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67)
- 2023(4915)
- 2022(4142)
- 2021(4244)
- 2020(3735)
- 2019(8842)
- 2018(8538)
- 2017(17075)
- 2016(9233)
- 2015(10483)
- 2014(10433)
- 2013(10208)
- 2012(9059)
- 2011(7527)
- 2010(7997)
- 2009(7249)
- 2008(7529)
- 2007(6359)
- 2006(5422)
- 2005(4810)
- 学科
- 济(36952)
- 经济(36907)
- 管理(36284)
- 业(34341)
- 企(31933)
- 企业(31933)
- 财(28403)
- 方法(22707)
- 数学(21181)
- 数学方法(20712)
- 务(15688)
- 财务(15656)
- 财务管理(15610)
- 企业财务(15029)
- 财政(12269)
- 政(9819)
- 制(9544)
- 中国(8558)
- 农(7895)
- 体(7260)
- 业经(6877)
- 策(6788)
- 理论(6561)
- 体制(6425)
- 地方(5920)
- 划(5364)
- 学(5144)
- 度(5094)
- 制度(5085)
- 银(5025)
- 机构
- 学院(122234)
- 大学(120623)
- 管理(51280)
- 济(49643)
- 经济(48712)
- 理学(44909)
- 理学院(44580)
- 管理学(43597)
- 管理学院(43407)
- 财(35252)
- 研究(33747)
- 中国(27786)
- 京(24082)
- 财经(23885)
- 经(21734)
- 科学(19679)
- 财经大学(17782)
- 江(17446)
- 所(16601)
- 中心(15676)
- 北京(15317)
- 业大(15169)
- 经济学(14968)
- 商学(14473)
- 商学院(14347)
- 研究所(14257)
- 农(14215)
- 州(13799)
- 经济学院(13515)
- 经济管理(12931)
- 基金
- 项目(78694)
- 科学(62829)
- 基金(58945)
- 研究(56230)
- 家(50432)
- 国家(50079)
- 科学基金(44921)
- 社会(35982)
- 社会科(34390)
- 社会科学(34379)
- 基金项目(30737)
- 自然(30494)
- 省(30383)
- 自然科(29933)
- 自然科学(29927)
- 自然科学基金(29406)
- 教育(27226)
- 资助(26068)
- 划(25142)
- 编号(22764)
- 成果(17879)
- 部(17703)
- 重点(17357)
- 创(16600)
- 教育部(15796)
- 科研(15559)
- 人文(15504)
- 创新(15442)
- 大学(15362)
- 项目编号(15056)
共检索到1808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蔡海静 汪祥耀 谭超
大股东利用"高送转"达到减持目的,已成为当前资本市场的"乱象"之一。本文以2010-2015年推出"高送转"方案并且发生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高送转"对大股东减持规模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财务业绩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在发生大股东减持的全部上市公司中,相较于未"高送转"的公司,"高送转"公司大股东减持的比例更高;(2)"高送转"强度越大,大股东减持规模越大;(3)好的财务业绩状况可以抑制"高送转"与大股东减持规模之间的正向关系,相反的,差的财务业绩状况则会加剧二者的正向关
关键词:
高送转 大股东减持 财务业绩 盈余管理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姜英兵
以海润光伏的高送转股利分配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探讨公司实施高送转的目的、市场反应以及经济后果。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迎合及择时理论,从送转股能力、送转股动机、大股东减持动机、高送转预案的公告效应、高送转的实施、高送转后的长期经营业绩和市场表现等方面分析表明,海润光伏的高送转是在不满足送转股资质和公司章程关于股利分配条件的背景下由大股东提议的,利润分配方案推出后仍然得到了股票市场的积极追捧,大股东正是利用高送转的市场效应实现了减持股份的目的,从而揭示了大股东提议高送转背后的真实意图。海润光伏的高送转
关键词:
海润光伏 高送转 大股东减持 利益输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姜英兵
以海润光伏的高送转股利分配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探讨公司实施高送转的目的、市场反应以及经济后果。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迎合及择时理论,从送转股能力、送转股动机、大股东减持动机、高送转预案的公告效应、高送转的实施、高送转后的长期经营业绩和市场表现等方面分析表明,海润光伏的高送转是在不满足送转股资质和公司章程关于股利分配条件的背景下由大股东提议的,利润分配方案推出后仍然得到了股票市场的积极追捧,大股东正是利用高送转的市场效应实现了减持股份的目的,从而揭示了大股东提议高送转背后的真实意图。海润光伏的高送转沦为大股东利益输送的工具,而非传递公司未来经营发展良好前景的信号。
关键词:
海润光伏 高送转 大股东减持 利益输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孝安 宁少一 陈宝东
高送转乱象一度与大股东减持行为挂钩,对企业盈余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选取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探究大股东减持与盈余持续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进一步考察高送转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减持行为会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性水平;通过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对比,发现在非国有企业中大股东减持对盈余持续性的抑制更明显;相较于未实施高送转方案的上市公司,实施高送转方案的公司大股东减持对盈余持续性的抑制作用减弱,但实施高送转方案的公司盈余已不具有持续性。结论意味着大股东会利用高送转方案来掩饰其减持行为对盈余持续性的负面影响,这对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做出决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为监管部门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
大股东减持 内幕交易 盈余持续性 高送转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永英
我国创业板开市以来,获得了投资者及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其与我国的主板市场有一些不一样的特征,如高送转。高送转的出现为一些企业提供了炒作抬高股价的机会,同时存在大股东借机减持的行为,这给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造成了损害,因此本文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在梳理对送转股异常收益率的研究及对大股东减持的异常收益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采用事件研究法对大股东利用高送转获取异常减持收益进行研究,然后对监管高转送市场及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事件研究法 大股东减持 高送转 异常收益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蔡海静 谭超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研究"高送转"在预案公告日、实施方案公告日、股权登记日与除权除息日对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以及累积超额收益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高送转"预案公告日前5天开始出现显著为正的异常收益率,且在预案公告日前股东超额回报(CAR)与高送转强度显著正相关;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纯转增"型高送转在实施方案公告日、股权登记日、除权除息日附近具有更高的超额回报率。此外,业绩较好的小盘股、低价股超额回报率更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赖丹 蔡晓凤 罗翔
