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0)
- 2023(858)
- 2022(757)
- 2021(687)
- 2020(592)
- 2019(1493)
- 2018(1449)
- 2017(3471)
- 2016(1728)
- 2015(1888)
- 2014(1934)
- 2013(1987)
- 2012(1924)
- 2011(1551)
- 2010(1599)
- 2009(1512)
- 2008(1368)
- 2007(1242)
- 2006(1131)
- 2005(991)
- 学科
- 济(11970)
- 经济(11966)
- 方法(5946)
- 数学(5792)
- 数学方法(5779)
- 业(4108)
- 地方(3610)
- 管理(3353)
- 税(2973)
- 地方经济(2926)
- 税收(2915)
- 收(2901)
- 中国(2551)
- 农(2551)
- 财(2397)
- 农业(2172)
- 企(2085)
- 企业(2085)
- 收入(1947)
- 学(1815)
- 贸(1705)
- 贸易(1703)
- 易(1655)
- 融(1394)
- 金融(1394)
- 经济学(1356)
- 分配(1347)
- 出(1318)
- 银(1229)
- 银行(1224)
- 机构
- 大学(23538)
- 学院(23476)
- 济(14072)
- 经济(13946)
- 研究(8666)
- 管理(8532)
- 理学(7387)
- 理学院(7327)
- 管理学(7238)
- 管理学院(7203)
- 中国(6642)
- 财(6284)
- 经济学(5237)
- 财经(4931)
- 经济学院(4877)
- 京(4634)
- 经(4522)
- 科学(4445)
- 所(4282)
- 研究所(3833)
- 中心(3826)
- 财经大学(3634)
- 农(3562)
- 江(3399)
- 院(3093)
- 业大(2869)
- 北京(2835)
- 经济管理(2744)
- 农业(2711)
- 研究中心(2570)
共检索到36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齐建国
本报告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国民经济分成8个部门,运用中国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在对中国1952-1978年的产业发展政策进行概括描述的基础上,对1979-1988年中国的产业发展政策进行了全面分析与模拟,得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这些结论不仅对中国90年代继续执行有效的产业发展政策有重要参考意义,对其它发展中国家也有借鉴作用。本报告共分为六大部分。即,1.1979-1988年中国产业发展政策与执行结果回顾;2.中国宏观经济计量模型设计;3.产业发展政策模拟分析;4.宏观经济政策模拟分析;5.产业发展政策国际比较;6.若干结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齐建国
四、宏观经济政策模拟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是执行产业政策的重要于段。1979-1988年间,由于中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初始阶段,宏观经济政策主要仍以直接的指令性计划的形式实施。随着以放权让利为主要内容的改革逐步深入,1985年开始,中央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断降低,许多改革又需中央财政提供支持,因此,中央政府对经济的直接计划调控能力逐步减弱,而相应的间接宏观调控体系又未建立起来。可以说1985-1988年是中国宏观经济调控较为薄弱的时期。因此,本部分模拟的宏观政策仅为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一部分。宏观经济政策模拟方案设计。为了较全面地模拟宏观经济政策支持产业政策、促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齐建国
由著名经济学家李京文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中国产业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最近得出重要结论:经济高速增长不等于过热。如果采取适当的产业发展政策,增强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推进产业结构合理化,1988年的经济过热有可能避免,整个80年代经济仍可以更快发展而不会导致过高通货膨胀。这是该课题组运用最新研制的中国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对1979-1988年我国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和政策模拟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戴围城
1992年,以小平南巡讲话和十四大胜利召开为标志,中国趋向市场经济的改革已越过临界点,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但自去年底、今年初以来,中国的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情况,引起了经济界、理论界和新闻界人士的关注与议论。人们在思考:如何评判我国目前的经济与改革形势?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目前的严峻形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江苏省盐都县委
企业改制不等于市场竞争力的增强朱红春(江苏省盐都县委)目前,各地都在进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改革试验,通过改制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但是,要认清改制不等于“一改就灵”,企业的运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把机制产生的活力与市场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实行“...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宏伟
一、知识经济的兴起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使全球(尤其是工业化国家)经济的增长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一方面表现为对传统产业的高度渗透。例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从良种的选育到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的使用,处处渗透着生物、化学、化工等科...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舒化鲁
