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79)
2023(3053)
2022(2545)
2021(2186)
2020(1709)
2019(3856)
2018(3498)
2017(7056)
2016(3635)
2015(3872)
2014(3762)
2013(3707)
2012(3249)
2011(2912)
2010(2752)
2009(2535)
2008(2430)
2007(2176)
2006(1975)
2005(1601)
作者
(10165)
(8637)
(8566)
(8064)
(5288)
(4221)
(3712)
(3251)
(3087)
(2950)
(2935)
(2876)
(2826)
(2697)
(2641)
(2604)
(2571)
(2530)
(2520)
(2482)
(2078)
(2031)
(1960)
(1903)
(1891)
(1821)
(1796)
(1760)
(1747)
(1743)
学科
(18381)
经济(18366)
方法(9319)
管理(8717)
(8182)
数学(7395)
数学方法(7344)
(5727)
企业(5727)
(4643)
中国(4518)
业经(4198)
农业(3718)
地方(3676)
(3222)
(3120)
贸易(3119)
(3012)
理论(3008)
环境(2940)
产业(2511)
(2258)
经济理论(2147)
(2102)
技术(2082)
(2037)
(2032)
金融(2032)
信息(1897)
(1855)
机构
学院(55370)
大学(53591)
(23899)
经济(23532)
管理(22673)
理学(20041)
理学院(19820)
管理学(19530)
管理学院(19427)
研究(16463)
中国(11862)
(10606)
(10354)
科学(10014)
(9275)
(9251)
财经(9211)
旅游(9151)
(8690)
师范(8609)
(8476)
经济学(7885)
中心(7592)
经济学院(7344)
(7293)
(7244)
师范大学(7078)
财经大学(7008)
研究所(6764)
业大(6594)
基金
项目(40052)
科学(32717)
基金(31040)
研究(28153)
(26682)
国家(26492)
科学基金(23760)
社会(20842)
社会科(20096)
社会科学(20095)
基金项目(16975)
(15787)
自然(14665)
自然科(14376)
自然科学(14374)
自然科学基金(14121)
资助(13121)
(12567)
教育(12155)
编号(9723)
国家社会(9560)
(9288)
(8573)
重点(8431)
人文(8156)
(8104)
教育部(7718)
科研(7686)
发展(7587)
创新(7552)
期刊
(24221)
经济(24221)
研究(13704)
科学(7772)
学报(7055)
管理(6564)
(6511)
(6129)
旅游(6129)
(6129)
中国(6055)
(5998)
(5944)
大学(5466)
学学(5308)
学刊(4952)
旅游学(4946)
游学(4946)
业经(4679)
农业(4467)
经济研究(4245)
财经(4011)
技术(3994)
(3532)
问题(3470)
统计(3290)
商业(3223)
(3135)
金融(3135)
(3123)
共检索到720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姣娥  景悦  杨浩然  
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建设,对国内民航客运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基于事后分析视角,从直达联系视角建立了国内高铁—民航运输的空间叠合网络,定量分析了高铁建设前后民航旅客运输的变化特征,并基于航空客流增速变化识别出高铁影响下的四种航段类型及其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基于2007-2014年全国277对高铁—民航运输重叠城市对的8年面板数据,以航空客流为因变量,建立随机效应模型,研究了高速铁路介入后对国内民航客运系统、北上广枢纽机场以及其他机场航线的替代效应。结论表明:(1)高速铁路对重叠网络的民航旅客运输产生了较强的替代效应,且高铁列车速度越快、城市间距离越短,替代效应越明显。(2)由于航班网络联系的多元化、旅客出行偏好选择以及对时间敏感性不同,枢纽机场航线较非枢纽机场航线受高铁建设的影响相对较小。未来随着高铁网络的进一步完善,其对航空客运的影响仍值得持续关注。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张力  蓝伯雄  
本文旨在探讨收益管理在高速铁路客运中的应用,给出了存在多级票价时,考虑旅客选择行为的铁路客运收益管理模型,优化结果能够同时给出发车指令和座位出售限制。利用模拟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数值试验,表明在不同路段长度下,考虑旅客选择行为的总收益较需求独立模型均有所提高,且随着票价等级增多而增长。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齐银山  李文兴  段建强  
本文分析了影响旅客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如速度、票价、舒适度、方便性等,应用国际上通用的旅客出行方式选择模型研究高速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市场竞争力。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分析了建造高速铁路对不同运输方式客运分担率的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单德芳  祝甲山  贾元华  
本文通过对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流量分配模型的研究,结合我国国情及京沪间的实际情况,对高速铁路客流量分配在理论上进行了探讨,初步研究了客流在高速铁路与民航之间进行分配的方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肖芸  
高速铁路与民航在客运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两者的竞争各有优势,目前看民航的优势主要有便捷、服务质量和舒适度高、销售网络成熟,长远看其难以被替代的优势主要在于建设投资占地少、航线灵活;高速铁路的价格上暂有优势,而核心优势在于节能、运量大和稳定性强。文章认为,高速铁路更适合在中短途市场上发挥作用,航空的长处在于长途运输,通过空铁联运可以更好地将二者的优势结合。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吴刚  宁得春  陈兰芳  邹泓瑶  
作为旅客重要的出行方式,高速铁路既面临着市场竞争,又面临着旅客不断增长的服务质量要求。基于服务接触理论形成高速铁路客运服务接触链,从理论上构建高速铁路旅客满意度模型,研究影响旅客满意度的关键接触点。运用SEM定量分析潜变量间的路径系数,对该理论模型的路径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四个阶段的服务接触直接影响旅客满意度,间接影响旅客忠诚度;四个服务接触阶段对旅客满意度的影响效应从高到低依次是列车、候车、出站、进站;各服务接触阶段对旅客忠诚度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绍博  郭建科  罗小龙  顾宗倪  
