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86)
- 2023(18573)
- 2022(15435)
- 2021(14343)
- 2020(11880)
- 2019(27400)
- 2018(27377)
- 2017(51982)
- 2016(28608)
- 2015(32168)
- 2014(32623)
- 2013(32074)
- 2012(29874)
- 2011(27294)
- 2010(27609)
- 2009(25427)
- 2008(24956)
- 2007(22370)
- 2006(20195)
- 2005(18516)
- 学科
- 济(119328)
- 经济(119203)
- 管理(78339)
- 业(72983)
- 企(57817)
- 企业(57817)
- 方法(46397)
- 数学(39163)
- 数学方法(38722)
- 中国(38225)
- 农(34124)
- 地方(30509)
- 贸(27628)
- 贸易(27606)
- 业经(27548)
- 财(27501)
- 易(26742)
- 学(26009)
- 制(24394)
- 农业(22475)
- 银(21156)
- 银行(21104)
- 行(20361)
- 融(19932)
- 金融(19923)
- 理论(19797)
- 环境(18531)
- 和(18495)
- 技术(17783)
- 发(17446)
- 机构
- 大学(409726)
- 学院(407570)
- 济(164287)
- 经济(160551)
- 管理(153656)
- 研究(145892)
- 理学(130748)
- 理学院(129185)
- 管理学(126920)
- 管理学院(126177)
- 中国(110390)
- 京(90393)
- 科学(89434)
- 财(77537)
- 所(74789)
- 农(68811)
- 研究所(67519)
- 中心(64820)
- 江(62925)
- 财经(60160)
- 业大(59718)
- 北京(58104)
- 范(57043)
- 师范(56475)
- 经(54420)
- 农业(53707)
- 院(53400)
- 州(51036)
- 经济学(48851)
- 师范大学(45557)
- 基金
- 项目(267160)
- 科学(208491)
- 研究(198249)
- 基金(190200)
- 家(166113)
- 国家(164689)
- 科学基金(139294)
- 社会(122809)
- 社会科(116242)
- 社会科学(116214)
- 省(104787)
- 基金项目(99966)
- 教育(90905)
- 自然(88627)
- 划(88426)
- 自然科(86476)
- 自然科学(86454)
- 自然科学基金(84835)
- 编号(82466)
- 资助(78328)
- 成果(68955)
- 发(60674)
- 重点(60490)
- 部(58415)
- 课题(58195)
- 创(54735)
- 创新(51100)
- 科研(50408)
- 项目编号(50086)
- 国家社会(50038)
- 期刊
- 济(190133)
- 经济(190133)
- 研究(128725)
- 中国(88355)
- 学报(65299)
- 农(63781)
- 科学(59354)
- 管理(58988)
- 财(56821)
- 教育(54143)
- 大学(49167)
- 学学(45645)
- 农业(43976)
- 融(40444)
- 金融(40444)
- 技术(36047)
- 业经(31958)
- 经济研究(30630)
- 财经(28981)
- 问题(26185)
- 经(24787)
- 图书(23298)
- 贸(23271)
- 业(22942)
- 国际(20265)
- 理论(19764)
- 技术经济(19287)
- 科技(19200)
- 商业(18772)
- 现代(18485)
共检索到6345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姜照 董超
内外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主要包括管理体制、企业经营、营商环境的高质量一体化以及开放平台的高水平打造。目前,我国内外贸一体化向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迈进,已经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包括内外贸的管理体制逐渐健全、企业一体化经营初见成效、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以及开放平台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等,但距离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为内外贸政府管理制度仍需优化、标准认证不够衔接、法律环境不够协调、仍然存在市场分割等问题。基于此,我国应在进一步完善政府统筹管理、加强国内外标准认证衔接、提升企业一体化经营水平、加快提升法治化管理水平、高水平打造对外开放平台、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等六个方面入手,提升内外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关键词:
内外贸一体化 高质量发展 贸易强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雯 孙伟 刘崇刚 刘伟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以来,各城市围绕"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文章从分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意义切入,系统阐述了长三角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指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差异化、高效率、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遵循经济集中、生态安全和社会公平的空间优化准则。同时,重点梳理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中央政府及三省一市协同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规划、行动计划等落实情况,分析取得成效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姜策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有关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以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的带动与示范作用,促进全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区域经济中以城市群发展最具代表性,已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在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中,交通一体化成为先导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本文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六大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发展的历程与特点,并从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和管理服务一体化两方面总结出交通一体化发展的成功经验,供其他发展中城市群借鉴。
关键词:
城市群 交通 一体化发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邓创 曹子雯 贺霖卿
本文通过测算中国金融跨域支撑网络,考察金融一体化分布情况及演变态势,探究其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非线性影响特征及影响方式。研究发现:第一,随着时间推移,区域金融一体化程度逐渐提高,部分欠发达省级行政区在金融跨域支撑网络中的嵌入程度有所提升。第二,目前中国金融一体化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表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影响关系,当金融跨域支撑关系处于较低水平时,金融一体化有助于促进欠发达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而缩小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但其促进效应呈现递减态势;当金融跨域支撑关系处于较高水平时,金融一体化对欠发达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转为抑制效应,同时对相对发达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更大的促进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召开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要求立足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主动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河北省的对接沟通,进一步健全工作协调机制,推动解决规划、政策、标准、企业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堵点和难题,推动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相关进展如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冯明
长期以来的内外贸分割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客观上要求内外贸必须实现一体化。本文着重分析内外贸一体化的内涵,以及从协调各种关系、完善流通体系、打造品牌优势三方面对内外贸一体化的实现路径提供建议。
