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43)
2023(9559)
2022(7874)
2021(7106)
2020(5436)
2019(12462)
2018(12120)
2017(22386)
2016(12057)
2015(13502)
2014(13375)
2013(13146)
2012(12492)
2011(11279)
2010(11331)
2009(10294)
2008(10048)
2007(8916)
2006(8101)
2005(7483)
作者
(34386)
(28631)
(28242)
(26836)
(18072)
(13544)
(12963)
(11064)
(10781)
(10212)
(9717)
(9545)
(9109)
(9068)
(8908)
(8606)
(8397)
(8355)
(8304)
(8218)
(7224)
(6979)
(6872)
(6650)
(6478)
(6436)
(6317)
(6279)
(5757)
(5686)
学科
(52276)
经济(52139)
管理(34435)
(33240)
(25155)
企业(25155)
中国(19664)
地方(18316)
(17914)
业经(14324)
方法(13986)
农业(11975)
(11172)
数学(10980)
数学方法(10849)
(10387)
地方经济(10174)
(9746)
银行(9735)
(9717)
金融(9716)
技术(9715)
(9592)
贸易(9581)
(9517)
(9516)
(9202)
(9091)
环境(8852)
理论(8424)
机构
学院(169986)
大学(166181)
(70552)
经济(69023)
管理(63129)
研究(62379)
理学(53206)
理学院(52549)
管理学(51754)
管理学院(51437)
中国(47654)
科学(36509)
(36445)
(32577)
(31039)
(29538)
中心(28740)
研究所(27756)
(27453)
(25591)
师范(25337)
财经(24923)
业大(23557)
北京(23351)
农业(22774)
(22713)
(22631)
(22264)
经济学(20817)
师范大学(20212)
基金
项目(110532)
科学(87919)
研究(86619)
基金(77409)
(66901)
国家(66225)
科学基金(56792)
社会(55402)
社会科(52502)
社会科学(52496)
(45118)
基金项目(40594)
教育(39468)
(37240)
编号(36260)
自然(33489)
自然科(32683)
自然科学(32677)
自然科学基金(32078)
(30228)
资助(29876)
成果(29832)
课题(26222)
重点(25528)
发展(24701)
(24226)
(24055)
(23858)
国家社会(22916)
创新(22194)
期刊
(87871)
经济(87871)
研究(54986)
中国(43500)
(29260)
教育(27081)
管理(25239)
(24003)
学报(22944)
科学(22604)
农业(20694)
(18114)
金融(18114)
大学(18073)
业经(17087)
学学(16670)
技术(16064)
经济研究(13733)
财经(12057)
问题(11453)
(10999)
(10495)
世界(8709)
商业(8653)
(8546)
论坛(8546)
图书(8544)
(8307)
现代(8266)
(8234)
共检索到2738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鸣   宋嘉豪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全面深化改革。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本文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阐释了高质量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可行性,深入剖析了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现实基础,进一步提出了高质量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现路径和优化对策。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安全领域在生产、加工、流动等环节取得了突出成就,但仍然面临产能提升后劲不足、区域差距日渐显现、产品收益普遍偏低等现实挑战,与高质量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仍有差距。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粮食安全领域仍有可探索的新空间与新动能。进一步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还需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高质量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深化粮食购销和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因此,在具体对策上需要筑牢粮食安全人才支撑,健全粮食生产收益保障机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健全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制度;完善涉粮领域多元投入机制,健全粮食安全支持保护体系;因地制宜发展粮食领域新质生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鸣   宋嘉豪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全面深化改革。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本文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阐释了高质量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可行性,深入剖析了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现实基础,进一步提出了高质量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现路径和优化对策。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安全领域在生产、加工、流动等环节取得了突出成就,但仍然面临产能提升后劲不足、区域差距日渐显现、产品收益普遍偏低等现实挑战,与高质量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仍有差距。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粮食安全领域仍有可探索的新空间与新动能。进一步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还需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高质量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深化粮食购销和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因此,在具体对策上需要筑牢粮食安全人才支撑,健全粮食生产收益保障机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健全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制度;完善涉粮领域多元投入机制,健全粮食安全支持保护体系;因地制宜发展粮食领域新质生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刚强  肖广宇  王海森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第十四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实施粮食安全战略。新发展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坚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既充分发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优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提高粮食储备调控能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粮食全产业链供应体系,又充分发挥粮食适度进口的保障作用,实施粮食分类贸易的调节政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粮商和交易平台,推动粮食进口来源多元化,提升国际粮食贸易话语权,保障我国国际粮食供应链安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唐金成  张伟  黎宝鑫  
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事关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安全战略和国际粮食产业竞争战略能否实现。水稻收入保险作为水稻经营主体转移风险的重要工具,能够及时补偿因自然灾害导致的产量下降或市场价格下跌,以及产量价格共同变动导致的收入损失。论文分析了水稻收入保险与粮食安全战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借鉴国际农业收入保险的发展经验,分析我国水稻收入保险试点的现状,从保险主体、水稻经营主体和政府三方面指出其存在保险产品设计不精确、保险服务水平薄弱、农户投保意愿低、道德风险与保险欺诈频发、政府财政补贴压力大和配套机制不完善等发展问题。最后提出完善险种设计,持续推进“价补分离”改革、提升水稻经营主体投保意愿,积极应用保险科技、打通水稻收入保险全流程服务,尽快优化财政补贴机制,构建多层次保险组织架构等加快我国水稻收入保险发展、保障粮食安全战略实现的发展建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骏  谢晗进  
近些年来,高速发展的数字金融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面都产生了不小影响,数字金融能否助力我国高质量发展?本文在深刻理解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然后借助2011-2017年全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并结合地级市层面的数字金融发展指数,探究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可以显著促进高质量发展。从数字金融的结构上看,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显著的促进效应,但数字化程度的效应不显著;从区域上看,数字金融对各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为东北最强、中部其次、东部最弱,但对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显著;从高质量发展的各个层面上看,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创新”、“开放”有显著促进作用,对“共享”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协调”和“绿色”的影响不显著。本文的研究为我国在数字经济时代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大树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比较优势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经济发展不能还走专注数量和速度的老路。必须立足新阶段,走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要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个维度。高质量发展具有五大本质特征:科技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基于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要从构建和完善机制入手,转换驱动机制,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再创协同机制,处理好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关系;建立倒逼机制,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扩大开放机制,实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完善包容机制,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晓俐  
