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90)
2023(7972)
2022(6255)
2021(5946)
2020(5074)
2019(12239)
2018(12346)
2017(24051)
2016(13090)
2015(14662)
2014(14783)
2013(14310)
2012(12374)
2011(10771)
2010(11221)
2009(10979)
2008(11454)
2007(10104)
2006(9215)
2005(8563)
作者
(34945)
(29070)
(28778)
(27642)
(18713)
(13660)
(13186)
(11099)
(10905)
(10482)
(9899)
(9727)
(9611)
(9271)
(9003)
(8745)
(8696)
(8573)
(8288)
(8261)
(7082)
(7076)
(7061)
(6718)
(6711)
(6564)
(6364)
(6314)
(5695)
(5552)
学科
(80453)
企业(80453)
(74312)
管理(64618)
(57036)
经济(56938)
方法(31402)
(29243)
(24504)
财务(24470)
财务管理(24443)
数学(23882)
企业财务(23390)
数学方法(23373)
业经(20595)
(16132)
技术(14434)
理论(14107)
(13385)
(12572)
企业经济(12555)
体制(12261)
(12260)
经营(12157)
(12143)
中国(10804)
技术管理(10727)
决策(10093)
计划(9302)
(8751)
机构
学院(186449)
大学(182537)
管理(82424)
(77725)
经济(76293)
理学(70778)
理学院(70225)
管理学(69128)
管理学院(68773)
研究(50803)
中国(43315)
(42424)
(37480)
财经(32639)
(29520)
(28841)
科学(27103)
商学(24536)
商学院(24321)
财经大学(24235)
(24172)
北京(23851)
中心(23451)
(22560)
经济学(22499)
业大(21289)
研究所(21064)
经济管理(20563)
经济学院(20109)
(19556)
基金
项目(113834)
科学(92435)
基金(84979)
研究(84829)
(71670)
国家(71018)
科学基金(64923)
社会(54918)
社会科(52226)
社会科学(52208)
(44625)
基金项目(44164)
自然(43094)
自然科(42259)
自然科学(42251)
自然科学基金(41581)
教育(40956)
(36350)
资助(36135)
编号(34453)
成果(27422)
(25928)
(25655)
重点(24908)
(24184)
创新(23984)
教育部(23246)
项目编号(23020)
课题(22987)
人文(22882)
期刊
(88930)
经济(88930)
研究(54798)
(41284)
管理(39101)
中国(35236)
科学(21670)
技术(20676)
学报(19750)
教育(19609)
(18082)
金融(18082)
财经(17494)
大学(16836)
学学(15891)
(14955)
(14696)
业经(14501)
财会(14494)
经济研究(14075)
会计(12016)
技术经济(11916)
统计(10768)
(10378)
问题(10188)
通讯(9847)
会通(9827)
现代(9555)
经济管理(9280)
农业(9190)
共检索到2828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平新乔  
新一轮国企改革是产业内打破垄断、引入多元竞争主体、改变定价过程与定价行为的改革,是产权改革和价格改革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一种更高层次的结合。应遵循公权与私权分离、公益性与商业性分离、网络与接口分离的三大原则。改革后的国资与国企的目标格局是国企承担公益性的经济活动,具体由公有的、全民所有的事业单位去承担,而商业性活动按市场方式以公司制的方式经营。国资是经济的主导,它控制公权经济,控制公益性事业单位,也可以控制部分民企的股权。政府放开经营性商业企业的产品与服务的定价,对公益性服务的收费实施价格管制。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袁小宁  宋老虎  
以完善法人治理体系为基础,构建现代国企管理制度;以市场化为导向,推进"三项制度"改革;以放大国有资本为原则,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以管理提升为依托,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管理体系。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陕投集团)紧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被确定为陕西省第一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企业为契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瑞  
北京开关厂是全国输变电行业的5个大型国有企业之一,主要生产用于电力系统及国家重点工程所需的高低压电器、高低压成套配电装置及核电站控制设备。现有职工3000余名,离退休职工1500余名,工厂总资产4.3亿多元。工厂主体由5个事业部、5个专业车间及众多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青  
自然垄断行业的国企改革是一大难题,从竞争、产权、绩效相关联的理论视角分析,我国自然垄断行业国企改革的模式构建,应从市场结构改革、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民营化改革以及政府管制体制改革四个方面入手,在充分考虑竞争、产权与绩效三者间关系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进行系统地改革,以期达到理想的改革目的。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邢炜  周孝  
国企改革是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那么它将如何影响现阶段极为紧迫的技术创新模式转变呢?对此,结合理论分析与基于省际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第一,深化国企改革将促进技术创新模式转变,从而有助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第二,国企改革对技术创新模式转变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政企关联、技术差距、政府补贴与银行信贷,其中政企关联是最重要的作用机制。第三,深化国企改革将通过弱化政企关联、缩小技术差距而促进技术创新模式转变,相反会通过减少政府补贴与银行信贷的有效规模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自主创新活动,但是,其促进作用要大于抑制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欧阳元方  
国企改革目标亟待完善欧阳元方国有企业改革受到新一届中央政府的格外重视,已列为诸项改革之首,要求在“抓大放小”的指针下,加大改革力度,三年内摆脱困境。决心大,信心足,十分鼓舞人心。当前的问题是在实践中如何改善改革质量,抓出实效。其中,关键是在企业制度改...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郝英奇  刘金兰  
20多年的国企改革是动力机制的调整过程,它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制改革, 后中央为推进市场化进程,在国企改革中引进了股份制、管理层收购等若干方案,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发现了其中的不足。本文以TCL的增量奖股模式提出了企业动力机制设计的思路,试图为国有企业的下一步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彭建国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明了下一步深化改革的大方向,如何准确理解、全面把握和正确认识《决定》精神实质,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我个人认为,最关键的是,一定要把学习《决定》原文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尽快统一深化国企改革有关重大问题的认识。关于改革动作快慢问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曹廷求  
随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国企改革目标的确立 ,公司治理问题也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本文界定了公司治理与公司治理结构在概念上的区别 ,分析了“外部治理主线论”和“内部治理主线论”两种不同的国企改革思路 ,并提出在公司治理的范围内进行国企改革的总体设想。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付吉元  
国企改革以来,在中国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公司主义思潮。该思潮将公司制度奉为国有企业的救世主,把公司制改造当作拯救国有企业的灵丹妙药。公司主义思潮是对公司制度形而上学的迷信和崇拜,对国企改革具有严重危害。我们必须对它进行深入批判。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朱延福  
自80年代初期以来,没有哪一个经济问题受到比“高速度”更多的不公正待遇。当人们反“左”的时候,“高速度”成为“左”的化身,认为“高速度”违反了客观经济规律,是长官意志、瞎指挥、浮夸风、放“卫星”、蛮干冒进等“左”的路线造成的;当人们反“右”的时候,“高速度”又成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马丽平  吴奇飞  
长期以来,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出发点一直都是为了减轻财政负担,这导致了部分决策者在设计医改方案时,总是想套用国企改革的模式,让公立医院像企业一样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但是,基本医疗服务与一般产品和服务具有迥然不同的伦理、经济和技术特征:其特有的人道主义色彩和正外部性要求政府必须对国民的健康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而基本医疗服务之质量高低和适宜与否的低度量性决定了市场无法对医疗机构形成有效的约束,且这一点不因医疗机构的所有制、设置目的、法律性质和经营方式的改变而改变。基本医疗服务的上述特征决定了公立医院必须遵循与国有企业不同的改革逻辑。效仿国有企业的改革模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卫生领域最突出的“看病贵”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