关键词:
内外贸一体化 内涵 流通 品牌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童书兴
一、内外贸一体化——当代国际发展的大趋势本文所说的内外贸一体化,是指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相互聚合、相互融合的趋势,并不是说国家内外贸之间就不存在任何区别了,除少数城市、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香港之外,只要有国家存在,就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内外贸之间的差别。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袁敏
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分析了金融服务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重点围绕持续优化金融政策扶持环境,加大金融支持商贸流通新型消费的力度、大力提升商贸流通领域金融数字化水平、大力提升金融服务农村商贸流通业质量水平、大力提升商贸流通企业信用建设水平等方面,提出了金融扶持助推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 金融扶持 金融服务 城乡融合
[期刊] 改革
[作者]
熊娜 郑军 汪发元
加速推进交通高质量一体化是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之路。现阶段,长三角区域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航空为基础的综合立体骨干交通网基本形成,然而,也面临交通设施不均衡、区域交通网络缺乏协同性、交通服务体系不健全、综合协调机制不完善、省际间存在障碍壁垒等困境。因此,推动长三角区域交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需要进一步扩大交通投资规模,提升交通协同能力,健全交通服务体系,完善交通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交通发展 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杜宝苍 毛华
文章选取2007—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区域一体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尝试回答区域一体化在我国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区域一体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探讨其中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融资效率在区域一体化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即区域一体化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效率,进而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最后,文章从企业内部产权性质和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出发,发现对于非国有企业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更高时,区域一体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显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曹卫东 曾刚 朱晟君 曹有挥 孙斌栋 曹炳汝 崔璨 段学军 张京祥 孙伟 杨山 陈明星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对于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为了科学全面认识新时代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厘清未来的发展出路,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相关专家就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的区域协调、产业协同、交通组织、城镇体系演变、跨区合作、要素配置、流域统筹、一体化路径、绿色低碳发展等研究前沿进行访谈。访谈结果表明: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其发展中仍然存在内部发展不平衡、区间交通割裂、行政壁垒尚存、流域生态协作不健全、产业协同发展不足、绿色经济体系较弱等突出问题。长三角在中国乃至世界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需要综合各学科各专业的理论知识,从不同视角持续关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科学命题。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长三角一体化首先要创新机制缩小区域内部发展差异,强化综合交通一体化的基础支撑,更要突破行政边界的制约;其次要创新机制体制来保障生产要素的有效流动与配置,通过价值链、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发展来夯实一体化;再次要促进土地要素向长三角集中使用,提高长三角地区土地承载能力,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土地要素保证;然后要优化人口就业空间结构,加强城际间环境污染联防联治,强化大江大河等重大流域的省际统筹与合作,共同提升长三角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推动绿色一体化发展;最后更要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通过科研突破与市场机制来实现低碳发展,在创新驱动引领下打造流空间世界级枢纽,以实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以上观点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可行的理论和决策支持。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姚鹏 王民 鞠晓颖
长江三角洲(长三角)作为中国重要的增长极,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梳理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背景,回顾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历史脉络,将一体化发展历程分为萌芽阶段(1983—1990年)、城市协调阶段(1990—2001年)、省市合作阶段(2001—2013年)、深化一体化阶段(2014年至今)四个阶段。其次构建长三角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程度,深入挖掘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取得的成就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要加速打破传统行政区划带来的隔离,持续推进要素配置高效、市场运作一体的整体经济发展;全面凸显既有供需配合缺乏的层次,逐步形成梯度搭配合理、链条高端完整的系统经济发展;不断补齐对外合作贸易存在的短板,大力推动业态多元合理、合作共融共生的外贸经济发展的区域高质量发展路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叶波
2023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五年来,长三角地区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推动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科技协同创新和产业一体化发展领跑全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建设稳步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针对部分产业链供应链依然存在“卡脖子”、部分产业开始加速外迁等问题,沪苏浙皖等省市应立足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携手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共同提升高水平双向开放合作水平,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快建设幸福宜居长三角。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玲玲 赵光辉
城乡交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助力乡村振兴和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能够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性支撑。从管理体制的"二元结构",公路立法滞后以及城乡公共客运票价、财税政策的二元市场混同结构问题入手,并针对公路设计标准与交通能力不匹配、城乡客运市场特征的显著差异性与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归属不顺及投资主体的单一性等症结进行分析,得出了城乡交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需要对结构困局进行"一体化"统筹,实现结构体系化、综合性的新局面,需要从理顺城乡道路管理体制、绿色交通统筹衔接城乡道路功能层次结构以及以智慧交通赋能完善城乡交通服务机制等层面整体优化路径,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