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51)
- 2023(8604)
- 2022(6878)
- 2021(5963)
- 2020(4989)
- 2019(11178)
- 2018(10601)
- 2017(20397)
- 2016(10917)
- 2015(11884)
- 2014(11695)
- 2013(11710)
- 2012(10414)
- 2011(8847)
- 2010(9162)
- 2009(8630)
- 2008(8891)
- 2007(8080)
- 2006(7045)
- 2005(6691)
- 学科
- 业(73574)
- 企(69055)
- 企业(69055)
- 济(53564)
- 经济(53503)
- 管理(53055)
- 业经(25206)
- 农(23589)
- 方法(23186)
- 财(22990)
- 务(18303)
- 财务(18295)
- 财务管理(18283)
- 企业财务(17280)
- 数学(15842)
- 数学方法(15786)
- 农业(15488)
- 贸(15346)
- 贸易(15337)
- 技术(15250)
- 易(15093)
- 策(12189)
- 划(12039)
- 出(12025)
- 企业经济(11830)
- 中国(11117)
- 制(10928)
- 经营(10850)
- 和(10504)
- 技术管理(10383)
- 机构
- 学院(162397)
- 大学(152596)
- 济(75314)
- 经济(74271)
- 管理(71550)
- 理学(61554)
- 理学院(61132)
- 管理学(60673)
- 管理学院(60392)
- 研究(44445)
- 中国(38058)
- 财(35326)
- 京(30534)
- 农(28378)
- 财经(27933)
- 江(25704)
- 经(25311)
- 科学(23802)
- 业大(22555)
- 农业(22508)
- 经济学(22137)
- 商学(22104)
- 商学院(21939)
- 所(21223)
- 中心(20949)
- 经济管理(20813)
- 经济学院(20257)
- 财经大学(20255)
- 州(19745)
- 研究所(18592)
- 基金
- 项目(102655)
- 科学(83287)
- 研究(77850)
- 基金(75991)
- 家(63992)
- 国家(63345)
- 科学基金(57498)
- 社会(52519)
- 社会科(50170)
- 社会科学(50156)
- 省(42227)
- 基金项目(40168)
- 自然(35908)
- 自然科(35150)
- 自然科学(35145)
- 自然科学基金(34623)
- 教育(34087)
- 划(32352)
- 业(30740)
- 编号(30713)
- 资助(30256)
- 创(25545)
- 发(22885)
- 创新(22812)
- 部(22744)
- 重点(22259)
- 成果(22177)
- 制(22056)
- 国家社会(21946)
- 人文(20699)
共检索到2438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兰冰 路少朋
企业是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高速公路通车为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提供了可能。本文以高速公路连通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定量识别高速公路通达性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速公路连通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市场接入效应"和"创新促进效应"是高速公路推动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有效机制;高速公路连通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呈现异质性特征,这种异质性主要源于企业性质、行业特性与城市区位等因素差异,非国有企业、高资本密集度和低竞争度行业企业以及中心城市企业的影响效应更加突出。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效应研究,对于深刻理解高速公路建设的政策涵义和探索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苏丹妮 盛斌 邵朝对
中国正处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攻关期,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是推动质量变革、打造质量强国和贸易强国的重中之重。本文使用2000—2007年中国微观数据对表征本地化生产体系的产业集聚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产业集聚显著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这意味着,总体而言,在中国产业集聚产生的集聚经济大于产业集聚带来的过度竞争效应。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和样本选择偏差后,结果仍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产业集聚产生的集聚经济在一般贸易企业、私营企业、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中更占优于产业集聚带来的过度竞争效应,进而使得产业集聚对这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大。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产业集聚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率和固定成本投入效率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行业出口产品质量动态分解结果显示,行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64.98%归因于资源再配置效应,而且其是产业集聚促进行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龚静 尹忠明 何悦
本文基于企业—产品—目的地—年份的微观数据,统计描述并实证检验了中间品进口关税下降、产品类型排序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统计上,研究期间企业层面的中间品进口关税在持续下降,企业核心产品的出口占比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也在逐年增加,尤其是核心产品;实证上,中间品进口关税的下降可以显著地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且该促进作用在距离企业核心产品越近时,质量提升效应越大。在考虑内生性、变更衡量方式、增加控制变量及改变样本容量等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贸易开放、产品类型对异质性产品、高定价产品的质量提升效应更明显。
关键词:
中间品进口关税 核心产品 出口产品质量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曹平 肖生鹏 林常青
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海关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从产品空间理论视角考察了产品关联密度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研究发现:城市内产品关联密度与省内产品关联密度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均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城市内产品关联密度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更大;相比中西部地区企业,东部地区企业的城市内产品关联密度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促进效应更大;城市内产品关联密度主要通过促进人力资本提升、技术溢出与中间品质量提升来推动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明秀南 冼国明
本文以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系统地评估了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因果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高等教育扩招带来的人力资本供给显著地推动了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在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影响机制检验发现高等教育扩招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效应是通过提升企业生产率、复杂技术处理能力、进口高质量的中间品和技术创新等共同实现的。异质性分析表明,高等教育扩招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效应在技术前沿行业企业、出口到高收入国家的企业、非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和东中部地区企业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也为当前深入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
高等教育扩招 人力资本 出口产品质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万淑贞 葛顺奇 罗伟
文章采用2008~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进出口、经营和并购数据,以出口产品质量为切入点,在改进出口产品质量测算方法的基础上,深入考察了跨境并购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微观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跨境并购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并且该负效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目标企业的知识资产和并购方自身的出口与生产调整是跨境并购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重要渠道。前者影响并购方的研发,后者则直接促使并购方向目标企业所在地转移生产以替代原有的出口。结合倾向得分匹配和倍差法的分析,以及基于行业、产品和企业的子样本分析,均表明文章结论的稳健性。
关键词:
跨境并购 对外直接投资 出口产品质量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信恒 刘信兴
