生产总值大于17 008.74元/年,二、三产业比重高于82.36%或城市非农业人口数量大于185.29万人时,首次开通高铁能够显著促进城市用地扩张。高铁站开通与否对东部地区城市用地面积增长有显著影响,而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明显。研究结论:高铁建设对城市土地利用转换的影响不限于其所在的城市外围,而是扩大到所在的地级市区域,且依赖于城市本身的经济、产业与人口规模水平,具有区域异质性。高铁站点选址应考虑其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高铁路网规划应从全国尺度上考虑其对土地利用效应的经济、产业、人口和区域异质性,以使资源配置最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垚  年猛  
本文采用多期Differences in Differences(DID)估计方法分析了2007-2010年中国高铁对城市规模扩张的影响。研究表明:高铁对城市规模扩张的影响由2007-2009年的负效应转变为2010年的正效应,并且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充分发挥高铁的城市功能,必须与城市的服务业发展相结合;同时,为避免高速铁路对落后城市发展的负面效应,应率先选择具有分工明确、经济基础较好的城市之间发展高速铁路网,从而构建协调、合理的城市化发展格局。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任晓红  吴杰  
以中国25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匹配倍差法(PSM-DID)分析高速铁路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影响,同时运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对经济增长在上述关系中的作用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高铁对东部地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则不具显著性。从人口规模的视角看,常住人口大于600万的城市受到高速铁路的影响更大且方向为正,小于600万的城市受到的影响则不具显著性。在高速铁路对城市建设用地产生影响的过程中,经济增长发挥了显著的广义中介效应,且占直接效应的6.37%。其中,东部城市的广义中介效应最为明显,占直接效应的8.64%,而其他城市的影响则不具显著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可  张炳信  张安录  
经济增长是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已成为理论界共识,但较少有文献关注经济增长质量对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本研究认为经济增长质量水平的提升通过技术效率的改善与技术进步路径能够抑制城市用地的扩张。技术进步通过改变要素间的替代弹性、提高土地的利用强度和改变土地的利用结构对城市用地扩张产生抑制作用,技术效率的改善通过规模经济效应、管理水平的提高、制定合理的土地制度与土地政策等途径抑制城市用地的扩张。研究利用辽宁省14市市辖区数据对经济增长质量抑制城市用地扩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对于辽宁省14市,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每增加1%,有利于减少城市用地规模0.19%,技术进步状况每提升1%,能够抑制城市用地扩张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宝芬  张耀民  江东  
以中国海西地区重要门户福州市为研究区,结合其地理位置多层次约束性条件,以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作为元胞自动机(CA)层的转换规则,同时以2000-2015年多期Landsat TM/ETM+影像的城市用地情况为参照,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对CA和多智能体(ABM)相耦合的城市用地扩张模型进行改进。然后利用传统的和改进后的CAABM模型,多角度、多层次地模拟福州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城市用地扩张在微观格局上的变化。结果表明,传统的和改进后的CA-ABM模型的整体精度均在80%以上,模拟结果具有较强的可信度;改进的CAABM模型模拟的点对点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均高于传统的CA-ABM模型,而且模拟结果更加接近实际的城市用地扩张分布情况。结论可为平衡城市化进程和合理规划城市用地提供重要的理论技术支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宝芬  张耀民  江东  
以中国海西地区重要门户福州市为研究区,结合其地理位置多层次约束性条件,以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作为元胞自动机(CA)层的转换规则,同时以2000-2015年多期Landsat TM/ETM+影像的城市用地情况为参照,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对CA和多智能体(ABM)相耦合的城市用地扩张模型进行改进。然后利用传统的和改进后的CAABM模型,多角度、多层次地模拟福州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城市用地扩张在微观格局上的变化。结果表明,传统的和改进后的CA-ABM模型的整体精度均在80%以上,模拟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彦君   郭根龙  
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本文采用商道融绿发布的ESG评级作为外生性冲击变量,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系统剖析ESG评级如何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表明,ESG评级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展现出显著的促进效应。机制检验可知,ESG评级事件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数字化转型两种渠道促进制造业企业发展质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漫宇  余祖鹏  赵曜  
高铁作为中国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其高效便捷的运输方式对于提升城市经济关联、促进绿色创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04~2019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借助SBM-DEA模型对城市绿色创新指数进行了测度,并利用多期DID模型实证检验了高铁开通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高铁开通能促进城市绿色创新,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研究结论依然成立。从作用机制看,高铁开通作用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进而促进城市绿色创新。异质性分析方面,高铁开通促进了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中心城市的绿色创新,而对京津冀城市群和非中心城市的影响较弱。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莫亚琳  黄馨  刘向  