屡见不鲜的大股东减持行为,已成为股权分置改革后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利用2011-2018年间1 743家A股上市公司的3 330个大股东减持事件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司治理结构、债务期限与大股东减持规模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大股东减持规模与股权集中度和高管持股比例显著负相关;与董事会规模正相关、与独立董事比例负相关,但两者均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短期债务占比越大,债务期限越短,大股东减持规模越小。在此基础上,结合公司治理结构和债务期限视角,就如何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以及保护中小股东和债权人利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债务期限 大股东减持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陆位忠 林川
以2007—2010年间沪深A股的568家公司的2383个减持事件为样本,实证检验现金股利分配倾向、公司业绩与大股东减持规模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相较之不分配现金股利的公司,分配现金股利的公司中大股东减持规模更小;而较之业绩较差的公司,业绩良好的公司中大股东减持规模也更小;进一步,现金股利分配倾向与大股东减持的关系会依赖于公司业绩,在分配与不分配现金股利的公司中,随着公司业绩的提升,大股东减持行为的变化会明显不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艳花
主持人的话:2015年7月8日,为应对股市异常波动期间的市场非理性下跌,证监会发布第18号公告,规定自当日起的6个月内,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管(以下简称"董监高")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面对2016年1月8日即将到来的解禁期,市场普遍预期负面,并形成股市下跌压力。1月7日,证监会出台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减持新规"),以期疏解减持压力、稳定市场预期。原本作为市场上正常的交易行为,大股东及董监高的减持却一直是令A股市场困扰的问题。尤其是在A股从异常波动逐步趋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曹国华 林川
大股东减持行为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行为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并非由个别行业的异常值引起,而在行业间普遍存在,行业差异对于大股东减持行为具有稳定的解释力度。导致大股东减持行为出现行业差异的因素,包括行业前期减持水平、行业前期生命周期及行业前期现金股利水平,若上市公司所处行业前期减持力度越大或其属于成熟性行业或衰退性行业,或者上市公司前期发放现金股利水平越高,那么当前大股东减持的力度越小。在目前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并不十分健全、投资者保护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情形下,监管部门在确定重点监管行业时,只有根据各行业的具体情况实施有差别的监管措施,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运 叶德磊
上市公司高送转和高管减持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被热炒的高送转题材更是一度成为高管减持公司的"标配"。选取2010~2017年间发生高管减持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高送转、公司业绩水平和高管减持规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相较于未推出高送转的公司,推出高送转的公司高管减持规模更大;上市公司加大高送转强度会促使高管扩大减持规模;公司业绩与高管减持规模负相关,相对于业绩差的公司,业绩好的公司高管减持规模更小;进一步考察公司业绩在高送转行为与高管减持规模之间的调节作用后,发现随着公司业绩水平的提升,高送转与高管减持规模间的正向关系有所减弱。
关键词:
高送转 高管减持规模 公司业绩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曹国华 林川
通过构建单个股东和多个股东侵占模型,分析大股东减持问题,发现影响大股东减持的因素包括大股东持股比例、大股东属性、外部法律保护程度、减持价格、投资收益率分离度及股权制衡程度;再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及股东属性对大股东减持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股权制衡程度对大股东减持产生负向影响,而外部法律保护程度、减持价格及投资收益分离度与大股东减持的关系则并不显著。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舒家先 易苗苗
基于近年来频发的个股崩盘现象,本文运用2013—2018年上市公司的数据,对大股东减持前的业绩预告信息进行分析,探究业绩预告、大股东减持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针对不同市场环境和股份性质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倾向于在减持前公布积极业绩预告。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股价崩盘现象的发生率,在熊市和民营公司中作用更加明显,消极业绩预告影响不显著。本文的研究丰富了信息披露与股价反应的相关文献,对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做出决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艾永芳 佟孟华 孙光林
以2001—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企业公司战略定位对财务欺诈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战略对财务欺诈行为有显著影响,公司战略定位越激进,越可能导致财务欺诈行为的发生;经过稳健性测试后,结果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提高大股东持股比例,可以增强大股东对管理者的“监督效用”,从而提升企业内部监督效率,进而抑制公司战略对财务欺诈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
公司战略 财务欺诈 大股东持股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艾永芳 佟孟华 孙光林
以2001—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企业公司战略定位对财务欺诈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战略对财务欺诈行为有显著影响,公司战略定位越激进,越可能导致财务欺诈行为的发生;经过稳健性测试后,结果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提高大股东持股比例,可以增强大股东对管理者的"监督效用",从而提升企业内部监督效率,进而抑制公司战略对财务欺诈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
公司战略 财务欺诈 大股东持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