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05)
2023(6218)
2022(5220)
2021(4776)
2020(4182)
2019(9209)
2018(9020)
2017(17519)
2016(9532)
2015(10512)
2014(10459)
2013(10148)
2012(9273)
2011(8302)
2010(8425)
2009(8276)
2008(8502)
2007(7693)
2006(6757)
2005(6547)
作者
(25741)
(21608)
(21502)
(20632)
(13961)
(10333)
(9818)
(8271)
(8109)
(7808)
(7450)
(7320)
(7002)
(6945)
(6851)
(6836)
(6509)
(6465)
(6272)
(6055)
(5292)
(5248)
(5167)
(4953)
(4950)
(4921)
(4884)
(4716)
(4286)
(4149)
学科
管理(37516)
(36390)
(35801)
经济(35709)
(31488)
企业(31488)
(17341)
方法(16743)
(15442)
数学(14879)
数学方法(14778)
(12446)
财务(12424)
财务管理(12399)
企业财务(11952)
(11069)
保险(10978)
中国(10839)
(10058)
(9970)
银行(9964)
(9387)
体制(8971)
(8838)
金融(8836)
业经(8472)
(7714)
(6733)
制度(6732)
(6070)
机构
大学(137379)
学院(135416)
(59178)
经济(57993)
管理(54627)
理学(46137)
理学院(45740)
管理学(45151)
管理学院(44886)
研究(41109)
中国(37239)
(36441)
财经(27785)
(27632)
(25282)
财经大学(21044)
科学(20777)
(20539)
中心(19712)
(19436)
经济学(19340)
北京(17560)
经济学院(17451)
研究所(16802)
(16637)
商学(16051)
(15962)
商学院(15915)
业大(15759)
(15751)
基金
项目(84937)
科学(68727)
基金(65372)
研究(62837)
(55376)
国家(54957)
科学基金(48995)
社会(42923)
社会科(40759)
社会科学(40750)
基金项目(34091)
自然(31215)
(31031)
自然科(30577)
自然科学(30568)
自然科学基金(30097)
教育(29125)
资助(27175)
(26247)
编号(24111)
(23110)
成果(20427)
(20421)
重点(18665)
教育部(18484)
国家社会(18271)
(17984)
人文(17837)
(17691)
创新(16976)
期刊
(64308)
经济(64308)
研究(45436)
(31840)
中国(27515)
(22523)
金融(22523)
管理(21915)
学报(17256)
科学(16355)
(15267)
财经(14946)
大学(14489)
学学(13887)
(12476)
技术(9968)
经济研究(9889)
教育(9805)
农业(9277)
财会(9164)
业经(8672)
会计(8047)
问题(7986)
理论(7951)
实践(7061)
(7061)
(6672)
现代(6108)
通讯(6036)
会通(6024)
共检索到2110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唐雪松  郑宇新  彭情  
本文以我国2003—2015年A股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公司"高送转"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司"高送转"能够有效抑制股价崩盘风险,相对于创业板,主板公司"高送转"抑制股价崩盘风险的作用更为显著。而且,"高送转"对于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并不受公司财务状况和减持情况的影响,该抑制作用的期限超过了我国投资者平均持股时间。本文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于"高送转"经济后果的认识。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雄兵  黄玉  
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17年数据为样本,研究高管的海外经历对公司未来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发现海归高管有助于降低公司未来股价的崩盘风险,在多种稳健性检验并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以上结论仍然成立。另外,海归高管降低股价崩盘的效果在分析师关注较少的企业以及外部审计质量较弱的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海归高管通过降低公司过度投资以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来抑制股价崩盘风险。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江婕  邱佳成  朱然  胡海峰  
本文以2010—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投资者关注影响股价崩盘风险的客观表现和传导路径。研究发现,投资者关注度的提高会显著加剧下一期的股价崩盘风险,存在"关注度的崩盘效应";分组检验发现,关注度的崩盘效应仅在机构持股比例低的公司和市场处于牛市状态下存在;路径检验发现,投资者关注不存在信息路径,没有改善公司信息透明度,但存在部分的情绪路径,提高了股价同步性和投资者情绪,从而加剧了股价崩盘风险。建议监管部门重视投资者关注对股价带来的冲击,通过进一步提高机构者持股比例,缓解情绪过热导致的定价错误程度,降低股价崩盘风险。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夏同水  郑雅君  
本文以2009—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高送转、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后,会显著增加上市公司未来的股价崩盘风险;随着质押比例的升高,股价崩盘风险也增大。同时,股权质押后,上市公司会更倾向于推行高送转,持续正向增加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民营企业以及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低的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正向作用更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春贤  邓玮民  
防范化解股价崩盘风险是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热点,针对共同机构所有权这一股权结构特征,以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共同机构所有权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具有共同机构所有权的公司能够有效抑制股价崩盘风险,支持了“协同治理假说”。在使用Heckman二阶段、PSM-DID方法控制内生性问题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信息透明度与公司治理水平在共同机构所有权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且共同机构大股东抑制股价崩盘风险的效果在国企及集中度高的企业中更显著,更能发挥其治理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于成永   马晓慧   于方舟  
数字化转型促进还是抑制企业股价崩盘风险尚存争议,文章以2014—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发现,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会导致股价崩盘风险下降,信息不对称程度、内部控制质量和企业环境不确定性发挥了中介作用。企业产权性质、创新效率、财务报告质量、产业属性和市场化程度不同,数字化转型对股价崩盘风险影响程度也不同。文章构建了数字化转型影响股价崩盘风险的理论框架,拓展了数字化转型情境研究,发展了数字化转型理论和股价崩盘风险理论,为国家数字化战略与稳金融政策实施提供了理论与证据支持,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市场主体、市场环境建设提供了参考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宏寅  
