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92)
- 2023(10238)
- 2022(8542)
- 2021(7696)
- 2020(6235)
- 2019(13887)
- 2018(13649)
- 2017(26877)
- 2016(14353)
- 2015(15998)
- 2014(15534)
- 2013(15390)
- 2012(14082)
- 2011(12654)
- 2010(12847)
- 2009(12132)
- 2008(11391)
- 2007(9948)
- 2006(8835)
- 2005(7916)
- 学科
- 济(56978)
- 经济(56917)
- 管理(40404)
- 业(37984)
- 企(26458)
- 企业(26458)
- 方法(22726)
- 中国(21633)
- 数学(20273)
- 数学方法(20127)
- 农(16817)
- 财(15659)
- 地方(14321)
- 制(13149)
- 贸(12845)
- 贸易(12830)
- 业经(12535)
- 易(12527)
- 农业(11080)
- 银(10779)
- 银行(10771)
- 行(10441)
- 融(9441)
- 金融(9440)
- 学(9305)
- 环境(9145)
- 地方经济(8523)
- 工作(8154)
- 服务(8128)
- 务(8113)
- 机构
- 学院(199560)
- 大学(198199)
- 济(84966)
- 经济(83136)
- 管理(77059)
- 理学(66254)
- 理学院(65540)
- 管理学(64642)
- 管理学院(64248)
- 研究(63880)
- 中国(49767)
- 财(41976)
- 京(40893)
- 科学(36292)
- 财经(33063)
- 所(30699)
- 经(29920)
- 中心(29865)
- 江(29314)
- 研究所(27398)
- 范(27163)
- 经济学(27144)
- 师范(26979)
- 农(26041)
- 北京(25619)
- 经济学院(24787)
- 业大(24762)
- 财经大学(24474)
- 州(23925)
- 院(23559)
- 基金
- 项目(131633)
- 科学(104932)
- 研究(102186)
- 基金(95066)
- 家(81222)
- 国家(80561)
- 科学基金(69492)
- 社会(67140)
- 社会科(63708)
- 社会科学(63695)
- 省(51503)
- 基金项目(49955)
- 教育(46770)
- 编号(43687)
- 划(42948)
- 自然(41063)
- 自然科(40099)
- 自然科学(40090)
- 自然科学基金(39333)
- 资助(37417)
- 成果(35715)
- 发(30327)
- 重点(29863)
- 部(29463)
- 课题(29254)
- 国家社会(28227)
- 创(27689)
- 项目编号(27013)
- 制(26005)
- 创新(25821)
共检索到2971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熊斌 吴欣欣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从高质量就业视角出发构建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测算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区、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水平,同时采用基尼系数法测度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差异程度,揭示区域差异的演变趋势。研究表明,2011—2020年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水平明显提高,10年间总体增长幅度约为38%;供给水平呈“东高西低”分布格局,不同区域的提升速度存在差距,由高到低依次是东部、西部、中部、东北地区;投入类指标供给呈“东多西少”的分布情况,西部地区的产出类指标供给水平最高,效果类指标的供给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东部、西部、中部、东北地区;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总体基尼系数保持在0.23左右,供给水平的整体发展较为均等;具体来看,东部和西部地区基尼系数高于我国平均值,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基尼系数保持较低水平;部分区域间差异显著且存在进一步分化趋势,其中东部与西部、东北、中部地区的区域间发展差距较大。因此,未来应推动公共就业服务财政投入均衡,重点缩小东部和西部的公共就业服务供给差距,建立多元化供给模式并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在促进社会整体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凡 岳彩新
文章从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基础教育、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与公共文化7个方面入手,建立起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指数测度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权重,加权计算得出均等化指数,得出结论:2000~2011年我国不同省市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前几年呈现单边增长的态势,近年来波动较大,省级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地区间差距较大。通过普通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中央对各省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对省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财力性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产生显著的正效应,税收返还也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产生正效应,而专项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效应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海枝
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是公共就业服务发展的目标,为了解现阶段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水平,文章通过构建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利用统计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全国31省(市)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了评价,统计结果显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南锐 王新民 李会欣
以基本公共服务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指标体系,然后基于统计年鉴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全国31省(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了评估和比较,最后以统计分析结果为基础将全国划分为三个区域等级,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贾玮 刘磊
本文从医疗、社保、基建、环境、教育、文体六个维度构建了公共服务综合评价体系,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分别采用熵权法、莫兰指数、核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对我国2007—2019年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空间关联性、时空特征和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这一时期整体公共服务水平有所提升,主要驱动力来源于基础设施建设;区域间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整体表现出东西部地区高、中部地区低的格局;中部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呈现明显“中部塌陷”;空间自相关结果表明公共服务发展具有空间维度的自相关性,主要表现出“高—高、低—低”型的空间集聚状态,但聚集态势有所减弱;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内部的绝对差异逐渐减弱,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内部差异较为明显;区域间公共服务发展的相对差异较区域内更大,是我国公共服务水平差异的主要来源。基于此,应坚持分类发展、因地制宜及协同发展的理念,在促进公共服务总体水平提升的同时,协调各地区公共服务均衡化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百灵
