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88)
- 2023(8975)
- 2022(8201)
- 2021(7804)
- 2020(6468)
- 2019(15186)
- 2018(15221)
- 2017(29843)
- 2016(16161)
- 2015(18167)
- 2014(18152)
- 2013(18047)
- 2012(16314)
- 2011(14632)
- 2010(14323)
- 2009(12807)
- 2008(12164)
- 2007(10350)
- 2006(8902)
- 2005(7510)
- 学科
- 济(62757)
- 经济(62690)
- 管理(46192)
- 业(43959)
- 企(37132)
- 企业(37132)
- 方法(31900)
- 数学(27763)
- 数学方法(27466)
- 农(15863)
- 中国(15462)
- 财(15175)
- 学(14080)
- 业经(13730)
- 地方(12728)
- 理论(10860)
- 贸(10826)
- 贸易(10820)
- 农业(10751)
- 和(10603)
- 易(10494)
- 技术(10164)
- 务(10139)
- 财务(10075)
- 环境(10068)
- 财务管理(10060)
- 制(9761)
- 企业财务(9484)
- 划(8882)
- 教育(8864)
- 机构
- 大学(225747)
- 学院(223324)
- 管理(94077)
- 济(85797)
- 经济(83870)
- 理学(82566)
- 理学院(81692)
- 管理学(80318)
- 管理学院(79933)
- 研究(71539)
- 中国(51365)
- 京(47985)
- 科学(45910)
- 财(37609)
- 所(35326)
- 业大(34596)
- 农(34148)
- 研究所(32557)
- 中心(32188)
- 财经(31078)
- 北京(30291)
- 江(30282)
- 范(29325)
- 师范(29073)
- 经(28359)
- 农业(26823)
- 院(26237)
- 州(25239)
- 经济学(24722)
- 商学(23773)
- 基金
- 项目(161037)
- 科学(126277)
- 研究(117704)
- 基金(116849)
- 家(101456)
- 国家(100620)
- 科学基金(86878)
- 社会(72589)
- 社会科(68757)
- 社会科学(68739)
- 基金项目(63019)
- 省(62686)
- 自然(57853)
- 自然科(56499)
- 自然科学(56487)
- 自然科学基金(55461)
- 教育(53614)
- 划(52904)
- 资助(48404)
- 编号(48355)
- 成果(38428)
- 部(35411)
- 重点(35263)
- 发(33625)
- 创(33489)
- 课题(32553)
- 创新(31146)
- 科研(30928)
- 教育部(30349)
- 项目编号(30176)
共检索到308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齐银山 李文兴 段建强
本文分析了影响旅客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如速度、票价、舒适度、方便性等,应用国际上通用的旅客出行方式选择模型研究高速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市场竞争力。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分析了建造高速铁路对不同运输方式客运分担率的影响。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竞争关系 客运分担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姣娥 景悦 杨浩然
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建设,对国内民航客运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基于事后分析视角,从直达联系视角建立了国内高铁—民航运输的空间叠合网络,定量分析了高铁建设前后民航旅客运输的变化特征,并基于航空客流增速变化识别出高铁影响下的四种航段类型及其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基于2007-2014年全国277对高铁—民航运输重叠城市对的8年面板数据,以航空客流为因变量,建立随机效应模型,研究了高速铁路介入后对国内民航客运系统、北上广枢纽机场以及其他机场航线的替代效应。结论表明:(1)高速铁路对重叠网络的民航旅客运输产生了较强的替代效应,且高铁列车速度越快、城市间距离越短,替代效应越明显。(2)由于航班网络联系的多元化、旅客出行偏好选择以及对时间敏感性不同,枢纽机场航线较非枢纽机场航线受高铁建设的影响相对较小。未来随着高铁网络的进一步完善,其对航空客运的影响仍值得持续关注。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张力 蓝伯雄
本文旨在探讨收益管理在高速铁路客运中的应用,给出了存在多级票价时,考虑旅客选择行为的铁路客运收益管理模型,优化结果能够同时给出发车指令和座位出售限制。利用模拟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数值试验,表明在不同路段长度下,考虑旅客选择行为的总收益较需求独立模型均有所提高,且随着票价等级增多而增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海兵 祁毅 李传武
基于全国高速铁路班次数据,通过传统重力模型和GIS空间分析等技术方法探讨中国城市高铁客运空间联系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高客运量城市集中于东部地区和区域中心城市,东部城市群高客运量城市扎堆,而西部地区高客运量城市稀疏。全国城市高铁客运量与城市等级体系、经济发展格局基本对应。局部区域高铁客运量格局包括中心城市极化型、多核心均衡型和低水平发展型的三种典型类型区。(2)城市高铁客运量具有显著的时间距离衰减特征,高铁客运量集中于城市4 h范围内,高铁出行更适合中心城市密度较高的城市群地区。(3)高强度联系网络主要分布于东部城市群内部和东中部地区"四纵两横"沿线部分区段,中心城市密集地区的高铁联系网络的强度普遍较高。(4)经济因素是高铁客流生成的根本动力,高铁可达性和城市等级也是影响城市客运格局的主要因素。与传统铁路相比,城市吸引力和时间距离对高铁沿线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正负影响程度均有明显的削弱。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亚
我国铁路运价形成机制的发展,经历了严格管制、运输价格松绑以及引入价格听证定价等几个不同的阶段。高速铁路运输价格形成机制存在运输价格形成主体过于单一、定价方法无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价格缺乏弹性无法惠及中低收入人群等问题。一般来说,外部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自身的产品属性是主要影响高速铁路运输价格形成机制的因素。而在目前已开通高铁运营的国家和地区中,其在高铁运输价格形成上,大多经历了从政府定价到政府指导价的调整过程,定价主体也从政府向企业转变,大多对高速铁路运输价格设定了上限而不设定下限,并给予较大的价格浮动空间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运输价格 价格形成机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过秀成 马超 杨洁 李星 龚小林