企业数字化转型在重塑商业模式的同时也会影响其资本市场表现。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7—2021年的数据为样本,通过Python文本分析方法构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这一关键变量,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抑制股价崩盘风险;机制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改善企业基本面来抑制股价崩盘风险;拓展性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及外部数字环境发展水平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为数字化转型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也为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市场稳定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丹妮  刘春林  石睿  
本文分别从风险决策和科学决策视角出发,通过竞争性假设探讨新生代董事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并利用2011—2016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展开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新生代董事可以有效抑制企业的股价崩盘风险,支持了科学决策的解释逻辑。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新生代为董事长或CEO的企业,以及面临更高环境动态性水平的企业,新生代董事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更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孙淑伟  梁上坤  阮刚铭  付宇翔  
本文以2007-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高管减持行为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方向及其作用渠道。结果显示:(1)高管减持股票的金额越大,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越高;(2)当高管减持动机越强以及减持效用越大时,高管减持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增强;(3)对作用渠道的识别显示,管理层的信息压制行为导致了"坏消息"聚集,最终引发股价崩盘风险。本文为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股价崩盘风险的应对提供了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晶璞  戚笑天  
疫情之下的资本市场恐慌情绪蔓延,不少上市公司为修复估值而跟风回购股票,然而实施股票回购是否利好市值管理,尚存在较大争议。以我国2016—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崩盘风险视角考察了公司股票回购的市场效应。研究发现,公司回购股票能够抑制股价崩盘风险,并且回购频次越高,股价崩盘风险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实施股票回购抑制股价崩盘风险的作用更为显著。而且,存在股权质押、高成长性的公司股票回购更能够有效抑制股价崩盘风险。本研究提供了股票回购抑制股价崩盘风险的经验证据,有助于加深对于股票回购经济后果的认识,甄别疫情冲击下的非理性回购。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松莲  孙经纬  李丹蒙  
由于我国上市家族企业"暴雷"事件频发,探究降低家族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有效机制刻不容缓。文章以2010-2019年A股家族企业为样本,检验国有股参股能否成为抑制家族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有效途径。实证研究发现:第一,国有股参股是减少我国家族企业上市公司股价崩盘的有效机制。第二,国有股东对家族企业发挥"监督效应"和"资源效应",从而抑制其股价崩盘风险。第三,从国有股维度来看,派驻董事的国有股和地方层级国有股更能有效降低家族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第四,从家族企业维度来看,当家族企业存在家族成员涉入或未经历代际传承时,国有股参股对其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文章为降低家族企业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探究"反向混改"的最佳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松莲  孙经纬  李丹蒙  
由于我国上市家族企业"暴雷"事件频发,探究降低家族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有效机制刻不容缓。文章以2010-2019年A股家族企业为样本,检验国有股参股能否成为抑制家族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有效途径。实证研究发现:第一,国有股参股是减少我国家族企业上市公司股价崩盘的有效机制。第二,国有股东对家族企业发挥"监督效应"和"资源效应",从而抑制其股价崩盘风险。第三,从国有股维度来看,派驻董事的国有股和地方层级国有股更能有效降低家族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第四,从家族企业维度来看,当家族企业存在家族成员涉入或未经历代际传承时,国有股参股对其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文章为降低家族企业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探究"反向混改"的最佳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冰莹   张伟华   范慧敏  
从稳定资本市场的角度分析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国有资本参股民营企业,可以显著提高其会计信息透明度,降低民营股东的风险承担意愿,进而降低其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股东的参股比例和委派“董监高”的比例越高,民营企业的股价崩盘风险越低。这说明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资本进行“逆向混改”,可以促使资源朝向更有经营效率的企业流动,提升资本市场的资金配置效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国柳  宛晴  
股价崩盘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并阻碍股票市场健康发展,因此,探寻抑制股价崩盘风险的手段成为当前公司治理与企业财务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使用2009~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公司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购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能有效监督与约束高管利己行为,进而降低股价崩盘风险。该结论有助于深入了解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同时也为监管部门遏制股价崩盘现象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施文祥  方培杰  
良好的制度设计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关键,以往关于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研究忽视了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影响。以2020年底中国出台的上市公司强制退市新政策为准自然实验,使用2016—2022年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退市新规施行后,A股退市公司数量显著增加,平均而言,公司股价崩盘风险得到抑制,净利润为负的公司抑制效果更为明显。第二,标准更严格的退市新政策对股价信息操纵空间的限制提升了股价的信息含量,是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的重要渠道,而管理层持股也有助于抑制股价崩盘风险。第三,新政策的效果受上市公司自身差异的影响,退市新规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控股、位于高集中度行业、外部监管弱、内部治理水平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上述结果意味着,畅通上市企业退出机制,有利于遏制崩盘导致的股价波动。因此,加强外部监管,优化内部治理,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是业绩不理想的公司降低自身股价崩盘风险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