文章采用双重差分(DID)计量经济模型研究高速铁路的开通对粤桂地区人均GDP、产业结构升级、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铁的开通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地区人均GDP水平;高铁的开通对第三产业影响较小,对第二产业的影响大于对第三产业的影响;高铁的开通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高铁的开通疏散人口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使城市布局更均衡合理;高铁的开通对经济的影响因粤桂地区经济发达程度不同而表现出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欧阳晓  朱翔  贺清云  
从空间区位条件视角研究城市群的城市用地扩张规律和机制,对于科学编制城市群空间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结合2000、2005、2010和2015年遥感影像提取的城市用地信息,运用改进的引力模型、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0—2015年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区位条件与城市用地扩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城市群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城市用地扩张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研究期内城市群的城市用地扩张强度呈先加强后减弱的趋势。②对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进行强弱交互区域的划分,强交互区呈现向外扩张的趋势,中心城市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城市群内部的聚合力不断增大。③中心城市的辐射影响对周围城市用地扩张有正向推动作用,其中强交互区内的城市用地扩张强度受中心城市作用力推动效果明显强于弱交互区。④80%以上的新增城市用地集中在高速公路沿线10 km范围内,交通网络对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具有引导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宏杰  花磊  张雪松  李建豪  袁绪英  吴宜进  田云聪  
开展城市扩张模拟研究为优化国土空间规划、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具有重要作用。以生态敏感性为基础,在RS与GIS技术的支持下,从水土流失、生境、地质灾害和水资源4个方面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对研究区开展生态综合敏感性研究,同时基于CA-Markov模型和武汉市3期土地利用数据对该区域2025年城镇用地进行模拟预测。研究成果:武汉市生态综合敏感性中,高度敏感和极度敏感区域面积占到研究区的32.52%。基于CA-Markov模型预测出2025年武汉市城镇用地面积将达到1 845.00km~2;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通过与生态敏感性极敏感区域叠加,最终将武汉市建设用地面积调整为1 784.16km~2,并划分出武汉市未来城镇建设用地的边界。从绿色发展的角度出发,引导城市合理有序的扩张,保障社会经济和生态文明的和谐稳定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金涛  岳华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随之而来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却已构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隐患。鉴于此,基于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2009—2020年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倍差法实证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城投债扩张的影响机制与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有助于城投债扩张,且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通过提高地方政府竞争和增加土地出让收入的渠道助推城投债扩张。异质性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城投债的扩张作用不仅在非一线城市(含新一线城市)、中西部地区更加明显,且在人口流出城市和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的城市也更显著。研究结论对于有序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妥善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秀丽  齐荻  
"陆港通"政策是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重大创新措施,利用这一自然事件,选取2010~201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陆港通"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在实证方法上,构建了多期倾向得分-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表明,"陆港通"的实施提升了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其中对于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对于投资不足也起到了缓解效果。进一步的检验发现,"陆港通"的实施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在原本信息披露质量较差和监督程度较弱的样本组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不仅证实了"陆港通"政策通过链接两地资本市场从而规范了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而且为后续"沪伦通"等互联互通机制的推行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丽萍  周寅康  薛俊菲  
研究目的:研究江苏省城市用地扩张的变化特征和区域差异,探讨城市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机制。研究方法:主成分分析法。研究结果:江苏城市用地呈总量上升趋势,城市用地扩展速率的区域差异明显。研究结论:城市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而经济发展是城市用地扩张的根本驱动力,经济因素中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效益差异则是其直接诱导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谈明洪,李秀彬,吕昌河  
文章用较为详实的资料,对中国近15年城市土地扩张的基本态势及其3个影响因子,即人口、经济增长和城市环境改善的内在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近15年来,中国城市建成区土地面积年均扩张速度为850km2。单因子回归分析表明,城市用地(城市建成区)扩张与城市人口和GDP皆呈高度正相关关系;但通过偏相关分析发现,GDP增长更能解释城市用地的扩张,经济增长是城市用地扩展最重要、最根本的驱动因素。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的增加,人们对城市居住环境的要求提高,这也将刺激城市对土地的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