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明确要求。文章利用泰尔指数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测算和比较,得到以下结论:(1)2007—2018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在中等水平但不稳定,均等化水平较高的是基本设施和社会保障,均等化水平较低的是就业服务;(2)"十四五"时期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入上升期,预计2024年达到优秀水平,但就业和教育文化的均等化仍然维持在较低水平;(3)武汉城市圈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差距的贡献最大,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3+5"城市群差距最小,而长株潭"3+5"城市群与合肥都市圈差距最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娟莉
文章利用2012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河南省2012年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了测度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除郑州和洛阳外,各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较低;河南省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且差距较大,区域发展也极为不平衡;河南省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的财政实力是息息相关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德浩
文章通过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指数,对2009—2013年间我国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区域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而且不同类型基本公共服务也呈现非均衡发展态势。而地方自主性财政能力、财政支出意愿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德浩
文章通过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指数,对2009—2013年间我国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区域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而且不同类型基本公共服务也呈现非均衡发展态势。而地方自主性财政能力、财政支出意愿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重要因素。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元子
基于公共服务提供成本差异主要源于客观环境差异的假设,将评估思路集中于对地区间环境差异水平的分析,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因子分析,以考察影响地区间公共服务提供成本差异的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阐明各地区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的成本优势及劣势。判别分析结果显示,按现行的需求成本指标所产生的评价结果与按环境因素评价的吻合程度仅为33.4%。这种成本差异评估方式反映了当前均衡性转移支付主要考虑的是部门支出需求,而非公共支出需求;并且某一类转移支付过度承担其他政策性功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唐任伍 刘文宇
科学出版社出版、江西师范大学唐天伟教授所著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我国省级政府技术效率研究》一书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角度出发,借鉴技术效率理论,在国内首次系统界定、量化分析省级政府技术效率,诊释新时代的公平与效率关系。该书从四个方面反映了新时代我国省级政府技术效率的研究特色与创新:一、视角新。该书首次从定量角度揭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政府技术效率的内在逻辑,量化分析我国省级政府技术效率。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效率研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卢小君 张新宇
选取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公共文化四大类指标,利用2008—2013年我国26个省份163个中小城市的统计数据,测度了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区域均等化程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中小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平均水平呈上升趋势;基础教育和基本医疗的区域均等化程度较好,社会保障和公共文化的区域差异较大;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表现出空间集聚发展态势,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呈加剧之势。优化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加强省份间协同发展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中小城市 基本公共服务 区域均等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卢小君 张新宇
选取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公共文化四大类指标,利用2008—2013年我国26个省份163个中小城市的统计数据,测度了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区域均等化程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中小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平均水平呈上升趋势;基础教育和基本医疗的区域均等化程度较好,社会保障和公共文化的区域差异较大;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表现出空间集聚发展态势,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呈加剧之势。优化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加强省份间协同发展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中小城市 基本公共服务 区域均等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郭宏宝
本文首先回顾了Buchanan等中外学者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研究,并结合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由于公民偏好的差异性,公共服务的均等是一种相对的、动态的、涉及多指标体系的均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伦理问题与政治问题。在完成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又结合我国教育服务均等化现状,以师生比率指标为例,通过功效系数法对我国教育公共服务的现状提出了尝试性评价,认为我国的教育服务存在明显的不公平性。本文最后总结了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公共服务均等化 评判标准 功效系数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唐天伟 孙丽华 张剑娜
本文采用更易操作的综合指数法,立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本质内涵,建立简单可行的指标体系,系统、全面测度评价2003~2012年我国省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情况。测度结果表明,我国31个省级地方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之间始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与基础教育服务相比,各地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服务水平较低。论文指出,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大力发展财源经济,注重提升中西部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特别是公共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服务水平,以及在公共服务的提供中引入市场与社会机制将有助于整体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