文章界定了高速铁路综合客运枢纽交通衔接设施,分析了高速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客流转换特性,探讨集约一体化的交通衔接设施共享形式,建立交通衔接设施配置的主要指标及相应的规模需求匡算模型。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昊 王晶
我国高速铁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在客运中发挥着骨干作用,其运价水平直接影响使命的实现和作用的发挥,因此,高速铁路运价改革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比较和调查方法揭示了中国高速铁路运价水平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对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我国高速铁路运价体系如何进行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运价水平 浮动价格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万明
本文分别从旅客的交通工具选择行为和高速铁路建设项目经济效益角度研究高速铁路的最佳建设时机,并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进行了实际计算。两种方法都得出了京沪交通走廊已进入高速铁路建设合理时机的结论。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丁涛 邱干华 许可 植链 王帆
从武汉市商品汽车主要运输方式、武汉市开展商品汽车滚装运输、武汉-广州商品汽车运输需求量及运能分析等方面分析了武汉市商品汽车运输市场状况,在此基础上,运用Logit模型,从经济性、快速性、安全性、方便性、环境影响和运量影响六个方面,对武汉至广州的商品汽车运输方式的分担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铁路和水路运输的分担率均呈现上升趋势,而公路运输分担率则大幅下降,此研究可以为商品汽车运输行业的决策者提供参考。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廖勇
基于Bayes分析,提出了一种区域综合运输通道出行方式分担率模型。根据Bayes定理,将出行方式选择分为三个阶段:先验分布的确定、条件分布的获取以及出行方式分担率的求解。将出行方式的供给特性作为先验信息,采用效用值代替MNL模型中的效用函数,计算先验分布。通过抽样获取出行者特征的样本信息,从样本信息中获得条件分布。采用Bayes分析综合计算得到后验分布后,采用全概率公式修正得到出行方式分担率。与其他选择模型相比,无需进行参数标定,降低了结果对样本数据的依赖,提高了预测精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林晓言 罗燊 朱志航
本文定义高速铁路的建设时机与高速铁路建设时沿线区域的质量相关。本文基于"有无法"通过研究京广高铁对沿线城市产生的社会效用推演出沿线区域质量与高铁社会效用之间的关系,进而推断高铁最佳的建设时机。认为:区域质量为人均GDP20000元以下、第三产业就业及结构比例较为平均,高铁对于区域产生的社会效用最高,是高铁的最佳建设时机;区域质量为人均GDP20000元-50000元、第三产业就业及结构比例较为均衡时,高铁会带来一定的效用;对于人均GDP50000元以上的区域,高铁建设将使区域的发展得到二次提升。当区域质量不符合上述条件时,如贫穷没有特殊资源的地区,尽管高铁投资效应会对区域经济产生一定的促进效果,但因高铁作用的长期发挥需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契合,容易造成经济发展的短期停滞。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冯山 范红忠 张誉航
以高铁开通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连续时间双重差分模型对我国28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高铁开通显著提升了沿途站点城市的生产率;高铁开通对西部城市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显著高于对中东部城市;高铁开通对城市生产率提升的促进效应主要作用于非区域中心城市。认为高铁建设在促进城市生产率提升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效率与公平,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
关键词:
基础设施 高速铁路 城市生产率 双重差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彦 孟晓晨
高速铁路建设在我国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方式,高速铁路通过时空压缩效应改善区域内的通达性,从而引起区域经济格局和空间结构的调整。纵观国外地理学者对高速铁路的研究轨迹,从最初集中于研究高速铁路对客运市场的影响,然后转向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及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将按照这种顺序对国外学者的研究进行梳理,以期为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提供帮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肖芸
高速铁路与民航在客运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两者的竞争各有优势,目前看民航的优势主要有便捷、服务质量和舒适度高、销售网络成熟,长远看其难以被替代的优势主要在于建设投资占地少、航线灵活;高速铁路的价格上暂有优势,而核心优势在于节能、运量大和稳定性强。文章认为,高速铁路更适合在中短途市场上发挥作用,航空的长处在于长途运输,通过空铁联运可以更好地将二者的优势结合。
关键词:
高铁 航空 客运 优势 空铁联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彤
我国现行的铁路运价体系是在政企不分的经营管理体制下,由历史上每一次调价逐步累加形成的多元化、多层次的补丁价格体系,运价水平偏低,运价结构不合理,机制不灵活。京沪高速铁路票价的制定应在参考我国现行铁路运价体系的基础上实现创新。笔者认为京沪高速铁路不应是单一的票价,而应是首先制定科学的基准票价,以基准票价为基础,再制定多种不同票价,以满足不同旅客的需要,应对市场竞争。
关键词:
京沪高速铁路 票价 预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