本文使用2000—2013年的中国工业企业与海关匹配数据,在考虑进口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识别企业数字产品进口和利用事后反推法测算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考察数字产品进口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产品进口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产品进口主要通过提升企业生产率和研发效率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产品进口的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本土企业、低竞争行业以及数字资本品的进口中更为显著。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喻美辞 孔瑞
在厘清内需规模和内需结构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内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2011—2015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出口数据,实证检验内需规模和内需结构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主要结论是:(1)国内庞大的内需规模和日益升级的内需结构均有利于促进企业提升出口产品质量,这种提升效应在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一般贸易企业、既出口也内销的企业以及出口至高收入国家或地区的企业样本中更为突出;(2)内需结构升级能够强化内需规模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3)内需规模通过驱动技术创新、促进高级要素集聚促进企业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内需结构则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效应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4)较高的国内市场化水平有利于释放内需规模和内需结构的市场竞争效应,较高的国内市场一体化程度则有利于发挥内需结构的高级要素集聚效应,进而促进企业提升出口产品质量。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钟腾龙
本文研究了外部需求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效应及机制。利用2000~2011年BACI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构建尽量外生的企业—目的地—年份层面的外部需求变量,并采用需求函数法估算企业—目的地—产品—年份层面的出口产品质量。研究结论表明,外部需求变动同方向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亦即正向(负向)外部需求提升(降低)出口产品质量,该结论在改变外部需求、产品质量测算方法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与检验表明,外部需求引致的市场规模效应和市场竞争效应是外部需求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有效渠道。此外,异质性分析发现,外部需求对民营企业、中间品和资本品、一般贸易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更加明显,且来自中高收入目的地的需求变动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最大。以上结论为企业面对外部需求变动和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秀芳 施炳展
本文以补贴对出口企业产品质量的影响为例,探讨政府行为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首先利用八分位海关数据测算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然后匹配海关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计量分析补贴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补贴总体上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对生产效率高、研发水平高、人力资本丰富、广告投入大、无形资产多的企业促进作用更明显,对融资约束企业促进作用较弱;相比其他类型企业,补贴对外资企业和高技术企业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政府应优化补贴方式、增强补贴使用监督力度,针对本土企业的监管尤为重要。
关键词:
补贴 企业 产品质量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赖永剑 贺祥民
笔者将影响企业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集聚经济和FDI联系起来,重点从专业化、多样化与FDI形成差异性的交互效应角度,运用海关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采用广义线性回归深入考察了双重成长环境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以弥补现有研究的缺陷。研究表明:双重成长环境中,由于专业化有利于形成共同的知识基础,加快FDI溢出的扩散,进而通过FDI提升出口质量;而多样化却不利于形成共同的知识基础,降低了FDI溢出的吸收效率,通过FDI阻碍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而且,双重成长环境更有利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出口质量提升。基于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施炳展
本文研究外资对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方向和影响渠道。研究发现: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产品质量差距扩大;外资通过生产效率、研发效率、竞争效应等渠道降低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广告效率渠道提升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外资企业数目增加会提升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但外资企业出口强度增加会降低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总体来看,外资不利于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FDI 本土企业 质量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赖永剑 贺祥民
笔者将影响企业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集聚经济和FDI联系起来,重点从专业化、多样化与FDI形成差异性的交互效应角度,运用海关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采用广义线性回归深入考察了双重成长环境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以弥补现有研究的缺陷。研究表明:双重成长环境中,由于专业化有利于形成共同的知识基础,加快FDI溢出的扩散,进而通过FDI提升出口质量;而多样化却不利于形成共同的知识基础,降低了FDI溢出的吸收效率,通过FDI阻碍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而且,双重成长环境更有利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出口质量提升。基于此笔者认为,忽视企业多种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性,将难以真实地揭示企业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政府在产业布局上,应结合城市的FDI状况,争取达成专业化与多样化的"动态平衡";缩小劳动密集型企业与外企的技术差距,深化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合作,从而更好地发挥双重成长环境的正向作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武昭媛 洪俊杰
国际舆论既能反映国际公众的心理,又能影响公众认知。在以“质量”为抓手推动中国向“贸易强国”迈进的背景下,探析涉华国际舆论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尤为重要。文章从国际舆论褒贬度和国际舆论影响力两个角度研究国际舆论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国际舆论褒贬度上升,即国际舆论越偏褒扬,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国际舆论影响力上升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机制分析发现,出口年限增加弱化了国际舆论褒贬度上升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负向影响。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国际舆论褒贬度上升显著降低了外资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高初始质量企业以及质量异质性程度较低的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祝树金 汤超
本文首次考察了企业上市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从管理质量、生产技术复杂性和中间投入品质量三个方面分析了企业上市影响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理论机制。在此基础上,使用2000—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企业上市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长期效果看,这种促进作用存在一年的滞后期,之后显著存在并呈现出持续性。在改变回归估计方法、改变关键变量的衡量指标以及控制潜在遗漏变量后,结果仍然稳健。进一步地,使用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检验作用机制发现,管理质量提升、生产技术复杂性提高是企业上市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渠道,但中间投入品质量提高这一渠道并未通过检验。研究结论表明,企业进行股权融资有利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长期机构投资者高比例持股带来的管理质量提升、生产技术的创新与改进以及多样化中间投入品的使用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具有重要作用,这对于当前中国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出口企业培育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