生产生物能源最初是为了消化过剩的粮食,随着能源的紧缺,农产品开发生物能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其中粮食就是生物能源最好的原料之一,但是在开发生物能源的同时抬高了粮价,影响了粮食安全。因此,在开发生物能源,解决能源安全的同时,如何处理好粮食供给,保障粮食安全,成为重要问题。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审计署哈尔滨特派办理论研究会课题组   尹树伟  张亮  朱晶  杜凯  连明霄  
安全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前提,粮食安全则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东北地区更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国家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切实发挥好宏观调控“工具箱”作用。本文基于东北地区粮食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采取经验总结和文献研究等方法,深入阐述了新发展格局下确保粮食安全的重大意义,分析了新发展格局下影响东北地区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重点从中央关切的耕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对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审计的具体思路,明确了审计重点,对审计如何在保障东北地区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作用进行了探索。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晶  臧星月  李天祥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百年未遇之大疫情交汇之际,全球粮食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显著增加,这不仅会对中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也会对国内粮食供需平衡保障与粮食支持保护政策体系改革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压力。本文聚焦分析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粮食安全领域双循环的战略定位和相互关系,并在研判国家粮食安全所面临的内外部主要风险点和压力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建立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对策思路。研究结果表明,在新发展格局下,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关键在于畅通粮食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该进就得进"和"该保必须保"双目标的协调统一,推动双循环"内外统筹,协调互促"。围绕粮食安全领域连通国际循环中的可能"断点"、治理国内循环中的内在"压力点"、抵御国际循环对国内循环的潜在"冲击点",增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定力可着重从五个方面发力:一要转型粮食安全保障既有思维,提升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动力;二要筑牢国内粮食稳产保供的能力基础,激发国内循环运行活力;三要构建全方位多渠道的外部粮源供应体系,提高国际循环利用能力;四要升级既有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化解国际循环对国内循环的冲击压力;五要健全和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强化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协同治理能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国祥   程秀娟   朱文博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农业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逐渐深化,农产品国际贸易规模快速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国际合作实现新突破。中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不仅要求种源安全和数量安全,而且愈发重视质量安全和供给能力安全。新形势下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面临着进口种源“卡脖子”、大豆逆差扩大危机、国际竞争力短板与全球不确定因素冲击等挑战,加剧了粮食安全风险和脆弱性。新征程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种源绝对安全,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牢牢守住粮食数量安全底线,构建多元化供给体系;着力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重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安全,强化农业供应链韧性,构建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新格局,保障中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成海波  汤奎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银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商业银行应该通过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与我国经济的"同频共振"。文章在梳理新时期新形势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新要求和新挑战的基础上,论述了商业银行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经营思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策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山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目前学术界对如何评价一个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尚未达成共识,对如何衡量山西的高质量发展进程一直未有系统的研究,与山西发展阶段相匹配的评价指标体系也未见有专门讨论。山西财经大学资源型经济转型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田祥宇教授带领团队研究出版了《山西高质量发展报告2021》(山西经济出版社,2022年12月)。
关键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石丹  王涛  
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区域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对中国31个省份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研究,描述了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及其动态趋势。通过采用空间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收敛特征进行验证,反映了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且空间相关的问题,得出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收敛效应显著的基本结论,提出应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加强绿色协调共享发展的科学谋划和提高开放与创新成效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新发展理念下的空间格局优化与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或参考的研究目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黄满盈   高雅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服务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质量日益成为衡量贸易强国的关键指标。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结合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全球36个主要国家2010—2021年的服务贸易发展质量进行测度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质量排名由第14位上升至第11位,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从分维度指标来看,中国服务贸易的绿色和共享发展水平位于世界前列,但创新、协调和开放发展水平较为落后。最后,根据测度及比较的结果,结合新发展理念提出了推动我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宁楠   惠宁  
文章借助CRITIC-熵权法测算了2012—2020年我国28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并借助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空间杜宾模型等对影响效应特征进行探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显著地提高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且边际提升效应会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产业规模和产业集聚度的提高而递增,随着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升级而先增后减。同时,这种提升效应具有非均衡性,在创新、协调、开放和共享四个维度中,仅对创新和共享有显著促进作用;在三大地区中,对东部地区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作用效果最强,而对中部地区未见显著影响;在空间上,对本地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正向作用显著,而对关联地区的文化产业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