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是错误的.造成这一错误的深层原因是对历史唯物论的简单化教条化.按照简单化教条化的历史唯物论,社会结构分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三个层次.而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都只能属于中间层次的生产关系,因而使之获得了理论上的同一性.造成这一错误的直接原因是混淆了社会生产的组织形式与劳动的组织形式的区别.在已有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中,也从没有这种区别.所以属于社会生产的组织形式的计划经济与属于劳动的组织形式的社会主义的区别也就不存在了.劳动的组织形式也就是生产关系的核心,但社会生产的组织形式却只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中介层次.就其实质而言,计划经济与自然经济都属于同一社会...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汤谷良 林长泉
作为一个同时在香港和内地上市的公司,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无论是在商品市场、还是在资本市场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科龙曾获"1998年《亚洲货币》杂志中国最佳管理公司、中国最佳投资关系"等称誉,对此我们还记忆犹新。在大陆容声冰箱连续八年产销量位居全国同行业之首,科龙空调连续五年荣获全国空调质量检测第一名。而今"格林柯尔"入主,科龙因两年连续亏损而进入"ST"的行列,2001年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提交的审计报告中公开声明"科龙电器的持续经营存在严重问题",其竞争力面临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苏 王孜弘
在这即将进入跨世纪的时代,企业经营跨国化,各国经济生活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在未来世界经济中谋求一席之地,就必须首先考虑如何实现本国经济国际化的问题。事实已经证明,无论是日本的崛起.还是“四小龙”的起飞,都离不开国际市场的依托。中国正在努力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家庭之中去。虽然还有许多的困难,但这毕竟是我们唯一的出路。要走通这条路,需要我们摒弃某些狭隘的观念,也要求现代国家的领导人必须具有更加开阔的眼界和博大的胸怀。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立林
中国的经济已经进入高速增长的新时期,这是令人欣喜的。然而多年来经济屡次出现波折,如1984—1988年的高速增长,1989—1991年的市场疲软所留下的恐惧,仍使人对当前11%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小平南巡讲话以来的投资热潮产生了疑问。经济是否已经过热?是否需要新的一轮紧缩,对此理论界和决策层均有不同的看法,这也是本文力求讨论的问题。一、经济增长和经济过热的区分与界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耀光,盖美,王艳
本文分析了 90年代中国海洋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海洋经济增长速率 ,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主要海洋产业部门增长及特点。展望了 2 1世纪———开发海洋世纪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前景 ,并提出了中国建成为海洋强国及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海洋经济 海洋世纪 高速增长 展望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宪法
90年代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实证分析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刘宪法进入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随着中国经济中的利益主体、发展主体的区域化,区域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区域经济目前已成为中国经济中活力最强,活跃程度最高...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肇光 戴玲
许多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 ,积极财政政策不等于投资无限扩张 ,因为 ,无限扩张的财政政策 ,也会导致一系列经济问题 ,如通货膨胀、财政风险、经济结构失调等。因此 ,中国应当按照《决定》的精神 ,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和教训 ,实行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 ,才能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并合理有效地使用国家财政支出政策 ,从而有力地促进宏观经济的协调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胡春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持续增长,其根本原因在于不断根据需求的变化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进入“九五”时期以来,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买方市场的形成标志着从数量方面调整产业结构的任务已告一段落。需求方面所出现的明显升级、高级化特征以及为争夺市场而必须提高竞争力的要求,都说明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将是以产业结构升级为核心内容。只有通过结构升级,发展一系列技术相对密集的产业,才能扩大市场,保证我国经济能够继续稳定增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吉川洋
1994年3月29~3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于北京举办了第五次中日经济学术讨论会,30多位中日经济学家围绕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这一总题目,结合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和中国的经济现实,进行了热烈、深入的讨论。会议代表的论文将在本刊和《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4年第6、7期陆续摘要发表。 本刊在此集中刊登三篇日本学者就经济增长、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社会收入分配方面的中日比较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