揭示高铁对中国航空客运市场影响的空间分异特征,对于针对性协调2种交通方式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运用标准差椭圆和交通综合效用分析方法,对中国中心城市高铁、航空客运市场实际发展现状及空间竞合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①高铁、航空客运市场均形成以武汉为重心点的空间发展格局;与高铁客运市场相比,航空客运市场区域发展更加均衡;与东西部中心城市相比,中部中心城市旅客出行选乘高铁的概率更高。②人均时间价值与高铁优势距呈反比,优势距的不同使各中心城市高铁、航空客运市场范围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基于交通出行综合效用视角,中国大多数中心城市间的交往,航空出行依旧是最好的选择。③高铁对航空客运市场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中部大部分中心城市受影响最大,是协调高铁、航空发展的关键区域;西部地区受交通区位条件及高铁发展滞后的影响,中心城市间交往时飞机仍是旅客主要的出行方式,在航空主导优势区依旧存在一定的市场空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海兵  祁毅  李传武  
基于全国高速铁路班次数据,通过传统重力模型和GIS空间分析等技术方法探讨中国城市高铁客运空间联系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高客运量城市集中于东部地区和区域中心城市,东部城市群高客运量城市扎堆,而西部地区高客运量城市稀疏。全国城市高铁客运量与城市等级体系、经济发展格局基本对应。局部区域高铁客运量格局包括中心城市极化型、多核心均衡型和低水平发展型的三种典型类型区。(2)城市高铁客运量具有显著的时间距离衰减特征,高铁客运量集中于城市4 h范围内,高铁出行更适合中心城市密度较高的城市群地区。(3)高强度联系网络主要分布于东部城市群内部和东中部地区"四纵两横"沿线部分区段,中心城市密集地区的高铁联系网络的强度普遍较高。(4)经济因素是高铁客流生成的根本动力,高铁可达性和城市等级也是影响城市客运格局的主要因素。与传统铁路相比,城市吸引力和时间距离对高铁沿线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正负影响程度均有明显的削弱。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白雪洁  曾津  
基于中国18个地方铁路局的数据,通过构建网络DEA模型,打开铁路客运过程的"黑箱",测算中国铁路客运业的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中国铁路客运业的总体效率虽稳步上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0. 442),客运生产效率(0. 609)明显高于客运服务效率(0. 343);区域间铁路局的客运效率两极分化严重,东部地区铁路局客运生产效率虽高于西部地区铁路局,但服务效率不如后者;铁路业存在过度投资、重复建设的问题,缺少铁路工人而行政管理人员冗余;铁路客运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且创收能力不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翁亮  高峥  宗苏宁  
以计量经济学为基础,本文运用"一体化预测法"对交通运输方式指标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各交通运输方式未来旅客业务量指标"一体化"预测模型,并结合2020年我国旅客运输需求预测结果与国内外旅客交通运输需求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晓红  
本文以航空旅客运输价格指数编制为例,分析了传统价格调查中存在的困难,提出了大数据方式编制价格指数的思路,阐明大数据方式在交通运输价格统计中的应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秀云  赵勐  王全良  
构建高速快捷运输市场中高铁与民航竞争的数理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二者之间的竞争替代关系,并依据2003—2016年全国161个民航通航城市的航空和高铁数据,利用连续时间DID法探讨竞争替代的具体结构性特征。结果表明:尽管中国民航与高铁运量双双持续增长,但全国范围内高铁开通显著导致城市航空客、货运量降低,并且对航空货运的冲击效果更强;这种冲击效果在西部地区表现最强,中部地区次之,东部最弱;城市拥有的高铁站等级越高,高铁对当地航空运输的影响越大。因此,为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长期健康发展,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统筹规划高铁和航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二者协同发展,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彦  孟晓晨  
高速铁路建设在我国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方式,高速铁路通过时空压缩效应改善区域内的通达性,从而引起区域经济格局和空间结构的调整。纵观国外地理学者对高速铁路的研究轨迹,从最初集中于研究高速铁路对客运市场的影响,然后转向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及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将按照这种顺序对国外学者的研究进行梳理,以期为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提供帮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彤  
我国现行的铁路运价体系是在政企不分的经营管理体制下,由历史上每一次调价逐步累加形成的多元化、多层次的补丁价格体系,运价水平偏低,运价结构不合理,机制不灵活。京沪高速铁路票价的制定应在参考我国现行铁路运价体系的基础上实现创新。笔者认为京沪高速铁路不应是单一的票价,而应是首先制定科学的基准票价,以基准票价为基础,再制定多种不同票价,以满足不同旅客的需要,应对市场竞争。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明琨  鹿艳  张佳玮  
高铁和动车等高速铁路产品重新划分了我国交通客运市场。以服务敏感型旅客为主要目标客户群的市场定位,使得高铁服务需要更加看重市场需求、内外部竞争和市场策略等。目前基于基准票价率的成本加成定价法不能灵活反应市场变化,并可能造成消费者被高铁、客运线路上座率低、再被迫加价的恶性循环。基于市场细分经济原理,以顾客效用和时间价值获得为依据,提出针对高速铁路主要产品特色的差别定价方法,给出具体实施方案并以算例说明。同时,围绕提高我国铁路客运列车上座率的主要目标,提出可加可减的差别定价法,是对传统成本定价法的有益补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